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内部审计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内部审计论文,对策论文,机遇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 要 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客观上为我国内部审计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国家的现行法规政策确立了内部审计的地位。现有内部审计的规模和宝贵经验,为内部审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存在着严峻的挑战,如内部动力缺乏、责任权限不清、职能模糊、人员素质低等等。因此,必须转换模式、拓展功能、健全机构、提高素质、理顺关系、改进方法。
关键词 机遇 问题 对策
一、机遇——前景广阔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客观上为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健全自我约束机制。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把企业推向市场,企业为了实现自主经营,自我发展,就必须在投资、成本、质量、利益分配等方面实行自我约束,建立自我约束机制。企业只有实行了严格的自我约束,才能实现高质、高产、低耗,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利润,从而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认为,内部审计制度是企业实行自我约束的重要手段,只有科学、严密的内部审计制度,才能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保驾护航。
2、促进企业加强管理。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规模大, 组织结构复杂,企业各部门要协调一致,按照统一目标开展工作,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有完备的管理系统,利用内部审计可以加强企业管理,正确合理地评价和监督各单位的管理业绩,促使企业加强管理,对企业的管理起到促进和制约作用。
3、维护企业正当合法权益。在现代企业制度下, 企业经济活动方式多样化,企业同外部发生各种复杂的经济关系,这样,就涉及到企业利益的保障问题。通过内部审计,才能保障企业资产安全,保障企业经济权益不受侵犯。
4、为经营决策提供依据。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 面临的是一个千变万化的市场,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必须注重投资决策和经营决策,内部审计工作能介入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通过效益审计、事前审计,能综合出大量的信息,为管理者进行正确的决策提供依据。
从以上分析看出,内部审计制度的发展是创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需要。
(二)国家的现行政策法规,确立了内部审计的地位。
国务院颁发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第30条中明确规定,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财政、税收和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定期进行财产盘点和审计,做到帐实相符,如实反映企业经营成果,不得造成虚盈实亏,确保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国家体改委颁布的《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中进一步指出,公司实行内部审计制度,设立内部审计机构,配备内部审计人员,依公司章程规定在董事会领导下对公司的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进行内部审计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这就从法律上强调了建立内部审计的必要性,为内部审计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三)内部审计初具规模,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经验,为其发展奠定了基础。
目前,我国内部审计已初具规模,到1991年底,全国已建立内部审计机构8万多个,拥有内部审计人员24万多人, 并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据统计,1991年全国内审机构共审计43万个单位,查出损失浪费金额34亿元,促进增收节支30亿元,移送贪污贿赂案2144件,其中监督部门处理的2013人,司法部门处理的2155人。1992年上半年,又查出损失浪费金额16亿元,增加留利3亿元〔1〕。我国内部审计已初具规模,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挑战——形势严峻
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推行,为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我们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内部审计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行政手段维持,内在动力缺乏。
从整体上来讲,建立内部审计还没有真正成为企业的内在需要。某些单位应付了事,无人挂牌,唱“空城记”,或者是庙大和尚小,制度不健全,任务不经常,业务不规范。领导不重视,把业务能力差的人安排到内部审计机构。只要精减或合并机构,内部审计机构首当其冲,可以这样说,目前,我国内部审计只靠行政手段建立和维持,还没有真正成为企业的内在需要。
(二)责任不明,权限不清。
在审计对象上,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相互重叠,使其监督效力在很大程度上被国家审计所抵销。内部审计长期以来只能消极被动地适应国家审计的“基础”需要,使其实绩和效果不佳,未能唤起企业决策者的充分认识、支持和重视。况且,内部审计也具有同会计人员一样的“双重责任”,国家对企业内部审计同样地实施“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即一方面,内审人员接受国家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对本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维护国家利益;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又要接受本单位的行政领导,且工资及福利待遇均由单位解决。这样,从权力角度来讲,内审人员“外倾化”,因为,国家行政干预力量往往更强烈;从动力上来讲,内审人员又“内向化”,因为,内部审计人员的切身利益与本单位的经济效益直接挂钩。这样,权力与动力相脱节,使内部审计责任不明,动力不足,权力不清,无所适从,如履薄冰,进退维谷。
(三)职能模糊,背离方向。
