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际城市为目标加速天津市工业结构的调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天津市论文,目标论文,结构论文,工业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把天津建设成为中国北方的国际港口城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经济发生了巨变:全世界经济总量迅速增长,据世界银行1992年报告,从1965年到1990年25年间增长了10倍。世界经济呈现多极化发展态势,全球区域性贸易集团林立。然而,由于生产社会化的迅速发展,各国再生产过程又呈现出直接交错和经济一体化态势;全世界经济增长点出现新的变化,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减慢;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经济高速增长,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正向太平洋转移。同时,世界科技飞速发展,一批高科技的新兴产业,如微电子、宇宙航空、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应运而生。在新的生产力基础上,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往来,无论在总量、空间范围、频率和物质载体上都有很大的变化。
这样的国际环境,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既是一个挑战又是一个重大的机遇。抓住机遇,加速我国经济的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通过改革与开放,加速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参与世界经济的发展,自立于世界经济之林。这里,一个战略问题就是要在下一个世纪建立起若干个国际性的大城市,以此为经济发展中心和经济增长点,推动全国经济的发展。
天津,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城市,在经济总量上,列在全国第四位。它地处环渤海的中心,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具有优越的区位;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具有先进技术综合性的工业部门结构;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商贸中心和传统的金融中心城市。作为港口城市与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广泛的经济联系;通过几年建设,又具有现代城市所具有交通通讯条件,海陆空交通发达,是首都的海上门户。党中央、国务院已批准把天津建设成为北方商贸金融中心,技术先进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全方位开放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这一切说明,天津市的发展目标已经确定:要在下一个世纪当中建成为一个国际港口城市。
从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情况看,建成一个国际性的港口城市应具有一系列的条件。一是必须有重要的区位,一般都是各国重要的江河的入海口,具有发达的海陆空交通设施和世界最先进的通讯设施;二是具有国际往来优惠的软环境,能以最快速度开展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业务,在世界贸易总额和世界港口吞吐量当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三是必须拥有众多的各类金融机构,能为国际贸易往来提供广阔的融资渠道和高效率的结算场所;四是必须是国内商贸的巨大中心,能够将国际贸易往来的要素迅速转入国内市场;五是应有独具特色的工业产业和产品结构,特别是技术密集的工业产品,并且是重要的产品出口基地。此外,还应具有高度发展的物质文化生活和先进的生活消费方式,以及具有吸引国内外旅客居民的凝聚力和城市的高度消费力。
以这样的目标建设天津,还需要很大的投入和时间跨度,目前天津经济发展水平尚有不小差距。但是,一个城市是否能够开发成为国际城市,不仅取决于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它本身是否具有客观应具备的区位、条件和这一城市本身的开拓能力。如果从这些方面来考察,天津完全有条件通过几十年的创业,重振雄风,建设成为我国北方的国际港口城市。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
二、以国际港口城市为目标,重塑天津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
要把天津建设成为我国北方的国际港口城市,必须依照上述国际港口城市应具备的条件,调整与重塑天津的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
