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科技的快速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提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铁路施工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管控的结构整体情况,提高对于管理的及时性。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铁路;电气工程;应用
1 铁路施工中的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技术概述
电气工程属于现阶段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科学技术长期的发展,电气工程与相关自动化建设形成了独立的系统。也从传统的技术领中摆脱出来,进入全新技术领域中,经历了从电磁学理论的建立到新革命时期电气工程技术学科,形成一个发展的过程,这种系统正迈向快捷、方便的方向,已经开始进入商业领域当中,我国处于工业主导经济阶段,为此只有大力发展工业才能促进经济发展,所以,只有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占有一席之地,才能够促进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长足发展,立足世界。
2 铁路电气工程中常见的自动化技术
2.1馈线自动化技术
馈线自动化是铁路电气工程中较为常用的一项自动化技术,按照技术特点,可将馈线模式分为以下几种:
2.1.1集中控制
这种馈线模式要求主站、通信系统及终端设备全部建成,并且都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其中主站会借助通信系统,对终端设备的信息进行收集,经网络拓扑分析后,对故障进行精确定位,让到故障后,以远程摇控将故障区域隔离保持正常通电。
2.1.2综合控制
这种馈线模式的工作原理与集中控制基本相同,虽然可以对故障问题进行处理,但从实际情况上看,其效率较低,适用性并不是很高。
2.1.3分布式控制
该馈线模式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故障和非故障区域进行快速区分,使终端和主站的任务分开,大幅度提高故障处理效率。
2.2测控终端技术
测控终端技术优势明显,可对主站和子站的运行压力进行分配,还能对存在的故障进行自检,当检测到故障后,便会自动隔离故障进行处理,也不会爱恶劣气候影响,为铁路供电可靠性提供保障。
2.3通信技术
在铁路电气工程中,通信是重要组成部分,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光纤通信技术,该技术以光波作为信息的载波,以光导纤维作为信号传输的渠道,由此可使广波在光线中进行长距离传输,确保信息传输的实时性和有效性。
3 自动化技术在铁路电气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2.1信号电源监控
信号电源监控简称SMC,具体是指借助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对铁路自动闭塞信号装置进行远程监控,对其运行状态检测,并对发现的异常及故障信息进行记录。SMC实质上就是SCADA技术在铁路信号电源上的应用,信号电源是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加之对故障录波的特殊需求,因此可将SMC作为独立的高级应用功能。完整的信号电源监控系统具备的功能有:电压电流及开关状态的远程监视;高低压开关远程控制;电压异常报警;过流检测及故障录波等。
2.1.1系统结构
信息电源监控系统以下三个部分组成:主站层、通信通道、监控装置。为提高系统的性能,可以采用SCADA和信号电源监控一体化的方案,该监控系统能够使工作人员对运行状态进行掌握,解决盲目管理的问题,可以发现故障隐患,并进行快速处理,为供电可靠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1.2主站功能
由上文分析可知,SMC是铁路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的高级应用,其可以实现的功能如下:
(1)运行监视功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信号电源的接线图可在计算机屏幕上进行直观显示,通过查看,工作人员能对电压、电流等参数以及开关的状态予以实时掌握;可对能够反映出信号电源电压和电流变化趋势的曲线进行显示;可以通过列表的方式对开关位置变换事件顺序的记录结果进行显示。
(2)事件报警功能。当系统接收到异常的报警信息后,会展幕上自动弹出报警画面,并显示当关的信息,同时还辅以声光,提醒值班人员进行查看处理。
(3)故障录波功能。可对过流故障录波结果进行检索和显示,并且具有波形放大、缩小以及平移等功能,可通过对光标的移动,对波形上选定点的瞬时值进行测量,并下达人工录波指令。
(4)图形管理功能。图形管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级为布局图管理,二级为供电臂示意图管理,三级为车站图管理,可从一级图中对二级图进行调取,要求图表的绘制简单、便捷。
(5)参数读取与整定。主要包括如下内容:对现场监控装置的站址进行读取和整定;遥测越限及录波启动的整定值等。
2.2铁路线路自动化
铁路线路自动化简称FA,具体是指借助相关技术,对线路分段开关进行远程监控、故障定位及隔离,并对故障信息进行记录。FA是铁路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子系统,其应当具备如下功能:线路故障就能够确定位、故障隔离、远程“三遥”等。该系统可对短路、小电流接地等故障进行检测和定位,并对故障进行隔离处理,非故障区段可恢复供电,该系统在铁路电气工程中的应用,能够使铁路电力线路的故障停电范围大幅度减小,同时,可对故障进行精确的定位,缩短了线路巡视检查的时间,使故障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大幅度降低对铁路安全运行的影响。
2.2.1短路故障的处理
对线路中短路故障的隔离及恢复供电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现场控制,另一种是远程遥控。
现场控制。采用的是V-T的控制方式,即电压-时间,其控制原理如下:当线路失压时,自动分段器会跳闸,当检测到一侧有电压,会在延迟一段时间后进行合闸,若是在预先设定好的时间内失压,则立即跳闸,并完成自锁。例如,线路中的A点出现永久性短路故障,系统以现场控制的方式对故障进行隔离,具体过程如下:故障发生后,重合器1先行跳闸,随后分段器1~4全部失压跳闸;重合器1合闸,分段器1合到故障上,重合器1重新跳开,分段器1再次失压跳开并自锁;重合器1再合闸,对非故障区段的线路恢复供电,当达到预定的延时以后,重合器2合闸,分段器4和分段器3依次合闸成功,分段器2合到故障上,重合器2跳开,分段器2~4失压跳闸,且分段器2自锁;重合器2合闸,分段器3和4依次合闸,非故障段线路供电恢复。由上述控制过程可知,现场控制无需通信,前期投资小,便于实现,但整个过程需要进行多次重合,会对用电设备造成较大的冲击。
2.2.2远程遥控
这种控制方式主要是利用通信网络,对线路中的负荷开关进行遥控,从而实现对故障的隔离,并对非故障区段恢复供电。仍以A点永久性短路故障为例,对远程遥控的过程进行分析。故障发生后,重合器1跳开,设置在现场的FTU和RTU会利用通信网络将故障检测结果传给FA控制主站;重合器1与分段器1处开关检测出故障电流,其它开关处无故障电流通过,由此判定故障点在分段器1和分段器2之间,此时主站通过遥控使分段器1和分段器2同时跳开,并合上重合器1和重合器2,故障区段被隔离,非故障区段恢复供电。通过分析可知,这种控制方式的过程简单,开关动作次数少,对系统造成的冲击较小,但需要进行远程通信,投资相对较高。
2.2.3小电流故障的处理
当线路出现此类故障时,零序电流会从故障点两侧流向故障点,该电流的初始极性相反,若是故障点处于线路的末端时,在该故障点前方的FTU侧量到的零序电流值最大。根据这一情况,可快速对小电流故障的位置进行准确判断。
结束语:
提高铁路施工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对整个铁路业,对整个电气自动化行业都会是很大的帮助,在推动社会的发展上无疑也具有重大的意义,对社会也是一种保障,我国倡导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此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相关技术的完善,推动铁路的发展,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延亮.铁路 35/10kV 变配电所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的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17.
[2]朱立国.铁路施工中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探讨[J].通讯世界,2017(08):84-85.
[3]李政.配电自动化技术在铁路供电系统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7(08):75-77.
[4]尹坚.电气化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电磁环境影响评价标准探讨[J].铁道标准设计,2011(08).
论文作者:岳耀辉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7
标签:故障论文; 铁路论文; 电气工程论文; 技术论文; 电流论文; 线路论文; 主站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