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切入点,探究其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其意义。希望能促使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阅读教学;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阅读教学,由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所以引得许多同仁们去探索、去琢磨。当然,许多门派和方法也应运而生。这些方法和门派,一时间统治了阅读的课堂,致使一些教师竟怀疑起来“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正确性。
有心的教师通过归纳,不难发现有以下几种课型:
1.“问题型”,以问题贯穿阅读教学的始终,以回答问题为主要的教学形式。问题的来源是全方位的,也是多渠道的。有的是从题目中挖掘出来的,有从“阅读提示”中寻找的,有的是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提出来的,还有的是教师有深切的体会,而学生全然不知,也就是教师认为很重要的问题。整节课下来,“学生为问题而读书,教师为解决问题而‘奔波’”。致使有位教师在完成课时计划之后,还有一半的问题还没有回答,还有位教师讲过《十六年前的回忆》之后,竟提出了“李大钊逝世后家人为什么悲痛?”的问题。教师的答案是“家人为中国死去一位伟大的革命家而痛不欲绝。”如此诸类的问题,无论如何学生是回答不出来的。
2.“读书型”,教师深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训。所以,课堂所呈现的就是两个字“读书”。朗读、默读、指名读、引读,男生读、女生读……几乎穷尽所有的阅读形式。还有的把评价标准一节课死定在读课文时间的长短上。这样,教师只是阅读方式的设计者、阅读语气的示范者、阅读质量的评价者。难怪一些教育工作者无不感慨地说:这样的课,根本不需要专业的语文教师,只要有一定的组织教学的经验,普通话准一些就可以了。
3.“明理型”,一事一议,一事一理。整节课以“讲了一件什么事,明白了什么理”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殊不知,小学教材,在选编过程中,专家们早已考虑到了孩子们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所选教材时,都经过反复的掂量和斟酌的,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通俗易懂的。倘若整节课教师都在讲了什么事,明了什么理上,引导学生深挖深究,穷追不舍,那么,学生觉得阅读课“没有劲”是有道理的。因为“事是已知的,理是明摆的”。反复咀嚼一目了然的事情,谁都会觉得索然无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导写型”,把写作当作阅读教学的唯一任务,整节课以写作为中心围绕写作去读书。从用词的精巧到句子的修辞,从篇章结构的分析到选材立意。凡是与写作有关的知识点,无所不及。把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弄得支离破碎、体无完肤。到头来,教师精疲力尽,学生收效甚微。因为所有的技巧,都是教师分析出来的,是灌给学生的,那么多,谁能消化得了?
5.“表演型”,就是通过学生的表演将课文的主要意思表现出来。这样的课,学生应该喜欢,因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加了教学活动,课堂气氛热烈,学到知识没有姑且不论,学生应该图个痛快。然而,由于有的教师不明白阅读教学的目的,方法不当,往往会出现一些“假繁荣”的景象。演员是教师课前指定的,语言是书上已有的,动作是教师设计的,看似热热闹闹,其实是极少数人的活动。在活动中,没有学生的理解,没有学生的创造,有的只是教师预料之中的“表演”。这部分学生是教师预设好运行轨道上的“卫星”。他们欣喜的原因,只是满足于教师课前的信任,满足于笔者在同学面前的抛头露面,与阅读的愉悦毫无联系。
除此以外,还有“共鸣型”“欣赏型”等。
教师一心想教好学生的美好愿望不容置疑。但是,实施了新课标,再也不允许去过多的分析字词、段落、中心等,使部分教师在阅读课上不知所措。于是,有心的教师就创造出了以上课型。本来,教学就是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智者见智,仁者见仁,阅读教学课堂上出现百花齐放的现象的局面是可喜。然而,由于部分教师不甚明白阅读教学的目的和意义,盲目地模仿别人上课,其结果要么是“鹦鹉学舌”,要么是“邯郸学步”。自然,阅读教学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阅读教学的目的和任务。由此看来,单一的课型是无法完成阅读任务,达到阅读教学目的的。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里的“感受和理解”指的是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德”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要培养学生的“欣赏和评价”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提倡多角度的阅读,有创意的阅读,在阅读中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展开想象和联想,品味好词语,分析句式、句意中发现美、品体美和鉴赏美。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该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中又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我们很有必要下大气力,对阅读教学的研究。阅读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阅读是欣赏评价的前提;阅读是提高人文素养的阶梯;阅读是运用语文工具的积累过程。在研究的过程中,只要我们要用科学的教学理念作指导,围绕阅读教学的这些基本特性设计教学活动,注重学习的“情景”。学习环境中的情景创设要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协作”。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所面对的文章不同、体裁不同、文学风格不同,每篇文章都有其自身的特点,阅读对象又是个性各异的人,当然,封闭的、强制的、僵硬的教学模式是无法完成《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的。换言之,阅读教学的课堂,应是开放的、自主的、丰富的。无论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只要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有所知、有所感、有所悟就是一节好的阅读课。
在实施新课标的课堂上,“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同样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论文作者:尚明启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4
标签:教师论文; 阅读教学论文; 学生论文; 得法论文; 目的论文; 课堂论文; 语文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1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