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钢钢铁精品基地发展战略的研究

唐钢钢铁精品基地发展战略的研究

陈忠[1]2003年在《唐钢钢铁精品基地发展战略的研究》文中提出中国改革开放的稳步推进、中国成功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预示着21世纪中国将充满更大的机遇和挑战。中国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必将继续在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大舞台上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唐钢属全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全国十大钢铁企业之一,在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受计划经济下长期存在的“短缺经济”效益的影响,唐钢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更多地注重了产量的增长和规模的扩大,而没有注重产品结构的调整,唐钢的产品单一,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今后10年,将是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正确制定和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将关系到钢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本文在对各国工业化过程中人均钢材消费水平研究探讨的基础上,在对进入21世纪后,国内外钢铁工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唐钢发展的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条件的综合分析,以及运用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模型对唐钢未来发展规模预测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唐钢今后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具体的生产规模、产品结构、装备水平等目标以及实施方案。对唐钢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定位——建设钢铁精品基地,使唐钢成为千万级钢铁企业。本文最后还对唐钢的国际化进程提出了作者的思考和建议。

王立淳[2]2009年在《河北钢铁集团重组整合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并购作为资本扩张的主要手段,在促进企业资本有效运营,加速企业发展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钢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当前我国钢铁行业正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面临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的冲击,正处于全力以赴渡过难关的关键时期。本文通过研究河北钢铁集团重组整合的案例,就国有钢铁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实现做大、做强的途径,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第一章为导论,介绍了钢铁业的产业特点,分析了钢铁产业的所面临的形势,揭示了钢铁产业重组的必然趋势。第二章为并购基本理论。分别介绍了战略与并购的概念、主要方式、动因和应注意的问题。第叁章为河北钢铁集团重组可行性分析。先是阐述了国有企业重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对河北钢铁业进行了SWOT分析,概括了河北钢铁集团重组思路,分析了河北钢铁集团重组的预期效益。第四章为河北钢铁集团重组整合方案。介绍了重组的指导原则和简要方案,重点对河北钢铁集团内部整合过程进行分析,强调了整合的重要性;并对河北钢铁集团上市公司唐钢股份吸收合并另外两家上市公司的预案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了合理性。第五章为河北钢铁集团重组整合的对策建议,从几个方面归纳总结了重组整合的特点,并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刘国慧[3]2011年在《河北钢铁集团钢铁主业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钢铁市场的兴衰与经济的繁荣程度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纵观新千年以来世界钢铁工业发展状况就会发现:在经济稳步增长时,钢铁市场需求旺盛;当经济衰退时,钢铁市场也会变得异常萧条。2008年6月唐钢集团和邯钢集团合并组建了河北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就在这一年的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经济深受重创。刚刚组建的河北钢铁集团面临着钢铁需求低迷、低价格、高成本、发展方式转变等前所未有的艰难险境。组建后的河北钢铁集团,规模跻身全国钢铁企业前列,但与先进钢铁企业相比,综合竞争能力较弱。为破解转大为强的难题,跻身世界一流钢铁强企,河北钢铁集团就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出发,通过装备技术更新,推进科技创新,优化产品结构和布局,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实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大型钢铁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本文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简要介绍相关战略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河北钢铁集团实际状况,通过对河北钢铁集团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分析,指出了河北钢铁集团钢铁主业在资源保障、科技创新、装备水平,产品结构等方面都存在差距;阐述了河北钢铁集团在发展钢铁主业方面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钢铁产能过剩,市场供大于求,特别是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突出;铁矿石供应紧张,且价格不断攀升;国内钢材需求增速减缓,产品需求结构升级;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等等。本文利用“SWOT”战略模型分析方法,对河北钢铁集团钢铁主业发展战略进行了分析和选择。确定了走内涵和外延式相结合的发展道路,结合兼并重组和产业布局优化,统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步伐,推进“四大转变”,打造“四大精品基地”,做强做优钢铁主业的发展战略。在关注投资重点,完善装备更新;优化产品结构,推进科技创新;实现合理布局,实施沿海搬迁;巩固规模优势,推进兼并重组;符合社会要求,提升节能环保水平等五个方面,确立了明确的目标或思路,制定了比较详尽的规划措施和方案,谋划实施河北钢铁集团由大到强的转变。

