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架桥下空间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论文_白先梅,康清,覃小红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

摘要:城市高架桥已成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大面积的桥下空间。本文探讨了目前桥下空间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桥下空间利用及设计的四大原则,并结合广州高架桥下空间利用情况,提出了高架桥下空间利用的一些有效措施,可为城市新增的公共空间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高架桥;空间利用;设计研究

一、目前城市高架桥下空间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加,在城市寻找新的公共空间供市民使用成为一大难题。城市高架桥下空间是城市的宝贵资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利用提供了场地。城市高架桥下空间不属于建筑空间,桥下空间利用率远远低于其他公共空间,同时面临着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桥下空间缺乏安全感,污染严重

桥下空间是一个开放空间,被车行交通包围。由于没有统一管理规范,桥下空间标识指示不清,且桥下采光不好,夜间照明不足,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高速行驶的机动车排放的有毒气体与灰尘交织在一起,使桥下空间污染严重,空气质量较差。桥面也受到行驶的冲击,造成噪声高于其他公共空间。

1.2桥下空间利用率不高,形式单一

我国各地桥下空间多呈闲置状态,并未刻意加以利用,造成大量空间浪费。许多城市的桥下空间作为停车场或者简单绿化区使用,利用形式比较单一,公共设施很少,毫无城市特色。由于桥下的一些空间相对封闭,与周围环境和建筑物的接触较少,限制了它的使用率。合理利用桥下空间可为改善城市功能提供空间。

1.3桥下空间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

我国桥下空间缺乏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且所属权并不明确,造成空间使用监管困难。常常会出现乱停车,垃圾堆放、摊位乱摆和流浪汉露宿的现象,显得空间杂乱无章,环境卫生状况不好,空间利用混乱。

二、桥下空间利用的基本原则

2.1安全利用原则

桥下空间的合理利用应注意安全原则。当使用桥下空间时,有必要综合评估空间利用的安全性,同时考虑交通,用户,桥梁和空间本身因素。首先确保高架桥运营期间桥梁结构自身的安全性,这是对行车驾驶者和桥下空间使用者安全负责。其次,确保高架桥的周边环境不会对居民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桥下空间的利用必须基于完整性,以实现空间利用的价值。另外在城市桥梁桥下空间范围内,应禁止设立生产、存储、销售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场所,设施,,不得设立洗车、修车、加油、商业、餐饮、娱乐、集贸市场等各种不合法经营性场所、设施的,以及对交通安全、通讯、监控、收费、供电、防护结构、上下水、管理用房等城市桥梁附属设施、设备进行拆改或者填塞、损坏排水管(沟)等其他任何有损城市桥梁附属设施的、设备行为的。

2.2人性化原则

桥下空间的使用者和设计者都是以城市居民为主,主要是确保在设计过程中突出桥下空间的个性化和人性化。以人为本考虑桥下空间的利用,主要是确保桥下空间的安全性和可达性,桥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以安全为前提,确保高架桥运营期间桥梁结构本身的安全,确保高架桥周边的环境对市民的健康不会造成不利影响,桥下附属空间一般处于车行交通的包围中,可达性较差,因此,必须选择一种适合的到达方式以及适当的穿越位置来引导人们进入那些桥下空间。

2.3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指整体规划,统筹兼顾高架桥下的空间和周边土地的开发利用。高架桥下的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和城市文化意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通过科学合理规划桥下空间与周围的城市空间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完整而连续的空间。通过对周围绿地、景观、建筑空间和街道等要素进行整合与再利用,减少高架桥对城市空间的影响,优化城市景观环境。

2.4生态性原则

城市高架由于体型大,线路长,视觉效果突出,如果不对其桥下空间进行环境景观设计,很容易使其成为缺乏生机的、单调的巨型城市构筑物,因此必须加强高架桥下的景观构建,融合城市文化与城市特有的景观要素,从整体到局部对桥下空间进行设计,使其融入城市。根据周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内涵,采用生态可持续发展设计方案。合理使用在地材料,利用本土植物,并保持原有的自然植被。在建设水体时,充分利用现场,注意回收雨水,减少水资源的消耗。

三、进一步加强桥下空间利用的有效措施

3.1合理利用城市立交桥下空间,修建主题公园

利用城市立交桥下空间构建民俗公园,修建主题公园,将昔日立交桥下藏污纳垢之地改造成为有形象、有品位、展现老广州乡风民俗与历史文化的旅游休闲场所。以幽默的造型完美地消解,有机地融合地域文化的保护与城市化进程这一不可回避的矛盾。以现代化的立交桥桥下空间为依托,可以通过雕塑、浮雕、彩绘等艺术手法,刻画广州的历史,文化,老街小巷,方言谚语,以及市井民风等民俗。让栩栩如生的雕塑,古色古韵的浮雕与诗词镌刻,诉说广州人昔日的市井风情与古老城市的沧桑变化,在现代化的车水马龙包围之中,让一座座“桥下园”脱颖而出,形成桥上奔驰,桥下公园的鲜明对比。如图1所示:

