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军工企业管理机制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_军工论文

西方军工企业管理机制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_军工论文

西方军工企业经营机制的特征及其对我国的启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启发论文,经营机制论文,特征论文,我国论文,军工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西方发达国家的军事工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也经常为需求不足、效率降低等问题所困扰。因此,研究它们的经营机制的发展和演变规律,对完善我国军工企业经营机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西方国家军工企业经营机制的一般特征

西方各国军工企业经营机制各异,但仍具有一般性的特征:1.军工企业经营目标上的非盈利性。军工企业并不排斥盈利,但从政策上运用经济手段给军工企业以很多的补偿,企业在经营时并不把高利润作为目标,主要目的在于获得政府补贴,政府的军事订货对厂商来说,只是一种无巨额利润但也无风险的商业机会的选择。2.军工生产的政府垄断性。军工产品属国家专用产品,政府是军工企业的主要消费者,在一个国家中,军工生产通常呈现垄断竞争或寡头垄断的状态,政府能完全控制几个大的军工企业的生产。3.军工企业经营过程存在二重性。军工企业即受市场机制的制约,也受到政府行政行为的影响,其经营目标是既追求利润最大化,也追求政治目的或军事目的,经营方式既是商业化的,也是行政化、军事化的。4.军工企业经营多元化。西方军工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是普遍现象,没有一家军工企业进行单一的军工生产,军民品兼顾的军工企业占绝大多数,美国生产军品的工业企业有80%是既生产军品,又生产民品〔1〕,通常大公司接到军品订货后, 由生产军品的专业化国防分公司和工厂来完成,而其它分公司则继续进行原来的项目多样的经营,如贸易、金融、建筑、航空、旅游、汽车等行业。

西方各国军工企业经营机制一般特征相似,但由于经营环境和条件各异,又各具特色,按其与市场联系的紧密程度可分为四类。1.市场型。军品生产与民品生产都以市场为取向,军工企业有充分的自主权,军工企业的生产、流通、消费都通过市场的方式来进行。2.半市场型。军工企业的自主权部分得到承认,军工企业从接到军事订货起,政府介入其关键的经营活动,生产要素的流动并不能完全以市场方式进行,而要受到政府的干预。3.半计划型。军工企业基本上是政府的附属物,企业的生产组织活动大部分由政府包办,小部分由企业自己进行。4.计划型。军工企业完全成为政府的附属物,其生产、流通、分配都由政府包办,企业只是作为执行政府指令的车间,政府成为“军工生产管理局”。

西方国家军工企业半市场型、半计划型占多数,美国的军工企业近似于市场型,计划型军工企业以前苏联为典型,中国改革前军工企业也是计划型。

西方国家对军工企业的控制手段因政府对该企业的控制方式、参股数量不同而有所不同,西方国家军工企业分为:国有军工企业、国家控股军工企业、国家参股军工企业和私有军工企业。总的来说,西方国家的军工产品多来自前三类企业,尤其是前两类企业,但近几年来,西方国家政府逐步放松了对国有军工企业和各类国家参股军工企业的约束,同时加大了对私有企业集团的军品订货。

二、西方国家军事工业面临的矛盾和发展趋势

尽管西方各国对军工企业管理办法不尽相同,但都面临着几个共同的矛盾:军事工业的非经济目标与经济目标的矛盾;军事工业管理体制与市场机制的矛盾;冷战时期军事工业相对膨胀与冷战后军事工业相对萎缩的矛盾。这些矛盾具体表现在:

1.军事工业的现实物质基础日趋薄弱。由于冷战的结束,世界战略格局的转变,世界范围的军事工业普遍萎缩。西方国家更是如此,政府军品订货数量下降,成本明显提高,贸易难度加大,大量的军事工业资源流向民用部门,军事工业的基础受到威胁,生产设备陈旧,技术优势减弱,政府用来更新设备的资金投入锐减,这些因素使西方军事工业的物质基础受到严重威胁。

2.军事工业生产周期被拉长。西方军工产品的生产采取企业向政府订货承包制。当今,军品市场需求减小,民品市场需求旺盛,军品的制造商们经常遇到原材料紧缺、成本提高等威胁,迫使承包商考虑转包,从而使军工生产的生产周期被拉长。

3.军事工业的技术优势受到威胁。西方军事工业企业在冷战中形成并得到强化的垄断高、精、尖技术的局面被打破,以前科技领域的最新成果总是最先应用于军事;现在情况发生了改变,最优秀的科学家已不在从事军事领域的研究,而是在进行纯商业目的的民品开发,许多尖端科技成果从开发到推广应用与军事甚至毫不相关。

