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浴足联合药物外敷治疗急性痛风的疗效观察及研究论文_王玉娟,张超

(重庆市中医院肾内科 重庆 400021)

【摘要】目的:观察及研究中药浴足联合药物外敷用于急性痛风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急性痛风患者6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30例。采用常规西药非甾体抗炎止痛药、秋水仙碱治疗对照组,基于此联合中药浴足及药物外敷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急性痛风患者疼痛控制、临床症状缓解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急性痛风患者24小时内疼痛控制率及症状缓解率93.33%较对照组76.67%显著较高,且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67%较对照组80.0%显著较高,且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药浴足联合药物外敷用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治疗的效果显著,既能控制疼痛,又能缓解临床症状,缩短病程,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药物经济学效益好,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中药浴足;药物外敷;急性痛风

【中图分类号】R25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3-0044-02

在临床上,痛风是一种遍布于全球的常见病,近20年来,痛风患病率不断攀升,其与人口老龄化、肥胖、小剂量阿司匹林及噻嗪类利尿剂运用有关[1]。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常在清晨或半夜突然急性发作疼痛,70%的患者首发于单侧趾跖关节,表现为局部红肿热剧痛,活动受限,在45小时内达高峰,经治疗常能缓解疼痛,但90%的患者在5年内会复发。总的趋势是发作期延长,间歇期缩短,以及从单关节到几个或多关节受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笔者在日常中医临床护理中运用中药浴足联合药物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即对中药浴足联合药物外敷用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治疗的效果做了观察及研究,现具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6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男25例,女5例,年龄为31~59岁,平均为(46.2±3.8)岁。观察组男27例,女3例,年龄为32~58岁,平均为(45.3±4.7)岁。两组基础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采用常规西药非甾体抗炎止痛药、秋水仙碱治疗对照组,即口服洛索洛芬钠片,60mg/次,3次/d,饭后口服;秋水仙碱口服,首次剂量1mg,以后每次0.5mg口服,一日三次饭后口服,持续治疗8w。基于此联合中药浴足、药物外敷治疗观察组;组方为龙胆泻肝汤加减,胆草15g、栀子12g、黄芩15g、当归15g、车前子15g、泽泻15g、甘草5g、细辛5g、虎杖15g等,用水熬煎取药液400mL,倒入浴足盆里,待药液温度能足踝部不感觉烫时进行浴足浸泡治疗,2次/日,20分钟/次,连续治疗7天。药物外敷,在患者晚上进行,即新癀片压碎成粉末状,用蜂蜜及黄酒适量三种物质混合均匀调成糊状,用棉签均匀地涂于疼痛的关节处,再用无菌纱布覆盖且固定,次日换药,连续外敷7天。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疼痛24小时控制率、疗效(评估标准[3]:分为治愈:即患者复查患者血尿酸降至正常,关节疼痛、关节活动障碍等均完全消失;好转:患者血尿酸下降,关节疼痛肿胀等均有所减轻;无效:患者血尿酸无下降、关节疼痛等均无减轻甚至加重)及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卡方用以检验计数资料,t值用以检验计量资料,组间差异经P值判定。

1.5 临床病例

患者黄某,男,45岁,汽修工人,既往有“痛风“病史,近几日因劳累且饮酒后出现左踝关节疼痛,”因“左踝关节肿痛1天”来诊,查体:左踝关节肿胀疼痛,局部发红,关节活动度下降,辅助检查提示血尿酸560mmol/l,CRP(+),CRP定量22mg/l,MRI提示左踝关节腔少量积液,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临床诊断: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治疗方案,在常规予以抗炎止痛基础上予以中药浴足,新癀片外敷治疗,在治疗第2日,患者述左踝关节肿痛明显减轻,能下床活动,经过连续7日治疗后,患者出院。

2.结果

2.1 两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24小时症状控制对比

观察组93.33%(28/30)较对照组76.67%(23/30)显著较高,且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67%较对照组80.0%显著较高,且P<0.05。见表1。

2.3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恶心呕吐、中药外用过敏等严重不良反应。

3.讨论

在临床上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由于其病情迁延不愈、病情易反复发作,其急性发作与血尿酸增高有密切关系,尿酸钠晶体被多形核白细胞吞噬后或与白细胞表面ToLL样受体结合后可释放多种炎症介质而造成关节损伤,尿酸钠晶体的形成除与血尿酸浓度有关,还与局部组织的温度、PH值有关[4]。基于上述致病原理,采用西药内服同时,用中药龙胆泻肝汤方浴足疗法,痛风中医多认为与体内湿热有关,龙胆泻肝汤能很好的清利湿热,且通过药物温度调控改变疼痛关节局部温度,扩张局部微血管,起到降解尿酸钠晶体的作用[5]。同时运用新癀片外敷,新癀片为现代研制方,由牛黄、三七、猪胆粉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淤、消肿止痛的功效[6]。内服联合中医非药物疗法,能很好控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疼痛症状,缩短病程,改善生活质量,其疗效肯定,副作用小,患者治疗依从性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施桂英,栗占国[M].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2009,(1):262.

[2] 施桂英,栗占国[M].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2009,(1):265.

[3]王晨,吴胜利.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杂志,2015,31(10):134-136.

[4]魏玥,贺梅娟,黄大未.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诊治现状[J].延边大学报医学版,2011,31(02):46-47.

[5]张智勇.中药足浴疗法治疗痛风5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8,31(02):41-42.

[6]谭果林.新癀片外用治验总结[J].甘肃中医杂志,2013,41(05):57-58.

论文作者:王玉娟,张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  ;  ;  ;  ;  ;  ;  ;  

中药浴足联合药物外敷治疗急性痛风的疗效观察及研究论文_王玉娟,张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