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也很棒_乌鸦论文

乌鸦也很棒_乌鸦论文

乌鸦也惊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乌鸦论文,惊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位年轻老师教学《狐狸和乌鸦》时间学生:“如果你是那只乌鸦,听到狐狸的夸奖后,你会怎么想,怎么办呢?”这个问题并不难,孩子们大都说自己不会上当受骗。可是,有一个小男孩站起来,小声地说:“我要是听了狐狸的夸奖,会很开心。”

一言既出,举座皆惊。其他孩子哄堂大笑,老师也有些生气和尴尬,但碍于是公开课,不太好批评,不置可否地让孩子坐下了。孩子坐下后,有些不知所措。看得出这是个挺老实的孩子,也许是班级中的后进生吧。这个孩子的发言也许意味着他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就是不被关注的,像乌鸦一样缺少别人的赏识和赞美。偶尔的一句哪怕是不真实的表扬也会让他像乌鸦那样忘乎所以。

课后我特地了解了这个孩子的情况,不出意料,他是一名后进生。他就是一只被我们忽视的“乌鸦”。回过头再来看这则寓言,狐狸善于抓住乌鸦的弱点,攻其软肋,骗得那块肥肉,狡猾之至自不必提。倒是乌鸦这一形象值得我们深思,多少年来,我们一直以为它是虚荣和愚蠢的象征。可我却从这则寓言中看到了更深层次的东西——乌鸦实在是一个可怜又可悲的形象。它形象比不过孔雀,声音比不过百灵,可这能怪它吗?样子是爹妈给的,自祖宗以降,它们世世代代都是这样。更何况,美丑之划分实在是我们强加的。谁说乌鸦不漂亮了,它一身黑色,庄重大方,它大大咧咧的嗓音和看起来不太齐整的翅膀,无不透着一种自由粗犷的美。比之那成天关在笼子里装腔作势的百灵,自是多了不少野性和浪漫。但当第一次有人认为乌鸦很丑时,大家便都跟风而上,不吉利的黑色,不美观的翅膀,不悦耳的声音,无一不令人讨厌,谁也看不到它的优点了。

难道乌鸦真的如我们经常所认为的那样糟糕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如果我们擦亮眼睛,便会发现乌鸦身上有很多被我们忽视了的优点。小学课本中曾有“乌鸦找水喝”的故事,说明乌鸦也有聪明的时候。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中,还有“乌鸦反哺”的故事,说明乌鸦很孝顺。翻翻资料,说乌鸦飞行高度能达到6000多米,说明它是高空飞行健将;它吃东西很不讲究,说明它生活很朴实。

说了这么多,对于乌鸦突然有种很惊艳的感觉,原来大家都不喜欢的乌鸦竟有如此多的优点。那么我们的孩子呢,那些如乌鸦般的后进生,我们何不换个角度看一看,想一想,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呢?

其实,只要我们去发现,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闪光之处。作为老师,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丽的眼睛,需要反思我们固有的习惯,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并欣赏学生。记得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漂亮的孩子人人爱,而爱不漂亮的孩子才是老师真正的爱。因此,我们在那些如乌鸦一般被贴上“后进生”标签的孩子身上,更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小心翼翼地呵护他们更容易受伤的心灵,使他们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立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善于发现后进生的美还仅仅是个开始。对于乌鸦来说,它的悲哀之处还不只在于惊艳没有被发现。在很多时候,我们根本就没有给乌鸦以展示惊艳的机会。试想,如果森林里评选“最佳孝子”或者“最佳飞行能手”,乌鸦崭露头角而上榜扬名的机会就大多了。同样道理,那样所谓的“后进生”也只不过仅仅是在学习成绩等方面落后,而被我们贴上了这样的标签。究其原因,是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陈旧的教育理念,以及单一的评价机制导致了这一后果的产生。那么,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就应该学会尊重每一个学生,一方面从孩子的生活世界出发来反思我们的教育行为,去认真倾听那些后进生的心声,给孩子们机会,让他们表达纯真的思想,张扬自己的个性;另一方面要尝试着为那些后进生搭建更为广阔的舞台,为他们创造更多展示的机会,让他们也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体验成长的乐趣。

果能如此,我们便会欣喜地发现,所有的孩子都是惊艳的。

标签:;  

乌鸦也很棒_乌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