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凉山彝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
罗正琴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1743)
[摘 要] 精准扶贫是少数民族地区三大发展战略之一,对于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具有重要作用。四川彝族地区本身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旅游资源丰富,但是由于地理位置等限制,当地旅游业发展相对迟缓。本文在梳理当前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阐述四川彝族地区旅游扶贫对于当地的重要性,通过旅游扶贫优势分析当地发展旅游扶贫的可行性,希望为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精准扶贫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彝族;旅游扶贫;精准扶贫
凉山州在近几年扶贫中取得了积极成效:2018年凉山州减贫19.9万人,退出贫困村500个,贫困发生率从2017年底的11%降至2018年底的7.1%;2019年,凉山州计划实现14.1万人脱贫,318个贫困村退出,4个贫困县摘帽。旅游精准扶贫是扶贫的一种方式。实施适合的旅游扶贫模式能够帮助当地增加经济收入,减少贫困人口。
1 旅游精准扶贫
1.1 概念的提出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教师展示洋葱表皮细胞、心肌细胞等多种细胞的显微图片,使学生从熟悉的图像中,直观感受细胞核是多数细胞的共同结构,并初步感知细胞核的大致形状和位置。教师提问:“是否所有的细胞都有细胞核呢?”学生联系旧知,回顾制备细胞膜的选材,意识到: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教师补充关于高等植物成熟筛管细胞的内容,使学生形成对细胞核的初步认知,渗透批判性思维。
“旅游精准扶贫”概念是在2014年8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旅游产业改革的若干意见》中首次被完整提出的,针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明确要求“加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扎实推进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1.2 目前研究情况
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在2013年11月由习近平主席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在近几年研究逐渐深入。目前,已有很多学者针对少数民族地区与旅游精准扶贫的结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表1列举的实验室安全事故的经验教训对于检验机构而言,有积极的借鉴及防范意义 。影响“四品一械”检验机构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四川凉山彝族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面积6万km2,2003年末总人口415.48万人,其中彝族181.55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43.7%,所辖17个县市,有11个县(主要是彝族聚居程度较高的县)被列为深度贫困县,占整个四川省45个深度县的近1/4。
2.2.2 人文资源。四川凉山彝族地区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凉山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民族风情浓郁,节庆旅游资源丰富,如彝族火把节、彝族年都在国内具有很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彝族的歌舞、服饰、毕摩文化、摩梭文化等,对于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凉山州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有5个景区景点入选2017年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印发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分别是会理皎平渡红军渡江遗址、会理会议遗址、会理红军长征纪念馆、冕宁彝海结盟遗址和西昌卫星发射基地。
V Theory of toothpaste raw material (To be continued) 5 64
1.2.1 旅游扶贫方面的理论研究。林丽敏、孙慧宗、刘瑶[1]提出对旅游精准扶贫涵盖对象识别、主体划分、举措分类、绩效核定4个维度,要实现脱贫4个维度间交叠相融,有机组合;陈爽[2]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通过访谈和调研获取资料,分别分析了社区居民、旅游者、地方政府及旅游企业的价值利益诉求,提出了构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利益协调与分享机制。
2.3.2 资源组合好。凉山彝族地区既有高山、冰川,又有溪流、民居,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种类多,空间分布相对集中,资源组合度较好。
2.2.1 自然资源。四川凉山彝族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囊括了自然旅游资源的4个基本类型,种类多样。区域内拥有丰富的水域风光景观,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及其支流,州内湖泊众多,美丽迷人的邛海、钟灵竞秀的马湖和“东方女儿国”——泸沽湖,有规模庞大的古冰川遗迹以及形态奇异的土林、溶洞、温泉、瀑布等自然景观;生物景观数量众多,拥有国家一级保护兽类7种、二级保护兽类19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9种、二级保护鸟类38种,省重点保护鸟类18种,野生植物资源名目繁多,仅中草药类就达2400多种。
2 四川凉山彝族地区社会经济及旅游资源概况
2.1 社会经济
