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慢性铅暴露的遗传毒性论文_汪倩,章竞

浅谈慢性铅暴露的遗传毒性论文_汪倩,章竞

汪倩 章竞 陈晓敏通讯作者

[ ]江苏省淮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23001

【摘要】:目前铅被列为可能对人致癌物(2B组),无机铅化合物被列为很可能对人类致癌物(2A组),人类致癌性相关研究数据仍不明确。本文从遗传毒性的角度浅谈慢性铅暴露致癌性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铅;致癌性;遗传毒性;微核率

慢性铅暴露所导致的损害,一直是科学家们关注的问题。2012年,美国国家毒理计划发布了《低水平铅暴露对健康的影响》专题报告,该报告认为长期慢性低水平铅暴露可导致人体多个系统发生损害[1]。铅对人体的致突变性和致癌性是近年来的热点。目前,国际癌症研究会将铅列为可能对人致癌物(2B组),将无机铅化合物列为很可能对人类致癌物(2A组),但人类致癌性证据仍然十分有限[2, 3]。本文从遗传毒性的角度对慢性铅暴露致癌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遗传毒性

化学物致癌机制通常涉及多个方面,其中包括化学物的遗传毒性,即化学物直接导致细胞遗传物质损伤的能力[4]。微核是反映体内染色体断裂或缺失的生物标志物,因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实验常应用于评价化学物的遗传毒性,并且该实验具有灵敏的低侵入性的经济有效的特点[5]。

2.实验室研究

铅及其化合物的遗传毒性在动物实验中已有相对充分的证据。实验大鼠慢性暴露于醋酸铅125天,其骨髓红细胞微核率显著升高[6]。每周一次管饲醋酸铅,连续10周后检测大鼠外周血网织细胞微核率,微核率呈剂量依赖性地升高[7]。一项小鼠实验发现,隔天进行腹膜注射醋酸铅,持续11天或21天,均可引起骨髓细胞微核率显著升高[8]。鱼类暴露于醋酸铅,体内红细胞、鳃上皮细胞、鳍上皮细胞三种细胞的微核率均显著升高[9]。Fatima等人报道某自然水体中铅是主要的有害重金属,引起该水体的鱼体内红细胞微核率升高[10]。离体实验也发现铅可引起细胞微核率剂量依赖性地升高[11]。然而由于种属差异性,动物实验的结果并不可直接外推至人类。

3.流行病学研究

尽管早期有部分流行病学研究提出了铅暴露与某些肿瘤的发病率关联性,但由于致癌机制的复杂性,以及重金属对人类致癌性研究通常存在混杂因素的干扰,如年龄、个体生活方式(吸烟等)[12],相关研究数据存在不明确和矛盾之处。

研究发现,当体内血铅超过1.2M/L(25g/dl)时,人体面临遗传损伤的风险将显著性升高[13]。Kasuba等人报道了电池制造业工人体内微核率高于相应对照组,且相比于其他指标,微核率是一个有效可行的、能反映职业铅暴露所致遗传损伤的的指标[14]。一项调查发现92名铅暴露儿童体内的平均微核率为2.96,而49名对照组儿童的平均微核率为1.16,微核率与血铅水平成正相关,但不能排除饮食结构和营养因素的影响[15]。陶釉工体内的微核率显著性升高,但受到性别以及维生素B12的影响[16]。然而上述人群研究的样本量均较小,有待大样本人群的进一步论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展望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当环境空气中的铅浓度每升高1mg/m3,人体中的血铅水平将升高约1600g/dl;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证实,人体骨骼、肾脏、血液等不同系统中均含有较高水平的铅[17]。铅及其化合物已成为当今世界重要的环境污染物和健康危害因素。因此慢性铅暴露的遗传毒性对人群的患癌风险的影响不容忽视,而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仍需要大样本的流行病学数据的进一步认证和补充。

【参考文献】:

[1] National Toxicology Program. NTP Monogr, 2012,(1): i-148.

[2]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 Monogr Eval Carcinog Risks Hum,1987,Suppl 7: 1-440.

[3]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 Monogr Eval Carcinog Risks Hum,2006,87:1-471.

[4] Hayashi Y. Exp Toxicol Pathol,1992,44(8):465-471.

[5] Majer B.J. , et al. Mutat Res, 2001,489(2-3): 147-172.

[6] Alghazal M.A., et al. Toxicol Ind Health, 2008,24(9): 587-593.

[7] Celik A., et al. Mutagenesis, 2005,20(6): 411-415.

[8] Tapisso J.T., et al. Mutat Res, 2009,678(1):59-64.

[9] Cavas, T. Food Chem Toxicol, 2008, 46(1):352-358.

[10] Fatima M., et al. Arch Environ Contam Toxicol,2014,67(2):203-213.

[11] Ustundag A., et al. Arch Toxicol,2014,88(6):1281-1289.

[12] Wang Q., et al. J Environ Sci Health A Tox Hazard Subst Environ Eng, 2011,46(6):669-676.

[13] Vaglenov A., et al. Environ Health Perspect,2001,109(3):295-298.

[14] Kasuba V., et al. J Appl Toxicol, 2010, 30(4): 321-328.

[15] Kapka L., et al. Mutagenesis, 2007,22(3):201-207

[16] Kasuba V., et al. Int Arch Occup Environ Health,2012,85(7):807-818.

[17] Singh Z., et al. Toxicol Int, 2013,20(1):95-100.

基金项目:江苏省淮安市预防医学科研课题(项目编号hayf201509)

论文作者:汪倩,章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2月第2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0

标签:;  ;  ;  ;  ;  ;  ;  ;  

浅谈慢性铅暴露的遗传毒性论文_汪倩,章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