图1广州桥下空间

3.2结合城市历史特征,利用桥下空间修建文化长廊

珠江流域位于五岭之南,但它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一样,同为中华文明发祥地。岭南一带依山傍海,河涌交错,古百越先民生于斯长于斯,从早期渔猎文明、农耕文明,到后来商贸文明,依水而生,因水而兴,无不烙上深深的本土印记,彰显岭南水文化旺盛之生命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粤菜、广东凉茶、骑楼等,得天独厚,两千多年岭南文化,彰显岭南人生活中特有的文化风韵。如图2、图3所示,在高架桥下空间相对开阔的地方可以形成艺术长廊、以宣传、展示粤剧文化,羊城文化为主题,通过彩绘、线刻舞台速写,以及经典剧目浮雕等艺术形式,凸现了鲜活诙谐,艳丽华美的粤剧文化,为宣传介绍粤剧常识,传承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了开创性的尝试。

3.3加强桥下空间绿化园艺景观建设

首先,桥下区。立交桥下总是柱网林立,这些与人最为接近的墩柱往往粗笨单调,可以靠攀援绿化植物改变其混凝土丛林的形象,在桥下不适宜种植绿化植物的地段,桥下景观设计针对横梁、墩柱、桥梁主体、桥梁栏杆等构筑物,采用灯光渲染等装饰艺术手法,突出表现桥梁的线型、高架的身姿等优美造型;桥下空间布置雕塑、小桥、亭廊等园林小品,形成新颖别致的桥下景观。其次,桥外区。桥外区主要指立交桥用地范围内除去道路、桥下区以外的用地,在立交桥景观建设中主要以绿地的形式进行美化。立交桥绿化与其他园林绿化不同,有其自身规律,立交桥园林绿化可以采用“桥身镶边、桥外栽树、桥下种草”的多层次、多景观、多功能的绿化模式,形成了一道独特的立交桥绿色风景线。单一功能的立交桥,人们只能在车内动态地观赏到桥外绿化景观,在平面绿化的基础上,还进一步采用攀援植物进行立体绿化,如图4所示:

3.4合理规划桥下空间商业场所建设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可用土地面积逐年减少,城市用地越来越紧张,通过有偿使用桥下空间的模式改变无序混乱的现状,最终达到安全、和谐利用桥下空间的社会环境。其一,与周边土地开发进行统筹考虑,使高架桥下空间成为城市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解决周边地区用地困难的有效手段之一。例如在人口高密度区域适当建设休闲设施,在城市中心区就近开发停车空间等;其二,桥下空间作为一种资源,应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使其得到最有效的开发利用,统一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桥下空间还可以建设成经营性商业街铺,经营性运动场,仓储用地等,通过税收,又可以解决桥下空间利用规划与管理的资金问题。

3.5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

到目前为止,广州市初步制定“广州市城市桥梁桥下空间占用管理办法”。只有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及管理条例,才能为桥下空间的利用工作指明方向。通过条例,使人们了解何种做法是可行的,何种又是违法的。同时,对于执法部门来讲,相应的法律、法规,也能为其日后的执法工作提供依据。在规划、管理当中必须遵循“因地制宜,不能照本宣科”的原则,切实制定符合我市发展规划的相关条例。协调桥下设施建设,打破部门条状分割的僵局,使桥下空间利用与管理走向有序化。桥下空问的利用一般涉及到市政、规划、工商和社区等多个部门,这些部门的利益取向存在一定差异,要实现桥下空间的利用高效化和管理有序化,必须使这些部门能充分认识到桥下空间的重要性,相互协调,理顺桥下空间开发程序,优化桥下空间利用方式。

四、结语

合理利用高架桥下空间是优化城市景观、维护城市生态环境、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策略,我国许多城市也逐渐认识到这一点,通过对广州市主城区的实地调研可以发现,桥下空间的利用与其分布的区域,高架的建筑形式及其与周边建筑的位置关系有着较强的联系。今后各地在规划设计城市高架之时,应把桥下空间的开发作为其主要内容之一进行考虑这样才能使高架建成后的桥下空间更好地与周边相结合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另外,桥下空间的利用一般涉及到包括城市路政、规划、工商和社区等多个部门之间的关系,相互协调,理顺桥下空间开发程序,优化桥下空间利用方式。

论文作者:白先梅,康清,覃小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7

标签:;  ;  ;  ;  ;  ;  ;  ;  

浅谈高架桥下空间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论文_白先梅,康清,覃小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