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部地区人口流动的主要变化及特点
赵玉峰 孔伟艳
近年来,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西部地区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在流动方向和结构上变化较大。按照“在流入地居住一个月及以上,非本区(县、市)户口的1 5 周岁及以上流入人口”(个别年份流动人口的年龄限制在15-69岁)的流动人口口径,根据原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2010-2016)调查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对西部12省(市、区)数据分析表明:近年来西部地区流动人口从方向上看,以乡—城流动为主但逐步减少,省内跨市流动增加,地区内部流动为主;从结构上看,性别结构逐步优化,年龄结构趋于老化,民族结构“汉减少增”,教育结构不断改善。
子虚先生正襟危坐,由灵宝的军阵、榆树顶上的棋盘收回心神,与他的老朋友乌有一起,抬头眺望头顶的星海。银河由南至北贯通天宇,繁星亿亿,所谓星汉灿烂,洪波涌起。细察房、心、尾、斗,天田、天渊、牛女、离珠诸星,其形其势,不就是一局天上的媪妇谱!
近年来西部地区人口流动的方向变化
(一)乡城流动为主但逐步减少
整体来看,西部地区流动人口中,农业户籍人口占绝大多数。2010—2016年,农业户籍流动人口中占比保持在80%以上。这表明,乡—城流动是西部地区人口流动的主流。
从总体变化看,农业户籍与非农业户籍流动人口占比此消彼长。2010—2016年,农业户籍流动人口占比从84.21%减少到82.27%,非农业户籍流动人口占比从15.69%增加到17.69%。这表明,西部地区乡—城流动人口在减少,城—城流动人口在增加。
(二)省内跨市流动增加
整体来看,跨省流动人口占比最高,其次是省内跨市流动人口,再次是市内跨县流动人口。2010—2016年,跨省流动人口占比在40%左右,省内跨市流动人口占比向40%逼近,市内跨县流动人口占比在25%左右波动。
整体来看,西部地区流动人口中青壮年人口占据主流。30—39岁年龄段流动人口占比最高,其次是20—29岁年龄段,再次是40—49岁年龄段,三者合计达到80%以上。其中,1980年后出生的新生代流动人口在西部占据主流,合计占比达到60%左右。
从省内跨市的未来流向看,打算去省会城市意愿略强。流动人口打算去的地方级别中,省会城市、地级城市、县级城市差不多,打算去省会城市的流动人口占比略高。
表1 西部地区流动人口户口类型(2010-2016年) (%)
表2 西部地区流动人口流动范围(2010-2016年) (%)
图1 西部地区流动人口的意愿流动方向(2016年)
(三)西部地区的内部流动为主
整体来看,西部地区流动人口户籍地以西部为主,其次是中部;户籍地为四川的流动人口占比最高,其次是甘肃。2011—2016年,户籍地为西部的流动人口占比在78%上下波动,中部占比在13%上下波动;户籍地四川占比在10%以上,户籍地甘肃占比在10%上下波动。
整体来看,西部地区流动人口中,男性占比高于女性占比。2010—2016年,男性占比在55%左右,女性占比在45%左右。
近年来西部地区流动人口的结构变化
(一)性别结构逐渐优化
从总体变化看,户籍地为东部和西部的流动人口占比减少,户籍地为中部的流动人口占比增加。2011—2016年,东部和西部占比分别从7.86%和77.72%减少到6.7%和76.22%,中部占比从14.38%增加到16.91%。户籍地占比减少的省份,在东部地区有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广东、海南等10个省(市),在中部地区有山西、湖北等2 个省,在西部地区有内蒙古、重庆、四川、西藏、陕西等5 个省(市)。户籍地占比增加的省份,在东部地区有河北、福建、山东等3 个省,在中部地区有安徽、江西、河南、湖南等4个省,在西部地区有广西、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7个省(区)。
男女比例趋于均衡,与人口流动家庭化有关。整体来看,2010—2016年,2个以上家庭成员同住的在流动人口中所占比重合计在70%以上,3个家庭成员同住的在流动人口中所占比重在30%上下波动。从总体变化看,1—2人流动的流动人口所占比重逐步减少,3—6人流动的流动人口所占比重逐步增加。这其中,夫妻二人是主体,因此会优化性别结构。
从总体变化看,性别结构优化趋势初显。2010—2016年,男性流动人口占比从54.49%减少到52.92%,女性占比从45.51%增加到47.08%,男女性别比从1.20减少到1.12。
铆接具有牢靠、抗振、耐冲击、工艺设备简单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铁路、航空、船舶等行业。铁路货车基础制动装置连接中大量使用的短尾拉铆销,采用拉铆与圆销结构相结合的方案,可有效防脱、防盗。转向架上的基础制动装置是铁路货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制动杠杆装配时一旦出现漏铆、铆接不到位等连接失效问题,将会造成基础制动装置脱落、丢失等故障,严重威胁铁路货车的行车安全[1]。目前铆接完成后的检查都是通过人工目测等方法进行检测工作,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难以得到准确的检测结果。
从总体变化看,西部地区流动人口年龄结构逐渐老化。2011—2016年,20岁以下、20—29岁年龄段、30—39岁年龄段、40—49岁年龄段流动人口占比总体减少,可能与西部地区对年轻流动人口吸引力下降致其流向东部有关。同期,50—59岁年龄段流动人口占比逐年增加,60—69岁年龄段流动人口占比总体增加。这与流动人口父母投靠子女、随迁照顾孙辈增加有关。
(二)年龄结构趋于老化