我国现有的内部审计工作,片面注重财务监督功能,忽视了调控、服务功能的优化,这不仅背离了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而且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要求企业自身强化、自我约束、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的长远目标也极不适应,这样,内部审计的发展道路越走越窄,最终陷入困境。
(四)素质较低,力量不足。
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素质较低,一方面,领导把内审人员视为“挑刺”的,配备人员时,主观上不愿意将精通业务的人员安排在内审部门,以“防患于未然”。另外,有的企业虽配备了有一定经验的人员,但基本是“清一色”的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工作凭经验。此外,目前我国内审队伍小,力量不足。截止到1991年底,我国共有内审机构8万多个,拥有内审人员24万多人,内审机构覆盖率不足7%。再加上少数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处于“虚置”状态。这样,内部审计的现有力量对于以百万计的被审单位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
三、对策——革故鼎新
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内部审计发展必须有一个长足的进步,这已毫无疑问,但这个发展必须在对现有内部审计从观念、立场、功能、内容等方面进行彻底革新转换,只有这样,内部审计才能走出困境。
(一)转换模式,摆正位置。
在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过程中,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我约束,产、供、销,人、财、物一切归企业,国家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自然也就不需要再由内部审计监督代替国家进行监督。由此,内部审计人员,作为企业的重要管理人员,其身份由向国家财权负责,转为向企业经营者负责。况且,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将推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企业经营机制,所以,企业内部经济成分势必日趋多元化,从而使企业内部利益主体多元化,内部审计不能再象过去那样作为国家审计“基础”出现,而作为企业一员,必须维护投资者各方面利益,向企业负责,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服务。这里必须澄清两个问题:第一,内部审计不作为国家审计的“基础”出现,不直接为国家服务,并不是对企业违反国家财经纪律不负责任,视而不见,而是更应该加强监督,因为,企业一旦违反财经法规,要受到国家制裁,也要影响企业的发展,内部审计要监督企业的财经法纪遵守情况,保证企业的正确经营方向,使其不致于在竞争中“闯红灯”,能够健康发展,主观上还是站在企业的立场上。第二,当国家行政部门需要内部审计提供资料,协助检查时,我们认为,企业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都义不容辞,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一个部门,理所当然有义务配合。因此,摒弃企业的内部审计是国家审计的延伸观念,树立内部审计独立自主的观念;抛弃站在国家立场上,改为站在国家以及其它所有者立场上,监督企业依法经营,不闯“红灯”,保证企业财产保值增值,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排除侵扰企业行为,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是内部审计的根本任务所在。
(二)拓展功能,开辟领域。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内部审计应具备如下功能:1、监督功能。 首先,是对企业执行财经法纪的情况进行监督,维护国家财经纪律,促使企业遵纪守法,使企业沿着正确的经营方向发展,而不受到“制裁”。其次,是对产权、资本责任的监督,维护所有者权益,保障财产保值增值。2、控制功能。内部审计要从决策、生产、技术、 流通等环节着手,按资金运动的轨迹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追逐审查,从查错纠弊的财务审计的圈子跨出来,进入供、产、销,人、财、物的广阔领域,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强化管理为重点,抓住资金运动各环节,开展经营管理审计,找出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提出改进措施,从而加强内部控制,促进有利因素增长。3、评价功能。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推行, 一方面,把企业推向一个复杂多变的市场,这就需要企业在投资、生产时要开展事前可行性研究;另一方面,为加强管理,明确责任,需要企业划小核算单位,加强内部责任机制,各责任区权责分明,利益与责任挂钩。这就需要内部审计人员,第一,要帮助领导对决策方案进行评价,从中选取最优方案,防止企业盲目经营投资;第二,对企业各责任区业绩进行客观评价,促使各责任区加强管理,保证责任与效益很好配比,从而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三)健全机构,提高素质。
目前,我国内部审计力量单薄,有些大型企业至今未建立内审机构,一些企业集团,内审人员占全部职工的比重仅为万分之一。其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况且,大部分审计人员未经过专门训练,缺乏审计理论知识,对制度基础审计、效益审计、抽样审计、电算化审计等知之甚少。再加上,政治素质低,各方面干扰较多,在审计过程中,常常是绕道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鉴于目前这种情况,我们认为今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按《审计法》要求限期建立健全内审机构,并开展工作。2、从财务等其它部门独立出来,并独立开展工作。3、通过培训、学术交流、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提高内审人员素质。为此,审计技术资格考试要继续进行,并且在考试制度、教材编写等各方面下功夫研究,以便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
(四)理顺关系,改进方法。
首先,内审人员在思想上,要辨证地看待“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内部审计的地位,决定了内审人员必须自觉地置身于单位领导之下,而不能凌驾于企业领导之上,要努力做出成绩来,争取领导的支持。同时,要宣传国家财经法规,做一个国家财经法规的传播者,促使领导懂得并自觉遵守执行。其次,确立审计对象、业务部门的协作关系,积极主动地争取各业务部门的配合和支持,为共同的经营目标而奋斗。最后,在技术方法上,要积极更新知识结构,学习掌握经济数学、管理会计、价值工程、系统工程、电算化审计等新的技术和方法,以适应现代审计工作的需要。
收稿日期:1995.4.6
注释:
〔1〕廖洪:《论加强和改进企业内审工作对策》,《财务与会计》19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