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论文_赵晓黎

浅谈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论文_赵晓黎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摘要:

数学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创造条件,引导他们动脑、动口、动手主动探索知识,鼓励他们发展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最终实现个性的自主发展,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应充分体现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

关键词: 以生为本 自主探究 数学课堂

《国家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可见数学学习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关心学生的需求,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那么教师如何构建自主探究的数学课堂,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呢?

一、创设诱导性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教学中,若能创设具有诱导性的情景,可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激发起他们的探究动力。在学习七年级“幂的运算”一课时,我首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在古波斯王国,有一个人发明了一种游戏,叫做“国王之死”,也就是后来的国际象棋。国王特别喜欢这种游戏,于是决定要奖赏发明者。他把“国王之死”游戏的发明者召进了皇宫,当着众大臣的面说可以让发明者提一个愿望,自己一定会帮他实现。

发明者特别谦虚,说:“陛下,如果可以的活,我想让陛下赏给我一些米。”国王和众大臣听了都感觉很惊讶,“你只要一些米?”

发明者说:“是的,我要一些米,只是希望您能把米放进棋盘的格子里,第一个格放1粒米,第二个格放2粒,第三个格放4粒,第四个格放8粒,然后依此类推,每一个格放进的米粒数量都是前一个格的2倍,把棋盘放满就可以了。”

大家听了都觉得特别有意思,整个棋盘也不过64个格,认为这个发明者太傻了,错过了一个发财的机会。国王更是喜出望外,当即命人拿来棋盘和一袋米给了发明者。

发明者笑着开始在棋盘上放米,当第一排的8个格放满时,米粒也由1粒增加到了128粒,大家都笑着看发明者往棋盘格子里放米。可是,不久大家就笑不出来了,第二排的格子结束时,米数已经增加到了32768粒,可是还有48个格子空着呢。国王慌了,马上命令中止放米,然后召来财务大臣计算,得出的结果让大家目瞪口呆:如果按照这个游戏规则,把整个国库的米都拿出来也远远不够!

请同学们也帮国王算一算,如果满足发明者的要求,最后国王需要拿出多少粒米?

听到这里,学生们的好奇心被激了起来,有些同学还拿起笔算了起来,当他们在为计算繁琐犯愁时,我引出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学生们带着愉快的心情去探索和研究“幂的运算”,这节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精心设计问题,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究者、发现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一种学习、探究问题的情感中,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动力、明确方向。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首先要使学生在脑海里产生问题。教师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克服过去课堂教学以课本和教师为中心,偏重讲授灌输,忽视情感交流和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倾向,努力营造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参与探索,发展学生的研究能力。传统的教学十分注重知识的系统传授,对于一些数学概念和基本原理层层揭示,步步把关,教师几乎是把知识咀嚼得细细的,才喂给学生,生怕学生消化不良。特别是有的教师还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也都不厌其烦的一一解释和交代。老师这样精耕细作,学生还会有什么问题呢剩下的只是按照老师的指令去完成作业罢了。试想,学生心目中没有问题,又如何去培养其解决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呢 。

三、创设探究情境,为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条件 。

探究,是对“未知”的一种探索,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去探索,学生兴致很高。但在推荐过程中,肯定有错误产生,特别是小学生会频频发生,这是很正常的。教师应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多想“怎么办?”多动手“试一试”,这样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其中,学生就容易有所创新。教师必须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安全、宽松的心里环境,营造浓厚的探究氛围,这是学生“探究”的前提。我在教学中一直努力地去营造一个宽松的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真正感觉到,在课堂中没有嘲笑,没有羞辱,没有指责,从思想到行为都能得到充分的尊重。实践证明,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处于活跃状态,学生的创造潜能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浓,探索数学知识的劲头更足,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四、动手实践操作,从操作实践中学会合作探究。

动手操作、观察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理解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学生通过这些数学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尤其是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合作操作、合作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从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他人交流和探究的本领。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合作探究可以达到以下三个目的:(1)可以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得到帮助,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2)可以达到互教互学、互切互磋、互相补充、互相订正的目的,使每位学生都感到成功的喜悦;(3)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让他们懂得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工作上,只有互相帮助、共同合作才能共同进步。因此,在教学时,对每个内容、每个问题,我都是先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从不同角度去探究可能隐含的规律,然后再让学生把自己探究、与他人合作探究的见解或结果,在小组或在全班进行交流、探讨。

总之,现代教育思想提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具有交互性的教学工具,把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变成以多媒体教学实践为基础的教学,为师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能有效实现这一学习方式。

在当前课改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代背景之下,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综合能力成为了我们的不变目标,探究性学习活动应运而生,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走在探究的路上,且行且思。

【参考文献】

[1]康旭辉.浅析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J].读写算,2012(14):89-90.

[2]沈传言.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实施[J].新课程研究,2011(8):68-69.

论文作者:赵晓黎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7年3月总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4

标签:;  ;  ;  ;  ;  ;  ;  ;  

浅谈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论文_赵晓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