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字并列句中的论证力度论文

“也”字并列句中的论证力度论文

【语言文学研究】

“也”字并列句中的论证力度

李 文 山

(西南大学 外国语学院,重庆 400715)

摘 要: 前人指出,“也”字并列句的两个分句在意义上有“类同”的关系,且两个分句表达的两层意义同等重要。但是笔者发现两个分句之间虽然有类同关系,但它们之间的重要性却并不对等。“也”字并列句中两个分句在意义类同但地位不对等的关系可以用Ducrot和Anscombre提出的“论证理论”加以统一刻画。两个分句的论证方向相同,支持相同的论点;先行分句比“也”字分句的论证力度更强。许多情况下,论证力度的不对等在分句语义层面可以观察到,有些时候则需要在语境中方能察觉到。

关键词: “也”字并列句;论证理论;论证力度;论证方向

一、引言

法国语言学家Ducrot和Anscombre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致力于发展语义学中的论证理论(l’argumentation theorie)。[1-3]该理论认为,自然语言所表达的意义事实上总是对一些观点的论证,而非对客观事实的描摹。因此他们主张就论证关系而非真值来讨论自然语言的语义。完全排除真值研究未必正确,论证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出自然语句之间存在着源自哲学的自然语言语义学理论所未能关注到的一种现象,即论证语义。论证理论包含两个基本的组成部分,一个是论证方向(l’orientation argumentative)子理论,一个是论证力度(la force argumentative)子理论。

所谓论证方向是指某些连续的语句对某一论点(la conclusion)提供支持或者做出反驳。例如“老王记性不好”是一个“论点”,而“他昨天忘了关门”“今天忘了关窗户”等两个语句可以为这个论点提供“论据”(arguments),因此它们的论证方向相同。为表达这样的论证意义,说话人可以说,“老王记性不好,他昨天忘了关门,今天忘了关窗户”。论证方向不同的两个语句之间通常会有一些标记,例如在“小王记性不好,但计算能力强”这个句子中“小王记性不好”和“小王计算能力强”在论证方向相反,例如前者可以支持“小王不该被录取”这个论点,后者则反驳这个论点,支持“小王可以被录取”的观点,这两个语句在论证方向的相反性用“但”标记。有一些词的意义包含论证方向,例如法语中的peu(没几个)和un peu(有几个)的论证方向是相反的,尽管它们都能表达不太大的数量。例如,汉语中的“那天没来几个人”和“那天来了几个人”表达的同样是会场有若干人,但是两者的论证方向相反。这种论证方向的相反在语言中有反映,例如“那天没来几个人,但足够了”是可以说的,而“那天来了几个人,但足够了”却听起来很别扭。“那天没来几个人”与“足够了”用“但”连接,两者论证方向相反;“那天来了几个人”与“足够了”不能用“但”连接,两者论证方向相同,由此可见“没几个”和“有几个”的论证方向是相反的。

所谓论证力度是指两个论证方向相同的论据对于同一个论点的支持力度。有些情况下,两个论据的论证力度相同,有些时候两个论据的论证力度有大小之分。论证力度强弱不同的语句可能会获得不同的语言形式标记。法语中的même,英语中的even和汉语中的 “甚至”一般用来标记一个论证力度较强的语句。以汉语为例,在“这十道题都不难,我做对九道,同桌甚至全做对了”一句中“同桌全做对了”用“甚至”标记,该语句比“我做对了九道”更有力地支撑了“这十道题都不难”的论点。迄今,论证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解释多种语义现象,如法语中的mais(但)、pourtant(然而)、au moins(至少)[3]140、英语中含too的并列句的成立条件[4]。本文尝试在该理论框架内刻画汉语中“也”字并列句中的论证力度现象。下文先简述前人在“也”字并列句研究中提出的一些见解,然后展示笔者对这个句型的新认识。

二、关于汉语“也”字并列句的常见观点

“也”是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虚词,常用的汉语虚词词典都对“也”的多种用法做出了详细说明,例如《现代汉语八百词》[5]《现代汉语虚词词典》[6]《现代汉语虚词词典》[7]《现代汉语虚词词典》[8]等。“也”的众多用法之一是出现在并列复句的第二分句中。在这样的并列复句中(下文简称“也”字并列句),前后两个分句总是表达某类同的关系。根据文献的描写,主要有以下五个类同关系。

第一,主语类同,谓语相同。

还不可怕么?试想这些连基本分数运算都不会的青少年,以后如何学习中等数学和科学?又如何进入大学和职场?即使日常生活中如购物、储蓄等事项对他们都会构成挑战!

