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检验与细菌耐药性探析论文_刘焕从

刘焕从

(临沧市云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云南云县675800)

摘 要 目的:对临床微生物检验与细菌耐药性进行探讨、分析,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细菌耐药性。方法:运用K-B法对临床中收集的微生物监测标本进行药敏试验,监测出不同致病菌对抗菌药的敏感

性以及耐药性。结果:致病菌株28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10株,革兰阳性球菌170株。结论:对临床微生物检验与细菌耐药性进行探

析,高度重视临床工作中病原菌的耐药性,选出相对较合适的抗菌药物,做到合理应用抗菌药,以提高抗菌药物的使用价值。

关键词 临床微生物;检验;细菌耐药性;监测探析

细菌的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受性。当细菌对抗菌药物具有了耐药性时,则就会抵抗抗菌药物的化疗效果,同时药物的治疗效果明显下降。然而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有两种,第一即天然耐药性与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此现象是由细菌自身存在的染色体的基因所引发的,且具有代代遗传的特点。第二如链球菌与对氨基糖普类属于天然耐药性的抗生素药物,此类细菌在遇到抗菌类药物时就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一定的抵抗能力,细菌可以进行大量的繁殖生长,从而代替了被抗菌药物所杀灭的敏感性细菌,导致药物的耐药率不断增高[1]。在选用抗菌药物时应谨慎、合理使用,同时还要加强对微生物的检验工作。本文主要通过对临床微生物检验与细菌耐药性进行监测以及探讨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主要收集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各科室送检的血、尿、痰、脓分泌物等标本进行检验,同一患者多次送检的同一标本只作一次记录,经过检验获得致病菌株280株。

1.2材料与仪器。应用常用方法对所有细菌进行培养,运用相关检验器械完成成分分离及鉴定。用生物梅里埃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通过K-B法与微量稀释法(MIC)进行药敏试验[2]。

1.3几种细菌的常见耐药机制。

1.3.1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机制:肺炎克雷伯菌与大肠埃希菌之间产生一种质粒介导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容易被整合子携带、传播,成为临床中多重耐药致病菌暴发的有利条件。AmpCβ-内酰胺酶(AmpC)是由弗劳地枸橼酸杆菌与阴沟肠杆菌等产生的染色体头孢菌素酶,能水解1、2、3代头孢菌素及青霉素类。

1.3.2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机制[3]:蛋白(PBP)结合青霉素改变肺炎链球菌,降低了耐药菌与青霉素间的亲和力。

1.3.3 MRSA/MRCNS的耐药机制:目前,感染最重的致病菌是MRSA/MRC-NS,受mecA基因的调节,细菌产生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易产生一种PBPs,具有独特性,降低了其与β-内酰胺类的抗生素亲和力,从而产生耐药性,致使细菌不受β-内酰胺类抗生素影响而正常生长。

1.3.4肠球菌的耐药机制:由于细菌产生了一种较为特殊的PBPs,致使它与青霉素亲和力下降而产生耐药性。

1.3.5非发酵菌细菌耐药机制:铜绿假单胞菌有很低的膜通透性,药物不易进入菌体。从近期发现得出,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酶烯类的耐药性有增强趋势。因此,它对多种抗菌药物都有很高的耐药性。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细菌总应用配对t检验,率比较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菌种的分布情况

分离致病菌株28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10株,占39.28%;革兰阳性球菌170株,占60.71%;临床中最为常见的菌种有金黄色葡萄球菌41株 ,占14.6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5株,占16.07%;铜绿假单胞菌35株,占12.5%;大肠埃希菌31株,占11.07%;不动杆菌属22株,占7.85%;构椽酸菌属28株,占10.00%;克雷伯菌属24株,占8.57%;肠杆菌属15株,占5.35%;株肠球菌19,占6.78%。变形杆菌属20株,占7.14%;近年来,耐甲氧西林中所含有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比例远超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中所含不动杆菌的比例呈增长趋势,且出现比较罕见的洋葱克伯霍尔德菌与嗜麦芽寡养的单胞菌。

2.2常见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比较,详见表1.

3.讨论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细菌中存在的很多耐药性的基因和抗生素的滥用,两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目前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出现了很多重耐药的菌株,这为临床的治疗增加了很大难度。为此医药人员应当合理使用抗生素,建立相应的用药措施,例如加强抗菌药物的三级循环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规范用药,防止滥用现象发生,尤其对万古霉素、碳青霉烯等两类药物,以及一些对耐药菌具有良好治疗效果的药物,应当尽量延长临床运用的治疗时间。本文经过研究调查发现,铜绿假单胞菌对于阿米卡以及左氧氟沙星都产生一定的耐药性。环丙沙星对于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相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且耐药率相对较低,可以在临床治疗中使用[4]。而肠杆菌属细菌尤其是克雷伯菌以及大肠埃希菌,由于产生对口一内酞胺类以及喳诺酮类的耐药性比较的强,这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当然主要是因为独有的特性产生的,由于体内的氨基酸序列不断发生变化,也使得药物催化腔的面积不断变化,从而增强了酶对广谱头饱菌素的亲和力。因此在口内酞胺类一酶抑制剂的复合物当中,对于派拉西林他哇巴坦仍然具有敏感性,可以在临床治疗中使用。

细菌耐药菌株的大范围传播以及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是引起病人死于各种传染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常见的滥用表现:抗生素使用量不断变大、长时间的不停更换使用抗生素药物;其次部分医务工作者进行无目的性治疗。之前人们常错误地认为抗生素越新越好,甚至对病况引发因素不清楚;仅评经验进行治疗使用药物,则出现许多耐药菌株。而临床微生物检验室首先需要将各种临床标本的细菌鉴定好,以及药敏试验做好,其次要随时检测分析其重点科室常见病原菌和其耐药特征,充分了解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谱,根据这些监测指标得出结果,从而调整医务工作者的用药情况,使医生在治疗上合理的使用抗生素药物,从而尽可能减少或争取避免耐药菌株的形成,降低其感染的发生,提高其治愈效果。

参考文献

[1] 尚丽霞,郭珊,李文溯.基层医院做好细菌耐药性监测探讨[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04)

[2] 张豫生,王惠,贾丽萍,魏平,易勇.临床细菌耐药性监测与分析[J]. 总装备部医学学报. 2009(02)

[3] 惠朝晖.临床微生物检验经验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0)

[4] 左壮,冯玉,史际华,刘阳,高月.细菌耐药性监测在医院感染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临床检验杂志. 2012(04)

论文作者:刘焕从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2

标签:;  ;  ;  ;  ;  ;  ;  ;  

临床微生物检验与细菌耐药性探析论文_刘焕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