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活动室环境创新之我见_幼儿园论文

幼儿园活动室环境创新之我见_幼儿园论文

幼儿园活动室环境创设之我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我见论文,幼儿园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如何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精神,创设出与教育相适应的幼儿园活动室环境?已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课题。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就幼儿园活动室环境创设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活动室环境的创设要服从于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预期要达到的目的。一般来说,教育目标依据其实现的时间阶段与目标的具体程度的不同可分为:终极目标、中程目标与具体目标。幼儿园活动室环境的创设必须按照这三个目标体系来进行。因为教育目标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而环境是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和手段,它能诱发、引导、甚至直接决定幼儿进行活动的结果。因此,作为教育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活动室环境的创设,一定要与教育目标吻合,以便更好地为实现教育目标起烘托、渲染的作用。如:笔者在带大班时发现,许多小朋友挑食,不肯吃蔬菜,教师、家长强迫他们吃,他们要么哭,要么吃了就呕吐。根据这些情况,笔者设计了“蔬菜是我们的好朋友”的主题活动。教育活动的目标定为“初步让幼儿认识常见的蔬菜种类,懂得蔬菜里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等知识,让幼儿知道吃了蔬菜能使身体营养平衡”。根据这一活动目标,笔者在班级活动室环境的创设上,布置了一个含有各种蔬菜图片的展览,设置了菜场活动区(主要是放置各种新鲜的蔬菜,幼儿到此说出蔬菜名),情景表演区(主要是放置一些患有牙齿出血、口角炎等病孩子的图片,还放有听诊器等,幼儿至此可当医生进行诊断),在美工区还展出了孩子亲手用各种颜色橡皮泥制作的蔬菜等。这一系列活动虽然时间不长,但围绕教育目标所创设的活动室环境,一直深深地吸引着幼儿,许多小朋友不仅认识了各种蔬菜,主动地吃各类蔬菜,有时还能给家长或别班小朋友讲吃蔬菜的好处,教育效果显著。

活动室环境的创设要服从于教育目标,还体现在活动室的墙饰布置上。笔者认为,活动室内的墙饰布置也应有确定的教育目标。如,进入认识交通工具的主题教育活动阶段,墙饰也应相应地出现交通工具的起源、用途、交通规则或新旧交通工具的对比图示,也可介绍工人叔叔生产汽车、火车、船等交通工具过程的画面,还可以悬挂幼儿绘画与手工制作的交通工具作品等。强调墙饰布置的目标性,能充分发挥活动室内墙饰的教育功能。

二、活动室环境的创设要适应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身心发展存在着年龄差异。活动室环境的创设要适应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必须通过创设不同层次的环境和提供不同的材料来达到目的。如小班幼儿具有好奇、好动,语言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及协调能力差的特点,在活动室环境的创设上可为幼儿创设形象活泼、造型简单、明确的活动室墙饰,设置“娃娃家”“拼图游戏”“穿项链”“摆摆说说”“扣扣子”“系鞋带”“编织”等活动区。中班幼儿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认识水平相应提高,在创设环境时,要侧重于动手操作,可设置智力角、做做玩玩角,语言区可通过背景图,让幼儿边讲故事边插入图片(从旧书上剪下来的),使他们在讲做过程中,获得知识,发现问题,提高认识。在活动室墙饰布置上,中班幼儿由于思维有了进一步发展,墙饰的内容可以更加丰富,可以设置一定的情节,增加一些局部表现。大班幼儿思维更为活跃,抽象思维开始萌芽,喜欢探究一些事物与问题,在创设活动室环境时,可为他们创设科学实验角,配置放大镜、计算机键盘、科学箱、树叶、酒精、醋、各种颜色的水、锤子、石头等材料,让他们在科学实验角探索,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大班幼儿在墙面布置上,可以偏重知识性的内容,形象也可更为丰富、抽象,以启迪幼儿的想象力,丰富幼儿的知识。

三、活动室环境的创设要常处“动态”,给幼儿以新鲜感

笔者深刻地体会到如果活动室环境总是一成不变,不仅不能给幼儿以新鲜感,而且久而久之幼儿会对它失去吸引力。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也会随之下降。因此,创设新鲜的、动态的活动室环境是幼儿教育的艺术之一。