(1)他去,我也去。

第二,主语相同,谓语类同。

三、建立验收合格与补助资金拨付进度挂钩的机制。县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及时组织验收,按照最低建设要求逐户逐项检查和填写验收表。需检查项目全部合格的视为验收合格,否则视为不合格。各地要结合实际尽快建立验收合格与补助资金拨付进度挂钩的机制,凡验收不合格的,必须整改合格方能拨付全额补助款项。

(2)我读书,也写文章。

第三,主谓语相同,状语类同。

(3)我昨天看了书,今天也看了。

第四,主谓语相同,补语类同。

(4)她说得很快,也说得很清楚。

第五,主谓语不同,“也”字分句与先行分句在时体方面类同。

(13)a.亚洲足球旧的格局已经被打破,韩国队和沙特队已经被淘汰,日本队也差点出局,这给老牌强队提了个醒,不能再把名将放在家里, 这是个教训。 (北大语料库)

在电视监控系统设计中,要对建筑物各层、常用场所、停车场、机械设备等进行重点监控,并在这些区域安装监控设备;并对监控图像进行实时记录,供后续参考。为了避免出现明显的死角,需要在楼梯连接点上设置监视器,以减少监控的盲点,提高安全监控的效率。此外,为了提高智能建筑的安全,应在电气设备室和空调室设置监控点,以降低事故的概率,特别是火灾问题,保证建筑运行的稳定性.整体设计完成后,保安人员需在ST8100平台上检查影像,以确认没有大盲点,并特别选择监控资讯,以确保建筑物处于安全监察的范围之内。

除了观察到这类并列复句中两个分句的类同关系外,前人还就前后两个分句的表达效果做出了一些论断。 马真认为含有“也”的并列句不但把两件事并列起来说,而且强调后句(“也”字分句)的内容与前句类同。[9]朱斌、伍依兰认为“也”字并列句中的两个分句之间有平列关系。[10]4毕永峨则把这类并列句称作“对称性并列”,认为并列的所有成分都是视为平等的成员来排列的。[11]其依据是“也 ”能够以“也……也”的形式出现,例如“碗也洗了,桌子也擦了,还有什么没做的”。笔者赞同“类同”说。这种类同是两个分句的论证方向相同的一种反映。但笔者不赞成“对称”说。本文将用丰富的例证论述“也”字并列句的前后两个分句论证方向相同,而论证力度却不对等,先行句的论证力度强于“也”字分句的论证力度。

三、“也”字并列句中的论证力度现象

(一) 较早的观察

张斌注意到,“有时,‘也’在表示类同时,还隐含递减的意义”[8]589-590

(18)a.老张去过上海,老李也去过(上海)。

(6)a.他们俩都上年纪了,老李八十岁了,老吕也七十五了。

b.#他们俩都上年纪了,老吕七十五了,老李也八十了。

在(6a)中,“老吕七十五”相对于“老李八十”是量上的递减关系。其中量较小的一方出现在“也”字分句中,如果把“量”大的放在“也”字分句中表达,句子就显得十分别扭,如(6b)所示。(6a)成立和(6b)不成立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即 “老李八十”和“老吕七十五”都是为了论证“他们俩都上年纪了”这个观点的。如果改变一下需要论证的观点,可以发现,“量的递减关系”可以变成“量的递增关系”。例如在(7a)和(7b),“老王才四十五”和“老黄才五十”都被当作证明“他们俩都不老”的论据,在这种情况下(7a)比(7b)更好。

(7)a.他们俩都不老,老王才四十五,老黄也才五十。

b.#他们俩都不老,老黄才五十,老王也才四十五。

有些情况下,“也”字并列句中的两个分句所共同论证的某个观点在语境中没有直接提供,这可能是作者认为读者可以推断出来,或者读者有相关的背景知识。然而,这并不改变“也”字句中 “也”字分句在论证力度上弱于先行分句的固有要求,如(23)所示。

