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社会矛盾和叶利钦搞垮苏联的步骤——苏联解体10周年的回顾与沉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苏联论文,叶利钦论文,沉思论文,社会矛盾论文,步骤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苏联社会的三大矛盾
第一个社会主义大国苏联的解体原因很多。我认为最根本的一条是其国内长期存在的 社会矛盾。苏联于1936年宣布建成社会主义社会时,斯大林明确宣布:“所有的剥削阶 级都消灭了”,只剩下全新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1938年他进而指出:在 苏联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状况完全适合”。1939年他在党的十八大报 告中说:“苏联社会已经没有阶级冲突”,“呈现出一幅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友爱合 作的图景。”(《斯大林文选》上册,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237页)现在看来,这种 说法是不符合实际的。实际上自那时起苏联社会内部就已经深藏着三大矛盾。
第一大矛盾是“左”的路线和过度集权的党政领导体制同社会主义社会要求大力发展 生产力、发展民主与自由的矛盾。苏联原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十月革命后又经历了 3年内战与外战以及5年恢复国民经济时期,1925年才开始实现国家工业化,1928年才正 式实行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可是斯大林从1930年起就急于向资本主义发动 全面进攻,采用行政手段和群众运动方式消灭剥削阶级;急于建立一大二公的社会主义 公有制集体农庄。农业全盘集体化长期妨碍了生产的发展。指令性的计划经济把国民经 济统得很死,缺少生机与活力。以党代政、个人崇拜、个人集权、领导职务终身制、指 定接班人制、干部等级授职制、文化专制主义等等,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与自由。
第二大矛盾是党政军官僚高薪特权集团同人民大众的矛盾。自有国家以来,高官与厚 禄联成一体,高薪官僚成为统治阶级的一个特殊阶层。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工人政权采 取了两项措施消灭了官僚特权阶层:公社委员由人民普选产生,不称职者可以随时罢免 ;取消高薪,公社委员(部长级)工薪不得超过熟练工人,工薪最高与最低差别不超过五 倍。恩格斯认为,这是“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的“两个可靠 的办法”,这使得巴黎公社能够成为“新的真正民主的政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2版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13页)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列宁非常强调 要遵循巴黎公社的这两条原则。但是苏联从20年代起逐步背离了这两条原则。领导干部 采取等级授职、层层任命。由于以党代政体制使党权高于一切,由于苏联处于资本主义 列强包围之中,军队和军官具有特殊重大作用,于是党政军高干形成一个特殊集团。因 为社会主义民主与自由不足,缺少有效监督,他们自己有权把工资越提越高。到70年代 时最高与最低工资差别已扩大到上百倍。此外,他们还享有诸如住房、别墅、汽车、游 艇、特殊食堂、特供食品、特供商店、海滨休假、夏日狩猎等很多特权。随着时间的推 移,苏联人民对这个高薪官僚特权集团表示出越来越强烈的不满。
