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舆县中医院 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浅表及经直肠腔内超声在肛周脓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间收治的70例肛周脓肿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并按照检查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35)与联合组(n=35),对照组采取单一应用浅表高频线阵超声与经直肠单平面线阵超声检查,联合组予以联合应用两者,并且将手术结果作为依据,对两组的诊断准确率进行分析。结果:联合组诊断准确性与内口显示率,均优于单一应用浅表及经直肠腔内超声的对照组。结论:通过联合应用浅表及经直肠腔内超声在肛周脓肿诊断中,能够有效的避免对肛缘周边炎性病灶的检出,同时更加准确的检出内口位置。有利于手术前的诊断与为患者选择适合的手术方案,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浅表高频线阵超声:经直肠单平面线阵超声:肛周脓肿
肛周脓肿是肛肠科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指的是肠管直肠周围软组织以及周围间隙当中存在急性化脓性的感染[1]。若患者得不到正确的诊治,极易再次发作,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由于该类疾病患者多存在肛周的剧烈疼痛,其耐受无法接受肛门指诊以及直肠镜等检查方式,影响到肛周脓肿的诊断与治疗。本次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70例肛周脓肿患者的诊治情况,分析浅表高频线阵超声与经直肠单平面线阵超声在肛周脓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间肛肠外科的7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存在肛周疼痛、发热、坠胀感以及厌食乏力等临床表现,且经手术与病理证实为肛周脓肿。按照检查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35)与联合组(n=35),然后同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其中男48例,女22例,年龄为15-65岁,平均年龄(36.41±3.27)岁。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应用迈瑞M-5彩色超声诊断仪,相关参数为:浅表高频线阵探头频率5-10MHz,腔内单平面线阵探头频5-8,MHz。具体方法:首先通过胸膝位(KC位)定点的方式,即患者肛缘后壁为12点,肛缘前壁为6点,肛缘右侧壁为3点,肛缘左侧壁为9点。在对其病灶部位及其范围确定后,对每一幅存图均标记KC点位。
对患者经肛周高频线阵探头检查时,需采取膝胸卧位,以便于将患处充分暴露。应用涂耦合剂对高频浅表线阵探头的表面进行涂抹,然后在套上小号的PE保鲜袋后再次适量涂抹,最后将肛缘作为圆点行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滑动扫查,同时在以纵、横、斜等方向为顺序进行扫查,对患者脓肿病变范围、宽度以及深度进行观察。
对患者行经直肠单平面线阵探头检查时,需采取左侧卧位屈膝,同时在其臀部下方垫放一次性中单,在应用耦合剂对经直肠单平面腔内探头表面进行涂抹,然后套上避孕套后再次适量涂抹耦合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经患者肛门口匀速插入肛管内后,顺时针或逆时针对探头进行缓慢旋转,对每个单剖面仔细扫查,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变部位、深度、大小,与肛缘的距离。
2 结果
2.1 经肛周浅表高频线阵超声检查结果
对照组患者经肛周浅表高频线阵超声检查后,其中33例患者能够较为清晰的显示病变范围,其病变范围显示率为94.29%,有2例部分病变部位的脓肿存在漏报。其中2例竟仅发现5-7点肛周脓肿,漏报KC位10-11点粘膜下的小脓肿;余下1例仅发现KC位4-9点浅部脓肿,以及12-2点肛门后间歇脓肿,但未观察两者存在相通情况,初步分析是因为脓腔过深,造成病变部位回声杂乱,导致浅表探头不能清晰显示两者的关系。35例患者中,32例确诊为肛周脓肿,诊断准确率为91.43%,其内口显示率为51.43%(18/35)。
2.2 经直肠腔内单平面线阵超声结果
35例患者均能较为清晰的显示病变范围,其病变范围显示率为100%,其中5例患者经超声诊断为粘膜下脓肿,后经手术证实,准确率为100%。内口显示率为88.57%(31/35),经直肠腔内超声能够将患者脓腔大小、内口以及瘘管较清晰的显示。
2.3 浅表及经直肠腔内超声联合探查结果
35例患者均能较为清晰的显示病变范围,其病变范围显示率为100%,内口显示率为94.29%(33/35)。个例浅表探查可以准确的观察到脓肿波及范围,而经直肠腔内探查尅准确发现到出口。未发现2例内口中,其中一例是由于脓肿范围较广,猜测是内口被压住;另一例是漏报。
3 讨论
在肛肠科中肛周脓肿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直肠及其周围软组织炎性病变从而形成的化脓性病变,一般情况下通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就能够对其进行确诊。就目前情况来讲,治疗肛周脓肿的主要手段还是切开引流,而其关键之处,便是找到内口[2],只有根治内口才能有效的降低再次复发的风险。经肛周浅表超声,能够较准确的显示肛周脓肿的位置、大小、范围以及形态,同时判断脓肿之间是否存在相通情况[3]。而直肠腔内超声除了能够将脓肿位置、范围以及深度确定以外,还能够明确内口的位置,这也为根治肛周脓肿提供了宝贵的影像学依据。
经肛周浅表超声能够较为准确的显示浅表脓腔范围,并对肛周脓肿和皮下化脓性大汗腺炎进行区分,但由于极易遗漏粘膜下脓肿,因此其对于内口的显示率并不算太高[4]。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35例,显示率仅为,而采取经直肠腔内超声,其内口显示率为,有了显著的提高。而通过两者联合应用的方式,联合组的内口显示率达到了,由此可见,联合二者的效果远高于单一应用。
综上所述,通过联合应用浅表及经直肠腔内超声在肛周脓肿诊断中,能够有效的防止对肛缘周边炎性病灶的检出,同时更加准确的检出内口位置。有利于手术前的诊断与为患者选择适合的手术方案,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林丽晴,杨好意.浅表及经直肠腔内超声在肛周脓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3(5):612-614.
[2]蔡燕娥,金宏江,范广民等.经体表高频超声在肛周脓肿和肛瘘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9,15(6):558-560.
[3]王小洁,戴辰翔.浅表高频超声联合经直肠腔内超声诊断肛周脓肿的应用价值[J].现代实用医学,2017,29(3):383-385.
[4]张玮玮,张新炎,王靖等.高频浅表与腔内探头联合应用对肛周脓肿手术的指导价值[J].武警医学,2014,25(6):602-604.
论文作者:杨玉红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4
标签:脓肿论文; 超声论文; 直肠论文; 患者论文; 浅表论文; 腔内论文; 率为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