(二)新的观察

笔者利用经过语感测试的人工语料和语料库(北京大学汉语语料库在线版)中的自然语料论述“也”字分句与先行分句有论证力度上的差异。这种论证力度差异往往直接反映在两个分句的语义中。在下面考察的一系列“也”字并列句中,先行分句和“也”字分句在“可能性”“强度”“必要”“确信”等方面有显著差异,这种语义上的差异与论证力度相关。

(14) a.在萨拉热窝的内战中已有34名记者丧生,莫茨也差点在那里“光荣”。(北大语料库)

(8)a. 他们两个都挺了解上海的,老张去过上海,老李可能也去过上海。

b.#他们两个都挺了解上海的,老李可能去过上海,老张也去过上海。

在(8a)中,先行分句表达是现实的情况,“也”字分句表达的则是可能情况。从可能性高低上看,先行分句高于“也”字分句。改变两个分句的语序,令先行分句表达的可能程度低于“也”字分句表达的可能程度,则句子不可以接受, 如(8b)。就论证力度而言,实际的情况比可能的情况更具有说服力。

虽然人生这场赛跑注定了不完全公平,但每一个阶段的大抵公平还是有的。你选择了什么,就会收获什么;你将时间花在哪里,时间就会还给你什么。观念左右行动,投入决定产出,一切最终输出的结果都是由最初输入的选择和行动导致的。就好像那些经典的老电影,所有故事的结局,在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伏笔,只是有些你没有看出来而已。

2.情感强度差异

当“也”字并列句的两个分句表达两种心理状态强度的时候,先行分句表达的强度高于“也”字分句表达的强度。

(9)a.老张是体育积极分子,他最喜欢打篮球,也喜欢踢足球。

b.#老张是体育积极分子,他喜欢打篮球,也最喜欢踢足球。

(9a)中的先行分句表达最高程度的“喜欢”,而“也”字分句则表达较低程度的“喜欢”。倒过来说是不行的,例如(9b)。在论证力度方面,“最喜欢”的运动比“喜欢的”运动更能反映“老张在体育方面的积极性”。

不同的程度副词可以直接表达高低不同的程度,它们只能以特定顺序出现在“也”字并列句中的两个分句中,造成分句之间在论证力度上的差异。例如,“十分”表达的程度高于“比较”,“十分”出现在先行分句中,“比较”出现在“也”字分句中,见(10a),反过来说则显得很别扭,见(10b)。

(10)a. 老张是体育积极分子,他十分喜欢踢足球,也比较喜欢打篮球。

b.#老张是体育积极分子,他比较喜欢踢足球,也十分喜欢踢足球。

同样,下面的(11)(12)(13)(14)中,前后分句所表达的内容在数量、频率、严重性方面的存在程度差异,其中a句都是正常的句子,b句则听起来不自然。这些不同语义维度上的程度差异都能造成论证力度的差异。

(11)a.这次考试的问题不算难,他全都答对了,我也差不多全答对了。

b.#这次考试的问题不算难,我差不多全答对了,他也全答对了。

在(11a)中,先行分句中的“全”表达的数量大于“也”字分句中的“差不多全”,对于前文给出的论点,先行分句的论证力度大于“也”字分句的论证力度。(11b)违反了这种论证力度分布规则,因此不可以接受。

(12)a.我对外国文学很感兴趣,经常读英文小说,偶尔也读法文小说。

b.#我对外国文学很感兴趣,偶尔读英文小说,也经常读法文小说。

在(12a)中,先行分句中里的“经常”比“也”字分句里的“偶尔”表达的频率更大,前者比后者对前文的论点论证力度强,而(12b)没有遵守论证力度分布的规则,是不合格的句子。

由此可知,相对于基于AutoCAD进行二次开发的施工图审核技术的平面视图模式,结合BIM技术的施工图审核技术可以实现“所见即所得”,不仅可以利用三维视图模式显示不满足构件的位置及相关信息,快速定位不满足构件,还可以利用可视化设计的优势直观的显示出二维视图模式中难以呈现的问题。同时,还可以运用三维施工图技术的信息联动修改功能,迅速的完成构件的修改工作,并导出修改后的建筑施工图纸,从而达到优化设计的目的。

