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若干问题研究论文_焦银鸽

应用型人才培养若干问题研究论文_焦银鸽

天津财经大学 300222

摘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选择。应用型人才是人才类型,有不同的层次和水平。不少本科高校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应用型,是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方向吻合的。笔者认为,在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从五个方面加以重视,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改革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一所学校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等一切教学工作的指挥棒,因此是学校建设和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从目前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看,对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和层次在认识上尚不够清晰,相应地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也需要改进。

一、应用型人才是类型而非层次

人才类型分类及标准众说纷纭。按照人才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发挥作用的性质不同,将本科高校培养的人才划分为学术型(理论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两大类,笔者认为是比较科学的。学术型人才致力于认识世界、发现客观规律、建立科学原理,通常特征表现为与社会实践、实际应用的关系不直接、不紧密。应用型人才主要致力于利用科学原理改造世界,通过社会实践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问题,为人类社会提供物质和非物质财富。由此可见,两类人才各有特点,是类型不同而非层次差异,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

二、应用型人才有不同的层次和水平

在将科学原理转化为社会财富的过程中,存在三个阶段:一是将科学原理演变为工程原理或工作原理,从事该工作的人才需要有宽厚精深的知识、高水平的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丰富的实践经验,是综合性应用型人才,是领军人才,对应的是工程科学家、总工程师、总设计师等,是现阶段我国最为缺乏的人才,是目前我国启动“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主要目标;二是将工程原理或工作原理转化为具体的设计或方案,从事该工作的人才需要有精深的专门知识、创新能力、实践经验,是专门性应用型人才,对应的是工程师、设计师、中层管理人员等,目前我国这类人才数量不少,但质量上不能满足现实发展的需要,因此几乎所有高校都将办学重点由扩大规模转变到提高质量上;三是将设计或方案转化为具体的产品,从事该工作的人才需要有熟练的动手能力,对应的是技师、技术工人等。

应用型人才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是综合性应用型人才或领军人才,第二层次是专门性应用型人才。两个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不是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规格方面简单的放大或缩小,在某些方面有相同的要求,如专业知识的深度、实践经验、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职业精神等;某些方面宽窄不同,如基础和专业知识、文化素质等;某些方面是水平的差异,如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正确认识两个层次的异同,对于高校培养合格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各类本科高校的共同任务

一般来说,社会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呈现金字塔分布,塔尖是学术型人才的需求比例,塔底是技能型人才和技术工人的需求比例,塔身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例,塔身的上部是综合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例,塔身的下部是专门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例,其需求比例占所有应用型人才的85%以上。目前,我国本科高校类型的设置也符合这一要求,研究型(重点)高校是少数,教学型高校是多数;学生类型也符合这一要求,研究生是少数,本科生是多数;2010年国家颁布的“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到2015年,实现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战略性转变”,笔者认为这是硕士研究生教育理念和培养定位非常大的转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各类本科高校的共同目标。

四、科学定位,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目前,不少本科高校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应用型,这是本科高校办学理念的一大进步,是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一致的。在如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过程中,作者认为以下五个方面还需要特别重视。

第一,更加坚定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由于对应用型人才内涵的理解不够清晰,有些人将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相互混淆。这些错误的理解体现在两个个方面:一是把动手能力作为应用型人才的核心能力,二是认为应用型人才应该是高职院校而非本科高校的办学目标定位。实际上,应用型人才的特征是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发现、分析、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非动手能力;技能型人才强调的是熟练的动手能力,但在知识深度和实践能力方面要求较低。由此来说,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是职责所在。

第二,本科高校应根据自己的生源质量、人才培养条件等要素,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在不同类型、层次和领域办出一流。目前,我国已有千余所本科高校,其中相当数量的本科高校是近20年来升格而成的,与老牌重点大学相比,它们在师资队伍、教学设施、资金投入等方面差距很大,生源质量也不在一个档次上。因此,仅仅类型定位为应用型是不够的,应该有层次定位来补充。对多数专业来说,一般教学型本科高校总体定位应该是专门性应用型人才,研究型本科高校总体定位应该是综合性应用型人才,当然总体定位不排除个别情况。

第三,要加强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大学生涯是其人生中最后一次全日制学历教育,因此,大学教育不能只是传授知识,必须承担起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责任,为此一定要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笔者认为目前最大的问题是课程教学模式,一是要改变观念——大学的课程教学应该是知识传授、能力和素质培养的主战场,那种认为第二课堂主要培养能力和素质的观点是错误的;二是要改革课堂教学的内容——老师讲难点、重点、前沿知识和拓展知识,一般的知识通过学生的自学解决,这样不但提高课堂效率,还能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和深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三是要改革作业形式——要加强联系实际的、综合性的项目训练,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四是要改革评价方式———考试可以评价知识的掌握程度,难以客观反映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因此要加强实践能力的评价,综合性项目是一个很好的载体。

第四,要真正落实人才培养工作的中心地位。大家普遍认为现代大学具有三项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笔者认为笼统地提三项职能是不准确的,目前的高校评价机制、教师评价机制、职称评审机制等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更是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伤害。实际上,人才培养是称谓高校的前提,对三项职能的要求和评价应因高校条件不同而有区别。对研究型大学来说,人才培养是中心,后两项职能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相应地对它们的考核或评价要全面体现三项职能的业绩。对教学型大学的评价、对教学型大学教师的评价等则相应应该突出人才培养质量。

第五,要真正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从学生方面来说,缺乏正确的职业和人生规划、积极进取精神、责任意识,也有应试教育下的学习方式转变问题。从教师方面来说,教学方式方法落后,缺乏实践经验、实践能力和职业精神,缺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理念、手段和载体。为此,我们认为,必须加强学风建设,家庭和学校要同心、同行,各种方式方法并举,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这是学生能否成才的内因;必须加强教风建设,要重视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改革忽视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选拔制度和培训制度,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重科研轻教学的教师考评机制,发扬大学精神,努力建设一支“想教学、能教学”的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刘焕阳,韩延伦.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及其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2(12)

[2]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

论文作者:焦银鸽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6

标签:;  ;  ;  ;  ;  ;  ;  ;  

应用型人才培养若干问题研究论文_焦银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