动态的活动室环境是指在活动室环境的创设时,有目的、有意识地投入许多材料,提供条件和机会,激发幼儿去观察、去操作、去发现变化的事物的兴趣。动态活动室环境可以分为自然的和人为的两种。在自然的活动室环境里,主要有:在饲养角饲养小蝌蚪、小金鱼、小龟等;在窗台上的种植盒里,种植葱、蒜之类,还可以种植几盆鲜花。在人为的活动室环境里,主要可创设语言角、智力角等。如在语言角,可摆放许多背景图片或各种动物头饰,幼儿在此活动时可根据自己所要讲的故事情节找出相应的图片或头饰。又如在智力角,为了让小朋友思考“磁铁能吸住铁”“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科学道理,笔者在活动区为幼儿提供了多块磁铁和多种材料、玩具。小朋友到了智力角可以为磁铁娃娃找朋友,可以观看旋转台上(用磁铁做的)芭蕾舞演员的跳舞等等。在创设活动室环境时,还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季节特征更换活动室环境。如在“娃娃家”,娃娃的服装一直都放在那里,让小朋友根据四季变化来更换娃娃的服装。

四、活动室环境的创设要重视幼儿的参与

陈鹤琴先生指出:“通过儿童的思想和双手布置的环境,可使他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也更加爱护。”活动室环境的创设应让幼儿积极参与,每个区摆放些什么?怎么摆?墙面如何布置?这些都要与幼儿共同商量,共同制作,共同摆放。虽然,让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比教师本人独立完成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就其教育效果来说,这样更能提高幼儿的兴趣和创造性,使幼儿有改变环境的成功感和责任感;也有助于对幼儿进行爱惜劳动成果的教育。笔者在创设美工区时,曾带领幼儿一起搜集废纸盒、酸奶瓶、果冻盒等物品,并为幼儿提供剪刀、胶水、彩色纸、笔等工具,让幼儿自己画、剪、贴,任其所想,尽其所能。实验结果表明,凡是幼儿参与的环境布置,对幼儿有巨大的吸引力,他们不仅可以全身心地投入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而且他们对自己创设的环境,会倍加珍爱。

五、活动室环境的创设要注意营造良好的精神环境

幼儿园活动室的精神环境主要指幼儿园活动室的人际关系及一般的心理气氛等。活动室的精神环境具体体现在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主班教师与配班教师的相互作用与交往方式等方面。它是一个隐形的环境,对幼儿的发展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营造良好的精神环境,主要是创设一个使幼儿不自卑,不害怕,没有压力,而且安全、融洽、和谐、健康,以激发幼儿积极探索和大胆创造的人际环境。

1.教师与幼儿的交往。

在活动室,教师除了教给幼儿正确、适宜的行为方式与规则以外,教师自身对待幼儿的情感、态度和其榜样的影响是巨大的。为此,教师在与幼儿交往中要注意,教师对幼儿的态度应是民主的,能体谅和容忍幼儿的所作所为,满足和接受幼儿的各种选择和需要。另外,在与幼儿的交往中,教师要尽量采用多种适宜的非言语行为与幼儿交往,如用微笑、点头、抚摸、轻拍脑袋与肩膀,竖大拇指等。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以组织者、指导者、朋友的身份参与活动。

2.幼儿与幼儿的交往。

教师在幼儿活动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幼儿向同伴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让幼儿相互说说对某件事情的感受,学会观察他人的喜、怒、哀、乐。同时,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一个积极交往的背景,可以打破班级界线,请其它班的小朋友到本班活动室来活动,为幼儿创设一个不同年龄、不同班级同伴间活动交往的、宽松的活动环境。如:大班小朋友在其活动室办了“商业街”,他们可以请中班的幼儿到“商业街”上来买东西,大班幼儿也可以在“街上”教弟弟妹妹怎样招揽顾客;中班幼儿可以请小班幼儿到他们设置的“美食街”吃东西,哥哥姐姐带弟弟妹妹组成一个大的娃娃家,亲亲热热地品尝着各种美味小吃……孩子们在这种自由的,无任何心理压力的交往中,愉快地游戏着,他们越来越容易接受相互的感情,相互的矛盾冲突也越来越少。

3.主班教师与配班教师的交往。

主班教师与配班教师之间的交往是活动室精神环境中的主要因素,它涉及到班级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气氛,是幼儿进行同伴交往和发展社会行为的重要榜样。教师本身也是环境的一个部分,是其中积极能动的影响因素。教师强调幼儿要做到具有爱心、同情心,要相互合作、互相帮助等,教师们自己要先做到。如果主班教师与配班教师之间漠不关心,人情冷淡,甚至相互折台,这势必会潜移默化地对幼儿造成不良的影响,对教师自己强调幼儿做到的品行也会大打折扣。因此,两位教师要起好榜样作用,要互相关心,相互帮助,遇事齐商量,齐心协力搞好本班幼教工作。

标签:;  ;  ;  

幼儿园活动室环境创新之我见_幼儿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