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支出-它仍然是一个“绘画蛋糕”,很难平息饥饿_股票论文

现金支出-它仍然是一个“绘画蛋糕”,很难平息饥饿_股票论文

派现—仍是难以充饥的“画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仍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于证监会在2000年出台的政策中,特别指出“现金分红将成为上市公司再筹资的必要条件”,因此人们对年报披露中,现金分红的方案尤为关注,但从已公布年报的情况看,虽然现金分红的家数多了,但其中取巧的成份很大,投资人能拿到的现金红利很少,上市公司往往是在不得已情况下“被迫”分红,并不是真正想让投资人得到回报。从已公布年报来看,派现方案呈现几个特点:1.不派现的减少。在已公布报的公司中,约有14的公司2000年不分配、不转增。之中又大可分成几种情况:一是公司亏损或微利,无现金可分;二是绩差公司业绩增长,但近几年净资产收益率达不到配股条件;三是债优,但去年下半年已实施了配股或中期已进行过分配。可以说这些公司基本上是在今年上半年不满足配股条件(净资产收益率达不到要求,或发行间隔时间不够)或配股要求不高的。2.派现数额相对较少。只进行现金分红的公司,往往每10股只派几毛钱,每股收益的派现率低的只有20%。象托普软件、双汇发展等业绩好、派出率高(70%)以上的较少。3.同时送红股和派现,但派现部分往往只够支付税款。四川锦华10送3派0.75元、红河光明10送4转增1配3派1元的方案,算下来投资人连1分钱现金都拿不到。上市公司“算”得非常精确,既满足了派现的政策要求,又达到了花最少钱的目的。应该说,近几年,上市公司派现少现象一直存在,一到年报、中报公布之时,人们都会发现这一特点,“不分配何其多”等文章标题相信曾给人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至今仍不会忘记。一年结束后,分红派现是对股东投资的回报,何以上市公司更倾向于能少分就少分呢?对于一些公司,由于正处于扩张期、产品前景看好,将资金用在刀刃上,以便公司更好地发展,短时间不派现、分红,投资人也可以理解,但是一些公司连续几年只配股、不分红,或象今年这样迫于限制派现,却绞尽脑汁尽量少分,却不能归结于为股东长远利益考虑。分析起来恐怕有以下一些原因:首先,公司上市了,但机制和观念并没有转变过来,并没有把回报股东看成是公司的应尽义务,因此,能不分就不分的思想很强。其次,中国的上市公司,股东结构仍不尽合理,而上市公司与集团或第一大股东之间关联交易严重,使得占有绝对控股权的大股东可以从其他渠道得到所需的“利益”,因而,对现金分红的要求不是很强烈。再者,对于广大中小投资人来讲,派现也不是其主要的收益来源,其对此也不是太看重。因为,在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中,机会很多,人们主要的收益来自股票价差收益,派现与价差收益相比,差得不只和几十倍。就按分好较高的来看,每股分上0.2-0.3元,相对于股价上涨了十元、八元,显得微不足道了。另外,由于投资人对派现不很重视,市场对推出较高派现方案的个股并没有热烈的响应,而送股、转增则更受市场追捧,反过来更促使上市少派现、多分红股。在成熟的市场上,股票被分成成长型、收益型多种类型,一部分投资人就专门以赚取每年可观的现金分红为投资目的。在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业绩突出的公司还较少,投资炒作风气相对较浓,同时投资人对股市投资的收益期望值也较高,因此,可以说基本没有人把派现收益看得太重。但是对于上市公司来讲,却不应该因此而忽视对股东的回报。证监会提出“现金分红将成为上市公司再筹资的必要条件”表明管理层已注意到这个问题,这对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行为、促进股市健康发展、与国际市场接轨无疑开一个好头,应进一步制订相应的规则来保证投资人的利益。应当看到,98年以来,推出派现方案的上市公司占上市公司总数的比例越来越高了,而在政策的督促下,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注意这个问题,但是,要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使上市公司真正把股东利益放在首位,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标签:;  ;  ;  

现金支出-它仍然是一个“绘画蛋糕”,很难平息饥饿_股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