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疗法配合普拉克索对早发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的疗效分析论文_李小宁,黄邵勋

李小宁 黄邵勋

娄底市中心医院 湖南娄底 417000

【摘 要】目的 分析早发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应用行为疗法配合普拉克索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96例早发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48例,普拉克索治疗)与联合组(48例,药物组+行为疗法)。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抑郁情况与日常生活能力、运动能力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贝克抑郁量表(BDI)评分、帕金森综合评分量表(UPDRS)II评分、UPDRSIII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均降低(P<0.05),联合组显著低于药物组(P<0.05);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药物组(P<0.05)。结论 早发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应用行为疗法配合普拉克索治疗可改善患者抑郁情况,提升日常生活能力、运动能力,增强临床效果。

【关键词】行为疗法;普拉克索;帕金森病;抑郁

帕金森属于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高发于中老年群体,伴随运动、非运动症状以及抑郁等精神症状。统计资料显示[1],在帕金森患者中大约40%合并有抑郁障碍,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并会加快病情进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该病死亡率。帕金森病伴抑郁起病慢、治疗周期长,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用行为疗法可促进疗效的提升。本次研究将分析早发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应用行为疗法配合普拉克索治疗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我院接诊的早发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中抽取96例随机分为药物组与联合组。全部患者符合《帕金森病抑郁》中诊断标准相符[2],近2个月未使用过抗抑郁药物治疗,排除脑血管疾病、严重心肺疾病、家属未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患者。药物组48例,男女比例为20:28,年龄45-68岁,平均(56.2±3.8)岁,病程6个月-20年,平均(10.2±1.4)年;联合组48例,男女比例为19:29,年龄45-70岁,平均(56.8±3.9)岁,病程8个月-20年,平均(10.2±1.6)年。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药物组给予普拉克索(进口药品:德国 Booehringer Ingelheim International GmbH;注册证号:H20110357)口服,0.25mg/次,1次/d,用药第2w剂量增加到1.0mg/次,1次/d,然后根据患者病情逐渐增加药量直到4.5mg/次。

联合组在药物组基础上增用行为疗法。

治疗前宣教。将帕金森病伴抑郁疾病知识与行为疗法的方式、效果告知患者,改善患者对治疗的态度。

评估患者综合情况。客观评估患者病情;记录患者每天的行为,了解患者情绪状态,指导患者做一些感兴趣、愉悦心情的活动,提升患者情绪自我控制能力。

加强自我训练。指导患者基于需要强化的项目开展训练,提升活动能力,评价患者完成事情后的快乐感与掌控感,知悉患者特长与兴趣,为活动安排提供依据。在达到设置目标后适当奖励患者。

训练患者社交技巧。鼓励患者敢于表达自身主张,拒绝不合理要求,纠正社交回避,指导患者使用社会认可的方式进行情感与意见的表达;使用集体心理治疗方式,例如音乐剧、心理剧等方式去了解、治疗疾病。

使用社会学习方式。在行为疗法开始2w后评价治疗效果,根据患者需要及时调整,增加社会活动,科学安排治疗与休息时间。

全部患者治疗8w。

1.3研究指标

(1)治疗前后两组抑郁情况与日常生活能力、运动能力。抑郁情况的评价依据为贝克抑郁量表(BDI),分数为0-63分,分数越高,患者抑郁情况越严重;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能力的评价依据为帕金森综合评分量表(UPDRS),其中UPDRSII为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数为13-52分,UPDRSIII为运动检查总评分,分数为14-56分,分数越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能力越强。

(2)临床疗效。显效:患者肌强直、行动迟缓等症状明显改善,BDI降低≥70%;有效:患者肌强直、行动迟缓等症状有所改善,30%≤BDI降低<70%;无效:未达到显效与有效的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数据处理

借助SPSS20.0版本软件检验组间数据差异,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的描述方法分别为“均数±标准差”、“构成比”,检验方法分别为t和χ2,且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的条件。

2.结果

2.1治疗前后两组抑郁情况与日常生活能力、运动能力

治疗前两组BDI、UPDRSI、UPDRSIII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均降低(P<0.05),联合组显著低于药物组(P<0.05)。见表1。

3.讨论

当前临床上认为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为黑质、蓝斑与迷走神经背核等位置的细胞色素发生变性,逐渐坏死,影响多巴胺的正常分泌,破坏多巴胺能与胆碱能神经元平衡[3]。该病运动障碍与病理改变均会导致抑郁症状的发生。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治疗中左旋多巴应用广泛,但是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出现药效削弱、异动症等问题。临床治疗中亟需更安全、有效的方式。

本研究中,治疗后联合组BDI、UPDRSI、UPDRSIII评分显著低于药物组(P<0.05),提示行为疗法配合普拉克索可促进患者抑郁情况、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能力的改善;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药物组(P<0.05),表明该治疗方式可促进临床效果的提升。普拉克索属于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对黑质与纹状体的多巴胺D2受体具有选择性,对多种多巴胺能受体具有亲和力,发挥D3受体激动作用,改善患者症状[4-5]。另外,该药物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弥补患者体内多巴胺数量不足的缺陷,提升生物利用度。行为治疗可提升患者外界适应能力,正确认识自身情况与外界环境,训练患者社交技巧、强化自我训练可促使患者合理调节情绪,对大脑皮层兴奋区域的平衡状态进行改善。将其与普拉克索联合使用可从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两方面共同发挥作用,阻滞病情发展,改善患者抑郁状态。

综上,早发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应用行为疗法配合普拉克索治疗在改善患者抑郁情况、提升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能力、改善临床效果上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孔繁智,尚玉秀,吴文军. 银川市社区老年人抑郁调查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7):30-31.

[2]陈思涵,李承晏. 帕金森病抑郁[J]. 临床内科杂志,2011,28(12):804-806.

[3]马宇,金戈,姜帆,等. 美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和血尿酸水平的影响[J]. 疑难病杂志,2016,15(7):682-685.

[4]焦琳娜,章小兵,曹欣. 盐酸普拉克索对帕金森病合并抑郁患者非运动症状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8):153-156.

[5]尤汉生,毛秀琴,石俊,等. 美多巴联合普拉克索对老年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的疗效分析[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7,44(4):649-651.

论文作者:李小宁,黄邵勋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5

标签:;  ;  ;  ;  ;  ;  ;  ;  

行为疗法配合普拉克索对早发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的疗效分析论文_李小宁,黄邵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