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与香港的信息服务之比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服务论文,香港论文,内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发展背景
香港经济起飞于60年代,并于70年代以后进入全盛期,而其信息服务业的发展速度与其经济增长的速度是基本协调一致的。香港的现代化信息服务业始建于60年代,进入70年代以后,信息服务业获得巨大发展。这表现在:①第三产业在三大产业中位居主导地位。1989年,香港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到68.6%[1]。信息业在整个香港经济结构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②从第三产业内部看,产业重心也由过去的批发零售及酒店旅游业转向了金融保险、邮电通信、广播电视、电脑应用、广告、房地产及商业信息咨询服务。第三产业内部重心的转移,代表了香港90年代产业格局的新趋向。③从从业人数看,从事保险和金融财务、广播、电视、邮电通信、电脑应用及信息咨询服务业的人数,1989年已激增到73万人。
中国内地的信息服务业,始创于1955-1956年[2],建立专门的信息服务机构。计划经济的制约和低水平的经济发展,使内地的信息服务业远远落后了。尤其是1966-1975年的“文革”十年,信息服务业遭到严重的破坏。许多信息机构被拆散,众多信息人员被调离,文献资料大量散失,信息服务处于停顿状态。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各级服务机构才逐步恢复工作。1985年开始进行体制改革,延伸服务领域,开拓信息市场。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各国竞相开始兴建“信息高速公路”,中国政府已明确将信息产业列入国民经济优先发展的产业,正加以大力扶植,使其更快地发展。
二、信息服务的基础设施和技术运用
在信息社会中,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决定了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最近,有人根据1965年日本学者提出的信息化指数评估法对广东省和珠江三角洲地区80年代中后期信息水平作了一次有意义的测算,同时跟全国平均水平和香港地区的相应水平作了比较。通过以下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香港发达的信息服务,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基础设施为后盾的[3]。
珠江三角洲(1988) 广东省(1988) 香港(1988) 中国(1985)
电话机指数 27.313.4 472.75.5
电话通话指数10.1 0.5 109.95.7
电视机指数 191.3
82.8 126.7
37.2
计算机指数 776.5 517.6 8204.0
35.3
第三产业指数45.8
24.1 138.2
36.4
当然,以上表格还不能全面反映它们的信息化程度,但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差异。香港拥有国际上现有的各种先进通讯设备,而且部分设备的人均使用率居国际领先地位。1993年底,全港共有300万条电话线路和380万部电话,平均每百人拥有电话65部。目前,香港直通国际电话遍及全球220个国家和地区,直拨中国大陆内地超过1080个市县。香港的人均图文传真机数也居世界第二位,达每万人66台。图文传真机不仅在商业机构广泛使用,而且家庭也大量使用传真机从事信息传递。1993年,香港的电视普及率超过98%,其中69%的家庭同时拥有录像机。香港的计算机应用普及水平非常高,居世界领先水平。过去几十年里香港安装了4000部以上的主机电脑,4000部以上的小型计算机以及近百万台个人电脑[1],并提供技术先进的多功能服务,如公用数据服务、电子邮政、自动化办公系统等。
尽管我国在近些年来信息基础设施得到迅速发展,但与香港地区相比,差距还很大。1993年,我国电话普及率仅为每百人2.2部,省会城市也只有9%左右。农村就更低了。1992年,我国电视机拥有量为19.5台/100人。在计算机普及应用上,全世界计算机总量为1.73亿台,美国占84万台,日本为860万台,而我国加上家用电脑才为200万台左右。如果再加上一个庞大的人口数作为分母,差距就更大了。从计算机利用情况看,我国计算机利用率不到20%,其中微机的功能开发不到1/3[4]。
三、信息服务的机构类型