4.军转民政策实施困难重重。作为冷战的产物,西方各国往日庞大的军事工业生产系统成为政府的负担,相当一批企业处于产品转向困难、又无法进行资产转移的状态中,只能坐以待毙。政府对企业制衡功能微弱,使军转民战略实施更加艰难,从美国、英国、德国的情况看,新一届政府首脑在上台时都把裁军和压缩军费作为施政目标,但慑于就业压力,军转民仍是步履唯艰,进展缓慢。

西方各国政府对军工企业面临种种矛盾,采取了许多措施,虽未从根本上改变军工企业不景气的局面,但仍取得了一定成效,经营状况有所好转,西方军工企业经营机制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种趋势:

1.政府进一步减少对军事工业的控制。各国政府都在逐步减少对军事工业的控制,扩大军工企业在经营方面的自主活动余地,以促进军事工业自身发展。如何处理政府与军工企业的关系,西方国家在这个问题上不断进行着改进,完全失控和完全控制显然都不利于国家军事工业的发展,会造成生产上的衰退、技术上的落后、经营上的低效率,总的就来,政府控制的减弱主要表现在减弱政府的行政管理行为,进一步完善军事订货制度。

2.加速建立新型的企业军民互转机制。西方国家普遍认识到未来战争将是没有“警告”的战争,比如在格林纳达、巴拿马、海湾战争中,美国的军工企业并未在战争来临之前或战争初期显得手忙脚乱,而是有条不紊的由满足平时战备需要转为战时物资供应,美国的军事工业未做刻意的准备,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对战场的军事物资保障。美国及其它西方国家目前正在进一步加强并完善这种企业的军民互转机制。它们努力提高军事工业的机动性,增强军事生产能力的弹性,这种军民互转机制是建立在三个基础上:一是缩短军工企业的生产周期,二是加强军民通用技术的储备,三是减少企业军转民过程的中间环节。只有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循环加快,军民通用的技术储备充足,军转民机制渠道畅通,军转民机制才能有效地发挥其效能。西方国家正朝着这种建立坚实的民用工业基础,并依赖民用工业基础为军事需要服务的方向努力。

3.进一步确立军事工业的主体——私有企业的主导地位。西方国家一直把私有企业作为军事工业发展的基础,政府对其效率大加推崇,认为军民品兼顾的私有企业更能适应和平时代与战争时期的生产转换,由和平转入战争,它们不需要国家特别出面组织管理,只需把整个企业由正常经营状态转入生产扩张状态即可,不管是平时还是战时,政府对私有企业都不直接干预,只用财政和货币等经济手段进行间接调节,这些间接的调节政策使军事工业领域里的私有企业集团获得很大发展。

三、我国军工企业经营机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在建国初期就把重工业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上,一大批国防工业又成为重中之重。我国军工企业的经营机制具有以下特征:(1 )高度的垄断性。(2)明显的非盈利性。(3)经营机制行政化。(4 )单一化经营。(5)改革开放以来,又呈现另一特征, 转换经营机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对滞后。从我国军事工业企业经营机制发展过程看,军工企业改革走了一条由计划型——半计划型的发展道路,国有经济深化改革后,军工企业的经营机制由半计划型有条件地向半市场型的方向发展。未来的趋势是向有限的市场型方向发展。我国军工企业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经营观念转变滞后,行业危机感普遍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一直是经济改革的重点,总的说来,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作为国有大中型企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军工企业的改革效果则不是很明显,同其它国有大中型企业相比,已明显滞后。一个国家备战或战争时期,军工生产会被置于国民经济首要位置,军事工业部门会显得十分重要;和平时期则不然,冷战结束后,当代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国家的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军事工业在备战时期所显示出来的那种重要性已经丧失,军工企业原有的设备先进、种类齐全、技术精湛的优势已不再具备。世界形势在变,改革在深入发展,而军工战线上相当一部分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没有从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中转变过来,还沉浸在过去军工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优越感中,仍然觉得军工企业与众不同。时至今日军工企业内仍有一些干部认为:搞民品是歪门斜道,是不务正业,搞军品才是正路,有“为利润搞民品,凭党性搞军品”的说法。一些军工企业中严重存在着的陈旧观念阻碍了企业向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营机制的方向发展。

2.管理方式陈旧,自我封闭严重

我国军工企业长期由国家全包全养,可以说军工企业的传统管理体制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最完善的标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商品生产都不可能游离于市场化过程之外,军工生产同样也是商品生产,也要具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公平性、竞争性、开放性的特点,以前那种习惯于政府行政命令、适应传统计划模式、陈旧封闭的经营管理机制与现代市场经济是格格不入的。改革开放以来,相当数量军工企业的经营机制不但没有改观,反而表现为封闭加剧,不但自我封闭,而且与社会封闭,与市场疏远,其恶果是陈旧的体制更加牢固,融入市场的能力更加脆弱,形成恶性循环,造成部分军工企业经营处于死气沉沉的局面而难以为继,只有等、靠、要,期待国家拯救。