(一)天津市产业结构的现状是:三次产业结构在京津沪穗4大城市中是较低的,第三产业结构比重低于北京与广州,产值则大大低于上海。由于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低,致使GDP(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在全国降至第四位。农业基础行业总量小于其他大城市,制约了国民经济发展。各次产业结构比重比较平均,没有明显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在二次和三次产业当中传统行业仍占重要的地位,新兴行业尚未形成规模经济,而原有的传统产业产品市场正在逐步丢失,市场开拓的步伐不快。由于大部分工业行业是“三耗”较高的粗加工业行业,受基础原材料行业制约很大,不仅原材料与加工工业不平衡,加工工业与深加工工业的结构也不平衡,经济效益增长缓慢。第三产业结构陈旧,新一代的第三产业总量较小,有的新兴产业刚刚起步。这种工业结构状况与天津发展极不相称。
(二)根据前述国家确定的天津市城市发展目标,把天津市建成为国际港口城市,需要按照下列模式,重塑天津产业结构。
1.建立起国际港口城市外向型经济的引导产业,其中包括金融、外贸、保险、信息咨询、房地产业和科技产业。这些产业都是属于第三产业范围,对天津经济外向发展起着启动与支撑的作用。根据国际经验,现代化大城市产业结构日益成为服务型产业,第三产业在GDP中的结构比已超过一、二次产业比重之和,分别达到60%-80%。没有这些技术先进、效率极高、结构更新的第三产业系统,城市无法参与国际经济的循环,更谈不上起到国际港口的作用。
2.发展天津市国际港口城市的主体产业。这是指工业(包括建筑业在内的第二产业)和港口服务业。作为国际港口城市,天津具有规模极大的工业基础,在目前它仍是天津市产业的主体部分,1992年增加值为210亿元,占全市GDP的51.06%。它提供了天津在市内、国内、国外三大市场的物质产品。作为经济发展中心城市,天津市要为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提供技术先进、精美优良的工业品。港口服务产业是天津市产业结构中的一大特色,它是一个大系统,包括港口运输,储运、保险、加工、进出口代理,税务代理、金融信托、广告、中介等一系列的行业。目前天津市这一系统已初具规模,但需要加速发展。
3.发展国际港口城市所需要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产业系统。除去发展现代化农业,为城市的存在与发展提供农产品之外,还要发展外向型农产品;要建立结构齐全的城市基础设施产业,特别是能源、供排水、交通、通讯、市政、环保、社会保护等产业部门,这是为天津发展成为国际城市的物质载体和基础条件。这一产业系统的发展要与上述引导产业系统和主体产业系统的发展相适应,并适度超前。
通过上述三大产业系统,重塑天津作为现代化大城市,即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的技术进步型、开放型、高效型和服务型的产业结构,改变单纯以生产为中心的工业城市的产业结构。
(三)根据这一结构重塑目标的要求,天津市产业要有一个比较科学的、符合现代经济运行规律的布局规划。一是根据城市区位理论关于城市空间的经济密集度越高,土地单位面积经济价值越大的原理,天津市第三产业,特别是其中的现代部分将向市中心区集中。市中心区的产业布局将结合城市规划中改造和新建要求,实现产业更替。二是建立起滨海新区,将港口服务产业和部分三次产业,集中到以塘沽为中心的联结大港、汉沽、东丽和津南两区部分地区的新区之内,形成集中体现港口城市产业带的新的卫星城市。三是以京津塘高速公路两侧和南开区的新科技园区为中心,形成天津市高科技的产业带,从科技上支撑天津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四是调整天津市工业布局,实现工业布点外移。从全市布局看,将原材料工业东移到滨海地区,结合这一地区的资源配置和地貌条件,将集中发展天津的原材料工业和部分重化工业,成为天津石油化工和海洋化工生产基地;同时,将高档、轻型、附加值高的外向型工业集中布置在滨海新区内的技术开发区之中,形成新的工业区。此外,大力发展天津市的乡镇工业,在实现城郊一体化过程中,将天津市的地方工业转到市郊,从而形成全市新的工业布局。
三、天津市工业结构调整的三个战略问题
天津市的工业结构要在前述产业结构总体重塑和布局合理调整的总体发展中进行,从而保证天津市发展的总方向和经济增长。
天津建立起适合于国际港口城市的工业结构,有三个带有战略意义的问题,需要取得共识和付诸实践:
(一)调整工业中的主导产业群,带动天津市工业结构高度化。主导产业一般的是指产业关联度高,能带动全市产业迅速发展的产业部门;支柱产业一般是指产值占全部产业的比重很大的产业。支柱产业有的本身就是主导产业,但也不完全是等同的。这是因为作为主导产业的条件是多方面的,除去产业关联度一点以外,还得考察该产业的收入弹性和该产业的技术发展潜力(即市场需求潜力)诸条件的状况。
天津市的工业结构属于加工工业为主的结构。在工业当中,冶金、机械、化工和纺织(近两年又加上交通设备制造)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的几大支柱产业(1992年上述5个行业共占工业总产值的42.27%)。这一情况,京沪津3大直辖市完全雷同。
最近几年,天津市根据全市的资源情况、行业生产发展情况和市场需求预测,提出要发展四大支柱产业,即以汽车、机械设备为重点的机械工业;以微电子、通信设备为重点的电子工业;以海洋化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为重点的化学工业;以优质钢管、高档金属制品、优质钢材为重点的冶金工业。这四大支柱产业基本上是基础原材料工业和加工工业各占一半。
作为主导产业除去考察其收入弹性高低之外,重要是看它的产业关联度,尤其是后向关联系数(即投入系数关联度)。上述四个产业部门的中间投入和物质生产部门投入系数都是比较高和最高的部门,就是说,这四个部门的发展可以带动更多的为它服务的产业部门的发展。因而基本上也可作为天津市主导工业部门来发展。