香港信息服务机构是由多层次的信息服务机构和多种类的信息服务媒体,紧紧围绕着整个地区的经济和企业进行各种类型的信息收集、加工、整理、存储、传递等服务,遍及各地区,各个行业。服务机构的形式多样,服务对象和范围也各有特色。大致有以下几种:
1.官方和半官方机构:
如港府统计处、金融管理局、生产力促进局和贸易发展局等。它们是官方的统计信息服务机构,资料、数据准确可靠。统计资料完全对外开放,向社会各界提供服务。
2.民间信息服务机构:
这种机构香港多达数百家,从事各类信息服务,范围广涉全球,形式纷繁多彩。主要有:
①香港工商团体、行会商业组织在协调行业活动,沟通行业信息交流等方面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类机构如香港中华总商会、香港总商会等,可及时提供各行各业的生产销售、产品价格等的信息。
②金融机构所设的研究开发或信息咨询机构。如有名的恒生银行设有专门的统计组,负责计算恒生指数、恒生消费物价指数。
③香港拥有一批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信息服务与开发机构。如国际商业资料公司、伟达公共关系顾问公司、基讯亚洲有限公司、新鸿基资料研究有限公司等等。
3.外国各类驻港机构和港府驻海外机构:
①除了国际著名通讯社在香港所设的分支机构外,许多国家还在香港设立了领事馆及其附属的文化和商业贸易机构,它们为香港市民提供各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移民等方面的丰富资料。
②港府驻外办事处。这些办事处一方面负责收集当地信息,然后反馈回香港,另一方面也把香港的优良投资环境和供需信息传递到世界各地,起到将香港与海外信息相互沟通的桥梁作用。
4.我国内地的信息服务业按其主要归属大体可分为六大系统:
①政府主管部门所属的信息服务系统。如中央及省、市所属各部、委、办、局创办或附设的信息机构、信息服务部门。此类机构大多是官办,在公众中信任度较高。
②厂矿企业情报信息系统。邮政、电信、交通等部门往往根据自身或市场的需要设立通讯信息咨询服务机构。这些信息系统或信息服务机构带有行业特征。
③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的信息机构与信息服务系统。它们以科技人员作为情报信息与技术的依靠力量。与社会接触面广、信息渠道业较多,是信息市场中一支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劲旅。
④新闻媒体。它们利用传递媒体传播信息,信息含量大,用户多,时效性强,辐射面广。这是其他信息服务系统无法比拟的。
⑤民办的各类信息咨询公司、技术开发公司、软件开发公司、信息服务部门等信息咨询服务系统。它们自筹资金,自负盈亏,自主经营向社会找市场、找用户,机动灵活,富有生机,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在市场经济中敢于面对严峻的挑战。它们已成为信息市场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⑥任何各类图书馆、情报所、文献中心等公用信息服务系统。
香港的信息服务业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经营方式完全独立自主,除法制约束外,不受任何约束,即使是贸发局这类半官方机构也是如此。而内地的信息服务机构大多是公有制的,由于长期以来受着计划经济的约束,部门封锁较严重,服务手段也较僵硬,因此,我国的绝大多数官方信息服务机构是亏本的,在尚未实现自负盈亏的信息服务机构或行业中,创收占本单位、本行业全部经费收入的比例很少。据统计,全国1990年县级以上的政府部门所属科技情报和文献机构共创收1.12亿元,只占全年经费总收入的30.4%。又据调查,上海市1992年属现代信息服务业范围的900多家机构中,有商业性收入的不过百家。在如何经营决策方面,内地的信息服务人员看来是要动一番脑筋的[4]。
四、信息服务机构的经营特点
香港的信息服务机构一般都根据市场取向原则,选择市场目标,采取自己特有的经营策略,以便在激烈的竞争中稳操胜券。其服务方式和风格也各有特色,从它们的运作看大致有以下几个特色:
①精于选择市场目标,谋求生存与发展。香港信息服务机构的决策者,首先是精于选择市场目标。因为市场的信息需求是多元化的,任何机构都不可能包打天下,只有正确选择市场目标,才能先发制人,占领信息市场。例如华南经济新闻社,它只取华南一隅,因华南经济区的经济实力在亚洲不久可与日本抗衡。
②业有专营,各有所长。香港信息服务业的业务范围不追求“大而全”,而是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这是符合现代产业分工的。以港府所属的贸发局为例,其业务也只举办商展、专题研究、开发商业信息系统三项,但这三项活动都开展得有声有色。又如新鸿基,获多利等公司都是业有专营,卓有成效。