陶魄[4]2007年在《中国钢铁业并购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中国钢铁业发展现状分析入手,通过揭示其发展中存在产业集中度低等问题,结合国内外钢铁业发展中并购成为重要手段的客观实践,探讨了我国钢铁业实施并购战略的可能性,并阐述了研究钢铁企业并购发展的理论价值。在评述和总结了企业并购的规模经济、协同效应、交易费用、价值低估、市场势力和多样化经营战略等理论及近期发展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我国钢铁业实施并购战略的动因和特殊性,籍此提出我国钢铁企业并购选择的战略模型,包括目标企业选择和钢铁企业并购方法。通过我国钢铁业发展过程中问题研究,本文详细分析我国钢铁业并购发展的必然性和可行性。通过国内外钢铁企业并购重组的案例分析,揭示了成功案例对我国钢铁企业并购实践的启示,通过南钢战略扩张和并购实践介绍,使我们认识到并购发展思路对钢铁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本文提出了不同类型钢铁企业和政府在钢铁业并购大潮中的策略选择和角色定位。同时进一步说明钢铁企业重组并购是我国钢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的基本框架安排如下:第一章是导论部分。通过我国钢铁业现状分析,以及国际钢铁业发展历程,探讨了我国钢铁行业并购发展的可能性,以及选题和研究意义。二、叁章主要是企业并购理论介绍以及行为分析和历史回顾。其中,第二章是企业并购理论及动因研究,评述企业并购相关的七大理论,介绍了企业并购动因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企业并购模式选择理论,为钢铁企业并购研究做铺垫。第叁章是企业并购行为影响及并购发展历史,研究了企业并购行为的演变,回顾了企业并购发展的历程。四、五章是建立并购目标企业评价模型以及钢铁业存在问题。其中第四章是企业并购模式及目标企业选择研究,通过钢铁企业并购思路分析,建立我国钢铁企业并购选择战略模型,提出或改进钢铁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选择评估模型,设计钢铁企业并购方法。第五章是中国钢铁业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研究,通过我国钢铁业发展历程的回顾,分析钢铁业产能和需求变化,预测钢铁业未来市场发展趋势,揭示了我国钢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六、七两章主要是论证了并购必然性和可行性以及典型案例介绍。其中,第六章是中国钢铁业并购发展的必然性和可行性研究,介绍了国际钢铁业并购风潮和具体并购战略,证明了解决我国钢铁业发展过程中诸多矛盾的根本措施就是重组并购,为并购战略必然性分析提供支持;同时,引用了麦肯锡公司在研究钢铁行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中国钢铁业发展的研究结论,说明钢铁企业并购发展的可行性。第七章是钢铁业并购案例分析对我国钢铁业的启示,通过对了国内外钢铁企业并购重组的成功案例的分析,值得我国钢铁企业在重组并购中借鉴,提出了对钢铁业并购发展的一系列建设性建议。八、九两章是南钢发展介绍及企业并购对策研究。其中,第八章是南钢扩张战略与并购发展实例介绍,进一步说明钢铁企业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运用并购策略发展的可能性,并从中认识到并购对钢铁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第九章是中国钢铁业的重组并购对策研究及发展趋势,设计了我国各类钢铁企业在并购浪潮中的对策,提出政府应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同时展望中国钢铁工业将在重组并购中发展壮大,成为世界强国这一天不再遥远。第十章是结语。研究结论是我国钢铁行业呈现出并购发展的总体趋势。本文研究的结论和贡献主要在于:(1)从理论上分析了钢铁业实施并购的动因,阐述了中国钢铁工业实施并购的必然性和可行性,揭示了中国钢铁工业进入并购发展新时期的客观规律。(2)分析了钢铁工业并购选择模式,描述了钢铁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目标企业的选择,丰富了带有钢铁企业战略并购特征的SWOT战略模型,首次设计出一套适用于钢铁类目标企业筛选评价模型体系为实际操作提供了实用的工具。(3)文章分析论证了中国钢铁工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行业的集中度,提高集中度的最有效方法在于企业的重组并购,从而推论出钢铁业将呈现出重组并购发展的总体趋势。(4)本文详析了国内外精典并购案例,以南钢重组并购发展为实例。同时,借鉴国内外钢铁企业成功发展的经验,对各类钢铁企业提出了十多项策略和建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文章以创新的手笔提出了一套针对钢铁行业并购的评价模型组合;设计了适用性强的目标企业评价模型—GREE模型和EER模型,同时创造性地将钢铁企业内部效益模型和钢铁企业物流评价模型用于钢铁行业并购分析,不仅评估了钢铁目标企业在行业中的水平,也为钢铁企业实施战略性并购提供了较为全面的系统的评价方法。