(5)天亮了,台风也过去了。

b.#亚洲足球旧的格局已经被打破,日本队差点出局,韩国队和沙特队也已经被淘汰,这给老牌强队提了个醒,不能再把名将放在家里,这是个教训。

(13a)和(13b)一个可以接受,一个不可以接受,但都可以用遵守或者违反论证力度规则来解释。“韩国和沙特被淘汰”比“日本差点出局”更能论证“亚洲足球旧的格局被打破”的论点。

1.可能程度差异

3) 对于变风量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随着室内负荷的变化,能实时调节风机转速以改变送风量,达到满足室内热舒适性要求的目的。同时,系统内不存在冷热量相互抵消的情况,因此变风量的能耗明显低于再热定风量系统和双风管系统。变风量末端的风量调节会引起系统风量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整个系统内其他房间风量控制的精度,因此对变风量布风器的配置要求较高,目前仅有少数几个厂家生产的变风量布风器能满足精确的控制要求。

在(20)的语境中,对话双方关心的主要是中蒙边贸的关系,特别是中国与蒙古有密切联系的方面,毕竟这关系到会话双方,特别是蒙方人士的利益。在这个意义上,地处内蒙古的“二连(浩特)”比“北京”对于与中国做生意的外蒙古人来说重要程度更高,所以“去过二连”更适合出现在先行分句中,而“去过北京”则适合出现在“也”字分句中。脱离这个语境,“我去过二连,也去过北京”和“我去过北京,也去过二连”都是可以接受的句子,因为“去过二连”和“去过北京”的论证力度的大小并不能在并列句内部确定。一旦语境确定,“我去过二连,也去过北京”和“我去过北京,也去过二连”之中就只能有一个是恰当的表达。

(14a)这个语段并不包含表达论点的分句,但是其中的两个分句中,先行分句比“也”字分句能够好地论证萨拉热窝内战的危险性、战事的激烈或者伤亡的惨烈。(14b)的问题无须赘述。下文(15)的情况与(14)的情况类似。

(15)a.幼年时期家中遭到不幸,父母双双遇害,他自身也险些被杀。

b.#幼年时期家中遭到不幸,他自身险些被杀,父母也双双遇害。

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能力以及课程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必须要组织开展好教研活动。经实践发现,有效开展小学语文教研活动的关键主要在于以上四点。若能做好这四点,则农村小学语文教研活动必将得到高效的开展。

在(16)中,先行句为前文观点提供直接的实证证据,“也”字分句提供的则是间接的理论证据,前者比后者论证力度更强。

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对独立学院而言,谁准确掌握了海量的、有效的用人单位需求信息,谁就争取到了工作的主动权,同时也提升了学院在同类高校的竞争力。对毕业生来讲,掌握了有效的招聘信息,就增加了择业成功的机会。可见,就业信息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流通是关键。尤其是在独立学院转设的背景下,毕业生就业体制处于摸索阶段、信息沟通渠道很不健全的情况下,独立学院应为提高就业率,促进毕业生求职择业提供更多的信息帮助。

(16)a.人的追求不是要再回到自然中去,去成为一具“物”,这已是被自然史和人类成长史所证明了的,同样也是马克思主义和众多人学理论所确认的。(北大语料库)

b.#人的追求不是要再回到自然中去,去成为一具“物”,这是马克思主义和众多人学理论所确认的,同样也是被自然史和人类成长史所证明了的。

例(17)是较大篇幅的语料。这段话最初的论点是“宋庆龄的肆无忌惮”。所谓“肆无忌惮”是指宋庆龄身为国民党中有影响力的人物公然与共产党人交往。为了论证这一点,下文的“也”字并列句给出了两条证据。先行分句说的是宋庆龄邀请周恩来和邓颖超,“也”字分句说的是宋庆龄邀请冯玉祥等人。显然,与周恩来等人来往比与冯玉祥等人来往更能反映出宋庆龄的“肆无忌惮”。

