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地理学习方式转变的探讨_地理论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地理学习方式转变的探讨_地理论文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转变地理学习方式的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生学习论文,主动性论文,地理论文,兴趣论文,方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为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发挥中学地理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中的作用,中学地理课程进行了重大改革,而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就是这次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两方面,探讨地理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把握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兴趣、动机等非智力因素虽不属于人的认知系统,但它们对认知活动却起着指导、调节和强化的作用,是学习过程顺利有效进行的心理条件。

在地理学习活动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出发,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保证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奠定了基础。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可采用以下几种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提供直观、新颖、有趣的认知材料

认知心理学表明:学生对于提供的认知材料,由于呈现的形式不同,认识和理解的速度也就不同,只有当学生对所呈现的材料与呈现的方式发生兴趣时,才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认知材料的呈现方式,大致有语言、文字、事物和图形等基本方式,针对学生的认知心理,展现时都应贯彻形象、直观、新颖的原则。在对各种地理景观进行描述时,最好的方式就是采用图片、幻灯和录像带。如在学习“天气与气候”时,将CCTV-1台的天气预报和空气质量预报录下来后,让学生先通过看录像获得感性认识,引起学习兴趣。在学习“民居与聚落”之前指导学生通过杂志、邮票、互联网收集图片资料,通过师生共同展示如侗族建筑、傣族建筑、苗族吊角楼、福建土楼、水乡古镇、徽州民居等图片,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学习的内容上。如果是一些需动态展示的内容,如地球运动、海陆的变迁,采用计算机演示可以达到校为理想的效果。

(二)联系实际,关注热点问题

教学内容与实际密切联系,是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联系实际除包括学生的生活实际之外,还要特别关注当今人类面临的各种重大环境问题,比如在学习“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时,联系我校所处太慈桥片区,由于电厂排放的废气、汽车尾气以及城市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等给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以及这种环境给我们身体造成的损害,从学生自己的生活环境入手,启发学生的求知欲,理解洁净空气的重要性。在学习“发展与合作”时,指导学生去收集以色列、巴勒斯坦的争端,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纠纷,里海争端,上海APEC会议,中国加入WTO等热点问题,学生通过组内交流、展示的方法将国际间的合作、领土争端等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这样能使学生体会到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从而对学习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创设教学情境,合理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

在教学中充分注意,并合理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面。学生在认知过程中,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绪体验,积极的情绪有助于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的积极情绪等方面作了如下尝试。

1.组织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进入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

在学习“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之后,由一名学生扮演某市市长,提出环保措施,其他同学就这位同学的措施提出问题,由他答辩;另一名学生以房地产开发商的身份从环境的角度,向人们推销他的商品楼。在学习“传统聚落保护”时,学生又以开发商和文物保护者的身份,就“传统民居的保护与改善人们居住条件的关系”展开辩论,使学生进入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

追求成功的情绪体验是人的精神需要,在教学中,应使学生的学习不断获得成功,不断得到成就感的满足。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进行必要的铺垫,设计的活动要有适当的难度,需要学生经过一番努力才能完成,这种成功后的自我肯定的体验,必将激发学生更大的求知欲望。如在学习涉及地理概念、地理原理等不易理解的知识时,可以设计一些运用地理概念、原理解决问题的活动。如在学习地球仪、经纬网的基础上,教师将知识要点指出,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复习。之后,学生在小组内运用小地球仪开展认识地球仪和利用经纬网定位的竞赛活动,当学生在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到自己的城市或自己熟悉的城市以及国家时,都感到无比喜悦。还有,在绘制校园平面草图的基础上利用地图“寻宝”,通过自己制作的等高线模型判断不同的地形等活动,都能使学生获得成功感,使学生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作用

在地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特别重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为此,笔者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采用各种教学方式,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入手,将学习方法的指导,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一)教师示范教学