1.2.2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研究。张嘉辰、朱斌[3]以中国知网为文献研究范围,对近些年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扶贫进行了梳理,按照研究内容总结归纳为6个研究领域;金松兰、黄金丽、林泽[4]认为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发展存在多个层面的问题,同时提出制定了合理的旅游扶贫开发建设政策。
2.2 四川彝族地区旅游资源概况
从已有的文献研究来看,国内的理论研究越来越丰富,特别是很多以实证研究为主,得出了一定的成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而当前有关旅游扶贫的研究成果中,涉及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做到旅游精准扶贫的还比较少。
1.2.3 针对彝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的个案研究。董婉[5]围绕精准扶贫含义,结合凉山彝族地区的特点,分析了该地区在开展精准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龚意莎[6]通过对关键因素进行细化分析,说明了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在精准扶贫过程中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提出了具体的工作建议,对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具体的参考。
2.3 旅游资源评价
2.3.1 民俗旅游资源丰富。凉山彝族地区少数民族种类多、数量大、少数民族文化保存较好,很多旅游区处于大山深处,彝族民俗原生性保存较为完整。
康川司法所使用手机定位社区服刑人员有很多弊端。手机定位要求服刑人员必须随身携带手机,一旦手机脱离了服刑人员,司法所就无法及时联系他们。携带者如果预谋犯罪,甚至有可能造成刑侦误导。[5]
2.3.3 开发潜力大。四川凉山彝族很多贫困地区属于初步开发阶段,本身具有旅游资源,同时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气候特征也为这些地区开发旅游提供了基础。
同时,中国银行还积极对接云南省商务厅、进口博览局等部门,协助做好云南企业参加进口博览会的组织工作,并积极跟进云南交易团的金融服务需求,量身定制了金融服务方案,发挥全球化优势,将南亚东南亚客户引入云南,用实际行动争做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金融辐射中心”的建设者。云南中行还发动辖内各分支机构联系所在地企业客户,逐户走访,挨家落实,利用跨境企业撮合系统,全力挖掘客户进口需求,向我省企业推介进博会、宣传进博会。并全力配合做好省内交易团客户筛选及招商对接、互选组织工作,通过多渠道、多方式邀请省内参加进口博览会企业近百家,协助交易团成员做好报名、参会等相关服务工作。
3 四川彝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政府支持
3.1 人才支持
人才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很多少数民主地区因为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很难吸引人才的驻留。因此,2018年四川省调拨10000个专项事业编制到深度贫困地区,其中涉及凉山11个县。通过此项“人才下派”措施,鼓励和引导事业单位人才支援贫困地区,解决贫困地区人才资源缺乏的问题。
3.2 各级政府政策支持
2018年6月,四川省出台《关于精准施策综合帮扶凉山州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见》,从12个方面采取34条政策措施精准支持凉山脱贫攻坚;2018年7月凉山州委召开的八届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贯彻落实该意见的实施方案,提出将用好用足各项支撑政策措施,聚焦聚力难点精准施策、综合治理。各级政府的支持为凉山彝族自治州脱贫奠定了基础。
4 四川凉山彝族地区精准扶贫思路
凉山彝族地区在过去的扶贫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依然有很大比例的贫困人口亟待脱贫,在精准脱贫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当地旅游精准扶中,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其旅游资源价值,科学规划、开发旅游资源;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和当地居民之间的利益分配,增强贫困人口的参与度,吸引外部投资;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同时做好整体营销。
参考文献
[1]林丽敏,孙慧宗,刘瑶.旅游资源对接精准扶贫的多维度考察[J].经营与管理,2019(3):127-132.
[2]陈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利益相关者研究[J].北方经贸,2019(2):164-166.
[3]张嘉辰,朱斌.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研究综述[J].市场论坛,2019(2):31-33.
[4]金松兰,黄金丽,林泽.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开发实现路径思考[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5-103,146.
[5]董婉.四川省凉山彝族地区农村精准扶贫问题研究[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16.
[6]龚意莎.四川马边彝族自治县精准扶贫案例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7.
[中图分类号] F323.8;F5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9)29-48-2
基金项目: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彝族文化研究中心2019年度项目“彝族地区旅游精准扶贫研究”(YZWH1915)。
作者简介: 罗正琴(1983—),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规划和乡村旅游。
标签:彝族论文; 旅游扶贫论文; 精准扶贫论文;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