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进入我国商业零售业的探讨_投资论文

外资进入我国商业零售业的探讨_投资论文

外资进入中国商业零售业问题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零售业论文,进入中国论文,外资论文,商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外资进入中国商业零售业的背景分析

1、资本经营全球化的趋势。现代全球化零售理论认为, 现代零售业是一种区域性行业,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消费需求的差别性要求零售企业必须走出国门,主动适应国际市场的竞争,国际上许多著名的大型零售企业大多采取高度分权的组织体系,把销售权授予不同国界和不同地区的分支机构,在兼顾总体规模效益的同时,也使不同环节和不同地区都能获得佳绩。发达国家的大型零售企业大多注重国际区域市场的开发,注意了解不同国家的差异,了解不同地区消费者的消费偏好、消费文化。日本的八佰伴公司和美国的沃尔玛集团堪称为现代零售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典范。

2、国际资本投资回报率的差异促使国际游资寻找更好的出路。 由于发达国家的房地产和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零售行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经营成本不断上升,作为发展比较成熟的行业,行业利润平均化趋势非常明显,许多靠零售业起家的游资必须寻找新的出路。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低廉,土地价格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寸土寸金的程度,加上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购买力水平有了迅猛增长,发展中国家成为国外零售行业游资的最佳投资场所。据有关资料显示,日本八佰伴公司在上海投资商场的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是亚洲最大的百货商场,投资总额为8250万美元,加上中方投资共计1.5亿美元。 如果在日本东京开办同样规模的商场,则至少需要15亿美元, 几乎是上海投资的10倍,而且这15亿美元还不包括土地费。在投资回报方面,同样的投资,在日本只能获得相当于上海60%左右的销售额。

3、中国消费品市场的空前发展吸引外资不断进入中国零售行业。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经济处于高速增长时期,投资和消费也呈稳定增长态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状态,“九五”期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计划增长速度为8%。 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实际年均计划增长5%, 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年均计划增长4%,收入水平的增长导致了居民消费支出的稳定增长。而且, 我国目前正处于第二资消费革命的储蓄准备时期。1989年以来,城镇居民经历了家电消费热潮后一直保持很高的储蓄率,8 年来居民储蓄连跨了几个台阶,今年初已突破40000亿元。 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和储蓄的不断增长,居民消费高档产品的可能性逐步扩大,城镇居民在基本生存资料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开始提高消费质量和消费档次,拓展消费领域,消费多元化。所以这些表明大型中高档零售商业和规范管理的超级市场、仓储式商场的大规模发展的佳期已经到来。

4、中国加入国际贸易组织必要的承诺条件。 我国不但是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的《服务贸易总协定》的签字国,而且正在积极努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必须在关税和贸易方面向世界表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诚意。1995年11月,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大阪会议上宣布,自1996年起,中国将单方面自愿采取五项促进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的重要措施,包括大幅度降低进口关税税率,部分取消进口配额许可证和进口控制,在上海及其他一些地区试办中外合资经营的外贸企业,继续扩大试办中外合资商业零售企业等等,表明中国为实行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打了大门,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的不断深入,中国将大量拆除贸易壁垒,商业零售业作为中国开放较早的行业,必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

外资进入中国商业零售业的现状与趋势

1、目前中国商业零售业引进外资的政策。 中国政府对于外资进入中国商业问题采取了渐进式的政策。1992年以前禁止外商在中国开办独资或合资的批发、零售企业。但允许外商在中国境内销售部分产品,1992年7 月国务院在《关于商业零售领域利用外资问题的批复》中允许在北京、上海、天津等6个城市和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5个经济特区,各试办一至两个中外合资或合作的零售企业。1993年3月, 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关于全国第三产业发展规划基本思路的通知》,提出“经国家批准,在一些城市和地区试办中外合资的零售商业、物资供销企业。”1995年10月,国务院决定允许在北京或上海试办两家中外合资的连锁商业企业。除税收政策参照《国务院关于商业零售领域利用外资问题的批复》外,还规定:中外合资连锁商业企业必须由中方控股51%以上,由中方掌握重大决策权,经营年限不得超过30年。