韩珍堂[5]2014年在《中国钢铁工业竞争力提升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是技术、资金、资源、能源密集型产业,产业关联度大,对国民经济、国家安全各方面都有重要影响,其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对完善国民经济产业支撑,保障国家安全,提升国际地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自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钢铁工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钢铁产量迅速增长,在产量增长的同时,品种质量、装备水平、技术经济、节能环保等方面也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目前“大而不强”已经成为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明显特征,钢铁工业中存在的“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产能严重过剩,低端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品种质量不适应市场需求;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加强;能源消耗巨大、环境污染严重、原料供给制约;产业服务化意识薄弱”等影响我国钢铁工业竞争力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钢铁工业的健康发展。十八届叁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国家提出了“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核心要求,钢铁工业如何适应国家发展要求,以改革创新为方法,培育我国钢铁工业的竞争优势、分析竞争力提升战略,推动钢铁工业由大向强转变,保障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就显得极为必要。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其次在对钢铁工业进行概念界定和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钢铁工业竞争力提升战略的研究方法,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并针对重点和难点提出了解决方法和措施。第二部分以理论研究为基础,对国内外学者对竞争力研究的理论以及论文中涉及到的相关理论进行综述和分析,提出本文研究钢铁工业竞争力的切入点。第叁部分首先从整个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与演进角度进行阐述,对世界钢铁工业发展历程进行详细描述;其次在对欧洲、美国、日本和韩国几个钢铁工业强国在不同时期发展过程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制约竞争力提升的因素及内在演变规律,为后文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探索我国钢铁工业竞争力提升的方法和途径奠定基础;第四部分从我国钢铁工业的生产和消费、产业布局和产业集中度、技术装备水平、产品结构及差异化程度和进入退出壁垒等方面,阐述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并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寻求解决的方法;第五部分从企业角度对国内外竞争优势明显的钢铁企业进行深入分析,从产业竞争力的研究细分到企业竞争力的研究上,继而通过企业竞争力提升拓展到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上,从微观到宏观进一步探讨产业竞争力的提升问题;第六部分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从影响钢铁工业竞争力提升的几个主要因素入手,提出在现阶段以“产业服务化转型、绿色发展、技术创新、产能压缩和产业集中、资源控制、质量控制、效率提升和成本管控”为着力点,提升我国钢铁工业竞争力的八种战略选择。从国家和企业角度提出提升我国钢铁工业竞争力的方法和途径,推动我国钢铁工业由大向强转变。

孙立欣[6]2008年在《唐钢冷轧产品营销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唐钢冷轧产品营销战略。首先,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以及框架等内容进行了详细地阐述。然后,对国内外市场营销和企业战略理论进行了回顾和综述,为深入研究唐钢冷轧产品营销战略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以上两部分的基础上,本文对制定唐钢冷轧产品营销战略面临的外部环境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如目前我国钢铁冷轧行业的发展状况等,并对国内重点冷轧生产企业的生产装备和营销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接下来,结合唐钢冷轧产品的营销实际情况,对该公司的内部环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然后通过SWOT分析对唐钢冷轧产品营销战略要素进行评价,提出唐钢冷轧产品营销战略的备选战略,进而制定了唐钢冷轧产品的总体营销战略,并制定了4P组合营销策略。在以上各种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的最后部分重点围绕唐钢冷轧产品营销战略的实施,从组织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营销体系创新、企业文化创新等方面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实施措施和控制措施。

