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华[1]2002年在《钢筋混凝土双向密肋夹心楼盖的试验与理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钢筋混凝土双向密肋楼盖由于两向带肋,肋间距较小,因此不但受力性能好,而且刚度大,整体性好,变形小,结构自身高度小,材料省,自重轻,经济性好,特别适合于在跨度较大的多层和高层建筑楼盖中采用。但是,双向密肋楼盖由于其计算复杂以及受模板问题的制约,并没有得到很好地推广应用。我们与某公司合作开发了双向密肋夹心楼盖。利用轻质夹心砌块作胎模,可以减少模板及混凝土用量,加快施工进度。使用时,该夹心砌块保留在楼盖中,与双向密肋楼盖一起形成一种新的双向密肋夹心楼盖,既保持了板的底面平整,省去了吊顶,又增加了楼盖的保温、隔热、隔声效果。由于夹心砌块不参与受力,因此仍可以按双向密肋楼盖对其进行设计计算。迄今为止,国内外对钢筋混凝土双向密肋楼盖的试验和理论研究很少,特别是周边支承的情况更是鲜有讨论。本文结合试验,对周边支承钢筋混凝土双向密肋夹心楼盖进行了理论分析。主要工作包括:1. 完成了一块四边简支钢筋混凝土双向密肋夹心楼盖以及一块相同尺寸的四边简支钢筋混凝土实心双向平板在短期加载条件下的足尺试验。对比试验表明,均布荷载作用下双向密肋夹心楼盖与实心双向平板的破坏机构十分相似,但前者的受力性能明显优于后者。2. 提出了周边支承钢筋混凝土双向密肋夹心楼盖的塑性调幅计算理论,并制定了便于设计计算应用的表格,该表格还可以用于周边支承钢筋混凝土双向板的设计计算。根据钢筋混凝土杆系结构设计经验,可以认为该法同时满足了结构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3. 本文将双向密肋楼盖换算成平板,二者具有相同的截面高度、惯性矩、重心位置等几何特征。根据试验结果,用极限平衡法可以便捷和较为准确地求得双向密肋楼盖的极限平衡荷载;提出了利用双向板表格计算双向密肋楼盖的变形。考虑到楼盖开裂后截面刚度的降低,引入了刚度降低系数,使挠度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4. 针对周边支承双向密肋夹心楼盖的设计,本文结合实例,较为系统地分析了两向钢筋重迭对楼盖极限承载力的影响以及楼盖高跨比、肋间距等参数的取值等问题,为该类楼盖的设计提供参考。
刘哲锋[2]2002年在《角点支承钢筋混凝土双向密肋夹心楼盖的试验及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角点支承钢筋混凝土双向密肋夹心楼盖具有承载力高,整体性好,结构高度小,材料用量省优点,特别适合于在跨度较大的楼盖中使用,但对该类型楼盖在弹塑性状态以及塑性状态下的性能,了解还不够充分。 本文的主要工作是: 1.完成了一个角点支承钢筋混凝土双向密肋夹心楼盖在短期加载条件下的足尺试验,获得了对该类型楼盖性能的认识。试验证明,角点支承钢筋混凝土双向密肋夹心楼盖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 2.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双向板肋形楼盖整体分析的思路,对角点支承钢筋混凝土双向密肋夹心楼盖可能的破坏机构及相应的破坏荷载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这种楼盖的极限平衡荷载的计算方法。 3.将挠度实测值与按文献[1]计算的挠度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试件开裂以后的短期实测挠度比计算挠度大很多。本文根据试验结果,同时参照其它文献的试验结果,提出了这种楼盖的变形计算方法。 4.由于钢筋混凝土的弹塑性性质,荷载的增加会导致连续跨角点支承钢筋混凝土双向密肋夹心楼盖中的内力分布发生变化,柱上主肋梁与次肋梁的弯矩分布将与设计时的不同,针对这种变化,本文提出了在考虑钢筋混凝土弹塑性的影响条件下,设计该类型楼盖时,对设计内力所应进行的调整。
杨浩文[3]2008年在《现浇混凝土双向密肋空腔楼盖理论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浇钢筋混凝土双向密肋空腔楼盖由空心箱体、现浇钢筋混凝土密肋梁、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构成,空心箱体与密肋梁同高。这种楼盖形式可以减小楼盖结构层厚度,增加楼层净高,节省吊顶;由于肋梁间距小,正向交叉,不但受力性能好、刚度大、挠度小,而且整体性好,自重轻、材料省、隔热、隔音性能好,特别适合于大跨度大开间的多层高层建筑楼盖。本文对现浇钢筋混凝土双向密肋空腔楼盖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有限元分析,提出了这种楼盖在横向荷载作用下的解析方法(拟夹层板法),同时对双向密肋空腔楼盖和普通梁板结构受力进行了比较,并对影响双向密肋空腔楼盖内力和变形的肋宽、肋高、板厚等因素进行了分析。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介绍了无梁楼盖到空心楼盖的演变过程,并介绍了双向密肋空腔楼盖的结构形式、性能、施工工艺等。第二章建立双向密肋空腔楼盖合理的计算模型;将双向密肋空腔楼盖简化为夹层板这种计算模型。提出该楼盖的理论分析方法;采用拟夹层板法对双向密肋空腔楼盖进行受力分析,得出其在横向荷载作用下的挠度、内力。并编写matlab程序计算楼盖内力。第叁章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双向密肋空腔楼盖的有限元模型,对其在横向荷载作用下特性进行有限元分析,将有限元软件分析结果与理论分析方法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拟夹层板法的精确性。第四章对双向密肋空腔楼盖和普通梁板结构受力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在相同荷载和支承条件下几种楼盖形式内力分布特点及挠度变化规律,为双向密肋空腔楼盖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第五章对影响双向密肋空腔楼盖内力和变形的肋宽、肋高、板厚等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单一几何参数对该楼盖受力性能的影响规律,提出这些参数适宜取值范围,为这种楼盖设计提供参考。