第三大矛盾是大俄罗斯主义势力同各族人民的矛盾。1922年列宁决定使用“苏联”这 个没有任何民族标记的国名是为了有利于铲除大俄罗斯主义。可是实践证明,这对旧社 会遗留下来的民族矛盾,由于与以上两大矛盾相结合形成三位一体,不仅无法克服,而 且具有很多新的表现形式。比如在经济更加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也急于消灭资本主义, 强行推广农业集体化。大小权力都集中到中央,深深地损害了各民族的自治权,使得苏 联这一联邦制国家在很大程度上实为单一制国家。在40年代卫国战争期间,有十几个少 数民族由于“通敌”罪名被迫实行大迁徙;同时又把俄罗斯族大量移民到各少数民族地 区“掺砂子”,这是对各少数民族的不信任。在文化专制主义体制下,在各民族学校普 及俄文俄语,以此作为苏联各民族共同语言文字,因而压制了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 对于敢提不同意见的民族干部乱批乱扣“狭隘民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帽子。在 任命使用干部时也是歧视民族干部,当然,有一部分民族干部也享有高薪特权,被列入 特殊利益集团,用以控制少数民族。尤其是1940年斯大林采取与法西斯德国签订密约瓜 分东欧和策动革命的办法,把波罗的海沿岸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以及原属罗马 尼亚的摩尔达维亚,兼并到苏联,在这四国建立苏维埃共和国,并要他们加入苏联。这 种大俄罗斯主义的对外扩张,为后来苏联的解体埋下了定时炸弹。
苏联社会的上述三大矛盾的形成,既与旧沙皇俄国遗留下来的封建主义性质的过度集 权制、等级制、民族沙文主义、军事扩张主义等糟粕有关,也与苏共领导人教条主义式 地照搬马克思主义,对在不发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缺乏认识有关,是二者相 结合的产物。
斯大林之后的五任领导人,对苏联社会的这三大矛盾不仅没有清醒的认识,而且在很 多方面或是加深了这些矛盾,或是有意粉饰、掩盖这些矛盾。1985年戈尔巴乔夫作为最 后一任总书记上台之初,依然推行“左”的急于求成的“加速发展战略”。可是这时世 界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新科技革命浪潮推动之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相 应改革了体制,调整了政策,迎来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在里根担任总统时 ,美国推行“星球大战”计划,加紧与苏联进行军备竞赛,极大影响了苏联民用经济的 发展,使得苏联在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时感到力不从心。同时,西方又以新科技革命成 果为物质基础,以市场经济、多党政治、自由文化为武器,加紧对苏联推行“和平演变 ”战略。西欧有28个社会党国际系统的政党先后执政,推行改良主义、福利政策卓有成 效。上百个新独立的民族国家面临着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的抉择。苏联为促使他们走社 会主义道路肩负着沉重的负担。以上国际大气候的变化不能不对苏联人民和苏联领导层 产生影响。从苏共领导层来看,主要出现了三个派别,各有其不同的指导思想。第一个 派别是以政治局委员、党中央书记利加乔夫为代表的保守派,主张基本上维护苏联模式 ,但要对其作一些修补和调整。第二个派别是以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为代表,主张以“人 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为指导。戈尔巴乔夫甚至想召开党代会,把苏共改名为社会民主 党。第三个派别是以政治局候补委员叶利钦为代表的激进派。他们力主苏联走西方市场 经济、多党政治和自由文化之路。戈尔巴乔夫的社会民主主义之路在苏联缺乏广泛的社 会基础,利加乔夫的修补苏联模式之路使广大群众失望,而叶利钦的自由主义之路得到 越来越多党内外人士的支持。戈尔巴乔夫要走社会民主党之路,无限制地开放党禁,使 得苏联在1988—1991年短短几年之间涌现出一百多个政党。同时他在苏共党内又继承了 斯大林以来的个人集权制,大力排除异己。先免去叶利钦政治局候补委员职务,又把利 加乔夫挤出领导层。戈氏自以为旗开得胜,实际上他孤立了自己。这就给叶氏利用苏联 社会的三大矛盾,号召群众,拉帮结派创造了条件,其结果是终于逼死了苏共,搞垮了 苏联。
二、叶利钦是怎样当上总统、迫使苏联解体的
