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在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张光恒

生态修复在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张光恒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直接关乎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我国人均水资源在国际中处于中下游,因此我国近几十年都在大力发展水利水电事业。但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问题也十分严重,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无法实现经济和生态统筹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提出水利水电工程水土流失特点,分析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的作用,最后探究生态修复在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

关键词:生态修复;?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引言

水是生命之源,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在我国生态建设中,水土保持一直都是重点关注的一环。水利水电工程具有工程量大、影响范围广的特点,大范围开展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导致大部分地区水土流失现象严重。而生态修复技术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系统,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的功能,保证水电工程可以正常运行。在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要针对水土流失的原因,采取相应的生态修复技术,从而保障水利水电工程运行的稳定性、效益性。

1 生态修复技术及其应用作用

生态修复技术是指针对自然规律对自然生态系统展开人工修复的一系列过程。生态修复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功能修复,而是改善生态环境,保障植被多样性,注重对自然生态系统的重塑、引导、发展。从某种意义来说,人类无法直接修复自然生态系统,但可以通过科技手段,为自然恢复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的修复速率。

将生态修复技术应用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可以充分利用丘陵、山地的水土资源,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发挥土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要求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通过植树造林美化环境。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作为一门多学科科目,包括环境学、生物学、地质学等,整个生态项目建设十分复杂。所以,我们要加强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工作,结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做好环境规划,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同时,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实现水利水电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2 水利水电工程水土流失的特点

2.1 修复难

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中,由于会对自然体系造成破坏,从而导致水土流失等问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可能会破坏大量植被,再加上工程区域植被恢复速度缓慢,新移栽植被难以起到固土固水作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会直接导致建设区土壤含水量变化。如在水电工程运行中,截流作用会增加大坝上游土壤含水量,从而对原有山地土壤水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再加上原有的植被生存环境变化,不适应流动的水土系统,提高了病虫害发生率。而下游也会因为大坝截流作用,降低了土壤中的含水率,导致生态被破坏。

2.2 灾害种类多

由于我国自然水域分布较广,地质水环境复杂,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必须要贯彻因地制宜的思想,采用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由于水利水电建设对生态的破坏,水环境以及水电工程周边环境发生了变化,从而造成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多种自然灾害发生,因此水土流失造成的灾害种类也非常多。

2.3 影响范围广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多数都要就地取材,因此工程建设中土方活动范围较大,大量开挖土方和污泥影响了水电工程的稳定性。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完毕后,对土壤、生态平衡造成的破坏无法第一时间修复,导致当地自然条件逐渐恶化。特别是大面积开挖造成周围土壤松散,土壤保水性进一步降低,造成水土流失问题严重。

3 生态修复在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

3.1 生态修复主要技术途径

3.1.1 退耕还林还草

从我国水土流失现状来看,发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就是坡耕地。如果25°以上陡坡不退耕还林还草,则水土流失现状问题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近些年我国大力倡导退耕还草、以粮代赈等政策,一方面能够提高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面积,另一方面可以提升人们增收。因此,要积极利用国家推出的政策,为开展生态修复工作提供支撑。所以要加强退耕还林政策落实和实施工作,做好水电水土生态建设的保护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2 封山禁牧、舍饲养畜

在积极落实退耕还林的基础上,还要封山禁牧,保护水电工程周边的植被,让生态逐渐恢复,还要人工建设乔灌草混交的植被覆盖地表工程,加强山体的固土固水作用。可以通过封山禁牧、围栏饲养、休牧轮牧、舍饲养畜等方法,这也是退耕还林还草的一大延伸,降低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加强畜牧业控制,对半农半牧区生态建设和恢复有着重要意义。

3.1.3 综合治理

(1)沿河生态修复技术。该项技术的实施重点是减缓河流生态系统退化,让河流生态健康发展,确保河流横向连通性、纵向连续性。采用复合断面形态,构建主河槽、护堤、马道,在条件允许的基础上可以建设季节性河道。再者,需要护岸的地方构建生态混凝土岸坡防护结构,充分利用乱石、木桩等天然材料,结合植被护坡技术,减缓河流岸坡地质硬化,恢复河流生态的多样性。再者,可以在河流岸边设置生物隔离带,不仅可以避免河面污染,还有助于丰富河流水生物的营养源,为生物栖息、植被生长提供良好环境。

(2)经济过度开发生态修复技术。采用林果、粮果的立体种植方案,积极利用山地自然坡度开发。为了能够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推广土地轮作制度,提高农作物产出率。模拟生态系统食物链结构,构建循环经济模式,如林地种蘑菇等,通过产业链组合效益,构件水土保持型生态村、生态小镇等,避免过渡经济开发带来的负面影响。

(3)开发建设生态退化修复技术。对于正在开发的水电工程,如果已经造成了环境退化问题,要立刻停止项目建设,重新编制建设方案,并同时采用成活率高、适应性强的植被展开生态修复,从而获得更好的水土流失控制效益。对于弃土弃石区域应加强生物覆盖,加强水土流失控制。

3.2 生态修复实施的注意事项

3.2.1 加大投入、强化机制

生态修复技术实施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很多水电工程在资金较为紧张的条件下,都会减少对水土保持的资金投入量,从而出现了水土流失问题。所以在水电工程立项中,业主应以保证金的形式将水土流失治理费用交给当地政府,否则不得立项。再者,严格按照国家对水电工程建设对水土保持的法律法规标准,在水电工程概预算环节都要加入水土流失治理费用项,并且是专款专用。

3.2.2 提高水土保持意识

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设计人员要严格按照水土保持相关政策标准做好工程设计工作,提高对水土保持重要性的认知。工程建设中,要尽可能避免造成原生态环境破坏,施工中生成的碎石、渣土要统一堆放、处理。此外,工程建设管理中也要注重水土保持工作,对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展开管理和保护。在日常工作中做好水土保持宣传,做到三个“同时”,即同时展开工程建设和生态建设、同时挡护废土废渣、同时加强防护绿化工作。根据工程现状,因地制宜的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发展直接关乎着社会经济和民生问题,因此我们在充分发挥水电工程效益同时,还要保证其环境效益。通过利用生态修复技术,加强水电工程建设中水土保持的监控和管理,提高人们对水土保持的认知程度,做到在建设中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完毕后及时恢复生态功能,这样才能够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发挥水利水电工程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陈雯.生态修复在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J].丝路视野,2017(20):187-188.

[2]喻治水.生态修复在水电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J].地下水,2015(4):160-161.

[3]侯涛,王丹,黄滔.生态修复在水电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31):294-295.

[4]赵云朋.生态修复在水电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2):200-201.

论文作者:张光恒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4

标签:;  ;  ;  ;  ;  ;  ;  ;  

生态修复在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张光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