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区高中学生社团参与状况调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上海论文,社团论文,市区论文,高中学生论文,状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研究目的与方法
1.研究背景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社团的状况,深入分析和研究以学生社团为突破口实施素质教育的可行性和重要性,笔者在《当代学生》杂志的支持下,于2000年12月份对上海市区475所中学的高中学生社团参与状况进行了调查。
2.调查对象范围与方法
本次调查以上海市区全体高中学生为调查总体,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调查对象。调查共发放问卷420份,回收有效问卷390份,实际调查样本构成情况见表1。
表1 调查样本构成情况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法和访谈法收集资料,问卷由20个问题组成,分为四个部分:(1)被调查者个人的基本情况;(2)学生参加社团的现状;(3)学生对社团的态度与评价;(4)学生对社团未来发展的建议(开发式问答)。在问卷调查的同时,笔者还先后对部分被调查学校的领导、老师以及学生进行了访谈,掌握了一系列与学生社团有关的第一手资料。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学生参与社团的现状
1.学生参与社团的总体概况
(1)学生社团从数量上已由过去少数几个发展到数量众多,学生参与社团的人数也迅速增加,但是从本次调查来看,还有将近半数的高中生没有参加过社团,在390个被调查者中,有14.4%的学生是“以前参加了但现在已退出”,35.8%的学生“现在正参加”,还有49.7%的学生“从未参加”过社团。
本次调查还发现,在不同的学校与年级,学生参与社团的情况是不一样的。选择“以前参加了,现在已退出”的学生中,86.7%是高三学生,他们退出社团的原因很简单,高考日渐临近,学习相对较忙,没有多余的时间投入学校活动,就算是想参加的学生也在学校、家长的压力下不得不退出。此外,还值得注意的是,在访谈中有不少学生反映,导致他们退出社团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社团活动频率低、形式单调,他们觉得没有收获而在高二就退出。
在“从未参加”社团的学生中,不管是重点中学还是普通中学与民办中学,都是高三的学生居多,占了71.7%。据学生反映,原因在于前两年学校的社团活动开展还不够成熟,社团数量少,影响不大,学生参与意愿不高;还有的学校在以前根本没有学生社团,现在,在全国一片“减负”、“创新教育”的呼声中,各校社团活动火起来时,他们已进入高三,面临毕业的压力他们不会去参加。
(2)参与社团的类型。本次调查显示,36.6%的学生参加的社团属于“文娱型”,这类社团以文娱、体育、艺术等方面内容为主,如:交响乐协会、文学社、钢琴俱乐部等;32.1%的学生参加的是“创造型”社团,这类社团以学生制作、创作、发明为特征,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为目的,如:玩陶俱乐部、环保监察队、科学创意俱乐部、摄影协会等。此外,学生参加“服务型”社团和“学术知识型”社团的比例也比较高,服务型社团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性服务活动为主,如志愿者服务队、交通小卫士、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等;学术知识型社团是以学习文化知识为主要内容,包括一些专业知识社团和学术研究型社团,如气候观察站、化学爱好者协会、青少年学习马列主义协会等。
2.学生参与社团意愿的原因分析
(1)学生参加社团的原因分析。学生参加社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调查结果来看,72.9%的学生认为参加社团是为了“发展兴趣、爱好、特长”,57.3%的学生是为了“丰富课余生活”,56.8%的学生是想“提高综合能力”。可以说,由于兴趣原因而加入社团在高中生中是极为普遍的,他们都认为兴趣是第一个考虑的因素,其次是培养能力,增加接触社会和与同学交流的机会。此外,有37.5%的学生还认为“对社团有新鲜感”是他们参加社团的原因之一,特别是在刚成立学生社团的学校。还值得注意的是,8.9%的学生参加社团是“老师要求”的。据学生在访谈中的反映,主要是某些学科型社团与某门学科联系很紧密,是学习班、提高班的另一种形式,老师命令每个学生都要参加;另外一种情况是,某些社团是为参加竞赛而成立的,社团成员不是由学生自愿报名而是由老师指定。
(2)学生从未参加过社团的原因。在调查中,还有49.7%的被调查者是从未参加过社团的,其首要原因是“社团宣传不够,不了解社团情况”与“没自己感兴趣的社团”,分别占45.9%、33.5%;其次是“没时间”(26.5%)、“不想参加”(17.8%)和“怕影响学习”(15.1%)。学生社团在上海各中学蓬勃兴起是近两年的事,除了传统的“文学社”等社团,学生对各种新兴的社团并不是很了解,而有许多社团在宣传方面做得不够,导致本校同学不了解实情,甚至不知道有某种社团的存在。在访谈中,就有不少同学说在成立社团时,学校偏重于知识型社团,对于文娱性和趣味性社团有所忽视,因此部分学生认为没有他们感兴趣的社团(见表2)。
表2 学生尚未参加社团的原因
(%)
3.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情况分析
(1)社团活动开展情况。社团成立之后需要经常性开展活动,才不会是有名无实的组织。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社团活动从整体上是开展很正常的,51.9%的学生所在的社团的活动开展频率是一星期一次或以上;33.1%的学生称他们所在的社团每两星期开展一次活动,只有11.3%的同学表示他们所参加的社团开展活动的情况是四星期一次或更少。不过,由于学校层次不同,学校管理层对学生社团的认识以及重视程度不同,社团的活动开展情况存在差异。在所调查的重点中学中,大部分社团活动开展都比较正常,而普通中学与民办中学有相当一部分社团的活动频率非常低(见表3)
表3 社团活动开展频率
(%)
重点中学普通中学
民办中学
一星期一次或以上55.1
21.7 23.2
两星期一次
79.4
4.5 15.9
三星期一次
18.2
41.8 40.0
四星期一次或更少27.3
40.0 32.7
(2)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情况。从调查所得的数据来看,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积极性比较高。有24.8%的同学参加的次数“非常多”,38.3%的同学是“比较多”,24.8%的同学参加的情况是“一般”,而参加社团活动“比较少”和“非常少”的同学分别只占8.3%和3.8%。