叶利钦出生在一个农民之家。他是靠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中央书记基里连科的赏识,才 被任命为全苏第八大州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的州委书记。1981年在苏共二十六大上他当选 为中央委员。1985年又靠当时任苏共中央书记、长期主管重工业的多尔基赫的推荐,才 从地方上调到党中央任建设部部长。有赖总书记戈氏对他的器重,仅隔3个月,他就擢 升为中央书记。到年底,戈氏又改派他出任首都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他在苏共二十七 大上激烈批评官僚主义和特权,博得热烈掌声,结果当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在一年多 时间里,他连升三级,于是政治权力欲急剧膨胀。他希望在首都做出显著成绩,为取代 戈氏创造条件。叶氏在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任上大刀阔斧的改革获得了市民好评。他还 发表《批评无禁区,公开无限制》一文,鼓励新闻界要敢于刊出反特权、反官僚的言论 。这使得苏共中央书记利加乔夫等人对他大为不满。利加乔夫认为叶氏反特权是一种政 治投机,目的是为自己捞取声誉和名望;如果按照叶利钦的“批评无禁区,公开无界限 ”的方式揭露贪官污吏,就会使党的威信大受损害。在1987年10月举行的中央全会上, 叶利钦公开指名道姓批评利加乔夫,还指责戈尔巴乔夫改革不得力,速度太慢,缺乏集 体领导,“醉心于歌功颂德”等。叶利钦的这些过激言行传开后博得群众好评,然而却 得罪了最高领导人。这使得他不但三次失去了在中央全会上补为政治局委员的机遇,而 且丢了乌纱帽。1987年11月他被解除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职务,1988年2月又被免去政 治局候补委员,转而担任苏联国家建设委员会第一副主席。这使他感到莫大的委屈。19 88年6月苏共举行第十九次代表会议时,他认为这是为自己争取平反的好机会。没有料 到他在会上为自己申辩和对党的工作的批评意见,遭到利加乔夫等很多人严厉的抨击。 戈尔巴乔夫在会上也批驳了叶利钦,但是他认为叶利钦还是主张“深化改革以利于社会 和人民的”。会后叶利钦深切感受到,他要想在党内爬到权力的高峰已经没有指望。既 然沿着体制内上升之路已经受挫,他便想采取新手法从体制外另辟蹊径。根据他多年经 验和观察,认为只有利用苏联社会的内在矛盾,尤其是抓住苏共最大的致命弱点,继续 打出反集权、反特权、反官僚主义、维护社会公正和道德公正的旗号,争取人民群众的 支持,才可能夺取高层政治权力。从这时起,他的指导思想开始逐步转向自由主义,而 且越走越远。从1989—1991年3年之中他分三步登上了俄罗斯总统的宝座。
第一步是争取在最高苏维埃中立足。戈尔巴乔夫在第十九次代表会议上公开转向“人 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之后,决定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要 建立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从中再产生最高苏维埃作为常设机构; 要扩大民主,修改现行的苏联选举制度,允许由选民不受限制地提出候选人,广泛和自 由地讨论候选人,按照平等竞争原则,进行差额选举。这给了叶利钦一次空前难得的机 会。他从1988年12月起就处心积虑地投入了苏联人民代表的竞选。他击败了苏共莫斯科 市委支持的一些候选人,以89.44%的绝大多数票当选为苏联人民代表。1989年5月,他 递补为最高苏维埃代表,7月,在最高苏维埃中组织“跨地区代表团”,意欲在最高苏 维埃中拉帮结派同苏共中央分庭抗礼。9月间他以人民代表身份首次访问美国10天。他 看到美国五光十色的超市,数不尽的香肠品种之后大为震惊,竟对美国记者说:“资本 主义很繁荣。你们称为贫民窟的房子,在我们那里是完全正常的住房。”还说:“共产 主义是脱离现实的幻想,是空中楼阁,是一张幸福的空头支票。我们根本不应该试图在 这里(苏联)实现共产主义。”随同他访美的助手列·苏哈诺夫认为:“从休斯敦回来之 后,叶利钦的布尔什维克意识里的最后支柱彻底坍塌了。”美国之行,使他完全蜕变为 自由主义者。这就决定了他下一步的政治行动。