李宏志[7]2007年在《唐山钢铁股份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强大的技术变革使得市场营销策略变得愈加重要。我国钢铁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适时的进行营销策略的调整和变革己是刻不容缓。本文以现代营销管理理论为基础,在分析了中国钢铁工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后,运用系统分析理论和SWOT方法对唐钢股份所处行业竞争状况、消费者行为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了唐钢股份钢铁产品市场营销特点和营销渠道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唐钢股份产品进行了市场细分和产品定位,提出了唐钢股份钢铁产品市场营销的具体策略。论文具体内容包含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综述。介绍了现代营销管理的基本理论以及在钢铁产品营销中的应用现状,从营销观念和营销战略两个角度,对当前国外最先进的理论进行描述、分析和综合,分析了我国钢铁企业营销理念所经历的四个阶段的特点,提出了我国钢铁行业亟需确定的营销理念。第二部分包括论文的第3、4章内容,根据唐钢股份所处市场环境及其本身的优劣势现状,对其钢铁产品进行了系统地市场细分,通过与唐钢股份发展战略目标的融合,确立了唐钢股份的目标市场定位;结合该目标市场,论文还提出公司必须执行以唐山为基地的“一点两线”基本区域的市场营销战略、差异化营销战略以及国际市场经营战略。第叁部分论文制定出唐钢股份市场营销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的具体方案,研究了管理生命周期战略和新产品开发策略;制定较灵活的价格策略;对直供用户和中间商两种主要的渠道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第四部分是针对唐钢股份贯彻落实以上所提出营销策略的建议。变革组织机构以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需要,加强营销队伍建设与人员激励考核的力度,建立高效商情信息体系以及建立回款目标管理机制,以确保营销策略的实施。本论文虽然是针对唐钢股份市场营销策略所作的研究,但非常具有代表性,对于国内钢铁产品营销管理理论和同类其他钢铁企业的营销管理实务,都具有借鉴作用。