③依附集团,独立经营。香港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经济信息机构都隶属大集团之下,实行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体制,体现了信息产业衍生于其他产业之中,受其他产业的扶植,同时也为其扶植主体注入生机的特点。
④面向社会,面向用户。香港的信息服务机构是向全社会开放的,甚至有的是免费的。如港府所属贸发局建立的“贸发灵”商业信息系统,共有24个数据资料库,其中10个是免费的[5]。香港信息服务机构所建的信息数据库能够涉及贸易、财经、产品商标、房地产、银行、旅游、交通等,贴近广大用户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用户,赢得市场。
⑤认认真真,诚实可信。香港信息服务人员在选编信息时大多认认真真,这体现在贸发局编发报告中都有这么一段注文:“本局已尽力确保此报告的资料准确无误,如仍有错误,本局恕不负责。”令人感到真诚可信,而不像有些信息商,真假不分,以假乱真,结果失去信誉[5]。
与香港相比,内地的信息服务机构长期吃“皇粮”,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不强,经营方式不够灵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服务业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部门在我国经济活动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加大信息开发的力度,进入市场,参与竞争。从目前信息机构的运作看,内地的信息服务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①各信息服务机构分属各头,没有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不合理限制和部门封锁严重,信息收集、传递发布和使用诸方面的专业化协作程度低,信息资源难以共享,造成信息资源的短缺与闲置并存。据计我国主要部门间交流的信息量只占其拥有信息总量的11%左右[4]。
②市场目标不明确,信息流通渠道不畅。许多信息服务部门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增加服务项目。除一般的信息服务外,重点是要开发高档次高技术的信息服务。如高效的机检服务、高层次信息咨询服务、超文本信息服务等。
③一味追求“大而全”,没有自己的特色和专长。市场的需求是多元化的,哪个文献信息服务机构都不可能面面俱到,包打天下。否则,什么都干,结果是什么都干不好。
④单一的信息产品和单调的服务内容吸引不了用户,难以打开市场。我们要努力生产社会所需的多种信息产品,如电子书刊、机读目录、数据库词库、缩微制品、视听制品等。服务内容也应增加一些如法律、教育、房地产、证券、医药保健等实用型信息。
随着“九七”的临近,香港回归将对内地的社会、经济、文化诸方面产生较大的影响。香港与内地的关系将出现新的格局和新的发展态势,两者之间的合作交流不仅是必然,而且是共同发展的需要。首先,是资源共享的需要。香港与内地近在咫尺,通邮、通航、通话十分方便,香港需要内地的信息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依据,内地也渴望得到港台信息拓展市场。因此,尽快开辟信息通道,架设联网“金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是两地共同发展的需要。其次,是市场发展的需要。
香港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管理、销售和国际合作的经验,并建立了遍布全球的行销网络。内地需要通过香港这条经济纽带联系世界各国,通过它的营销网络销售产品。而内地丰富的资源、广泛的市场又是香港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坚强后盾。再次,是提高技术与人才交流的需要。香港拥有世界上先进信息技术,但由于注重扩大利润,偏重于应用技术,基础研究薄弱,对外依赖性强,自身技术贮备不足。而内地在信息技术基础研究方面实力雄厚,因此,内地与香港在信息技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仅可以节省技术开发成本,缩短成果转化周期,而且可以促进内地与香港信息技术的协调进步。在人才方面,香港的信息技术人才远不如内地那么充裕,但内地在信息管理与营销方面人才不足,两地可在人才方面相互提供输出和培训。内地与香港的合作,不仅有利于香港地区的稳定繁荣,有利于中国内地的建设,而且中国内地建设的发展、市场的稳定、国力的提高又将反过来促进香港的稳定和繁荣。
标签:信息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