在教学内容涉及地理学习的特殊方法时,宜采用“教师精讲,提炼学法——教师示范或演示——学生模仿自学”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如利用“七大洲四大洋”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首先,读图名,明确地图内容,之后引导学生读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教师以亚洲为例介绍确定大洲位置的几种方法,学生模仿教师的方法,分别说出其余几个大洲的经纬度范围和海陆分布状况,以同样的方法学习四大洋。教师以亚洲为例,示范如何用几何图形表示各大洲的轮廓,然后利用经纬网完成七大洲的几何轮廓拼图,学生仿效完成。课后指导学生制作七大洲拼图模型。刚开始运用这种教学方式,指导学生所花的时间可能比教师单纯讲授新课要多,但如果坚持不懈地在教学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也会逐步提高。

(二)小组合作式学习

小组合作式学习具有以下三个明显的特点。1.为学生提供消化课业、发展兴趣的时空条件。2.合乎人际交往的心理,扭转教学过程中垂直交往不畅和水平交往缺乏、信息反馈网络不健全的状况,在改革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变沉闷的学习生活为富有人情味的学习生活。3.发挥小组群体固有的活动主体功能,诱导学生以群体形式参与教学过程,扭转青少年学生普遍被排斥于教学过程之外的现状,变被动的学习生活为自主的、富有创造性的学习生活。由此可以看出,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促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并最终使每个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更主动、更广泛的发展。

目前,由于班额比较大,因此,控制好小组学习的过程非常重要,这需要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1)确定小组人数。在小组教学的初始阶段,可采用就近分组的方式,前后两张课桌的四位同学或前后三张课桌的六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根据学习发展状况,一学期内可以稍做变动,最好一个组以5~7人为宜。

(2)人员的组合。分小组学习必定会带来小组之间的竞争,因此,在人员的组合方面,根据第一学期的学习状况,按照各组成员总体素质均等、男女同学兼有的原则组合队员,使各组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同时,由于小组成员的素质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小组成员也应随学习情况适当调整。

(3)细化组内分工。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组内每位学生的特点,落实责任,设组长、副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并随学习内容的变化而调整。

(4)针对我校初一年级学生的发展状况,结合地理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分三个阶段逐步提高合作学习的水平。

第一阶段,以规范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指导为主,目的是使合作学习有序进行。通过教师示范,指导,使学生初步掌握合作学习的一般方法。①轮流发言。小组成员围绕一个学习内容,轮流发言,一个不漏,讨论后由一名学生代表小组在全班发言。②接力发言。小组成员就某一个问题分别准备其中的一部分内容,然后以后话接续前言的方式发言,构成一个整体。③角色扮演。在组内就有争议的问题,分别通过扮演当事人的方法参与讨论,与“传统聚落中居民的开发和保护问题”指导学生以“开发商”“文物保护者”“市民”等不同身份来看待这个问题。④组际考查及成果展示。教师给出学习参考提纲,组内组织学习,之后通过出试卷竞赛和小组交流成果的方式,开展组际间的相互评价。

在这一阶段中,教师指导小组通过分析地理现象、观察地理事物——提出问题——搜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资料——解决地理问题,初步学会地理学习的一般方法,初步养成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习惯。同时,通过组内交流,组际互评,培养和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动手能力、介入和倾听能力,使小组中的每一位学生都有序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第二阶段,主要通过组织探究式活动,开展社会调查、辩论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资料进行区域分析与综合能力,运用地理方法的水平,以及对地理概念、区域的自然人文特征的理解水平,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说理能力和互助协调能力,并在小组中营造积极、活跃、开放、相互悦纳的学习氛围。

第三阶段,能灵活运用各种学习方式,并具备较强的地理学习能力,组内各成员都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并能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相互间尊重有创造性的设想和才能。

(5)制定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指标。合理的评价能保证和促进合作学习高效有序地进行,在合作学习的测评中应注重激励、反馈、调控、诊断和改进等多种功能,并以此逐步提高合作学习的水平。在教学活动中,笔者设计了“地理学科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表”(见附表)对合作学习进行测评。