2、中国商业零售业引进外资的现状

自从1992年国务院批准在商业零售业中进行利用外资的试点,确定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大连、青岛6个城市和5个经济特区中试办一至两家中外合资、合作的零售企业以来。先后有多家资金雄厚的海外投资公司进入中国市场,迄今为止,经国家批准成立的中外合资经营的商业零售业已达18家。其中已经建成开业的7家。除此之外, 还有一批由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审批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的零售商店相继开业。外资进入中国零售行业的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1)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具有外贸进出口权的合资零售业。 如北京的燕莎友谊商城。

2)经试点城市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 没有外贸进出口权的合资零售商业。除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18家合资零售商业。其他合资和变相合资的零售商业大多属于这一类。

3)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建立的外商独资的零售商业企业。 如新近移师上海浦东的日本八佰伴公司。

4)外商租赁中国企业开发的房地产项目, 利用自身多年经营零售行业的信誉和影响,招商引资进行购物中心式的经营管理。如太平洋百货集团。

5)国内零售业委托、聘请或承包给外商进行管理, 有的还使用了外商企业名称或商号。如北京的百盛购物中心。

中国商业零售业引进外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外资进入中国商业促进了零售领域利用外资的产生、发展。对繁荣国内市场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国内零售业提供了商业现代化的现场示范。从目前已经开业的7家试点企业运营情况看,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不错,零售商业利用外资,为参与合作的商业企业,特别是国有零售企业带来了资金。外资的进入带来了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经营经验、现代化的营销方式和科学的管理方法。这不仅对利用外资的企业来说是重要的,而且对于没有合资的其他商业企业也有益处。大型国际零售集团的进入。以其规模化经营和低成本的优势,为消费者提供了多品种、低价位的商品,使消费者得到了实惠,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尽一意的地方。

1、在合资试办商业零售业的项目审批上,出现政策失控现象。 迄今为止,经国家批准正式成立的中外合资商业零售企业有18家。但是有些政府部门把引进外资看作是当地政府的一项政绩,纷纷降低引进标准,放宽合作条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各种形式的合资零售企业已多达200余家。 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扩大试办中外合资商业零售企业的四项导向政策,但是实际工作与政策之间出现较大的偏差。国家试办合资零售业的导向政策规定:合资对象必须是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中有经济实力、有商业零售的先进管理经验,在国际上知名度较高的公司;投资比例中方必须控股51%以上;合资年限不得超过30年;外汇自求平衡,出口大于进口;零售合资试点今后将鼓励发展面向大众、见效快的中档模式。但是就我国目前零售合资试点工作的现状看,目前已经批准的18家中外合资零售企业,建筑面积平均高达10万平方米,最大的高达21万平方米,最小的也有2万平方米, 远远高出我国现有商业零售企业的规模。就持股比例看,目前据对已经批准的15家合资零售企业的调查,其中外商控股的8家,中方控股的只有1家,其余均为中外双方各占一半。大多不符和国家有关政策导向,这些合资零售企业确定的合资年限平均为32年,最长的50年,最短的17年,远远高于国家的有关规定。我国零售企业作为投资回报率较高,(具有关专家测算,合资零售企业10年即可收回投资),吸纳人员较多,直接影响人民生活的产业,让外商长期控股合营是不妥当的。而且自1992年零售合资试点至今,国务院正式批准的项目外商分别来自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泰国、香港、美国等地区,欧美国家的零售商比重较小,亚洲零售商的比重较大。不利于我国零售行业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