(17)一次,董必武要返回延安,宋庆龄毫无顾忌地在自己家里为他举行欢送宴会。宋庆龄照样我行我素。“唉,这……”孔祥熙连连摇头。当时,周恩来、邓颖超夫妇来了。冯玉祥、李德全夫妇,徐舜英等人也来了。周恩来在席间纵论天下形势,并特别分析了华北战场的战绩,在座的大家备受鼓舞,凝神细听。

与笔者的观察不同,前人文献中描写的“也”字并列句中的,两个分句中一般不涉及某种程度上的差异,前后两个分句的顺序基本可以颠倒过来,如(18)和(19)中的两对例句。

由勘测区的重力异常的基准面上建立笛卡儿坐标(x,y)平面(图1),z取垂直向下为正,假设勘测区地表下任意一个点q,其坐标为(xq,yq,zq)、体积为vq,剩余密度为Δσq,则它在测区上任意观测点(x,y,z)处的重力异常Δgq(x,y,z)可以表示为下式:

b.老李去过上海,老张也去过(上海)。

(19)a.他喜欢打篮球,也喜欢踢足球。

b.他喜欢踢足球,也喜欢打篮球。

在(18)中,“老李去过上海”和“老张去过上海”之间并没有在哪种程度上的高低之分,两个分句可以两种顺序分别出现。在(19)中,“他喜欢踢足球”和“他喜欢打篮球”之间也没有程度上的高低之分,两个层次的意思之间可以用两种顺序表达。下面要论述的是,在类如(18)和(19)等“也”字并列句中,两个分句在论证力度上有差异,只是差异没有在分句的语义中直接反映出来,而显现在语境中。先看例(20)。

(20)我注意到餐桌上摆着中国的酒、糖和桔子,便问:“你们去过中国?”在蒙古,请客人喝酒不像中国人,进门3杯,出门3杯,而是让客人随便喝。蒙古人爱交朋友,好客。主人答道:“去过。我去过二连,也去过北京,了解中国。中国有好产品。中国人勤劳,能吃苦,值得我们学习。”这时,主人端来热气腾腾的肉包子。

b.#在萨拉热窝的内战中莫茨差点在那里“光荣”,有34名记者也丧生。

类似地,(21)和(22)中的“也”字句中的两个分句没有直接表达程度差异的词汇,分句的论证力度差异只能通过参考上下文才能讲明白。

(21)一个人只要具备基本的社会生活条件,在种系遗传的基因控制下就会按一定顺序发展成长,所以每个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发展阶段、年龄特征和变化速度总是大体相同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在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同一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就会有差异,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如解放后的青少年儿童就超过解放前同龄青少年儿童的发展水平;80年代的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水平与50、60年代的同龄人也有明显的差异。教育条件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也会有不同的变化。在不同的教育思想指导下,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学会就会出现不同的发展。

(22)职工的教育程度与劳动生产率有密切的关系。据我国第一汽车制造厂一个车间1980年的统计,同是四级工,初中文化程度的比小学文化程度的可以多完成劳动定额26%。原苏联也有研究指出,十年制中学毕业生比八年制中学毕业生的劳动生产率要高25%。这就是说,在同等条件下,劳动者的教育水平提高一个学段,劳动生产率可提高四分之一左右。

在(21)中,解放前和解放后的同龄青少年儿童的发展水平的差异程度与80年代和50、60年代的同龄青少年儿童的发展水平的差异程度都是用来作证的。前者更有力地论证“在不同社会条件下……具有一定可变性”这一观点。在(22)中,我国第一汽车制造厂的统计是直接证据,苏联的研究结果是间接证据,前者对“职工的教育程度与劳动生产率有密切的关系”这一观点的论证力度更强。虽然表达这两点证据的语句中并没有直接出现表达程度的词汇,但是它们论证力度上的强弱在语篇语境中是显而易见的。

当拉张伸展的方向与前一地质历史时期的挤压方向近于相反时,基底中的逆冲体系易发生应力集中,从而发生负反转作用。在负反转作用过程中,逆冲断层能否重新活动取决于两个主要因素:一是断层倾角,角度大的较难活动,角度小的较易活动;二是后期叠加的应力场方向,应力方向垂直于断层走向的容易,其他方向的较难。前期逆冲上升,上盘地层遭到严重剥蚀,下盘地层保存完整;后期上盘下滑,表现为同期沉积断层的特征。

