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 201700
摘要:目的:在对带状疱疹患者进行治疗中应用不同剂量的阿昔洛韦,并对其临床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将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地分为3组,分别应用800mg、400mg以及200mg,分别将其设定为A、B、C三组,在经过一周的治疗后,由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生活质量,疼痛情况,不良反映情况以及睡眠质量进行进行观察并对比。结果:在经过一周的治疗后,A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要高于其他两组患者(P<0.05),在用药1天、3天、5天以及7天后三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疼痛情况以及睡眠质量均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P<0.05),且A组患者明显要优于其他两组(P<0.05),3组患者在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面无显著性的差异。结论:在一定的范围内对患者应用大剂量的阿昔洛韦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应用并推广。
关键词:常规;大剂量;阿昔洛韦;带状疱疹;临床治疗效果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而导致的急性炎症性的皮肤疾病,神经痛,皮肤炎症以及水疱是其在临床中的主要表现症状,若不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我院通过将带状疱疹患者分为三组进行临床调查与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带状疱疹患者共计240例,在征得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的同意后对其进行临床调查与研究。将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地分为3组,分别应用800mg、400mg以及200mg,将其设定为A、B、C三组,A组92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为40例,患者年龄在22岁至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04±12.95)岁,患者病程在1天至7天之间;B组72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为30例,患者年龄在21岁至5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75±13.59)岁,患者病程在1天至7天之间;C组76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42例,女性患者为32例,患者年龄在20岁至5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98±14.09)岁,患者病程在1天至7天之间。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
1.2入选标准
(1)患者符合临床中的诊断标准;(2)在用药前的一周之内并未应用过抗病毒类的药物;(3)所有患者均按照用药方案进行治疗;(4)经检查对阿昔洛韦不存在过敏的患者[1]。
1.3方法
A组患者每日口服一次阿昔洛韦,每次800mg,连续服用一周,B组患者每日口服一次阿昔洛韦,每次400mg,连续服用一周,C组患者每日口服一次阿昔洛韦,每次200mg,连续服用一周。三组患者均进行肌注维生素B12,每日一次,每次100mg,并每日口服三次泼尼松片,每次10mg,每日服用三次甲氰咪呱片,每次0.2g[2]。
由护理人员对患者提供一致性的优质护理服务,并对其临床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对于本次研究的数据应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对于计量资料应用x±s进行表示,并应用t检验的方式,对于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的方式,当P<0.05时可认定组间的差异具有着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临床治疗效果
经过治疗,A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了89.13%,明显要高于B组患者的80.55%与C组患者的71.05%,其差异具有着统计学的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下表1所示:
2.6不良反应方面的对比
A组患者中,有10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6例患者为轻度的食欲减退浴剂胃部不适,4例患者为轻度的头晕;B组患者中有6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4例患者为轻度的胃部不适,2例患者为轻度的头晕,C组患者中有4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2例位轻度的胃部不适,2例位轻度的头晕。3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尿常规以及肝肾功能的检查之中均未出现异常情况,组间对比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
3讨论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于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而导致的炎性与疱疹性皮肤病,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水疱以及集群性、成簇性的丘疱疹,大多沿着某一神经而分布[3],排列主要呈现为单侧性,带状,并伴随着十分明显的神经痛,该疾病还能够对患者的耳部、面部、头部以及上下肢等诸多部位进行侵犯。由于这一疾病具有着亲神经的特征,因此,在发病时,总是沿着神经的走向呈现为条带状,因此被称为带状疱疹。本疾病的病程一般在半个月时间左右,绝大多数的患者能够自行痊愈,但在痊愈后可能会预留下神经痛,患病后基本上能够获得终生性的免疫,仅有极少的免疫低下患者出现复发情况[4]。
阿昔洛韦是对疱疹病毒感染进行治疗的首选药品,其对于带状疱疹病毒、疱疹病毒等具有着较为理想的抑制效果,具有着高选择性、高效性与低毒性等特点,然而,在临床中对阿昔洛韦进行应用的过程之中,可能会出现过敏性休克,肝功能异常,肾损害,药疹,精神障碍,药物性水肿,黏膜损害等情况,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影响[5]。
本次研究应用不同剂量的阿昔洛韦对患者进行分组治疗,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在经过一周的治疗后,A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要高于其他两组患者(P<0.05),在用药1天、3天、5天以及7天后三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疼痛情况以及睡眠质量均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P<0.05),且A组患者明显要优于其他两组(P<0.05),3组患者在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面无显著性的差异[6]。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应用更大剂量的阿昔洛韦对带状疱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性较高,因此,在临床之中,应在避免不良反应情况增加的前提之下适当地对阿昔洛韦的应用剂量进行增加[7],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红梅,李育林.转移因子联合阿昔洛韦治疗面部扁平疣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06).
[2]周萍英,朱慧琴,吴瑞勤.阿昔洛韦治疗顽固性扁平疣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4(11).
[3]卢忠明,程浩.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高危因素分析及其预报模型的建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5(04).
[4]王传光,雷李培,吴炜,等.加巴喷丁联合用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伴焦虑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师.2015(04).
[5]顾巧玉,郝平生.中西医结合治疗红斑狼疮合并带状疱疹1例报告[J].湖南中医杂志.2015(03).
[6]罗光浦.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阿昔洛韦治疗中老年人带状疱疹[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2).
[7]李志红,伟忠民,高永良.带状疱疹中西医药物治疗进展[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9(01).
通信作者:池丽俏,女,37岁,浙江省永康市,副主任医师,皮肤科副主任,皮肤性病,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论文作者:李媛媛,池丽俏(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7
标签:患者论文; 带状疱疹论文; 治疗效果论文; 情况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中有论文; 差异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