王建军[8]2008年在《资源环境约束下的钢铁产业整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的钢铁产业超常规发展,粗钢产量1996年突破1亿吨大关之后,在十余年的时间里翻了两番,2007年已经达到4.9亿吨,占世界钢铁总量的叁分之一以上。但由于钢铁产业粗放型增长方式仍没有根本转变,投资过度、低水平产能过剩、产业集中度过低、布局分散化等问题突出,导致资源能源消耗高及环境污染严重,成为国家宏观调控首当其冲的主要产业之一。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战略管理、制度经济学等学科的交叉优势,借鉴和吸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我国钢铁产业运行的实践进行总结和反思,通过国际比较、理论推导和实证分析等,从产业视角对我国钢铁产业在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发展和产业整合进行系统深入的探索,目的是为钢铁产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为高消耗、高污染产业调整提供借鉴,为政府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提供依据和建议,也进一步拓展产业整合理论的研究深度和广度。全文把钢铁产业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作为基础条件,把转变钢铁产业发展方式作为目标,从钢铁产业组织整合、产业链整合和产业空间整合叁个纬度进行深入探讨,并就市场和政府在钢铁产业整合中的定位和作用进行分析。构建了资源环境约束转变产业发展方式钢铁产业整合市场与政府科学定位的逻辑分析框架。全文共分为8章,具体内容如下:第1章导论。主要是对立题的依据及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分析框架、研究方法和创新与不足之处进行简要的阐述。第2章产业整合文献综述。对国内外现有的产业整合理论文献进行了梳理和综述,主要包括斯密、马克思等早期经典理论对产业整合的相关论述,科斯、威廉姆森等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近年西方学者对产业整合实证研究的结论以及我国对产业整合的理论研究成果。第3章钢铁产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简要回顾了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历程,探讨了钢铁产业随工业化进程的演变规律。在概述了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资源约束总体状况、能源消耗与环境代价之后,运用大量翔实的资料对钢铁产业的资源支撑能力、环境约束进行了重点分析,特别对铁矿石进口依存度逐年提高和近年钢铁出口热进行了冷静的、深入的思考。第4章转变发展方式与钢铁产业整合。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转变经济增长进行了对比,认为两者不是对立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延伸和深化。对我国钢铁产业粗放型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从6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产业整合是转变钢铁产业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特别就产业整合对促进钢铁产业技术创新的作用进行了深入剖析。第5章钢铁产业组织整合。对我国钢铁产业组织现状进行了评述,特别指出我国钢铁产业的逆集中化趋势和规模不经济的特征。总结了世界钢铁产业组织整合的历程和动因以及对我国钢铁产业整合的启示,指出我国钢铁产业要想在世界钢铁市场中发挥与产能规模相匹配的作用,就必须加强产业整合,实现向寡头垄断型市场结构的转变。论证了我国钢铁产业所处的产业生命周期阶段及产业整合的“难题”,提出了我国钢铁产业整合的6大驱动力和概括归纳出5大钢铁产业整合模式。并从国际铁矿石价格博弈对我国钢铁产业组织整合进行透视。第6章钢铁产业链整合。对上游资源的掌控能力和对市场的控制能力是中国钢铁产业的“两大软肋”。本章提出了钢铁产业的前后向整合,构筑协调发展的钢铁产业链的思路,对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链整合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整体设计。通过对钢铁企业案例分析,实证了产业链整合是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第7章钢铁产业的空间整合。在综述产业布局理论的同时,强调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产业布局理论创新。在总结我国钢铁产业空间布局特征的基础上,提出钢铁产业空间整合的思路:按照“内陆压缩存量,沿海转移增量”的原则,依托现有优势企业,结合兼并、搬迁,综合考虑矿产资源、能源、水资源、交通运输、市场需求、环境容量和利用国外资源等条件,逐步提高产能的空间集中和资源的区位优化配置。我国钢铁产业整合特别是跨区域整合进展相对缓慢,与地方政府的行为有直接关系,本章对钢铁产业跨区域整合过程中的地方政府行为进行了深入分析。第8章钢铁产业整合中的市场与政府。市场机制在钢铁产业整合中应发挥基础性作用。本章基于资源约束和钢铁产业的负外部性,论证了政府推动钢铁产业整合的依据。资本市场为钢铁企业市场化整合提供便捷、高效和低成本的创新手段,政策调控为钢铁产业整合创造环境条件。并以宝钢整合八一钢铁的案例实证分析了市场与政府在跨区域产业整合中的定位和分工。本文提出了以下有创新性的观点:1.构建了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的钢铁产业整合理论分析框架本文把资源环境约束作为全文的基础条件,深入探讨了高能耗、高污染的典型代表——钢铁产业整合及其转变发展方式的路径,构建了资源环境约束下的钢铁产业整合的理论分析框架。已有文献主要把产业整合作为企业的一种战略行为,从企业战略角度分析产业整合,而本文把产业整合集中应用于产业层面,在合理吸收战略管理理论精粹并在对现有产业整合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产业视角对产业整合进行研究;并且提出了钢铁产业整合包括产业组织整合、产业链整合和产业空间整合叁个有机组成部分,并以此展开深入分析,丰富和发展了产业整合理论的内容。2.对产业集中度、产业整合与产业生命周期阶段的关系进行了论证分析了我国钢铁产业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成长期的特征,指出钢铁产业集中化和分散化趋势并存,但分散化趋势占主导地位,导致产业集中度明显下降。论证了产业成长周期的不同阶段与产业整合的活跃度和难易度间的关系,提出我国钢铁产业整合面临产业快速成长过程中的“难题”:一方面,工业化特别是重化工业化的加速,钢铁产业国内需求快速增长,企业间的兼并重组缺少动力与压力,“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规则在正处于成长期的我国钢铁产业中还没有发挥出实质性作用,产业整合难度较大;另一方面,出于提升钢铁产业运行效率的需要,特别是由于资源、环境的约束强化,要求加强钢铁产业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强调产业整合在产业成长期的市场环境下的艰巨性,由此推导出我国钢铁产业整合不仅需要市场自身的整合力量,还需要政府推动的结论。3.提出了我国钢铁产业整合的驱动力模型通过比较分析认为,西方发达国家的钢铁产业整合驱动力主要是市场需求约束下的市场竞争压力以及钢铁企业追求规模经济和市场控制力的内在动力,行业不景气时期往往是并购等产业整合活动的活跃期。我国钢铁产业的运行环境与西方发达国家有所不同,钢铁产业整合的驱动力也存在着差异。在我国钢铁产业正处于成长期、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下,钢铁产业整合驱动力不仅来自于市场需求约束下的生存竞争和企业扩张的内在冲动,而且更多地来自于资源约束、节能减排、外资并购压力、产能过剩、集中度过低、产业政策等综合因素。4.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条件下,我国钢铁产业整合应在市场和政府“双轮驱动”下进行,“市场化运作+政府推动”是较合适的整合模式。基于资源约束和钢铁产业的负外部性,论证了政府推动钢铁产业整合的依据。指出我国市场机制不完善,产业整合的市场环境不成熟,如果单纯依靠市场机制的优胜劣汰来实现诸如钢铁产业这样的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整合和调整,周期过长,并伴随着资源的持续浪费和环境的严重污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政府推动钢铁产业整合不仅是理性的,而且是必要的。并以宝钢整合八一钢为例探讨了市场和政府在钢铁产业整合的定位和分工,提出我国钢铁产业整合尤其是跨区域产业整合应综合利用市场和政府两方面的合力,充分兼顾各方利益,采用“市场化运作+政府推动”模式是比较合适的选择。5.提出了基于循环经济的钢铁产业链整合对循环经济产业链与普通产业链进行了比较,认为循环经济产业链围绕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而构建,而普通产业链则是围绕产业间供需关系建立起来的;普通产业链通常是线性的、单向的供需链,循环经济产业链则是非线性的,可能会以“环”、“链”、“网”等形态表现出来;循环经济产业链上各环节、各节点企业间的依存程度更高;循环经济产业链条相对更长。并就基于循环经济的钢铁产业整合进行了设计,基本思路是:通过产业链整合,进一步拓展钢铁生产流程的功能,使其不仅具有钢铁产品制造功能,而且具有能源转换、大宗废弃物处理及为相关行业提供原料等功能,仿照自然界生态过程中的物质循环方式来规划生产体系,发展产品深加工,延伸产品链,扩展物质的循环利用领域,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大中小循环。6.系统地论证了产业整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产业整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产业整合的目标和内在动力。本文详细论证了产业整合是转变钢铁产业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产业整合有利于缓解产能过剩的矛盾,节能减排;有利于有限资源的集中有效使用,形成规模经济;有利于钢铁产业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升级;带来产业运行的相对稳定性、持续性,减少资源的浪费。在论证过程中,还提出一些明确的观点,如我国钢铁产业的现状与其说是产能过剩,不如说是技术水平低下、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企业过剩,产能过剩或许可以通过未来不断增长的钢铁市场需求来消化,而解决“企业过剩”的最好办法是产业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还提出通过产业整合,造就产业领袖企业,由产业领袖企业主导产业秩序、平抑市场波动、推动产业升级的主张。7.论证了我国钢铁产业应主要依托国内市场需求的发展模式,并从资源环境视角对近年来钢铁出口热进行了“冷”思考。我国钢材出口从2003年到2006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80%以上,2007年出口钢铁已占钢铁总产量的10%以上。因此,社会上就有两种相互关联的观点:国内产能过剩可以通过国际市场解决,我国钢铁产业发展应有“国际化视野”;我国钢铁生产成本低,价格优势明显,钢铁产业已具有明显的国际竞争力,因此,从全球化分工角度,我国应走出口导向型钢铁产业发展道路,成为世界钢铁“制造中心”。本文对以上观点进行了反驳。指出,我国保持适度的出口总量是完全必要的,有利于调整国内供需平衡关系。但钢铁产品的大量出口存在着“内忧外患”:加剧了国际贸易摩擦,客观上存在着受国际钢铁市场剧烈波动冲击的风险,一旦出口明显受阻,将引发国内市场的连锁反应,这是“外患”。更重要的是“内忧”。钢铁产品的大量出口,相当于输出了大量宝贵的资源,出口了洁净的环境,留下污染,增加了能源和环境的压力,代价很大,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同时指出,我国钢铁生产成本低、不少钢铁产品出口价格具有比较优势是建立在资源能源成本扭曲、环保成本外部化和劳动工资受到挤压等基础上。综合考虑我国资源、能源供应和环境承受能力等因素,我国钢铁产业发展定位应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主,钢铁进出口的主要目的在于品种调剂。由于研究能力和研究条件的局限,本文对产业整合的理论分析还不够透彻;缺乏计量模型的支持;还不能完整提出对策建议和具体措施。这些问题有待以后研究予以完善和补充。