彭利英, 朱建华, 刘哲锋[4]2001年在《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双向密肋夹心楼盖与双向平板的对比性试验研究》文中指出对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双向密肋夹心楼盖的结构形式、受力性能及计算方法进行阐述 ,并且通过与一块平面尺寸相同、活荷载相同的实心双向板设计对比 ,论述了推广冷轧带肋钢筋双向密肋夹心楼盖的意义
彭利英, 朱建华, 刘哲锋[5]2001年在《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双向密肋夹心楼盖与双向平板的对比性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对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双向密肋夹心楼盖的结构形式、受力性能及计算方法进行阐述,并且通过与一块平面尺寸相同、活荷载相同的实心双向板设计对比,论述了推广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双向密肋夹心楼盖的意义。
朱建华, 刘哲锋, 彭利英[6]2001年在《钢筋混凝土双向密肋夹心楼盖的试验研究》文中指出本文通过对一块采用冷轧带肋钢筋配筋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双向密肋夹心楼盖的试验,对该楼盖的裂缝、挠度及其极限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并将其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对该种楼盖的计算分析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
曹诤[7]2007年在《双向密肋楼盖的数值模拟及其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钢筋混凝土双向密肋楼盖作为房屋的重要受力结构,与单向板肋形楼盖及双向板肋形楼盖相比,具有刚性大、整体性好、变形小、结构自身高度小、材料省、自重轻和经济性好等特点,特别适合于跨度较大的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迄今为止,国内外对双向密肋楼盖的试验和理论研究有限,特别是其周边支承的情况,并且仅做试验研究,周期过长、成本太高。本文采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对钢筋混凝土双向密肋楼盖在载荷作用下的受力和变形进行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实践证明上述方法是解决现代工程技术问题和理论分析问题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和TRUEGRID,对集中荷载作用下双向密肋楼盖结构进行非线性分析,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说明所选择的有限元模型是合理的,并能很好的再现双向密肋楼盖的受力状况及性能;2.模拟集中荷载和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双向密肋楼盖和实心双向平板,分析了密肋楼盖和实心板的受力状况及两者的相似性,即塑性铰线沿四个角点呈45°分布,但密肋板的受力性能显然优于实心双向板;3.比较了叁块实心双向板与密肋板的受力性能,它们与密肋板分别具有相同的材料用量、抗弯刚度或高度。研究了板区格数、板厚、支撑宽度对密肋楼盖极限承载力的影响;4.总结双向密肋楼盖的各种弹性算法。在经典弹性薄板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拟板法将双向密肋楼盖等效成各向同性的实心板,建立密肋楼盖在两种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求解式;5.采用极限平衡法求楼盖的极限承载力。考虑到混凝土非线性变形、裂缝、钢筋塑性变形等因素对楼盖变形的影响,将双向密肋楼盖换算成平板,比较密肋楼盖、实心双向板和普通梁的受力性能,可知密肋楼盖的变形更符合双向实心板的变形特征。结合双向板的挠度系数表格,考虑楼盖开裂后截面刚度降低,引入刚度降低系数,使挠度计算与试验更吻合。分析了楼盖的高跨比,为密肋楼盖设计提供参考。本文工作受到湖南省建设厅项目(13KZKZO2001)的资助。
周友香, 王非平[8]2005年在《钢筋混凝土双向密肋夹心(空心)迭合板楼盖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阐述开发一种钢筋砼双向密肋夹心(空心)迭合板,将预应力空心板技术与双向密肋楼板结构优势有机结合,设计其结构形式,分析其计算方法,并通过实践计算及经济比较,论述推广钢筋砼双向密肋夹心(空心)迭合板的意义.