但是,也应看到,这些支柱产业当中,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产品并没有形成天津市本身的中间投入,即作为中间需求型的行业而存在,而是作为最终需求型行业存在着;而它本身又是大量消耗能源和原材料的部门,既不能为本市经济服务,又会加剧原材料供应紧张程度。从产业经济上分析,这些行业的前向关联度较低,从而也影响带动本市一些下游产业的发展。
另外,作为主导产业,其技术发展潜力是很大的,它能适应市场瞬息万变的要求,从而是具有很高收入弹性的产业。从这一条件分析,天津市工业中的主导产业技术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的。1981至1990年的10年中,天津市的经济增长靠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只有21.2%,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5-10%有所提高,但还落后于发达国家50-70%的水平,也低于全国的31.3%的平均水平。由于技术进步缓慢,天津市工业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比较低,1985年以来本市一级站调往市外市场的工业品呈下降趋势,特别是东北和西北市场,平均每年递减21%和12%,1990年全市产品在市外市场的比重仅为19.86%,国外市场的比重仅为6.6%。1980年天津外贸出口占全国外贸出口的份额为8.4%,1991年降到2.2%,11年下降了6.2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0.56个百分点。
上述状况表明,天津工业的主导产业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其调整的原则是:在未来世界贸易发展中收入弹性高的行业;产业的前后关联度较高的产业;具有独特的系统优势和区位优势的产业;技术含量或密集度高的行业。根据这些原则,作为工业中的主导产业应是技术含量高的机械工业,交通设备制造业,微电子和通讯设备工业,化学工业中的深加工行业,技术密集的冶炼和金属压延工业。这些主导产业一方面要带动全市工业的技术改造和增长,另一方面又要成为占领市外和国际市场的重点产业。
(二)发展一定的基础原材料工业,调整原材料工业和加工工业的关系,建立起具有特色的深加工的工业结构。天津是一个以加工业为主的工业城市。既以加工工业为主,就必然产生与基础原材料工业的关系问题。作为加工工业的发展,一方面应向“三耗”低的加工工业转型;另一方面应提高中间产品的自给率。这样有助于实现加工工业的高度化,这也是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之一。
作为必要的原材料,天津应提高自给率。这就涉及要不要发展一些基础原材料工业的问题。笔者认为,我国是一个幅员广阔的发展中国家,各地区资源分布很不平衡,经济发展也不平衡;再加上我们的国力有限,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还得有一个时间过程。因此,在生产力布局上,应将区域分工和区域内部产业相对均衡结合起来,这既有利于资源的最优配置,又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天津市在基础原材料方面除去金属矿采选和煤炭采选不具有资源条件之外,具有油、气、盐等方面资源条件;同时地处沿海,是北方最大港口城市(港口是可以转化为所需要的各种资源的)。因此,有条件适度发展一些基础原材料工业。这些工业必须是感应度系数较高的行业,成为本市生产的中间需求部门,不仅要为全国的经济发展服务,也要为本市的经济发展服务,这样才能有利于天津工业的高度化。
(三)用新兴产业带动传统产业的改造,提高天津市的技术含量,实现天津工业结构的转型。自从1984年全国提出要迎接世界技术革命的挑战,加强我国工业结构的调整以来,天津经济发展中的技术进步率有所提高,但仍然落后于上海和北京,一方面新兴的产业没有形成系列,没有达到应有的规模;另一方面,天津的工业当中相当多的行业仍然是技术落后的传统产业,如纺织、食品、造纸、缝纫、皮革、金属制品等行业。这些行业在全市工业生产中占有相当的比重,1990年共占17.65%。然而,由于技术设备陈旧,工艺落后,产品已经失去原有的优势,失掉了部分市场。以纺织为例,由于这一行业生产的多属于粗加工产品,而且多数作为最终产品而生产,结果在各地纺织大军崛起的今天,市场需求增长减弱,不仅不能给天津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出现全行业亏损。形势异常严峻。这说明天津传统工艺的改造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在新兴产业没有形成新的主导产业之前,传统工业势必需要相当的发展;即使高技术的新兴产业成为工业中的主导产业,传统工业也要在新的技术基础上协调发展,这是产业结构本身的客观要求。因此,天津市要下大力量,以新兴的适合的技术如微电子等新兴产业武装传统工业部门,实现全行业的技术改造与产品结构的调整。首先,要加大资金投入改造传统工业,用最先进的技术武装这些行业。其次,要改变产业类型,有的行业,如纺织业,必须改变其中间产品型产业为与服装联合的最终产品型产业,显著地提高加工深度,既能提高纺织工业的产品档次,又解决了服装行业面料短缺困难;食品、造纸业必须提高加工深度,生产出高附加值的产品,占领国内外市场。再次,下决心调整产品结构,甩掉质量不高、没有市场、经营亏损的产品生产,实现要素的重新组合,提高有限资金的产出率。
发展新兴产业,改造传统工业最终是使工业这一大的产业群体,实现以劳力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为主的工业,向以技术密集为主的工业转化,这是作为国际城市工业结构应有的发展特色。天津在这方面需要加快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