李毅仁[9]2006年在《邯郸钢铁集团公司战略规划研究》文中提出战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近年来企业界和学术界都比较关注的一个课题,本文既是在此科学领域的初步探索,也是本人在天津大学完成MBA课程学习后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实践,从而为邯郸钢铁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同时对中国类似的钢铁企业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钢铁工业是实现工业化的支撑产业,是资金、技术、资源、能源密集型产业。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在经过近二十年钢铁产能和产量规模的快速扩张之后,我国钢铁产业进入了以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为重点,实现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转变的重要阶段,这从品种、质量、数量等各个方面对整个钢铁产业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和《钢铁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颁布实施,我国政府将在淘汰落后工艺,控制规模增长,提高产业集中度,推进节能环保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钢铁产业的宏观调控。同时,我国钢铁企业对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跨国钢铁公司兼并重组、构建战略联盟的步伐全面加快,这一切都在深刻改变着钢铁企业的外部生存环境。邯郸钢铁集团公司作为有着48年发展历史的国有钢铁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积累了较强的发展优势,但在体制、机制、品种、质量、成本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劣势也愈加明显。战略必须适应变化。企业应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对战略作出及时调整。本文在对邯郸钢铁集团公司面临的外部机会与威胁,内部优势与劣势进行调研、分析、比较的基础上,运用战略管理理论和SWOT分析研究方法,识别分析了邯郸钢铁集团公司的基本竞争战略。根据公司现状及在产业中的竞争地位,提出了以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板材品种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公司战略目标和总体战略规划。围绕总体战略,提出了实施产业升级战略、产品组合战略、资产重组战略和循环经济战略的基本方案。

