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教学集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教学论文,集锦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预读指导
对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培养,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放手指导学生学习、培养自学能力外,课外预读指导是绝对不能忽视的。好的预读指导在于教师采取种种手段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潜在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不仅要动眼、动口、动手,更重要的是动脑筋,为下节课做好最佳的思想准备。
如《美国内战》一章我利用课本上的插图,作了如下的预读指导:同学们请看书扉页上的第一幅彩图。大家看居于画面正中心的那长胡子的是谁?是林肯。他坐在马车里,马车夫微微举起鞭子,画面上人群雀跃,欢欣鼓舞,许多人把帽子都抛向空中,有的还举起了胖胖的小娃娃,前面有一少妇用右手指着林肯,好象在说,“快来看啊!那就是林肯!”人们为什么这样欢迎林肯呢?在大家课后完成阅读作业《美国内战》一章内容的时候,我要求你们思考两个问题:第一、你怎样看待林肯?又怎样看待美国内战?第二、马克思说:“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在阅读中要做一点笔记,下节课我们将来讨论你们发现的答案。
对教材中比较枯燥、难于记忆、不易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的内容,教师应善于用巧妙形象的语言,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17至18世纪的俄国》一章,根据有关史料可作这样的预读指导:17至18世纪的俄国有两位著名沙皇,一位是甘当小学生的彼得一世,俄国人称“祖国之父”;一位是著名女沙皇叶卡特琳娜二世。1689年,彼得一世执政后,组织了一个考察团,自己化装成一个学员,随团到西欧学习,他深入工场和造船厂,亲手学习操作,学会了造炮技术、造船和绘图设计。一个赫赫有名的皇帝干吗要屈尊去遥远的西欧当一名学徒呢?1725年,彼得一世临终时说:“在我统治俄国时,俄国是一条小河,到我死时,俄国已成为大江,希望继承我的人,要把俄国变成汪洋大海。”彼得一世是怎样将俄国由一条小河变成大江的?继承者特别是叶卡特琳娜二世又是怎样为继承彼得一世的遗志而积极对外扩张的?请同学们课后预习《17至18世纪的俄国》一章内容时思考这两个问题,并做好圈点批注、归纳整理,明天我们共同来解决这些悬念。
我利用巧妙生动的语言、直观教具及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的是引导学生自动地预读教材。再以问题设疑,促使学生通过预读教材思考解决教师提出的较高质量的问题,从而达到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而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并能使学生产生自我的“主体感”,而这种“主体感”则是学生积极学习的根本动力。
设疑置问
提高课堂教学,除教师发挥好主导作用外,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我的教学体会是:
教学新课时,首先创设问题情景,依每课小目或自然段设疑置问。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品味,边阅读边分析理解,并将重要内容勾划标记,或编列序号,归纳识记,以培养学生阅读教材和分析、综合以及表述历史表象等方面的能力。如:历史事件,我要求从时间、地区、人物、事件的发生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等方面识记;对于历史人物,要求学生从生活的时代、地区、事迹、影响以及评价、称谓等方面表述;对于历史典章制度则要求从时代、内容、影响等方面归纳。每课或小目的教学我则设计一系列问题,为学生提供思考线索。如“巴黎公社”的教学,我设计了“国民自卫军是什么样的军队”、“三月十八日革命是什么性质的革命”、“巴黎公社委员是怎样产生的,主要是些什么人”、“巴黎公社的革命首创精神是什么”、“巴黎公社实施了哪些革命的社会经济措施”、“哪些史实说明巴黎公社高举国际主义的旗帜”和“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等思考题。思考题根据不同情况或口头提出,或板书公布,根据教材编排分层次展示。对学生难于理解的教材如“巴黎公社的原则”等,则由教师讲解,使学生掌握。
在学生初步认知教材的基础上,通过提问、提示、启发、议论或讲述,引导学生把似乎孤立的历史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如“巴黎公社”的教学,引导学生最终得出“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一次划时代的革命”、“巴黎公社的原则和经验教训是全世界革命人民的宝贵财富”的结论,并指出这些就是“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