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经济发展的比较分析——关于条件相近的三组村发展村级经济的调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村级论文,三组论文,经济发展论文,条件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最近,我们赴成都市双流、温江、彭州、郫县、龙泉驿、邛崃等区(市)县,对村级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调查,重点调查了双流县白家镇的近都村和土桥村、郫县唐昌镇的战旗村和金星村、彭州市大宝镇的宝山村和国坪村三组条件相近的村,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都和土桥、战旗和金星、宝山和国坪三组村,分别处于成都市农业发展的一、二、三环梯度上,近都村与土桥村位于平原,战旗村与金星村地处浅丘,宝山村和国坪村处于山区,各组村条件极其相近。从行政关系上看,每组村都隶属于同一县(市)的同一镇,党政领导一致,政策环境相同;从地缘条件上看,每组村水土相接,住户相邻,交通条件相似,气候、土壤雷同;从生产环境上看,每组村人均耕地面积、资源状况、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等基本相似。改革开放以来,三组村村级经济都有较快发展,集体实力不断增强,村级经济已开始由单一农业的一元结构向农业和非农业并举的二元结构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向是正确的,态势是好的(三组村1993年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三组村1993年基本情况
但是,这三组村在经济总量、集体积累、人均收入等方面的差距相当大。如:双流县白家镇的近都村和土桥村,同处西南航空港开发区内,机场路都横贯其内,且土桥村还靠近成都市区5公里,但1993年两村主要经济指标相差甚远,人均纯收入、企业产值和集体积累分别相差500元、8900万元和899万元。随着形势的发展,这种不平衡现象非但没有缩小,反而有不断拉大的趋势。据统计,1994年近都村人均纯收入已达2100元,而土桥村仅1400元,差距已拉大至700元。情况表明,解决村级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已成为当前成都市农村一项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
二、比较分析
为什么条件相近的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甚至形成很大反差?对此,我们深入乡村,深入农户,进行了认真的比较分析,发现这种差距主要差在领导班子、发展思路和发展办法上。
(一)领导班子的比较
领导班子是村级经济发展的根本。村级领导班子从群体上看,有知识、能力、风格和年龄的构成与组合问题;从个体上讲,有班子成员尤其是主要干部的素质和品格问题。这方面,经济发展较好的村和发展较慢的村差距相当大。
一是从支部整体素质看。经济发展较好的三个村领导班子成员都比较精干,市场经济意识较强,有一定经营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这些村的主要领导文化程度较高,战旗村书记、近都村村长还是中专生。同时,这些村领导班子结构都比较合理,不仅班子成员年龄、性格、能力互补,而且班子成员个体素质较好,都有一个精明能干,威望较高,有强烈奉献精神的带头人。战旗村村长高玉春为了全村经济发展,主动放弃了拥有桑塔纳轿车、年薪万余元的豆瓣厂厂长职务,到村上创建企业集团总公司。宝山村班子成员严守“工作负责、为人正派、不谋私利”的约法三章,淡泊名利,主动放弃从事个体经济致富的机会,一心一意把精力扑在发展集体经济上。群众认为:“宝山能致富,关键是有个好支部”。而经济发展较慢的三个村,不仅班子成员普遍文化水平较低,敬业精神不强,工作能力较弱,而且还缺乏一个发展集体经济的主心骨。
二是从支书带头作用看。经济发展较好的三个村都有一个好支书。其共同的特点是,有较长的担任村领导和从事经济工作的经历,有较强的奉献精神,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把一班人团得拢,带得走。近都村党支部书记吴世忠高中毕业后,回乡当过生产队长、大队会计、村长,从1983年带领村民组建修缮队起,历经磨难,逐步将一个经济“空壳村”发展成为拥有固定资产3000万元,集体积累过千万元,年工农业产值过亿元的富裕村。战旗村党支书易奉先为创办该村第一个企业,宿街头,啃面包,长期在外奔波,累了一身的病,共为村上积累资金200余万元,如今又主动放弃薪水优厚的厂长职务,全身心扑在村级经济的发展上。宝山村支部书记贾正方视力仅有0.2,但为了村级经济的发展,多次外出推销产品,成交金额逾百万,按规定可以领取2万多元的包干奖,但他从未领过一分钱。而经济发展较慢的三个村党支书虽然都是老好人,但管理能力较弱,创业精神不强,大都无心于事,安于现状。国坪村10年间四易支书,个别人连本村工农业总产值、人均纯收入等基本情况都不清楚。(三组村支书情况见表2)。
