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救护理措施对急性左心衰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论文_邵懿莹

优化急救护理措施对急性左心衰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论文_邵懿莹

邵懿莹

(丹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镇江212300)

【摘要】:目的:探索优化急救护理措施对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急救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的38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19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化急救护理。结果: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成功率(73.68%)低于观察组的成功率(100.00%),(P<0.05)。结论:优化急救护理措施对急性左心衰患者急救效果确切。

【关键词】:优化急救护理;急性左心衰;效果

急性左心衰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内科急症,其具有发病迅速、起病快、病情凶险等特点,急性左心衰同时也是导致冠心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1]。本文旨在探索优化急救护理措施对急性左心衰患者急救效果的临床意义,具体的内容可见下文描述。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我院的38例急性左心衰患者,收治时间在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并对所有入选的患者采取随机的分组方式,分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19例患者。

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0:9,年龄35~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76±2.74)岁,其中高血压6例,合并冠心病5例,慢性肾功能不全5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

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1:8,年龄36~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24±1.84)岁,其中高血压5例,合并冠心病6例,慢性肾功能不全4例,风湿性心脏病4例。

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男女比例、平均年龄、病种例数之间各项资料没有差异(P>0.05),之间可以进行相互对比。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救治患者时,均给予急性左心衰的临床救治程序,其中包括:患者取坐卧位,同时立即给予患者高流量给氧,静脉缓慢注射5~10毫克的吗啡,降低患者因躁动而引发的额外心脏负担,且给予患者快速静脉注射20~40毫克的呋塞米,最后可根据患者病情状况,给予针对性治疗。

急性左心衰对照组护理方式:采用常规治疗,其中包括保持室内空气流动,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控制输液速度并记录输入量和输出量,保持胃肠道通畅,嘱咐患者低盐低脂饮食。

急性左心衰观察组护理方式:采用优化急救护理,具体措施为:(1)优化抢救流程:在抢救过程中,采取责任制度,秉持着谁护理谁承担的原则,使护理人员增强责任感,避免护理过失,在护理人员接诊后,需快速的对患者初次评估,随后进行诊断鉴别,早期给予患者心电检查,随后连接心电监护和血氧饱和度,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患者病情的最新动态,(2)专人看护患者,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且详细记录输出量和输入量,嘱咐患者绝对的卧床休息,若发现患者呼吸异常,给予端坐位,双脚下垂,同时低流量吸氧,确保患者呼吸通畅,(3)给予患者与其家属讲解急性左心衰的相关知识,以及以往的救治率,消除患者家属紧张、不安的情绪,(4)协助卧床患者,定时的拍背和翻身,按摩四肢,帮助患者有效的咳嗽,同时经常清理患者口腔内的分泌物,以防止堵塞气道,(5)待患者病情逐渐稳定,继续给予患者血氧饱和度和生命体征的监控,同时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药物不良发应,胃肠道是否通畅。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成功例数和死亡例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成功率用(%)表示,平均年龄采用T检验 ,以(P<0.05),代表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之间对比成功率存在着明显差异,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后表明,对照组的成功率(73.68%)低于观察组的成功率(100.0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成功率对比

组别 例数(n)成功(n)死亡(n)成功率(n;%)

观察组19 19 0 19/19(100.00%)

对照组19 14 5 14/19(73.68%)

3 讨论

急性左心衰指的是由于急性心功能不全所导致的患者心肌收缩力急剧下降,从而造成患者心脏排血量的下降,出现重要器官灌注不足的现象,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咳嗽、心脏骤停、呼吸困难等,严重时可并发死亡现象,所以目前最为主要的是积极抢救患者的生命[2]。

在抢救急性左心衰患者时,我院采取的是优化急救护理,其和常规护理相比主要优势在于:(1)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加强其护理:对于体位上的护理,优化急救护理,可协助患者采取端坐位和坐位,同时将患者双脚下垂,从而可降低患者心脏负荷,增强其肺活量,有助于呼吸,且有专人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若发现患者有异常情况发生,可立即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同时在患者病情档案内做好详细的护理记录,从而可了解到患者病情变化情况,提高患者的生存率[3],(2)给氧以及呼吸道护理:由于患者是由专门的护理人员照看,从而病情可随时监测到,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现象,护理人员可及时的清理患者口腔内的分泌物,从而防止由分泌物堵塞气道管而引发的呼吸困难,待清除患者口腔内的分泌物,呼吸通畅后,给予患者鼻导管吸氧,同时保证患者高流量吸氧,且在湿化瓶内加入20%~30%的酒精,酒精可抑制肺泡表面的张力,从而可促进患者换气与通气,增强氧疗效果,若发生严重呼吸困难患者可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在给氧的同时也需密切观察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生命体征[4],(3)给药的护理:优化后的护理措施对于患者建立通道使用的是容易固定的留置针,从而可避免患者由于多次的穿刺静脉造成对患者的身体伤害[5],(4)心理护理:由于左心衰的各种临床症状,造成患者焦虑、紧张、不安的心理,所以护理人员除了积极治疗患者病情的同时,还需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多于患者沟通,从而建立护患之间的信任感,也可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6]。

经研究表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成功率(73.68%)低于观察组的成功率(100.0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具有意义。

总而言之,采用优化急救护理措施对急性左心衰患者急救效果显著,其有效的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其成功率,其值得被临床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舒平春,杨敏静,刘嘉欣等.急性左心衰的诱因分析及整体护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4):28-29。

[2]王红晓.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4):2257。

[3]赵玲,唐利敏.急性左心衰竭的急救护理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0,01(6):74-75。

[4]周敏.急性左心衰的急诊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上旬刊),2010,01(10):51-52。

[5]谢丽明.急性左心衰的诱因分析及护理方法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6):160。

[6]路恋英.优化急救护理措施对急性左心衰患者45min末、60min末急救效果的影响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1):198-199。

论文作者:邵懿莹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8

标签:;  ;  ;  ;  ;  ;  ;  ;  

优化急救护理措施对急性左心衰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论文_邵懿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