廖玲娟[9]2008年在《竹芯现浇混凝土空心无梁楼盖建筑技术与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国家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建设工程领域中新技术、新材料不断涌现,竹芯现浇混凝土空心无梁楼盖,是继普通梁板、密肋楼板、无粘结预应力楼盖之后开发的一种现浇钢筋混凝土新楼盖,由于它满足人们对建筑的层高、大空间、灵活间隔等多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被越来越多的建设单位所接受和采用,是我国建筑结构领域的一项重大创新,是一种性能价格比较优越,更符合人性的高技术的结构体系,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价值。竹芯楼盖是在现浇混凝土中布置一定数量的预制永久性高强薄壁箱体模而形成的新型空心楼盖。由于竹芯空心楼盖是出现不久的新技术,外界关于该技术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试验和结合具体工程,对该技术进行了进一步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文章完成了一块四边简支钢筋混凝土竹芯楼盖以及一块相同尺寸的四边简支钢筋混凝土实心双向平板在短期加载条件下的试验。对比试验表明,均布荷载作用下竹芯楼盖与实心双向平板的破坏机构十分相似,但前者的受力性能明显优于后者。竹芯楼盖的整体性能好,刚度较大,与普通实心楼板相比,挠度有大幅度的减少,适用于大跨度大柱网的结构使用。其次,本文介绍了几种空心楼盖的设计方法,通过具体工程实例,运用拟梁法对竹芯楼盖进行了方便快捷的计算。再次,文章重点介绍了竹芯楼盖的施工工艺,该项技术施工的重点和难点是解决竹芯在浇筑时的上浮和位移以及浇筑时竹芯和混凝土之间的密实问题。文章通过具体工程的施工,对上述问题给出了一定的施工方案和解决措施。最后,竹芯楼盖通过与常用的井字梁楼盖、单向梁加单向板楼盖、扁梁加大板楼盖的经济对比,对今后建设单位和设计人员采用竹芯现浇混凝土空心无梁楼盖型式时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依据。选择和确定一种合理的楼盖型式遵循的主要原则是:功能适用、经济合理。
周庆[10]2006年在《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的内力分析和设计方法的研究》文中认为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在我国已得到广泛应用。但现阶段该楼盖结构的设计方法,由于没有充分发挥板的实际刚度贡献,使结果偏于保守。结合湖南省建设厅重点资助项目进行研究,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在总结了现浇空心楼盖技术在全国各地的发展概况的基础上,介绍了该楼盖结构现阶段的设计方法。算例结果表明,这些方法都不能如实反映空腔对板局部应力的影响,有必要建立叁维体单元模型进行细化有限元仿真分析。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现浇空心楼盖进行了叁维非线性全过程分析。比较分析了该楼盖结构与梁板式楼盖结构的受力差异。总结了该楼盖结构的内力分布规律,即:(1)构造上为“正交异性板”;(2)板的内力分布不均匀;(3)板的负弯矩值变化梯度大。通过以上分析证实,由于现浇空心楼盖的与肋梁楼盖具有显着不同的内力分布规律,现浇空心板按梁格进行计算并配筋,将不能充分发挥该结构的技术优势,导致配筋量的增加。进一步分析了现浇空心楼盖柱端抗冲切特性和几何参数等问题。根据柱端冲切裂缝分布特性可知,空心板的抗冲切承载力与柱边裂缝穿过空心体的数量有密切联系。分别对角点支承现浇薄壁箱体和薄壁筒芯两种不同内膜的空心楼盖作了几何参数分析。结果表明:薄壁筒芯空心楼板受以上分析的各几何参数的影响效果与薄壁箱体空心楼盖很相似;虽然两种结构的截面特性不同,但抗弯刚度在两正交方向基本相同。最后,根据以上各种力学性能分析的结论,提出了按内力分布特点进行设计和配筋新的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1]. 钢筋混凝土双向密肋夹心楼盖的试验与理论研究[D]. 朱建华. 湖南大学. 2002
[2]. 角点支承钢筋混凝土双向密肋夹心楼盖的试验及理论研究[D]. 刘哲锋. 湖南大学. 2002
[3]. 现浇混凝土双向密肋空腔楼盖理论分析[D]. 杨浩文. 武汉理工大学. 2008
[4]. 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双向密肋夹心楼盖与双向平板的对比性试验研究[J]. 彭利英, 朱建华, 刘哲锋.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5]. 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双向密肋夹心楼盖与双向平板的对比性试验研究[C]. 彭利英, 朱建华, 刘哲锋. 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 2001
[6]. 钢筋混凝土双向密肋夹心楼盖的试验研究[C]. 朱建华, 刘哲锋, 彭利英. 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 2001
[7]. 双向密肋楼盖的数值模拟及其理论研究[D]. 曹诤. 湘潭大学. 2007
[8]. 钢筋混凝土双向密肋夹心(空心)迭合板楼盖的研究[J]. 周友香, 王非平.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9]. 竹芯现浇混凝土空心无梁楼盖建筑技术与应用研究[D]. 廖玲娟. 湖南大学. 2008
[10].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的内力分析和设计方法的研究[D]. 周庆. 湖南大学.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