(二)发展思路的比较
发展思路是村级经济发展的前提。在村级经济发展思路的认识上,一要看有无强烈的发展意识,二要看有无明确的奋斗目标,三要看有无切实可行的发展路数。这方面,经济发展较好的村和发展较慢的村情况大不一样。
表2 三组村支书情况
一看发展意识。经济发展较好的三个村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发展意识较强,二是善于把握机遇。早在80年代初,近都村党支部一班人意识到农业双重风险较大,比较效益较低等问题,开始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从发展二、三产业上找出路。1983年,他们瞄准成都地市合并,加快经济发展的机遇,发挥该村五匠多、紧靠大城市优势,组建修缮队,千方百计到成都承包修建工程。近年来,他们又抓住建设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的机遇,走引进、联合、租赁等路子,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宝山地处彭州市银厂沟偏僻山区,曾是“山高路又险,村穷人心散;姑娘留不住,光棍一大片;吃粮靠返销,用钱靠代款”的穷山村。从1979年开始,党支部抓住开发银厂沟的机遇,带领全体村民开矿藏,建电站,艰苦创业,使村级经济迅速发展。目前,全村人均年收入已超过2200元。而经济发展较慢的三个村,发展意识都比较淡薄,看不利因素多,看有利条件少;找客观原因多,作主观努力少。紧靠宝山的国坪村,交通条件与资源状况和宝山村类似,但由于发展意识不强,班子长期当“看守内阁”,1993年人均收入仅664元,村级积累仅9万元。
二看发展目标。目标是发展意识的量化,更是召唤群众的旗帜。经济发展较好的三个村发展目标都比较明确,都有一套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战旗村规划在本世纪末工农业产值达到4亿元,并逐步实现企业集团化、建设花园化、工农商贸化、生活小康化的“四化”发展蓝图。近都村提出走高科技发展道路,规划在2000年村民人平积累达到3万元。宝山村提出要提前实现“山顶林戴帽,二环果缠腰;深山办采矿,平地建粮仓;沟中修电站,道路通各庄;户户有电视,家家盖新房;教育大普及,老人有保障”的小康目标。这些村目标明确,措施具体,符合实际,对群众很有吸引力,深得村民拥护。群众说:“按照规划干,小康看得见”。而经济发展较慢的三个村有的虽有规划,但与实际相距甚远,很难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三看发展路数。路数是通向目标的桥梁。经济发展较好的三个村发展路数都比较清楚,大都能从实际出发,找准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发挥优势,走好积累和发展这两大步。战旗村地处郫县、彭州、都江堰三地交界处,位置较为偏僻。1978年,该村用13亩公田换回邻村的23亩山地,并向村民借了2000元钱,在当地率先创办了一个砖厂,积累了一定资金。1989年起,又用砖厂的积累,滚动发展,相继开办了食品加工、建材、化工、机械、旅游等12个企业,1993年该村企业产值达2400万元,税利达60余万元。宝山村注意发挥矿藏丰富、水力充裕的优势,在经济发展上,第一步是白手起家,组织村民开采矿石;第二步是用开矿赚来的钱,率先在白水河上游修建了小电站;第三步是用电站积累的资金进行矿石深加工,创办新企业。目前,全村共建成电站4个,其它企业24个,1993年企业总产值达3129万元,纳税90万元。而经济发展较慢的三个村大都对经济发展心中无数,更不善于把握发展机遇,结果不仅无法搞好原始积累,更谈不上加快发展。
(三)发展办法的比较
发展办法是村级经济发展的关键。村级经济发展办法关键看三:一是看是不是最恰当地使用了当地的人才,二是看是不是最有效地利用了当地的资源,三是看是不是最合理地使用了现有的积累。这方面,经济发展较好的村和发展较慢的村作法不尽相同。
