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原则及步骤论文_王娜,颜航汝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原则及步骤论文_王娜,颜航汝

王娜 颜航汝 吉林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130000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使高等职业学院有了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道德意识,责任意识和专业技能,知识广泛,技术精湛、奋发进取、努力创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技术人才,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对人才培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坚持的原则及步骤。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原则 、步骤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5-104-01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过程中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详细规定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和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集中体现了市场需要哪方面人才,学校应培养哪方面人才,以及如何培养这样的人才等方面的要求,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的逻辑起点。在新时代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各专业组织教学、进行教学管理的基本依据,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纲领性、法规性教学文件;是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前提,确定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的依据,是课程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向导。因此,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专业质量建设的重要保障,关系到专业方向是否适应市场需求,关系到培养的人才层次、知识结构和能力,也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和工作。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原则

1.开放性原则: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要体现学校主动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了解当下社会岗位所需要的新技能及岗位要求,及时更替人才培养方案里过时的、不适应当代各专业社会岗位要求的课程。人才培养方案在制定时,制定合理的实习阶段,让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增长岗位工作经验;建立稳固的校企合作形式,订单式培养专业人才,使所学的知识与岗位相对接,按职业岗位的需求以能力为本位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强调工学交替,顶岗实训、实习,使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总之,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需要校企两个育人主体共同培养学生,采用开放的办学原则。

2.针对性、适用性相统一原则:在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首先考虑某岗位(群)、岗位、岗位能力、职业素质的需求,体现针对性;研究某岗位技能的知识点,针对该岗位结合理论及实训能力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还要考虑学生就业的适用性及岗位能力需求的变化,体现适用性,以便在确保就业岗位的同时,兼顾若干个适应岗位,为学生职业生涯长远发展规划奠定基础。

3.强化实践教学原则:高职院校要遵循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突出实践教学,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教育教学的实践性和职业性,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形成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教法上不断突破,积极倡导新型教学模式,创新课堂,更好的引领课堂,通过项目式教学,理实一体化,金字塔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学生实际接触项目,具备实战能力,同岗位无缝对接,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步骤

(1)调研内容与方法

调研内容

首先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掌握产业结构调整、变化状况,剖析相关行业企业岗位设置,明确人才知识、能力、素质、技能的要求,形成调查结果。调研内容包括:高职院校专业应用型人才社会需求情况、行业岗位群、专业职业岗位、专业岗位工作流程、专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专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及要求。

调研方法

用人单位问卷调研:通过问卷调研方式,在有效的答卷中,能够准确的调查了解岗位设置情况等信息,解决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毕业生跟踪调研:应对本校近3年的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包括毕业生就业去向,从事工作及岗位能力要求等,能够有效的提供了目前社会本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群信息。

企业访谈和行业调研:对各企业进行了访谈调研,对社会、对本专业应用型人才需求情况得到了大量一手资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2)行业岗位群、专业职业岗位、专业岗位工作流程、专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专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分析的意义

行业岗位群、专业职业岗位、专业岗位工作流程、专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专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分析,是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对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高职院校专业应用型人才社会需求情况、行业岗位群、专业职业岗位、专业岗位工作流程、专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专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及要求分析,主要由以下四个方面的意义:一是确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依据。人才培养规格即在知识、技能和素质方面应达到的要求;二是构建课程体系及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三是选择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的依据;四是专业培养与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做到无缝衔接。

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各类课程都应该具体化和细化,要有课程标准,要有教学大纲,要有考核机制。从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到实施,我们还应当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要有诊断和改进工作机制。从高水平专业要求来看,我们更要提炼核心,制订标准并凝炼专业文化,这样,我们的工作将会得到有效落实并切实形成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浙江省高校“十三五”优势专业建设项目“会计优势专业建设项目”(编号:浙教高教〔2016〕164号),主持人:孔德兰。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7)21-0010-05

作者简介:王娜,女,吉林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工程师;颜航汝,女,吉林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助教/助工。

项目编号:吉林 长春 2018ZCY136

论文作者:王娜,颜航汝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5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5

标签:;  ;  ;  ;  ;  ;  ;  ;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原则及步骤论文_王娜,颜航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