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环境科学研究院 河北衡水 053000
摘要:城市污水处理问题对于环境工程建设有着重要意义,相关部门和企业必须要积极探索,加大投资力度,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提高污水再生效率,提高环境工程整体效益,促进环保事业实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水污染;水污染治理;环境保护
1.前言
所谓水污染,指的是一些有毒有害的化学物通过一些方式如主动排放、渗透等进入水体并对水体的整体生态环境带来极其恶劣影响的现象。这里所提到的有毒有害物质十分的复杂与繁多,例如酸性物质、碱性物质,一些重金属化合物,如铜、镉、汞、砷等,以及一切有机毒物,像苯、二氯乙烷、乙二醇等,这些物质只要进入水体,不管是其中的一种还是多种都会给水体的生态系统造成难以预估的重大损害,轻者会造成水体在短时间内无法自然净化,影响水体的活性,给自然景观造成破坏;严重情况下,水体内的生物,如鱼类、贝类等的生存会受到严重威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水污染治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意识到,我们现有的对污染水体的治理进度远不及我们的经济发展速度与污染所二次产生的速度,这就给了我们一个极大的警示——水污染治理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关键一步,如果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进行治理,那么,我们会迎来一个美好的环境与更大的发展空间;相反,如果继续保持这样落后的、消极的应对措施,等待我们的是大自然更大的报复,那时的我们甚至都没有挽回的余地。所以,改变现有的消极怠工的治理水污染的态度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第二,政府作为水污染治理的领导者在整个过程中没有充分地做到有效监督、及时跟进的基本要求。治理水污染这样一项关乎民生的重大问题,政府部门应该亮出自己坚定的决心与态度,以激励广大群众在治理水污染这条道路上保持前进的积极乐观态度。而事实上,当政府在面对水污染治理与招商引资等项目时,却往往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这样做的后果只有一个,就是水污染治理被叫停,污染企业与单位继续将污染物置入已经受到污染的水体之中,最后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面对这一问题,将污染治理划为政府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或许可以从源头上解决现有的政府在治理水污染问题上的消极、怠慢的局面。
另外,我们在解决水污染这一严峻的环境问题时应拿出积极的应对措施与手段。例如:通过与高等院校等科研机构的通力合作,尽早地研发出相应的治理水污染的科学技术手段。现在的情况是,我们在面对水污染问题时所采取的措施与方式依旧停留在一些固有的、陈旧的、落后的技术层面,如主要依赖一些物理手段,像自然沉降、过滤等,这些技术方法不能说对于水污染治理毫无意义与价值,但毫无疑问,通过这些技术来解决水污染这一问题往往是收效甚微的,我们通常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进行一些有限的、小范围的污染水体的治理,而针对大面积的水污染情况,这些技术手段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及时做出治理这一基本要求。因此,想要最大限度地解决水污染这一问题,必须通过采取先进的、高效率的新型技术手段,如生物化学、物理化学等才能保证水污染问题在短时间内得到治理。
3.水污染治理的措施
针对上述提到的水污染治理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下面将逐一进行对应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说明,希望为水污染治理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
首先,我们需要从法律层面上对该污染问题进行约束与探究。事实上,在面对水污染这一问题时,我们一直依赖于人们的自觉性来防范污染问题的产生。事实证明,仅仅依靠人们的公德心与自觉意识是远远不够的,在面对污染问题时,人们的反应更多的是类似于“破窗效应”这一定律,即破罐子破摔,对之听之任之,不会采取积极的行动来配合对污染水体的治理。这时,我们就不能单单借助道德来绑架人群了,唯有通过制定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严肃的法律形式来达到规范人们的行为,将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的行为写进法律之中,让人们在心中对其深刻保持警惕,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广泛发动人民群众来参与治理水污染这一口号的落实。
其次,如果仅仅停留在水污染领域内进行污染的防治,那样的效果会十分有限。基于此,想要实现全面治理环境污染问题就必须从整个高污染行业抓起:优化产业结构,逐步淘汰那些耗能高、产能低的污染性企业与单位,引进低污染、无污染企业入驻,改变原有的粗放型生产模式,落实集约型产能发展方式,一步一步地走向清洁生产新阶段。
此外,政府作为监管部门应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实时监督、及时跟进,发现有污染苗头立刻采取行动,将污染问题直接扼杀摇篮里。唯有政府等相关职能部门积极推进污染治理工程的进度,才能保证污染治理的工作有序开展与落实。在此过程中,各单位应该积极配合、主动响应,做到分工明确、步调一致。
最后,加大对污染治理工程的财政投入力度是保障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得以稳定推进的重要保证。当然,在加大相关财政的投入时,我们不能盲目,而是将钱用在应该投资的地方,这一过程需要有效的监督与管理来保证其有效推进。治理水污染除了需要我们每一个公民积极参与、保持必胜的决心之外,加大相应的财
政投入同样必不可少,甚至是至关重要的一大环节——只有在经济上得到保证才能有继续向前进的坚强后盾。
4.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在水污染之后继续维持原有水体生态系统的井然有序,我们决不能仅停留在关注这一浅层面上,而是应该从多角度出发,立体、全面地分析现存的水污染形势,把握前沿科学技术的新动向,以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结合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来积极予以应对;此外,我们还需要意识到,治理水污染的工作任重道远,它不是一天一日就能有显著成效的,我们需要拿出像面对持久战那样的坚定而持久的决心,做到努力控制水污染的范围,缩小其污染区间,在有限的空间内逐步治理,以达到最终根治水污染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崔福义 . 城市供水应对突发性水质污染若干技术问题的思考 [J]. 给水排水 , 2009(08):1-3.
[2]李华勇 . 对城市污水处理回用开发与管理的若干思考 [J].华东科技 , 2015(08):136-136.
[3]张剑桥.PAC -U F 系统中超滤膜的物理损伤及其工艺净水效能研究
[D ].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4]陈康.曝气生物滤池在城市污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D ].华南理工大学,2013.
论文作者:崔伦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0
标签:水污染论文; 水体论文; 这一论文; 手段论文; 技术论文; 政府论文; 过程中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