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县人民医院骨科 四川德阳 618100)
【摘要】目的:探究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应用动力髋螺钉、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结果。方法:将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57例分为动力髋螺钉组、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结果:动力髋螺钉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最高(P<0.05);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下地负重时间最低,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最优,X线曝光频次最高(P<0.05)。结论:对Ⅰ型及大多数稳定性较好的Ⅱ型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选择应用动力髋螺钉治疗方式,对Ⅲ型及以上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选择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
【关键词】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老年转子间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5-0094-02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dynamic hip screw in patients with seni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the proximal femoral locking plate and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 rotation intramedullary treatment results. Methods 57 cases of patients with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were divided into dynamic hip screw group, proximal femoral locking plate group and proximal femoral antirotation nail group. Results The dynamic hip screw group operation time, amount of bleeding was highest (P < 0.05); proximal femoral antirotation intramedullary nail group hospitalization time, fracture healing time, weight-bearing time was the lowest score, optimal hip function after surgery, X-ray exposure frequency highest (P < 0.05). Conclusion Type I and II of the most stableFor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the dynamic hip screw was chosen, and proximal femoral anti rotation intramedullary nail was used for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type III or above.
【Key words】Dynamic hip screw; Proximal femoral locking plate;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 rotation;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in the
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骨质疏松患者不断增加,老年转子间骨折发生率也在逐步升高,目前主要手术治疗手段为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不过三者各有优缺点[1]。本次研究将我院于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接收诊治的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57例作为研究样本,探究并对比对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应用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方式实施救治的临床治疗结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治疗措施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接收诊治的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57例作为研究样本,男女比例为27:30,年龄在64~89岁,平均为(76.28±2.19)岁,其中交通事故致伤、摔跌致伤、高处坠落致伤、其他因素致伤对应病例数分别为36例、12例、6例及3例,Ⅰ型、Ⅱ型、Ⅲ型、Ⅳ型、Ⅴ型老年转子间骨折对应病例数分别为9例、9例、15例、18例、6例。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组,即动力髋螺钉组、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三组年龄、性别、致病因素、骨折分型等方面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动力髋螺钉组患者实施股骨外侧切口选取处理,同时将导向器放置在患者大转子顶点下方两厘米位置,使其能够与患者股骨外侧皮质紧密贴合,将导针置入,置入方向以导向器为起始点,股骨颈为终点。确定导针位置后,将动力髋螺钉三联钻沿导针钻入长度适宜的螺钉,并给予患者长度适宜的接骨板,同时对远端应用螺钉实现固定处理。最后给予患者缝合处理。对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患者实施股骨外侧切口选取处理,并使其股骨大转子与股骨干外侧充分暴露,开展牵引复位操作,对股骨近端作锁定处理后钻入导针,随后对远端实施锁定置针处理,若固定物符合要求后,给予缝合处理。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患者实施外侧手术切口选取处理,切口位于大转子顶点距离近端5厘米位置处,随后对患者实施导针置入处理,并沿导针方向置入主钉,待主钉置入操作实现后,将导针拔出,接通导向器。实施股骨外侧切口选取处理,将导针置入,置入方向以导向器为起始点,股骨颈为终点,确认导针位置,沿导针拧入股骨近端螺旋刀片,对近端实施锁定处理,随后对远端实施锁定置针处理,若固定物符合要求后,给予缝合处理[2]。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手术过程中患者出血量、患者在院治疗时间、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患者X线曝光频次、患者下地负重时间、患者髋关节相关功能评分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研究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都将会被保存在Excel文档中,并且将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期间会用到SPSS 13.0软件。我们采用平均值±标准差的方式来表达计量资料,同时对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使用(%)来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满足P<0.05这个条件时才能表明这些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三组手术操作时间、手术过程中患者出血量及X线曝光频次对比
就本次实验结果来看,动力髋螺钉组、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79.3±16.1)min、(71.4±14.8)min、(65.4±12.8)min,动力髋螺钉组、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手术过程中患者出血量分别为(287±49.8)ml、(219±58.3)ml、(171±77.6)ml,动力髋螺钉组、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患者X线曝光频次分别为(6.4±1.9)次、(7.1±1.6)次、(9.8±2.3)次。由此可见,在手术操作时间、手术过程中患者出现量方面,动力髋螺钉组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患者X线曝光频次显著高于动力髋螺钉组及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P<0.05)。
2.2 三组患者在院治疗时间、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患者下地负重时间对比
就本次实验结果来看,动力髋螺钉组、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患者在院治疗时间分别为(21.7±2.9)天、(23.4±2.5)天、(13.9±3.8)天,动力髋螺钉组、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4.1±5.3)周、(17.9±8.4)周、(10.5±1.6)周,动力髋螺钉组、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患者下地负重时间分别为(13.9±5.2)周、(16.1±7.4)周、(11.5±3.6)周。由此可见,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患者在院治疗时间、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患者下地负重时间显著低于其余两组(P<0.05)。
2.3 三组患者患者髋关节相关功能评分情况对比
就实验结果来看,动力髋螺钉组患者中髋关节相关功能评分为优、良、差对应病例数分别为6例、9例、4例,优良率为78.95%;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患者中髋关节相关功能评分为优、良、差对应病例数分别为6例、8例、5例,优良率为73.68%;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患者中髋关节相关功能评分为优、良、差对应病例数分别为7例、9例、3例,优良率为84.21%。由此可见,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患者术后髋关节相关功能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其余两组(P<0.05)。
3.讨论
通常将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方式分为两类,髓外固定及髓内固定系统,髓内固定系统则以动力髋螺钉治疗方式为主,已经获得一定临床疗效,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动力髋螺钉治疗方式的不足之处逐渐显露出来,其对患者大转子外侧骨皮质的要求较高,必须确保大转子外侧骨皮质的完整性,由于主钉体积过大极易对患者股骨颈及股骨头内的松质骨造成损害,患者血运过程也极易受到损害。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由于其应力载荷集中在远端钉尾,极易造成患者股骨干钉尾处的骨折,因此,提出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方式,可以有效避免其余两种方式存在的漏洞[3]。
研究发现,在手术操作时间、手术过程中患者出血量方面,动力髋螺钉组显著高于其余两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患者在院治疗时间、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患者下地负重时间显著低于其余两组,但其X线曝光频次显著高于其余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相关功能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其余两组。
综上所述,对Ⅰ型及大多数稳定性较好的Ⅱ型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选择应用动力髋螺钉治疗方式实施救治,临床治疗结果更佳,对Ⅲ型及以上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选择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方式实施救治,临床治疗结果更佳,若患者同时伴随多种内科相关病症或自身健康状况较差,则应选择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方式实施救治,若患者伴随严重的骨质疏松病症、冠状面或大转子不完整骨折情形,则应选择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方式实施救治。
【参考文献】
[1]胡大齐.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临床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69-70.
[2]侯振海.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生存分析及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研究[D].浙江大学,2014.
[3]王国栋,袁同洲,许诺等.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7):2679-2684.
论文作者:常继辉,代宁,陈田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2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6
标签:股骨论文; 患者论文; 近端论文; 螺钉论文; 转子论文; 钢板论文; 时间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2月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