第二步,他于1990年1月串连一部分俄罗斯联邦的人民代表,建立“民主俄罗斯”组织 ,多次参与发动大规模游行示威,要求删除苏联宪法第6条(其中规定“苏共是苏联社会 的领导力量,是苏联社会政治制度以及国家和社会组织的核心”),实行西方那种多党 制。同月,他又擅自召开有13个加盟共和国162个党的俱乐部和党组织的代表参加的代 表大会,正式建立了苏共“民主纲领派”,叶利钦当选为该派三人领导核心之一,实际 上成为苏共党内反对派首领。该派的《民主纲领》极力反对以党代政的极权主义权力体 制,主张把苏共改造为“议会党”。叶利钦利用戈尔巴乔夫提出的“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口号,要求彻底确立苏维埃的全权,进而夺取苏维埃的领导权,把苏共变为在野党。 十月革命前列宁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是要把在苏维埃中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革命党 和孟什维克拉下马,由布尔什维克党取而代之;现在戈氏重新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名为实现党政分开,改变党的领导方式,实则放弃党对苏维埃的领导;而叶氏接过 这个口号旨在向苏共夺权。叶氏的这些派别夺权活动,虽然受到戈尔巴乔夫的谴责,但 是他的某些纲领却为苏共所接受。2月间苏共中央全会通过的向苏共二十八大提出的纲 领草案竟同意修改宪法第六条。为了加强戈氏对最高苏维埃的控制,苏联决定实行总统 制。3月间苏联第三次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戈氏为苏联首任总统。5月间叶利钦在俄罗斯联 邦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俄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尽管戈氏曾出面批评叶氏“否定列宁 主义原则”、“背离社会主义”,他在竞选中仍然击败了苏共主流派的候选人。7月他 在苏共二十八大上宣布退党。显然,他是要以民主纲领派与民主俄罗斯作为与苏共中央 和苏联中央对抗的权力中心。这时他除反极权、反特权、反官僚外,又采取新手法,即 利用苏联的民族矛盾。他以为各加盟共和国争主权为名,反对联盟中央和苏联总统发号 施令,极力要把苏联改造为松散的邦联。9月间他对戈氏施压,要求撤换思想保守的部 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11月间主张建立全新的民族统一联合政府,其中部长会议主席, 国防部长和财政部长三个要职要由俄罗斯提名,同时还要求在1991年初直接选举俄罗斯 总统。由于原来站在戈氏一边的沙塔林等不少人转向叶氏,戈氏被迫让步,于1991年1 月间任命帕夫洛夫为内阁总理并且同意俄罗斯总统首先由选民直选产生。
第三步是通过竞选当上俄罗斯首任民选总统。4月间“民主俄罗斯运动”推荐叶利钦为 总统候选人,5月间俄共支持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为总统候选人。参加竞选者 还有四个人,即自由民主党主席弗·日里诺夫斯基,克麦罗沃州苏维埃主席阿·曼列耶 夫,伏尔加一乌拉尔军区司令、上将阿·马卡绍夫和苏联安全会议成员瓦·巴卡京。戈 尔巴乔夫由于已经是全苏联总统,所以没有参与竞选俄罗斯总统。这六个人中有四人是 俄共党政军官员,四人得票相加,占总票数的30.82%,而叶利钦一人得票占总票数的57 .35%,可见俄罗斯大多数人民确实已经抛弃了俄共。
俄罗斯占苏联版图3/4,其经济实力和人口均占苏联一半。叶利钦当选俄总统,这表明 苏共已经失去了半壁河山。叶氏当选后尚未宣誓就任就急忙再次访问美国,向布什总统 信誓旦旦地保证俄国将沿着美国人的足迹向市场经济和自由企业制度前进,声称俄罗斯 已经扔掉了马克思主义旗帜,坚决走向民主和自由,决不走回头路。他就任总统后,便 向苏共开刀。他签署的第1号总统令就是实现国家机关非党化,禁止俄共在国家机关和 国营企业中拥有基层组织并进行政党活动。平息“8.19事变”是叶利钦对苏共保守派的 一次重大打击。局势平静后,叶氏进而发布一系列停止俄共活动和限制苏共活动的决定 。戈尔巴乔夫眼看苏共大势已去,为保住自己的苏联总统地位,竟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 书记职务,并建议苏共中央“自行解散”。至此,尚有近1500万党员的苏共完全丧失了 执政地位。