3、外资进入中国零售企业使中国企业面临巨大挑战。 目前合资零售企业的主要目标是扩大市场占有率,许多商家明言,5年内不赚钱, 利用自己多年积累的雄厚的资金实力和管理经验,以远远低于国内零售价格水平的价格策略参与市场竞争,市场份额迅速上升。这些大的零售企业大多是跨国公司,无一例外地采用社会化大分工和大生产的形式经营商业零售企业,采用连锁的经营方式,经营规模大,在全球拥有数以千记的店铺,分布在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额大多在100 亿美元以上,1995 年我国销售额排名前50 家的大型零售企业的销售总额只有490亿元人民币,只是同期美国沃尔玛集团销售额940亿美元的1/5, 我国最大的百货商场——上海第一百货商店1996年的销售额仅达26.7亿元,折合1.7亿美元。 这些实力雄厚的外商合资零售企业的本地化趋势十分明显,外商在跨国经营中都积累丰富的国际竞争经验。如美国的沃尔玛集团。80%的店铺设在本国,连锁经营大多采取全资收购的方式,麦德龙的连锁店铺20%在国内,80%在国外,具有丰富的国际管理经验,本地化倾向十分明显,管理层多是企业培养出来的本地管理人员,这些人既吸收了大型跨国零售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又了解本地市场,对于目前国内零售企业的竞争十分严峻;法国的家乐福则与其他外资共同进货,利用厂商的让利搞特价经营,倍受消费者青睐。

中国企业的对策选择

针对目前我国引进外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议政府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审批权限,由于零售企业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最好采取集权制,在零售行业开放初期,由中央政府统一制定引进外资的标准和各级政府的审批权限,各级政府不得越权审批。对现有合资零售企业实施统一的管理,规划标准,规范合资零售企业的经营行为,避免零售行业的恶性竞争。国内零售企业自身应打破传统的经营观念,采取适应现代市场竞争需要的经营管理方法。

1、多角化经营,跨出商业的局限, 实现跨行业跨地区的企业购并。零售业购并在西方已经成为应付市场竞争的一个有效选择。美国最大的零售商之一SAFEWAY(总公司在加州奥克兰), 被纽约一家投资银行收购,居美国第三、第四的百货店MAY和ADG早在1986年就全部合并。这种购并,或者增强资金实力或者有利于货源的供给,合并成功之后,业绩上升,竞争能力加强。我国零售企业绝大多数规模较小,不具备与跨国企业抗衡的实力,要在未来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实行机构重组,以零售商业为纽带实行跨行业跨地区的联合。或者与制造联合,或者与金融业联合,或者索性跨出零售行业,实行多元化投资,分散本行业的风险。

大连友谊集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友谊集团的前身是大连对外供应公司,1988年,这家有35年历史的国字号老企业,在东北地区开办了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联达船舶用品供应有限公司,把合资企业的用工制度、分配机制大胆地用于国有企业中,增强了企业活力。在改革开放初期,大胆决定上马一个五星级的富丽华大酒店,在项目投入不久就迎来了改革开放的高潮,经营6年就赚回了一个“富丽华”, 接着大连友谊集团又投资5.4亿人民币,上马“富丽华”二期工程, 成为东北酒店业的“龙头老大”,今天友谊集团已拓展为大连及东北地区流通领域中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囊括了零售业、批发业、酒店业、餐饮业、房地产业、加工业、进出口贸易业及合资合作企业,并已渗透到金融业,成为一个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大连友谊集团国有资产8年增长了38 倍,利润由8年前的不足千万元增长到现在的6300万元; 固定资产由1791万元猛增到现在的7亿元。

2、降低资金运做成本。(1)利用资金运做,调整资产负债结构,降低资金成本。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从资产运做方式入手,盘活企业现有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让所有的资产都流动起来,为企业创造利润。具体做法是:对商场所建房产实行股份制改造,利用房产本身的产权交易,通过变卖房产的部分产权,收回企业初期投资,减轻大型零售企业的贷款压力。初期投资收回后,经营零售业的所有赢利都将是企业的纯利。由于大型零售企业大多位于城市黄金地段,物业资产的增值潜力很大,物业产权交易的市场很大,如果能够把已经增值的固定资产流动起来,就等于给企业注入了大量的经营资本,企业可以籍此还清部分或全部贷款。企业在债务结构合理的前提下经营和发展,对市场要素变动带来的利润率变动的承受力会大大增强。特别是对于目前前景暗淡的大型百货商场,利用资产重组,向购物中心方向发展。把部分物业产权转让给专卖店、餐馆、洗衣店、电影院等,形成餐饮、娱乐、购物、休闲于一体的购物中心,创造出与传统百货商场截然不同的经营模式。(2)对于一些知名度较高的大型零售企业, 可以考虑在有形资产运做的基础上让无形资产也周转起来。一方面可以输出无形资产。利用原有的人才资源、信誉、知名度、管理经验等参股其他商业企业,以较少的投入获取较大的收入,对于目前大型零售商业利润缓慢增长甚至负增长的局面是一个短期见效的措施。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企业较好的信誉和较高的知名度,开发企业的自有品牌产品,如上海的华亭伊势丹、北京的王府井百货大楼等都相继开发了自有品牌。这些自有品牌的开发,有利于充分利用企业的无形资产,树立自有品牌的经营理念,以此带动企业经营向集约化的方向转变,提高商品经营和服务质量。

