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霞
(四川省雅安市人民医院四川雅安 625000)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的预后影响。方法:从本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出20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本次的试验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而实验组患者则采用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后,实验组患者的健康宣教、心理干预等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心理干预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负性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对治疗质量的满意度,对提高患者的听力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关键词】心理干预;突发性耳聋;预后影响
【中图分类号】R7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1-0090-02
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喉科最常见的疾病,指的是24小时内发生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伴发耳鸣、耳周麻木以及眩晕等多种情况。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增加,各种疗法治疗效果均缺乏循证医学证据。因此,有关突发性耳聋的治疗仁者见仁。在大量的试验和数据显示之下,心理干预既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也能改善医患之间的关系,更能够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本次试验研究是为了探讨心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的预后情况[1]。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出20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本次的试验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100例。实验组患者男性有48例,女性有52例;年龄范围在15~75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7.53±3.22)岁;单侧耳聋患者有76例,双侧有24例;对照组患者男性有47例,女性有53例;年龄范围在17~72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7.23±3.52)岁;单侧耳聋患者有81例,双侧有1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平均听阈水平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2]。
1.2 方法
所有患者都以突发性聋治疗指南用药开展治疗,而实验组患者采用心理干预:(1)对患者实施相应的健康教育。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的年龄、性格、文化程度、家庭背景等具体情况,用面对面强化健康教育方式帮助患者了解疾病本身的相关知识,介绍疾病发生的原因、治疗方案,并包括功能、特点和诱发因素、致病因素等及基本治疗过程以及注意事项;(2)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了解患者在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受到的精神影响,积极的关心患者。通过语言、书面、手势等交流方式与患者沟通和交流,最终帮助患者建立最佳的心理状态。最后,针对患者疑虑,给予患者细致的解释、耐心的讲解,时常的安慰,不仅要让病人听明白,也应该让其充满信心并消除顾虑,保持精神和心情愉快;(3)营造良好的养病环境。由于患者的情绪会直接影响血压、内分泌和血液循环等,所以与病人家属沟通:突发性耳聋患者心理情况是治疗治愈的重要环节,促进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4)建立相对较好的医患环境。在治疗期间,医疗人员应该及时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根据患者的身份、职业帮助患者培养乐观向上的态度。不仅让患者的情绪得以控制,也让自尊心得以满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也可以指导患者培养一些如看书、写字、手工等兴趣爱好,来加强与患者之间的语言和肢体沟通交流。询问患者治疗效果,全面满足患者身心需要;(5)健康饮食。指导患者健康饮食,了解患者饮食习惯,避免患者摄取高糖、胆固醇,动物性食物及生冷寒凉饮食。让患者多摄入大米饭为主的温性食物,促进患者脾胃功能恢复[3]。
1.3 疗效判定标准
无效:患者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改善不足15dB;有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升15~30dB;显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升30dB;痊愈表示:患者受损频率听阈恢复至正常,或者是此次患病前水平或者是达到健耳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在应用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的同时,还应该对应有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检验方式用χ2,技术资料用百分数(%),计量资料用平方差表示,P<0.05作为有差异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所有患者在进行不同程度的治疗之后,实验组对医护水平、健康宣教和医护态度以及心理干预满意度等分别为100%、95%、98%和100%,对照组分别为81%、75%、74%和81%。治疗满意度观察组:83%,实验组100%,观察组明显低于实验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
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7%,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9%,二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突发性耳聋的具体病因不明,近年研究以内耳血液循环障碍和病毒感染两种原因为主。耳鸣同样病因不明,是人体听觉系统出现问题的独立性疾病。长期耳鸣可能产生焦虑、抑郁、沮丧、恐惧、悲观等情绪,既可以出现各种心理性障碍疾病,严重者还会导致患者自杀,采取有效的措施为患者开展有效治疗是非常必要的[4]。
本次试验研究,有效的心理干预,有利于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心理等不良情绪的干预,既可以增加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也可以不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从而更有利于患者的身体康复。能够改善患者心理负面状况,还能够奠定生理状况的心理基础,稳定患者心理情绪,提高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不同的治疗措施已经在英美有过不同的鉴定和逐渐研究,在心理障碍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常规性治疗方案后,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比较[5]。
总而言之,为突发性耳聋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后,既能够改善患者的负面心理情况,还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余华.高压氧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4,22(9):86-87.
[2]虞晓洁.突发性耳聋住院病人身心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6,30(1):94-97.
[3]曹慧萍,高玉霞.综合护理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听力恢复的促进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236-237.
[4]王秀颀.突发性耳聋的高压氧治疗观察及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3(30):245.
[5]陈淑.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应用及护理分析[J].中外医疗,2014,34(22):177-179.
论文作者:姜霞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1
标签:患者论文; 突发性论文; 实验组论文; 心理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