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讨_新课标论文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讨_新课标论文

关于新课标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课标论文,实验教学论文,物理论文,初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物理学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物理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新课程标准还提出了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科学探究能力的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强调教学要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重视学生的认知情感和人文精神的形成,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并对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物理实验应把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放在首位

探究既是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法,它是学生学习和掌握新知识的重要途径。它的内容与形式包括提出问题、假设和制定实验方法以及分析论证。

随着知识的更新加快,仅仅教学生掌握知识是不够的,还应该要让学生具备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能力。过去的教学大纲指出了一定的方向,规定了教什么,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对知识的结构内容太过重视,统得过死,条条框框太多,发挥的作用比较有限。新的课程标准则打破了这种局限,它要求重视学生的持续发展和学生素质的提高,要求发展学生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探究。例如,在观察“使鸡蛋悬浮”的过程中,个别学生注意到鸡蛋从下沉到悬浮又到漂浮,不禁提出疑问:在加盐的过程中鸡蛋受到的浮力是否变大?通过观察弹簧秤的示数变化,学生除了得出“鸡蛋下沉时,浮力随盐水的密度增大而增大”的结论,还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进行分析、讨论并得出当鸡蛋漂浮或悬浮时,液体的密度虽然变大了,但所受浮力不变的结论。这样,学生积极投入,不断提问,教师举一反三,实验课活起来了,学生探究能力也提高了。

二、把课堂交给学生

目前课堂上的实际情况是: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缺少自己可以独立支配的时间,缺乏主动性,整堂课围绕着教师转,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如何在教学中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有序地支配呢?我在初二物理《机械效率》一节的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让学生做“打水”实验:用装有水的桶做水井,用弹簧秤和细线挂着一个塑料杯做水桶,学生从“井”中提水,要求学生观察、测量并记录桶、水的重力和水井的高度,分别求出有用功、总功,引导出额外功和机械效率。由于学生打出的水的质量不同,机械效率结果也不同,由此更深刻地理解有用功、额外功的区别、计算方法以及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从课题的引入到知识的导出和连接,都比较巧妙,而且在教学中学生始终在操作、演练,在观察、思考、计算,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欲得到了发挥。

三、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创造意识

成功的创新演示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相关的知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创造能力。

如,在讲述《导体和绝缘体》一节时,教材中是用铅蓄电池做电源,用酒精灯加热,这样电压小,加热时间长,效果不是十分明显。如果改用照明电压(220V)做电源,用酒精灯加热,这样改进实验后,明显缩短了加热的时间,而且现象相当明显,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在做“碘升华和凝华的实验”时,改用一个大试管,装入几粒小的碘块,并用橡皮塞塞紧,手捏住试管口,用打火机加热,同时不停地摇晃试管,直到试管内没有响声,说明碘全部升华,冷却片刻后,在试管壁沾满了紫色的针状碘晶粒。这样改进演示实验,操作方便,同时由于打火机的火焰温度较低,可以有效地防止碘熔化,体现了“直接”两个字。加入橡皮塞的目的是防止碘蒸气外逸,影响学生和教师的健康。最后让学生将改进后的实验与教材中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优劣,并诱导学生思考是否还有其他的改进方案。这样的创新演示实验有助于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提出富有新意、与众不同的实验方案,以此激励学生的创造意识。

四、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设计实验相结合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求知欲的外在表现,但它是促进学生思考、探索、创新、发展思维、激发主动学习的原动力。而学生的兴趣总是在他们的创造欲望得到充分满足时才能进入最佳状态,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在物理的启蒙教学中,就可以演示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演示摩擦起电现象,拿一把塑料绳,教师用一只手捏住上端,用另一只手从一端捋到另一端,结果塑料绳的下端散开;又如,让学生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在一个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把一根玻璃棒插入水中,从侧面观察,可以发现玻璃棒变弯,而且水下部分变粗了;教师也可以利用一个空气吸盘给学生变一个空手提脸盆的魔术。教师还可以把课后的一些小实验改为演示实验在课堂上加以演示,这样既可以讲解课后的小实验,又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如,在讲热膨胀时,利用废旧的日光灯启辉器、两节干电池、一个小灯泡和几根导线,再用打火机加热,这样可以演示利用双金属片受热弯曲制成自动控制电路的实验。在讲述《内能的利用》一节时,可以利用一个废旧的易拉罐和一支蜡烛做成一个燃气小船,这样既演示了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实验,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通过布置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家庭小实验可以使学生在一个心理状态比较宽松的环境中,不受时间的限制,可以反复做、反复观察,直到满意为止。化学家门捷列夫在总结成功的原因时说:“中学时代,同学间的讨论在我一生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因此,在每次家庭小实验活动结束后,教师可留出时间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有极大的帮助。例如,在学习了电路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里自己设计一个电路:某工厂有两个门,前门进货,后门出货,在工厂的值班室里面要安装一个电铃和两个电灯(A灯和B灯),要求前门来人闭合前门的开关,A灯亮,电铃响,后门来人,闭合后门的开关,B灯亮,电铃响(电铃可以用市场上很容易买到的蜂鸣器代替)。又如,在学习了电度表和电功率的知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里利用电度表测量某一个用电器的实际功率。这样,学生每完成一个家庭小实验都会领略到获得成功的喜悦,极大地诱发了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强烈欲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

通过演示实验、设计实验、家庭小实验等实验手段,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是大有好处的。

标签:;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讨_新课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