小组合作学习开始前,将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指标向全体学生公布,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向学习目标努力。活动开始后,教师要全神贯注地观察各组的学习情况,并适时进行调控。学期结束时,教师根据课标要求拟定12道小组讨论题,内容包括“运用亚洲的有关资料,说出亚洲存在的有关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以巴西为例,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教训”“以日本和澳大利亚为例,说出它们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利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非洲地形、气候、河流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等。小组抽题,准备1~2天之后进行测评,评委由教师和各班地理学习能力较强、基础知识相对扎实的3~5名学生组成,依据评价指标评分,教师评分占60%,学生评委评分占40%,最后小组测评成绩占总成绩的15%。

在一个学年中,通过在组织、指导、评价等方面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在小组合作学习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小组讨论测评中,学生在分析问题时虽然还显得稚嫩,思考问题还有片面性,方法运用也尚未熟练,但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讨论中围绕主题,运用一定的地理学习方法来说明地理事物,分析地理现象。当看到学生在运用课本中的地图、统计图表、框图、图片等资料说明问题时,作为教师,我由衷地感到欣慰,因为这些能力是在我以往所教的学生中很少有人具备的。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在初一(1)班进行小组测评时,由于突发事件的影响,有五个组未测评完,在我尚未找到合适的时间补测时,各组的学生纷纷来询问测试的时间,并给我提出各种建议,完全没有不想考试、逃避考试的情绪。

在笔者搜集的“学习地理成长记录”中,在“与同学交流讨论的体会”一栏里,90%的学生都表示:有了更多的收获,进一步增强了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学会了一些地理学习的方法,喜欢这种学习方式。许多学生写下了这样的话语“能够吸取别人的优点,扩展自己的思路,让大家能更好地互相学习,增进友谊”“这种方式很好,让不爱发言的同学有了交流的机会”“地理学科有趣,使人感到快乐”“地理学科很有趣,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课外知识,同时也引起了我们对大自然的强烈好奇心”“使我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分享别人的知识”。

(三)开展探究式的学习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探究式学习就是一种唤起学生深层次需要的教学方式,是在学习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以及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收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了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国外学者将探究学习分为六种类型,在教学中,笔者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主要在实践性探索和以逻辑推理为主要形式的“问题解决”式学习和“实践运用”式学习两方面进行了探讨。

1.“问题解决”式学习。

在学习经纬网知识、地球运动、等高线地形图、海陆变迁等知识时,均可采用“问题解决”式的教学方式。如在学习等高线地形图的知识时,将学习内容转化为“问题”。教师提问:“贵阳市地表的高低起伏状况,在地图上能看出来吗?”这样问的用意就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如何用地图表示地表的高低起伏状况”。然后,再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指导学生通过做山地模型、绘制等高线,观察、对比等高线轮廓和地形模型,归纳等高线的弯曲与疏密与山地不同部位的关系,以及怎样判别不同类型的地形,对比等高线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归纳分层设色法着色随地势变化的规律。最后,解决的“问题”就是利用贵阳市分层设色地形图,判断地表的高低起伏状况。

2.“实践运用”式学习。

在学习如“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这类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知识时,可采用“实践运用”式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提出问题——组织探究——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发出倡议的步骤开展调查活动,做好记录,填写《活动记录册》。活动结束后,在全班交流成果。然后,指导学生做实验,如“二氧化硫对玫瑰花的影响”,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学好地理知识在社会实际中的用途,从而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同时,也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通过把握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始终把学生放在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怎样才能学得更好来开展教学活动,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改变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探讨和实践,在促进地理教学方式的转变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今后,还将继续围绕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地理事实、概念和技能,增强地理学习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改变地理学习方式等方面,做更进一步的探索。

标签:;  ;  ;  ;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地理学习方式转变的探讨_地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