3.全行业垄断有余,激发竞争不足

竞争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活力的“催化剂”,没有竞争就没有企业的发展,但我国军工企业受政府的各种保护过多,国有军工企业在军工行业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垄断的负效应是低效率、低效益,使军工企业普遍缺乏竞争观念、竞争动力、竞争压力。企业自身不能从竞争中得到物质利益,企业的经营状况并不能改变经营者和生产者的收入,所以企业竞争动力不足;生产经营过程中高利润与高风险相伴,而军工企业自身并不能因承担风险而获得高额利润,企业逃避风险比承担风险获益更多,因此企业竞争压力不足。的确,军工企业不同于民用产业,政府应限制进入,其它国家也是如此,但现在是限制面过宽,限制度过深,对那些军事性不强的产品行业和军民通用的产品行业应允许国内其它企业进入,国内许多产业已经饱和,如果过份的政策歧视,限制其企业进入和资金进入,军工行业内竞争无法开展起来,国有军工企业也就不能真正地具有活力。

四、西方军工企业经营机制对我国的启发

1.增强市场机制在军工生产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本运行方式,军工企业作为国有企业的组成部分,同样离不开市场机制的作用。军品生产兼有计划性和市场性,人们往往重视它的计划性的一面,而忽视其市场性的一面,军品生产所需资源现在大部分是通过市场来解决的,市场在军工生产的资源配置中事实上已起着主导作用,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这种作用的力量将更大。虽然军工生产的资源配置不可能彻底脱离国家计划和行政手段,生产也不可能完全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但市场对军工生产的制约作用已日趋增大,而且军工企业自身已无法克服这种制约,我国的军工企业亟需增强市场机制在生产中的作用。目前,政府在对军工企业的政策中,对市场作用的认同的深度和范围都很小,今后应不断扩大,若市场的作用深度和范围在军工生产一旦真正扩大,一部分军工生产领域外的企业和资金必将介入其中,一个鼓励竞争、促进发展的局面必然形成。当然,军工生产领域的竞争是“有限的竞争”,但即便是“有限的竞争”,仍将对提高我国军工产品档次,增强国有军工企业活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契机,加快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我国军工企业的经营管理整体上处于较低水平,不但没有国际水平的名优产品和巨型企业,就是国内军工行业界知名的大型企业也寥若晨星。究其原因,产权主体模糊、经营目的不明、管理体制陈旧仍是困扰我国军工企业的主要问题,承包制和用行政办法转换机制都因切入点选择不当而不能解决深层次问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可以说是军工企业真正实现经营机制转换的契机,军工企业应充分利用这一契机,改变现在的军工企业管理的模式。例如,采用股份制形式,国家与军工企业的关系只是行政监督和控股参股关系,军工企业不同于其它国有企业之处仅在于其经营活动事关国家安全,必须加以控制,对军工企业可依其与国防的关联程不同度而实行不同的国有、控股、参股等形式,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意在解决产权问题,产权问题的解决目的在于从根本上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从而使我国军工企业充满活力,使军工生产领域真正出现一批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军工企业,并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出现一批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发展壮大的巨型军工企业或军工企业集团。

3.认真分析军工企业亏损原因,适时进行行业的结构性调整

将近一多半的军工企业长期的处于亏损状态,这些企业的亏损从根本上说是体制原因造成的,行政上的过份干预、管理上的长期僵化等,但也与企业自身管理松懈、产品结构不合理有关。我们应该看到,军工企业的亏损不但有体制性原因,也有结构性原因,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较快,各种商品的需求变化也随之加快,而且呈现多样性,这样就要求军事工业的产业结构不断地进行调整,以适应这种变化,我国的军工企业由于管理效率方面的原因,无法及时进行这种调整来适应军品和军民通用产品需求的变化,因此形成军工企业的结构性亏损。因结构性原因而出现一批亏损的军工企业并不可怕,即使在欧美国家也经常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因不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发生亏损甚至倒闭。只要适时、适度地进行结构性调整,如产品转换,产业转移,区域调整,重新布局等等,就能够摆脱这些企业的亏损局面。

总之,西方军工企业无论在竞争观念、市场意识或是运作机制、管理方式上都对我们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我国军工企业唯有加快经营机制的转变,增强竞争能力,适应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经营环境,努力提高军工企业的内在素质,才能彻底改变我国军工企业的现状,使军工企业在国有经济中起到更大作用,获得更大发展。

注释:

〔1〕周建设:《论美国军转民的市场经济模式和计划调节》, 《军事经济研究》1994年第7期第89页。

标签:;  ;  ;  ;  

西方军工企业管理机制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_军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