巩明超[10]2013年在《秦皇岛首秦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企业战略是决定一个企业经营胜败的关键性因素,是企业谋求长久发展的总体性规划,对企业战略的研究事实上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世界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使得参与市场活动的企业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这也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和竞争优势的不断获取提出了更高的客观要求。本文在国内外企业战略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运用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对秦皇岛首秦金属材料有限公司(下称“首秦公司”)的经营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PESTEL模型,对首秦公司外部宏观环境进行了分析;同时采用波特的五力模型对首秦公司所处的行业环境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进而,从公司资源和能力层面出发对公司内部环境做了评析,利用SWOT模型对首秦公司的优势、劣势、机会以及威胁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得出了公司备选的发展战略,这有助于企业把握有利时机,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在全面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市场形势和公司的经营实际,提出了公司应采取差异化的产品战略,并针对今后发展战略提出了保障战略实施的一些策略。这对于首秦公司今后参与市场竞争并保持长期稳定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唐钢钢铁精品基地发展战略的研究[D]. 陈忠. 天津大学. 2003

[2]. 河北钢铁集团重组整合战略研究[D]. 王立淳. 天津大学. 2009

[3]. 河北钢铁集团钢铁主业发展战略规划研究[D]. 刘国慧. 天津大学. 2011

[4]. 中国钢铁业并购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D]. 陶魄. 南京理工大学. 2007

[5]. 中国钢铁工业竞争力提升战略研究[D]. 韩珍堂.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4

[6]. 唐钢冷轧产品营销战略研究[D]. 孙立欣. 天津大学. 2008

[7]. 唐山钢铁股份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李宏志. 西安理工大学. 2007

[8]. 资源环境约束下的钢铁产业整合研究[D]. 王建军. 西南财经大学. 2008

[9]. 邯郸钢铁集团公司战略规划研究[D]. 李毅仁. 天津大学. 2006

[10]. 秦皇岛首秦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巩明超. 燕山大学. 2013

标签:;  ;  ;  ;  ;  ;  ;  ;  ;  ;  ;  ;  

唐钢钢铁精品基地发展战略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