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对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处理策略。方法:选取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病症的患者98例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手段及处理模式,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超声消融等介入治疗手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提升趋势显著;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消失时间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呈现显著下降趋势(P<0.05)。结论:对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应用常规药物治疗手段及物理治疗模式,同时给予超声消融等介入治疗手段,临床治疗结果显著。
【关键词】骨科创伤术;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处理
【中图分类号】R81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5-0010-03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in lower extremity is complicated by orthopedic trauma
Deng Gengde.
The orthopaedic of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Yibin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Yibin,,6446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strategy of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bone trauma complicated with deep venous thrombosis. Methods Selecting orthopaedic trauma caused by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after symptoms of patients 98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control group using conventional drug treatment and processing mode,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such as the control group on the basis of ultrasonic ablation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Results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icienc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time of complications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showe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P<0.05). Conclusion In patients with orthopaedic trauma caused by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after routine drug treatment and physical treatment mode, while giving ultrasound ablation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s, such as clinical treatment result is remarkable.
进行骨科创伤手术后的患者极易产生血液粘稠度升高、血流停滞或静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等情形,而术后的制动也对患者下肢静脉的正常回流过程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性。若未能及时对患者给予有效的治疗手段进行处理,则患者极有可能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病症。深静脉血栓是下肢骨折术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同时也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若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可能致残,严重情况可能致死。深静脉血栓可后遗皮炎、下肢水肿、色素沉着、继发性静脉曲张及郁滞性溃疡等,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1]。本次研究将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接收并采取骨科创伤术治疗方式实施救治且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病症的患者98例作为研究样本,探究对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处理策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治疗措施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我院接收并采取骨科创伤术治疗方式实施救治且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病症的患者98例作为研究样本,均为我院依据相关标准确诊的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病症患者。其中术后临床表现为下肢及小腿部位产生血栓患者25例,以上患者均存在一定下肢浅静脉怒张情形,且有轻微肿胀迹象,患肢一侧皮肤温度具有显著升高趋势,患者下肢具有剧烈疼痛感;术后产生下肢髂股深静脉血栓的患者31例,以上患者均存在一定下肢浅静脉怒张情形,患肢一侧皮肤温度具有显著升高趋势,且有显著的压痛表现;术后产生小腿静脉血栓患者42例,以上患者的小腿部位并未表现出显著的下肢浅静脉怒张情形及轻微肿胀迹象,但是伴有轻微的疼痛感及压痛感。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6:23,年龄为43~72岁,平均为(56.55±3.29)岁,其中实施胫腓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骨盆环双处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对应人数分别为25例、17例、30例及26例;观察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5:24,年龄为43~71岁,平均为(57.29±3.51)岁,其中实施胫腓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骨盆环双处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对应人数分别为24例、18例、31例及2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方面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首先对全体患者实施下肢静脉彩超检查操作,依据彩超检查结果对患者下肢静脉血管腔内静脉血流流速、血流方向及血流量给予分析,并对患者患肢的髂股静脉、胫前及胫后静脉实施检查,以便判断以上部位是否发生血栓情形,同时需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波动情况及患者病情的发展态势给予密切监测[2]。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手段及处理模式,应用此种方式展开临床治疗过程中,相关护理人员及患者家属应帮助患者使患肢保持抬高状态,以便实施包扎处理,并给予患者尿激酶静脉滴注操作,每次为8u,同时应将患者的优球蛋白溶解时间作为依据来判断尿激酶静脉滴注的剂量,随后对患者开展辅助康复训练,康复训练过程应结合患者病症发展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康复训练,提高患者肌肉主动收缩的功能。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超声消融等介入治疗手段,依据患者病症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对患者实施介入治疗手段,其中介入治疗方式包含正超声消融血栓血管成形术、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及取出术、髂静脉支架置入术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消失时间。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判定标准:显效:患者在给予对应治疗手段及处理五天内,患肢一侧的肿胀迹象完全消退,疼痛感得以显著缓解,患者患肢一侧皮肤的温度表现为显著下降趋势,趋于正常值范围;有效:患者在给予对应治疗手段及处理十天内,患肢一侧的肿胀迹象完全消退,疼痛感得以显著缓解,患者患肢一侧皮肤的温度表现为显著下降趋势,趋于正常值范围;无效:患者在给予对应治疗手段及处理十天内,患肢一侧的肿胀迹象并未消退,疼痛感并未得到有效缓解,患者病情甚至严重化。
1.4 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研究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都将会被保存在excel文档中,并且将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期间将会用到SPSS 13.0软件。我们采用平均值±标准差的方式来表达计量资料,同时对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使用(%)来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满足P<0.05这个条件时才能表明这些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
就本次实验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中显著病例数为21例,占比42.86%,有效病例数为26例,占比53.06%,无效病例数为2例,占比4.08%,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92%;对照组患者中显著病例数为20例,占比40.82%,有效病例数为21例,占比42.86%,无效病例数为8例,占比16.33%,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3.67%。如表1所示。由此可见,给予对应治疗手段及处理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提升趋势显著(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例数(%)]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消失时间对比
就本次实验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消失时间为(4.3±1.5)天,对照组患者并发症消失时间为(8.2±1.4)天。由此可见,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消失时间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呈现显著下降趋势(P<0.05)。
3.讨论
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呈现非正常的凝结形态,是一种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病症,其主要发生于制动状态,尤其是骨科相关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后,仅有小部分可以实现自行消退或限制于发生位置,大多数会逐渐向肢体的深静脉主干区域扩散,若未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手段,则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危害,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包含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的损伤及血液高凝状态,其中静脉血流滞缓、血液高凝状态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两个主要原因,单一因素不可能引发深静脉血栓,通常是两个及以上因素联合作用。在下肢骨折手术中一般选用脊髓麻醉或全身麻醉,麻醉条件下静脉扩张及静脉流速均减缓,肌肉因此麻痹而暂时失去收缩功能,术后肌肉处于松弛状态,从而致使静脉血流滞缓,引发深静脉血栓。静脉壁的损伤主要包含化学性损伤、机械性损伤及感染性损伤。深静脉血栓在临床上主要表征为肿胀、下肢疼痛及浅表静脉扩张[3]。深静脉血栓同样可以引起并发症,如肺栓塞、出血、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接收并采取骨科创伤术治疗方式实施救治且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病症的患者98例作为研究样本,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手段及处理模式,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超声消融等介入治疗手段,其中介入治疗方式包含正超声消融血栓血管成形术、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及取出术、髂静脉支架置入术等。研究发现,给予对应治疗手段及处理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提升趋势显著;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消失时间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呈现显著下降趋势。
综上所述,对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应用常规药物治疗手段及物理治疗模式,同时给予超声消融等介入治疗手段,临床治疗结果显著,有助于缩短患者并发症的消失时间,对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的提升、患者对应病症康复进程的加快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曾健聪,罗伟坚,杨云海,等.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处理[J].吉林医学,2014,(18):3999-4000.
[2]王希山.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处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7,25(13):12-13.
[3]周忠华,刘俊,赵银必,等.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处理[J].医学信息,2015,(39):374-374.
论文作者:邓庚德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9
标签:患者论文; 下肢论文; 静脉论文; 术后论文; 骨科论文; 对照组论文; 静脉血栓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