一是从使用人才上看。经济发展较好的三个村,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就是经济要发展,关键在人才。如:宝山村实施人才战略,着重在人才的选拔和使用上做文章。一是重视使用人才。全村高中和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78人,绝大多数被安排在村办企业中工作,成为发展村级经济的骨干。复员退伍军人贾钦,工作积极肯干,村上及时将其选送到西南财大企管专业学习,毕业后,又安排其担任该村企业集团公司副董事长,并兼任高分子材料厂厂长。二是重视培养人才。宝山村不惜代价,耗资30余万元送人到高校、中专进行水电、企管、机械、农技等专业知识培训,已培养大中专人才30余人。三是重视引进人才。宝山村已从外面聘请技术顾问68人。该村还明确规定,凡嫁到本村的高中生,优先安排在企业工作。而发展较慢的三个村大都在人才问题上认识不清楚,工作不到位,不仅没有努力去引进人才,借“外脑”发展经济,就连本村已有人才也未能很好利用。如:国坪村90%以上的高中生都外出就业,村上人才严重缺乏。
二是从用好积累上看。重视和用好积累,是经济发展较好的三个村的成功之道。他们不仅敢于将积累投入扩大再生产,而且善于选准项目,把有限的资金用到能较快盈利的建设项目上。1986年,近都村瞄准高科技,拿出进城维修公厕、改造危房艰难积累的35万元,与邮电部成都电缆厂联办了热缩制品厂,生产市场急需的高科技产品热缩套管,使集体积累越滚越大。1993年,该厂销售收入达6300万元,利税达2000多万元,成为全国1000家“最佳经济效益乡镇企业”之一,仅该年利润分成一项,就为村上提供积累达500余万元。宝山村改革开放前村级积累仅有1600元。1979年,村上大胆决策,将其全部用于铜矿开发,当年就盈利5万元。而后又投资共建水电站,开办建材、化工、食品等企业。目前,该村村级积累已达1000万元,仅每年水电收入就超过450万元。而经济发展较慢的三个村在集体积累使用上,顾虑较多,胆子较小。土桥村手上虽有一笔积累,但为了守住家业,不敢大胆投入,大都成为闲置资金。
三是从经营管理上看。强化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是经济发展较好的村的有效作法。宝山村对企业经济发展、技术改造、设备管理、人才培训、安全防范等基础管理工作,制定了量化考核标准,并坚持严格考核,奖惩分明。村上规定,完成全年任务指标的,奖励企业承包人3000元;超任务指标的,以产值的2%奖励承包者。近都村严格企业质量管理,规定凡提高或降低产品质量1个百分点,提高或减少当月工资的1—2%。他们还在农户中开展“遵纪守法户、五好家庭户、双文明户”竞赛,在村民中进行“比思想、比进步、比贡献”活动,增强村民的自律意识。这些制度,导向明确,具体实在,极大地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而经济发展较慢的三个村大都规章制度不健全,工作随意性较大,企业经营管理不严。如:国坪村1994年初靠各方支持办了一个砖厂,但由于经营无方,管理不善,在同行普遍盈利的情况下,头10个月就亏损了8万元。
情况表明,村级经济的发展,关键是有没有一个整体素质较高,进取精神较强,能团结群众一道奋斗的领导班子;有没有一个素质好,作风正,懂经营,善管理,精明能干,能带领群众致富的支部书记;有没有一条因地制宜,符合实际,能召唤群众前进的发展思路;有没有一套导向明确,具体实在,能激群众进取的发展办法。
三、对策建议
当前,要按照“建设好班子,确定好思路,实施好办法”的总体思路,着重解决相近生产条件下的村级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并在选好支部书记,定好发展目标,用好现有积累上取得突破。为此,我们建议:
(一)提高认识,增强发展信心。发展村级经济,主要靠广大农民。建议经济发展较慢的村,以“经济要发展,出路在何方”为题,组织村民进行一次深入的大讨论,引导群众学习先进,正视落后,树立发展经济迎头赶上的雄心大志。同时,发动群众找准本地优势,增强发展信心,努力形成“没有项目自己找,没有资金自己筹,没有技术自己学”,个个思发展,人人奔致富的良好局面。
(二)开阔视野,选准发展路子。发展村级经济,前提是选准路子。建议经济发展较慢的村,在多走、多看、多想、多议的基础上,组织力量对本村的发展思路进行一次认真的疏理,从而选准一条本地有优势、经济有特色、产品有市场的发展路子。同时,建议经济发展较快的村和乡镇企业,通过结对子、出点子、引路子等形式,主动给予邻村具体实在的帮扶,带动乡邻共同致富。
(三)加强领导,选好支部书记。发展村级经济,关键要加强领导。建议经济发展较慢的村,在广泛征求广大党员和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把本村党员中文化水平较高,市场意识较强,公道正派,能干的年轻同志选拔到支部书记的岗位上来。有关区(市)县要强化支部书记培训工作,帮助他们提高领导水平,解决其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并在资金、项目、技术等工作的具体问题上给予帮助,促进村级经济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