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音乐生态课堂的“神秘面纱”论文_任婕

揭开音乐生态课堂的“神秘面纱”论文_任婕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摘 要:海顿曾说过“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创建“生态”音乐课堂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真正领悟到艺术的真谛,并通过审美原则的实施,加强学生对生命的热爱,珍惜现在拥有的美好。

关键词:音乐;生态;课堂

一、关注课堂生成,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教师要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通过精心设置支架,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因此,在创造性的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成为教学的主体。在一节课的开始,教师若能结合实际,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把这些问题向学生提出,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在《小雨沙沙》的新课引导中,我首先提出两个问题:什么季节雨下得多?“谁”最喜欢小雨,为什么?带着问题,我让学生欣赏这首歌曲,(1)听辨伴奏音乐,感受旋律的情绪;(2)听辨歌词,感受歌词内容、情节,寻找问题的答案。几遍欣赏后,他们不仅能准确回答问题,并且学生已能轻轻哼出旋律音调,我在肯定了他们的答案后,播放了一段录像,使他们在回味答案的同时,再一次带着疑惑来欣赏这段录像。当他们边听、边哼、边看的同时,他们已在不知不觉中增添了一份新的知识,同时也感受到了音乐语言把小雨和种子的形象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

二、以生为本,低起点快乐学习音乐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但是在教育难以普遍均衡的当下,农村小学的教学条件和质量和城市里的小学有着一定的差异。可以说,教育中可能存在的差异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就我理解下的小学音乐课程而言,小学生的音乐教育得不到家长、学校和社会的高度关注,甚至存在一定认识上的误区。因为我们的目光盯着孩子的文化课成绩。每到期中期末,我们本来就不多的课时被用于上语文、数学或英语等学科去了。为此,我们不得不压缩内容,加快进度,一些提升学生学习和参与的活动不得不舍弃。再有就是学校音乐教学硬件不足不齐,有些学校虽有专门的音乐教室,但是教学器材,特别是钢琴等价格昂贵的要么非常陈旧,要么就没有。多是老师带着学生听,教学生唱。

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课堂教学中重视下功夫备课,努力自己去搜集素材。从低起点上教学并结合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特点进行教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美丽的黄昏》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们说说春夏秋天自己感受的黄昏景象,然后将搜集来的优美的黄昏的图片展示给学生们看,在学生对黄昏的景象有视觉上感受之后再引导他们思考黄昏中有哪些美妙的声音,然后让他们进行听和感受。

要学生能够学好一门学科,首先要让他们爱上这门学科,在学习中感受的快乐和愉悦。我们在有效的教学课时内,应该多做教学设计,多关注学生的情感和生活。让孩子们先有感触地进行学习。

三、提供充足、平等的表现机会,有效激发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幼儿在表演时没有表情,说明幼儿的表演激情提不上来,内心感受体会不到表演内容。有了内在的感觉,动作才有韵味,面部的表情也才能自然地表现出来。因此,在教学中,不论是哪种形式的音乐,只有让幼儿去体会,去感觉,从心到身,从身到心,才能进入角色,进入音乐。

1、丰富课前知识,让幼儿“有事可做”。

幼儿在表现音乐时,并不是不懂欣赏,而是不知道应该怎样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所以,在课前,我经常会给幼儿丰富相关的知识,使每个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喜好、特长、原有的程度来进行自由想象、自由的表现和自由的创作。

在《劳动的人》这一主题中,我发现很多幼儿都在谈论附近造房子的事情,他们说的说、做的做,劲头十足,似乎这里造房子也成了生活中一道风景线,孩子们兴趣十足地模仿成了表现表达的一种方式,这也恰恰是音乐活动《造房子》所需要的课前知识。在音乐声中,孩子们通过肢体来表现砌砖、贴瓷砖、拌水泥、敲钉子、锯木板、油漆墙面等造房子的动作。活动中孩子们肢体语言丰富多变,他们有的将自己变成了一颗钉子,随着音乐的节奏渐渐地蹲下,就像被敲进了木头里;有的站的笔直,将自己变成了一面墙,同伴在他的身上刷着“油漆”。 我还拍摄了建筑工人在烈日下辛苦工作的场景,很多幼儿看后,都很受感动。在合作表演中,有的幼儿扮演工人时,就把自己想象成在烈日下工作,还不时地擦擦汗,大家在愉快的氛围中表现着建筑工人的辛苦工作。

此时孩子们自然而然体验音乐的节奏、音乐的性质、音乐所表达的情感,而他们的干劲、他们的热情配合着音乐所带给我的震撼,也成了感动我的新的音乐环境。

2、提供头饰、道具,让幼儿有据可依。

很多孩子在音乐感受中的角色意识不强,所以很多时候,我根据音乐的内容,提供相应的头饰、道具等,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自然而然地融入到音乐氛围中。

如,在学习歌曲《逛商场》时,我提供了“爸爸、妈妈、小弟、小猫”的头饰,让幼儿想想“爸爸走路是什么样的?妈妈呢?小弟呢?而小猫也想去逛商场,可是它的工作还没完成,还要捉老鼠呢,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和动作来表现?”在表演中,我惊奇地发现,幼儿自然而然地用有力、温柔、活泼的声音和动作表现出了不同的人物,而在唱到“小猫”时,幼儿的脸上都是可怜的表情,还有的幼儿还在后面加了一声长叹“喵――”。幼儿在这样一种自由愉快的表现中体会到了爸爸、妈妈、小弟逛商场的快乐,也感受到了小猫的无奈,整个歌唱活动显得十分愉快。

总之,“生态”的课堂,是诗性的学习场所,是享受学习的绿色环境。这样的课堂,显露了自由之美,焕发了儿童的天性,萌发了创新的智慧的火花,是我们所应追求的。我们相信只有在这样的生态课堂中,幼儿每天才能以快乐的心态参与学习,以美好的心境对待每一天。

参考文献

[1] 宫臣.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浅议[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10)

论文作者:任婕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6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8

标签:;  ;  ;  ;  ;  ;  ;  ;  

揭开音乐生态课堂的“神秘面纱”论文_任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