3、以经销取代代销,降低经营成本。从表面上看, 代销对于零售企业来说是一种经济的经营方式,不用太多的周转资金就可以得到货源,坐地经营,卖不出去的商品可以随时退还给供应商,不必承担经营风险。但是代销的结果势必要提高商品的价格,把不合理的价格转嫁到消费者身上。随着一些零售企业,特别是合资零售企业不断提高经销比例,以明显的价格优势不断扩大市场份额,许多国内的零售企业的前景已经不再乐观。必须扩大经销比例,建立平等、合理的工商关系。对零售企业来说,虽然实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表面上看是占用了大量的周转资金,增加了经营风险,但是可以得到供应商给予的最低价格。取得价格的上的竞争优势。如1996年4月20日开业的北京燕莎望京购物中心, 是一家仓储式商场,在平价超市、仓储式商场峰拥而上,屡开屡败,屡败屡开的时候,在天时地利都不具备的条件下却能在半年之内销售额突破亿元并稳步上升,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该商场实行的经销制度。该企业把代销商品限制在最小限度,80% 以上的商品实行经销, 为此望京与1300多家供货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获得了制造商和供应商的信赖,树立了良好的商业形象。

4、转向农村市场,实施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

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农村市场容量之大、潜力之大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力。最简单的数值是,中国12亿消费人口,农村占8.5亿人。 同时在城乡居民消费总量中,农民消费占53%,货币性消费占64%,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总量中,农民收入所占比已超过50%。改革开放10年间,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幅度也高于城镇,一直在5%左右,1995 年人均纯收入已达1550元,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城市的生活方式给农村带来了很大影响,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不仅追求收入的增长,更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1996年农村家庭中对家庭设备用品类的消费支出增加意向占49.33%,高出城镇居民家庭7个百分点,如果农村的消费水平达到城市的中等水平,消费总量将翻两三番。从市场销售看,近几年农村市场的活跃程度一点也不低于城市,同期增长速度每年都在20%以上。不仅如此,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开始注重生活质量,并向城市看齐。而商业建设没有跟上市场的发展,许多地方根本没有一家象样的百货商场。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商业的发展开辟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商业竞争不足,市场环境宽松,农村市场将是中国零售业新的增长点,适时开拓农村市场,实施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是我国零售商业避实就虚的最好办法。中国零售业的燎原之火将从农村市场再次燃起,我国零售业在目前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好处有三:一是可以避开与势力雄厚的竞争对手正面交锋;二是小城镇各种费用低,房租、水电价格低,外部条件简单,正好与消费需求比较接近,能够满足农村消费者求廉的要求;三是可以抢先占领制高点,小城镇大多位于城市的边缘,随着城市化的深入,将来会成为商业中心,早在这些地方安营扎寨,有利于将来竞争取得优势。美国零售业大王沃尔玛的发展也为我国零售业树立了可供借鉴的榜样。沃尔玛的总部设在阿肯色州的一个名叫本顿维尔的偏僻小镇,沃尔玛的创始人萨姆·沃尔顿就是从这个小镇起家。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沃尔顿在发展零售连锁店时,始终将万人、几千人的小镇作为经营重点,60年代中期,沃尔玛公司仅有19家廉价销售连锁店,年销售额不足900万美元,30年后的今天, 分店达到3000家,年销售额达900多亿美元。

标签:;  ;  ;  ;  ;  ;  ;  ;  ;  

外资进入我国商业零售业的探讨_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