从总体变化看,跨省、市内跨县、跨境流动人口占比减少,省内跨市流动人口占比增加。2010—2016年,跨省、市内跨县流动人口占比分别从41.11%、22.74%减少到39.85%、20.39%,可能与省外发达省份、市内发达区县对流动人口吸引力下降有关;省内跨市流动人口占比从36.15%增加到39.74%,可能是省内人口向较发达市集聚。2011—2016年,跨境流动人口占比从0.07%减少到0.01%。
“我们也不知道入口在哪儿。宇轩谷主说,这盘棋会告诉你们。可是我与乌有老儿下了半宿棋,发现王积薪那小子的媪妇谱,就是四个字:此路不通。”子虚接着叹气。
电厂汽轮机辅机设备中凝汽器为主要的组成设备,凝汽器的稳定运行对于汽轮机运行的热效率提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另外从能耗方面分析凝汽器的稳定运行,有效的降低了设备机组内部的水能耗,对于汽轮机的稳定运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分析当前汽轮机凝汽器在运行中主要出现的故障现象为:凝汽器运行中出现真空度下降现象,真空度下降造成排汽温度升高现象。分析排汽温度升高造成了循环水温度升高,最终在温度变化下造成设备机组,出现了一定的振动及异响现象,严重影响了设备机组运行的安全性。
图2 西部地区流动人口的主要户籍地(分省份)(2011-2016年)
表3 西部地区流动人口性别结构变化(2010-2016年) (%)
表4 西部地区流动人口的家庭成员状况(2012-2016年) (%)
(三)民族结构“汉减少增”
汉族是流动人口的主体,但占比总体减少。2011—2016年,汉族流动人口占比总体高于80%。这一比例在省际差距较大,新疆汉族流动人口占比在79%上下波动。2016年,西部、新疆汉族流动人口比例分别为83.71%、76.93%,相差6.78个百分点。2011—2014年,汉族占比在85%左右徘徊,自2015年开始减少,到2016年减少到83.71%。
少数民族占比较少,但总体增加。2011—2016年,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占比为15%左右,占比较多的少数民族从大到小依次是回族、壮族、藏族、维吾尔族,2 0 1 6年占比分别为
4.93%、2.18%、2.35%、1.69%。在此期间,蒙古族、回族、藏族、壮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土家族、布依族、侗族、瑶族、哈萨克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占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迟松建(2 0 1 4)通过对少数民族人口流动趋势的分析,估计少数民族人口流动进程相比全国人口滞后1 5 年或更多,未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还会持续增多。段成荣等(2 0 1 6)利用2 0 1 3 年抽样调查数据,认为少数民族参与社会流动的总体规模虽然较低,但是增速明显,今后少数民族跨省流动、举家迁移的情况会越来越多。对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研究印证了以上学者的观点。
(四)教育结构不断改善
整体来看,西部地区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以初中为主,其次是高中/中专、小学。初中占比在50%左右,高中/中专、小学占比分别在20%、18%左右。新疆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低于西部水平,占比前三名的初中、小学、高中/中专分别为48%、23%、17%左右。
设脉压雷达回波信号为s(t),信号分段后的各分段长度为等长τ,各分段上的相位调制值分别为φ1,φ2,φ3,…,φp,相位调制过程中,相位调制值为φ1的信号分段数为n1,所有信号分段起止时刻分别为t1si和t1ei,其余信号分段的起止时刻同理可得。
从总体变化看,西部地区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逐步提高。呈现三个特征:一是未上学占比总体下降。未上学的流动人口占比从2 0 1 0 年的3.8 2%下降到2 0 1 6 年的2.8 9%,下降了0.9 3个百分点。二是高等教育程度占比总体上升。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研究生学历的流动人口占比分别从2 0 1 0 年的4.4 9%、1.8%、0.0 7%上升到2 0 1 6 年的8.7 2%、4.6 7%、0.2 8%,上升了4.2 3、2.8 7、0.2 1 个百分点。其中,大学本科学历占比增加了1.6 倍,研究生学历占比增加了3 倍。三是受教育程度总体上升。小学、初中学历的流动人口占比分别从2 0 1 0 年的2 0.3 4%、5 1.6 7%下降到2016年的17.22%、45.49%,下降了3.12、6.18个百分点。高中/中专学历的流动人口占比从2010年的17.81%上升到2016年的20.73%,上升了2.92个百分点。
图3 西部地区流动人口年龄结构变化(2011-2016年)
图4 西部地区四个主要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占比(2011-2016年)
图5 西部地区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2010-2016年)
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
标签:西部地区论文; 人口流动论文; 流动人口论文; 数据分析方法论文; 性别结构论文; 一带一路论文; 年龄限制论文; 调查数据论文;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