每一位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高中生都渴望在学习中有更快的进步,成绩有显著的提高。然而,愿望与现实之间有时是有差距的。有人总结说,一个刚跨入高中的新生,往往会在学习上经历一个学习发展的曲线。这条学习的曲线大致有四种类型:稳定型(包括高水平的稳定和低水平的稳定)、下降型、起伏型和上升型。出现下降型的情况,容易引起新生的恐慌和不安,招致家长的埋怨与不解;甚至少数新生由此产生心理障碍,对自己的智力水平、学习能力、未来的升学产生怀疑,丧失信心。因此,千万不要小看或忽视由初中向高中过渡的阶段。而对于大多数高一新生来说,物理更是让人头疼的一科。那么,如何让学生对高中物理学得有声有色呢?
一、抓住现象
初中教材简单,考试成绩普遍较高。可是升入高中就不一样了。教材简单,可是应用时学生会感觉较难,虽然考试难度已经降低了很多,可是仍然有好多人成绩不理想,主要表现在数学与物理科目。学生们开始苦恼了,原来开学初那满怀憧憬的眼神已变得暗淡无光。经常有学生找我诉苦说某某同学初中的时候成绩跟我差不多,可是为何人家越学越好,而我每次都不及格;我原来入学时是班级第几,可是我为何现在排到三四十名?!
二、分析实质
对于刚踏入高中校门的中学生来说,不适应是很正常的,毕竟高中的节奏和课业与初中还是有很大不同的。高中物理学习有以下三个突出的特点:
1.知识量大,系统性强。高中物理几乎涉及了本学科的全部基础知识,而且形成了学科独特的系统和体系。学习时,应注意把学科知识与其系统和体系联系起来,就有利于深入学习。另外,高中阶段开设的一些发展特长、加深加宽知识面的选修课和各种课外活动,都使高中成为求学时代获得大量知识信息的重要阶段。
2.综合性强,各学科互相影响。高中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与影响尤为突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不少高一同学感到物理难学,这是因为:一方面是教材内容中有不少新的概念,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另一方面,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由于计算的内容增多,需要用到较多的数学知识,如二次方程、几何知识、对数函数等,因此,数学与物理学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与影响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另外,心理学家也指出了语言的重要作用,认为人的思维不仅与感性认识相联系,而且凭借语言进行思维,语言使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一个高中生语文水平的高低,常常表现在质疑能力的强弱上。对各门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阅读、记忆,但若限于此,不去思考理解,就不能灵活运用,考试成绩就上不去,挫折也就较大了。只有经过反复深入地阅读与思考的同学,才会逐渐地发现越来越深刻的问题。也就是说领会得越深,问得越深,理解得越深。
3.能力要求高,贵在自我培养。高中学生学习困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我们的一些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局限于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阅读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这实在是影响中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学习进步的大敌。
三、找出措施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我作为一名物理老师,尤其要提醒同学们养成一个细心、严谨的学习习惯,学习理科的内容时必须思维缜密、考虑周全。“不会就学,不懂就问”是求学之道。因此,许多老师、同学将是否好问作为学习成绩好坏的重要原因。事实上,有很多成绩优秀的学生很少问,不喜欢问;而一些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学生却是非常的好问,有的是追着问。我发现,同样一个问题,善于学习的学生与不善于学习的学生问问题的方式就不一样。不善于思考的学生问问题一般是请教式的,比如“这道题怎么做”、“老师,给我讲讲这道题”;而善于思考的学生呢,问题一般是征询式,如“我这样做对不对”、“如果……将怎么样”、“我这样理解错在哪里”等等。遇到前一种情况时,我一般会让学生说一下他的思路,当他分析遇到困难时才提示他一下。而实际上学生分析时很多题目自己都能分析出来,这时,他们往往感觉很奇怪,殊不知这是因为他们对这个题目根本没有深入思考。教师要鼓励学生去问问题,但不鼓励盲目地问问题,让他们三思而后问。
四、借助外援
学生物理学不会集中表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困难。在大多数情况下,传统物理教学及有关问题的训练往往直接给出简化后的物理对象或物理图景,因而在问题的处理上,学生缺乏对物理对象和物理场景做理想化处理的方法和能力。例如:学生习惯于解决细线悬挂小球的摆动问题,而对小孩荡千秋却一筹莫展;学生习惯于解决小球过顶的圆周运动问题,而对汽车过拱桥的问题却束手无策。困难在于:在实际问题的众多对象中,学生的思维容易受到问题表象的干扰,很难抓住对象的本质特征,因而难以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物理图景和物理模型,形成了认识上的思维障碍。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充分利用图形图片、电视录像、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再现知识发生发展的变化过程。 可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提供信息,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并将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物理思想寓于情景的建立和分析过程中,促进学生开展分析问题的思维活动,自然地“悟”出其中的道理和规律,从而潜移默化,使学生掌握分析物理过程、建立正确物理情景和模型的方法,建立准确的物理模型。2.在处理涉及“实际问题”的应用题时,应教会学生把应用题画出来。如果能正确地将题中所给的文字信息画出来的话,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但关键就在于学生不会画图。因此,在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上,应加强图象图景教学。
论文作者:曲兴宏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11月第26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8
标签:学生论文; 物理论文; 高中论文; 能力论文; 思维论文; 知识论文; 高中物理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11月第26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