叶利钦搞垮了苏共之后,紧接着又采取三个措施搞垮了苏联。首先,他下令从9月15日 起将苏联财政部、国家银行和外经银行三个机构转归俄罗斯的机关管辖,同时还接管俄 联邦领土上的苏联海关。即是说,他抢先接管了苏联的财经权力。其次,叶利钦利用大 俄罗斯主义势力与各族人民的矛盾,刮起了瓦解苏联的旋风。8.19事件后苏联15个加盟 共和国中已有13个宣布独立,只剩下俄罗斯与哈萨克,眼看苏联即将全部瓦解。叶利钦 趁机强迫戈尔巴乔夫把苏联变为邦联,戈氏又作了让步,正当他积极着手拟定一个以邦 联为基础的新的主权国家联盟条约时,叶利钦又背着他,与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舒 和新当选的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举行三方密谈,要组建类似欧共体那样的“独立国家 联合体”,宣告“苏联作为国际法主体和地缘政治现实已不复存在”。戈氏得知后既恼 火又沮丧。二人各自争取军队支持,形势相当紧张。而当部分将领向戈氏表示要用武力 来保卫苏联,竟被戈氏拒绝了,他又一次退让,说要通过最高苏维埃会议来解决。可是 叶利钦却抢先一步,他暗中联络了11个加盟共和国首脑于12月21日在哈萨克共和国首都 阿拉木图开会,经过协商发表了《阿拉木图宣言》,正式宣布建立独联体,苏联停止存 在。这样,苏联最高苏维埃只好于12月25日召开最后一次会议,接受戈尔巴乔夫辞去总 统,次日宣告苏联解体。可见,叶利钦当选俄总统后只花了不到半年时间就最终搞垮了 执政74年之久的苏共和存在69年之久的苏联。
回顾这段历史,可以说叶利钦无疑是苏共和苏联垮台的罪魁祸首。那么能不能说叶利 钦是“苏共的掘墓人”和苏联的掘墓人呢?这种说法过于简单化,因而不确切。我认为 ,对于苏共灭亡及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难辞其咎。他作为苏共中央总书记和苏联总统 理应负主要责任。他推行使苏共社会民主党化的错误路线,又对叶利钦的自由主义派节 节退让,致使他要跃居政治权力顶峰、搞垮苏共和苏联的计谋能够得逞。然而仅凭叶、 戈二人依然不可能摧毁一个强大政党、国家和社会制度。苏共和苏联的真正掘墓人是苏 共和苏联自己培植起来的党政军高薪特权官僚集团。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以及勃列日涅 夫等苏共领导人都是这个集团的政治代表,都是这个成为掘墓人官僚集团的总领队,他 们只是在不同时期、不同方面采取了不同的方式,使用了不同的手法。叶利钦采取了退 党另立反对派组织的方式,打出了反极权、反特权、反官僚的旗号,以蛊惑人心、笼络 群众。他自己上台之后依然行极权、搞特权、耍官僚。叶利钦能搞垮苏共和苏联既说明 了苏共和苏联因弊病严重、积重难返,已经失去党心民心,又反映了官僚集团中的许多 人想通过社会制度的剧变,把以往隐蔽的非法的特权变为公开的合法的特权,即要在剧 变中趁机大捞一把。苏联解体、叶利钦上台之后,在中央政府中任职的70%的官员是原 苏共党政军要官,在地方政府中任职的更高达80%。另外,在叶利钦的“休克疗法”向 私有化市场经济转轨中形成了一批新官僚权贵、新资本富豪。这足以证明,苏共和苏联 自己培植的官僚集团、特殊利益集团是苏共和苏联的掘墓人,西方的和平演变方针这个 外因也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叶利钦访问美国之后完全陷入自由主义、资本主义泥潭就 是明证。可以说苏共和苏联是自掘坟墓,自食其果。
苏联解体10年来,民主与自由虽然比之以往有所发展,但是经济下滑,私有制的各种 弊端显露,民族之间依然纷争不已,社会秩序混乱,人民大众生活水平下降、平均寿命 缩短,国际地位大不如前。整个国家和人民为此剧变付出了长期的沉痛的代价,其教训 是极其深刻的!苏共如果能够既坚持又发展马列主义,自上而下加快改革权力过度集中 的党政领导体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和苏维埃民主,实行各级领导人民主选举和罢免, 大力铲除干部特权,真正贯彻巴黎公社开创的关于社会公仆的两大原则(选举罢免与废 除高薪等特权),重新赢得人民的信任与爱戴,本来是完全可能探索出一条体制内改革 的成功之路的。由此看来,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所论述的“三个代表”的重要 思想,所提出的“绝不允许以权谋私、绝不允许形成既得利益集团”,“通过发展党内 民主,积极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等重要论断,是具有何等重大的意义!
标签:苏维埃论文; 苏联论文; 苏联总统论文; 苏联解体论文; 俄罗斯总统论文; 俄罗斯民族论文; 政治论文; 官僚资本论文; 民主制度论文; 巴乔论文; 社会矛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