初步概括(6a)和(7a)中的情况,笔者发现它们的共性是,“也”字分句和先行分句之间存在着不对等的关系。笔者将基于下文提供的进一步观察以论述这种不对等是论证力度上的不对等;具体可以表述为“也”字分句比先行分句的论证弱,这样就可以把(6)和(7)表面上的“递减”和“递增”关系统一起来。

3.3.5 入侵检测IDS、系统漏洞扫描、抗DDoS系统、防病毒系统。部署入侵检测IDS、系统漏洞扫描、抗DDoS系统、防病毒系统弥补防火墙的不足。

从图1可以看出,2012—2016年青岛市的人口城市化率均为60%~75%,因此2012—2016年青岛市的工业化发展水平进入工业化后期。

(23)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傅立叶、圣西门、欧文等人的社会主义理论,建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同时也批判地继承了他们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据说可能还会减少一半。走的人一半是离职,一半是辞职吧。其实差别也不大,因为离职的也很多没有拿到补偿。大家都不抱什么幻想了,但有人想陪ofo走到最后,不过留下的人也是走一步看一步,毕竟是寒冬,不好找到合适的工作。”Raven说。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圣西门、傅里叶和欧文有思想继承,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的常识性观点,而这种继承主要表现在前者对后者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尽管说话人试图引起听话人对马恩继承先贤“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在这个语境中,“也”字句和先行句都不包含表达程度的词汇,但是它们的论证力度的强弱能够通过语境讲清楚。

(三)一些看似例外的情况

基于对带有语篇语境的“也”字并列句的观察和分析,笔者认为当“也”字并列句中的两个分句不直接含有可供判断二者论证力度强弱的表达时,语境信息则可以参与确定二者在论证力度上的差异,从而安排论证力度较弱的命题以“也”字分句中表达。因此,笔者认为那些分句可以颠倒顺序的“也”字并列句中的两个分句也有不同的论证力度。但需要说明的是,论证力度强的分句所表达事实并不一定是语篇作者最想要拓展的话题,反而论证力度较弱的分句表达的内容却有可能是作者详述的部分,例如(24)。

(24)中国女性给我印象特别深刻,她们有自强、自立的精神,她们热爱生活,有美好善良的个性,在新的时代,她们追求美、张扬美,渴望自己成为更加丰富和美好的女人,这是女性最美和最动人的一面。我希望中国女性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成为全世界最为美好和引人注目的女性。我不仅热爱日本女性,我也热爱中国女性,在中国长期的工作期间,特别是从事女性化妆品的事业中,我与中国女性结下了情感和情谊,能够为中国女性的美丽和发展做些贡献,是我欣慰和非常乐意做的事情。(北大语料库)

在该语篇中出现的“也”字并列句有如下的特点:首先,两个分句均不含有表达程度差异的词汇,因此在没有语境制约的情况下,“我不仅热爱日本女性,我也热爱中国女性”(说法一)和 “我不仅热爱中国女性,我也热爱日本女性”(说法二)都说得通。但是从语篇中可以看出,语篇作者不是站在中国人立场上,而是站在日本人立场上。她在讲述对中国女性美好的印象过程中,把问题一度拓展到对全世界女性的美好印象,在这种情况下,她首先提出自己热爱自己国家(日本)的女性,这是她热爱女性的最直接、最可信的证据,毕竟她是日本人,其次才提到她对中国女性的热爱,这是间接的、可信性相对较低的证据。可见,尽管作者利用这个语篇盛赞中国女性,她依旧把她对自己国家女性的热爱放在第一位,作为她热爱世界女性的最好证据。因此,笔者认为,在(24)中,“也”字并列句的两个分句同样遵循了前文论述的论证力度分布原则,尽管“也”字分句在内容相对于先行分句的内容,与该语篇的话题的相关程度更高。

