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湖南常德 415000
【摘 要】目的:探究“6S”融合目视化管理模式于神经内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各收治的40例神经内科患者,分别设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病房管理模式,研究组采取“6S”融合目视化管理模式。对比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与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其患者满意度为97.5%,高于对照组85%的患者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病房管理中采取“6S”融合目视化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护理人员护理质量与患者的满意度,使神经内科的病房管理更加完善。
【关键词】神经内科;“6S”融合目视化管理模式;病房管理;应用效果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6S” fusion visual management mode in neurology ward management. METHODS:Forty patients with neurology who were admitted from June 2016 to June 2017,from July 2017 to July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tudy group,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ward management model. The group adopts “6S” to integrate the visual management mode. The quality of care scores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The nursing quality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patient satisfaction rate was 97.5%,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8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Adopting “6S” fusion visual management mode in the management of neurology wards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of nursing staff,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neurology wards.
[Key words] neurology;"6S" fusion visual management mode;ward management;application effect
“6S”管理模式诞生自日本,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六个项目;而目视管理是指通过色彩适宜、形象直观的视觉感知信息来进行组织管理、传递接受信息的高效管理方法,这两种管理方法相辅相成,若能结合起来应用,则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1]。本文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神经内科患者,试探究为患者应用“6S”融合目视化管理模式后神经内科受到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40例神经内科患者,设其为对照组,具体资料包括:①性别构成:男27例,女13例;②年龄分布:45岁~77岁,平均(61.34±13.62)岁。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40例神经内科患者,设其为研究组,具体资料包括:①性别构成:男26例,女14例;②年龄分布:46岁~76岁,平均(61.42±13.55)岁。比较两组神经内科患者的性别构成与年龄分布,P>0.05,差异全无统计学意义,可知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病房管理模式,护理人员监督患者用药,定期清查医疗器械和药品,做好病房清洁与病床防护。
研究组采取“6S”融合目视化管理模式,具体措施为:①针对病区环境:基于神经内科病房建设指南将神经内科病房分为医疗区与办公区两部分,以不同颜色、不同规格的标签及标线对病房、处置室、治疗室、库房、护士站、办公室、值班室等区域的墙面、地面及储物架进行标示,在看板上标注区域位置,以引导医护人员、患者及患者家属。制定了《6S管理计划书》及《6S管理分工表》,要求区域责任人每天自查,6S管理专员每周督导。②针对物品和药品:对种类繁多的护理物品进行分类并给予显眼的标示,按照物品用途、性质、使用频率进行分类放置,通过合理布局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减少其寻找时间。用途相似物品相邻放置;按效期放置,先使用近效期物品;对物品实行定容空量管理,制作物品申领单并记录物品使用状况,及时发现物品不足及时购置。针对药品同样实行分类放置,以不同颜色标签进行区分,对于“高警示药品”予粘贴高警示标识,安排专人管理,并且每日清点、每周汇总、每月盘点,药品取放坚持“先进先出、右取左放、上拿下补、前拿后补”的取放原则。③针对仪器设备:所有仪器均粘贴仪器操作规程及计量检测标识,按对生命支持程度分为红、黄、蓝三种颜色标签予以分类,指定专人负责,做到所有仪器设备能定位、分类放置,所有超过两台及两台以上仪器设备均进行编号管理。
④针对护理工作:制作了《护理信息记事表》、《医护一体化交班项目表》、《晚夜班与白班护士交班项目表》,每日将工作内容、值班信息、患者信息书写在看板上,确保工作有序;对护理工作中易发生安全隐患的细节,统一制作了护理警示牌,分别以不同颜色的醒目标识区分;在洗手池上粘贴六步洗手图,在污染区、半污染区、洗手间粘贴不同颜色标签;在患者床头粘贴抬高提示,等等。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与患者满意度。其中,患者满意度使用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患者在“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三项封闭式答案中做出选择,由专人统计答案并计算结果,即:总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比较满意率[2]。护理质量评分共包括病房管理、护理安全、危重患者护理、医院感染管理、用药与药品管理五个项目,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则护理质量越好[3]。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收录的神经内科患者的临床数据均以统计学检验软件SPSS 21.0计算。本研究中计数资料——患者满意度的表示形式为(n,%),为其检验卡方值。本研究中计量资料——护理质量评分的表示形式为(),为其检验t值。P<0.05视为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满意度
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97.5%,高于对照组85%的患者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患者满意度对比(n,%)
2.2 护理质量评分
研究组的护理安全、病房管理、医院感染管理、危重患者护理、用药与药品管理5项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护理质量评分对比(分,)
3 讨论
神经内科患者病情复杂,患者在用药和医疗器械使用上较多,护理人员面对的护理工作较为繁重,其工作效率较低,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较差,为了提高护理管理效果,临床需要在神经内科中采取“6S”融合目视化管理模式,这种护理模式是由“6S”管理与目视管理两种管理方法结合而形成的,前者可以从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素养六个方面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使其对工作内容一目了然,从而更有效率地执行各项工作;而后者则可以将抽象、复杂的信息以简明的图表与信息表达出来,护理人员在采取规范化行为的同时基于更加清晰的图像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护理工作,可以取得更加高效的工作结果[4-5]。见结果,研究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7.5%vs85%),其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正是因为其采取的“6S”融合目视化管理模式将复杂的工作内容简单化,将繁乱的信息程序化、系统化,因此有效提高了神经内科的病房管理效果[6]。
结语:
“6S”融合目视化管理模式应用于神经内科病房管理,可以提高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患者对这种管理模式更加满意。
参考文献:
[1]任广兰.6S管理模式应用于临床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13):197-198.
[2]杨春辉,方晶.“6S”融合目视化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3):45-46.
[3]吕丹菊.应用6S管理模式提高临床护理管理质量[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1):77+80.
[4]杨勋兰.6S管理模式在提高临床护理管理质量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34):18-19.
[5]王丹,况红梅,万琴,等.“6S”融合目视化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ICU病房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3):118-120.
[6]郭瑾洁,翟芳会.应用6S管理模式提高神经内科临床护理管理质量[J].中国农村卫生,2016(16):54-55.
论文作者:刘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9
标签:患者论文; 管理模式论文; 病房论文; 神经内科论文; 满意度论文; 质量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