在访谈中笔者了解到,高一学生在未进高中之前就对高中的学生社团有新鲜感,进入高中之后,一些同学马上同时参加几个不同的社团,每个社团开展的活动都积极参加。相对高一的学生而言,高二的学生对社团少了一分新鲜感,他们一般只参加自己感兴趣的社团,除社团主要负责成员外,一般的社团成员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也会降低。高三的学生参加社团的人数本来就少,在这些少数还参加社团的同学中,除了那些学习型社团,他们对其他类型的社团活动很少参加,有同学就很坦白地说“高三学生参加社团只是挂个名而已”。不同年级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差异在调查结果中也表现得很明显,详细情况见表4。
表4 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次数
非常多
比较多
一般
比较少
非常少
高一
66.751.033.39.120.0
高二
33.347.166.754.5
60.0
高三
0
2.0 0
36.4
20.0
(3)学生参加社团的收获。学生社团作为一种由志趣爱好相同的学生自愿组织起来的,以丰富课余生活、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为目的的团体,是以学生的自我组织、自我实施和自主管理为主要方式开展活动的。学生在参与社团的过程中,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收获(见表5)。
表5 加入社团后获得的最大收获(%)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中,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教育的模式中,他们的主体性在很大程度上遭到忽视。现在,学生社团成为了素质教育中的一个亮点,是在课堂教育之外能让学生发挥特长,有兴趣地进行探索、学习的场所,一位学生社团的社长对笔者说:“写章程、定训练计划、安排演出、落实活动经费,这些实践活动使我改掉了原来见人就脸红的弱点,我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一位负责学生社团的团委老师说:“通过社团的各种活动形式,每一个社团内的学生都应该发现自己的长处,这有些类似成功教育,不是把学生单一地塑造成一个会谈会写的人才,而是各有所长。”
(二)学生对社团的态度与评价
现在,学生社团在中学校园里纷纷成立,那么,学生对社团有何评价呢?
表6 学生对社团的评价 (%)
从表6的多项评价中,我们可以发现,尽管目前的社团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但大多数学生对社团是持肯定和欢迎态度的,真正反对社团的只是极少数。
(三)学生对社团未来发展的建议
1.希望学校将更多的社团管理大权“旁落”学生。一直以来,学校对学生管得过多过死,现在尽管要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观念已为学校领导和老师不同程度地接受,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原有的观念还是没有完全转变过来,还存在着学校对社团管理过多的问题。因此,不少同学建议“要由学生自主管理,学校给予必要的支持”;“如果不是学生的要求,老师尽量少参与,给学生多点自由,多点时间”。对于社团指导老师,他们希望“由学生选择”。在社团活动的内容上,有同学说“写我们想写的,说我们想说的,不是老师一手操办的,而是一个真正有‘言论自由’的倾诉学生心里话的社团”。
2.强化社团内部管理,使社团运作合理有序。学生不但希望学校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还希望在社团内部形成民主的气氛。在访谈中,有些同学反映在社团内部缺少民主的氛围。如社团活动计划一般都是由社团干部制定,一般会员很少参与,社团干部也很少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因此,不论是在计划的制定,还是在活动的形式上,多数社团成员希望社长们多听取成员的意见,一起讨论社团的事务,而不是社长“大权独揽”。还有些社团事务分工不明确,让成员们搞不清楚社团内部的运作。因此,他们建议社团内部要实行规范化的运作,各项事务都有明确的分工。
3.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不要流于形式。从调查所显示的情况来看,由于高考的压力仍然存在,学校提供的社团活动经费有限,还有其他一些原因,有些社团的活动没有正常开展,有些社团的活动内容单调,还有些社团为了形式而搞活动。因此,不少同学建议“活动内容要丰富,气氛要活跃,让学生在欢乐中有所收获”,“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兴趣为主,不能脱离主旨”,“形式新颖,不要像课堂”。
三、结论
通过对上海高中生社团参与的调查,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高中生参加社团的人数迅速增加,社团从数量上已由过去少数几个发展到数量众多,社团类型也日渐增多。但是,不同学校和不同年级之间,学生参加社团的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一般来说,重点中学的学生参加社团的比例要高于普通中学和民办中学;进入高三之后,很少有学生参加社团活动。
2.高中生参加社团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能力以及增加接触社会和与同学交流的机会。由于现有的社团类型不够丰富、社团宣传不足以及学习的压力,还有部分学生从未参加过社团。
3.在社团活动的开展情况上看都比较正常,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也非常高,大多数参加社团的学生都认为有很大的收获,认为社团活动丰富了课余生活、增加了与同学交流、学习的机会、培养了创造能力、提高了独立工作的能力等等。
4.尽管目前的社团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但大多数学生对社团是持肯定和欢迎态度的,真正反对社团的只是极少数。
5.对于社团的未来发展,学生认为,一方面学校要给予学生更多自我管理的权力,另一方面在社团内部需要实行民主的管理方式。此外,社团活动的内容要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