有些情况下,甚至会出现先行句带有明显表达更高程度的词汇,但“也”字分句的内容却得到更为详细的拓展,例如(25)。

(25)祖冲之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个管理朝廷建筑的长官。祖冲之长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就读了不少书,人家都称赞他是个博学的青年。他特别爱好研究数学,也喜欢研究天文历法,经常观测太阳和星球运行的情况,并且做了详细记录。

语篇(25)中,为了论证“祖冲之是博学青年”的话题,作者给出“他特别爱研究数学,也喜欢天文历法”,其中前一句中有“特别”一词,这显然说明“喜欢数学”比“喜欢天文历法”更能说明祖冲之的博学。事实上,祖冲之广为人知的也是他的数学成就,虽然下文中继续讲述的不是他如何热爱数学,而是他做了哪些关于天文历法的事情。

(四)说说“也……也”句

毕永峨认为“也……也”句型的存在可以证明“也”字并列句前后两个分句的地位对等。[11]不可否认,在“也……也”在并列句中,前后两个部分可以对等,但在语言形式上“也……也”和“也”字并列句是不一样的。换言之,“也……也”和“也”字并列句的是两个形式和功能都不相同的句型。例如,下面的句子是不能接受的。

(26)a.#他们两个都不年轻了,老张也八十了,老李也七十五了。

b.# 这次考试不是很难,小明也得了满分,小强也差点得了满分。

(26)中的例子支持笔者的看法,“也”字并列句前后两个分句至少在论证力度上是不同,而“也……也”句的前后句不容许这种论证力度上的不同。简言之,“也……也”并不是论证“也”字句前后分句之间语义关系的有效证据。至于“也……也”句的内部语义特点是什么,本文不做深入讨论。

四、结语

前人对“也”字并列句的研究揭示了该句型中的前后分句具有“类同”的特点。本文在前人观察的基础上在更大范围内考察了“也”字并列句中前后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也”字分句之间具有相同的论证方向,“也”字分句与先行句相比,论证力度较弱。这可以解释在“也”字并列句中两个分句的内容是否可以对调位置。

参考文献:

[1] Ducrot.Oswald[M].La Preuve et la dire.Paris:Mame,1973.

[2] Anscombre.Jean-Claude and Oswald Ducrot[J].L’argumentation dans la langue.Langages,1976(42):5-27.

[3] Anscombre.Jean-Claude and Oswald Ducrot[M].L’argumentation dans la langue.Paris:Mardaga,1983.

[4] Winterstein G.The meaning of the additive too:presupposition and discourse similarity[C]//International Tbilisi Symposium on Logic,Language,and Computation.Springer,Berlin:Heidelberg,2009:322-341.

[5]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6] 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57级语言班.现代汉语虚词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7] 侯学超.现代汉语虚词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8] 张斌.现代汉语虚词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9] 马真.说“也”[J].中国语文,1982(4):283-288.

[10] 朱斌,伍依兰.现代汉语小句类型联结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1] 毕永峨.“也”在三个话语平面上的体现:多义性或抽象性[G]//戴浩一,薛凤生.功能主义与汉语语法.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79-94.

On the Argumentative Force of Chinese ye -conjunction Sentences

LI Wen-shan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Abstract : It was argued in the literature that the two clauses in a ye -conjunction sentence express events of the same category and the meanings of the two sentences are equally important. However, the observation of such sentences shows that although the two clauses in conjunction express events of the same category, they are not equally important. Such inequality of importance in meaning between the two clauses in a ye -conjunction sentence can be characterized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Argumentation Theory, proposed and developed by Ducrot and Anscombre. Specifically, the two clauses in a ye -conjunction sentence do not have the equal argumentative force although they have the same argumentative orientation; the first clause is stronger than the ye -clause in terms of argumentative force. In many such sentences, such inequality can be directly observed in the semantics of the two clauses, but in some cases it cannot be detected without referring to context.

Key words :ye -conjunction sentence; Argumentation Theory; argumentative force; argumentative orientation

中图分类号: H1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9-5128( 2019) 09-0078-07

收稿日期: 2019-04-18

作者简介: 李文山(1974—),男,天津人,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爱丁堡大学理论语言学博士,主要从事语义学研究。

【责任编辑 郝丹娜】

标签:;  ;  ;  ;  ;  

“也”字并列句中的论证力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