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统整式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整式论文,学科论文,综合实践活动论文,主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代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增强人的生存智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综合实践活动是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如何使综合实践活动体现学科韵味?如何更好地利用综合实践活动促使学生从学科的视角思考问题、用学科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以学科的知识技能解决问题,在多学科整合中实现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的提升呢?这是学校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需要思考的问题。为此,东北师范大学南湖实验学校尝试结合学生兴趣、从地域资源的有效利用出发,通过不同的主题活动将小学语文、数学、科学、美术、英语等学科的部分教学目标整合在一起,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展多学科统整的实践研究。 一、实践活动的实施背景与路径 实践中,通过活动体验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的学习平台、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可以使学生初步养成自主、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科学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的社会责任感、向上的精神与创造的激情。同时,这也可以拓宽教师的知识视野,激发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发挥教师作为课程开发者、实施者和创造者的积极作用。 学科统整实践活动有着明显的特点和优势。那么,学校应该如何选择活动主题、如何开展活动呢,又该如何确立和体现学科统整呢? (一)活动主题选择的原则 1.适合学生年龄特点,提升其学习兴趣 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学生的健康成长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也不例外,而做中学、边玩边学往往是学生最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所以,每一个主题的确定都要符合学生天生好动、好胜、好奇、好学的特性,教师要蹲下身子来倾听学生的声音,满足学生的需求,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促使学生主动发展。例如,学校开展能动手操作的校园花木种植活动,充满竞争和挑战的体育锻炼活动,事关学生营养、健康、口味的午餐和水果调查活动……这些活动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对设计、调查、统计、采访等学科活动都具有现实意义,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特别高。 2.涉及多门学科,体现学科韵味 每学期,学校统一安排和设计一个主题活动为宜,大主题可以涉及多个学科内容,体现各学科的特点。以“校园里的花木”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为例,科学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花草树木,观察其变化,研究其生长等;语文老师引导学生描绘植物形态、品味语言魅力;英语老师可丰富学生的花木英文名称的词汇量;数学老师指导学生如何对最喜爱的树木进行分层统计并得出结论;美术老师指导学生设计植物名片、树叶贴画、描绘校园美景等。如果某班开辟一块种植基地,那么数学老师可以先让学生量一量长宽、算一算面积;科学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物种,研究种植条件;美术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设计指示牌;等等。 3.依托区域资源,体现校本特色 学校资源是主题活动的主要来源。每所学校所在的区域都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特色,学校可以依托这些资源开发出具有区域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东北师范大学南湖实验学校是一所花园式的学校,校内绿树成荫、花开四季,还有一条小河——茶士港穿越其中。所以,学校可以“生态校园”为主题开展相关实践活动。事实上,身边处处皆学问——种类繁多的校园植物成为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若加以有效利用,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实践活动实施的路径 实践中,学校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以主题活动为单位,针对学生开展实现多学科统整的研究性学习。具体实施中,学生全员参与,以小组为单位,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学生开展相关主题的实践活动,并将相关学科内容整合在一起,最终形成综合性研究报告。具体来说,教师主要通过三条路径来组织学生学习与开展实践活动。 第一,课内先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前,教师必须与学生一起制订活动计划,考虑会涉及哪些相关学科知识、学生实施时会遇到哪些困难等。教师要利用课堂进行教学,为下一步的活动提供知识基础和技能准备。第二,课外去实践。掌握了学科知识与基本技能后,学生很乐意在现实生活中“露一手”,运用已有的知识来思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第三,综合运用再提高。学生在经历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一方面将多学科的知识综合起来灵活运用,另一方面又自主获得了新的知识技能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促进了自身对学科课程的学习。课外实践之后,教师必须让学生再次回归课堂,交流进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或改进的措施,以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与解决问题的深度。这促使课外实践与课堂学习相互融合,共同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二、“探索校园植物的秘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东北师范大学南湖实验学校校园里的植物生长茂盛、品种繁多,不同的季节里都有不一样的植物开花结果。学生在美丽如画的校园里玩耍、游戏的时候,经常被生机勃勃的花草树木吸引,跑去仔细观察这些长在土地里的生命,也会好奇地向教师请教“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因此,学校因时制宜、顺势而为,组织4年级学生开展“探索校园植物的秘密”综合实践活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尝试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经历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为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特别是统计模型应用的积累提供足够的开放空间,体会数学的应用性,培养自己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因此,以数学为主,以科学、语文、美术等学科为辅的学科统整式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在学校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 (一)从认识校园植物到“校树”“校花”评选 校园里有百余种植物,认识这些植物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的知识增长过程。因为认识的植物越来越多,而学生的喜好各不相同,所以常常看见学生争着讲述自己喜欢某种植物,尽力去描述它的美丽和价值,希望争取更多同学的认同。那么,到底哪种树、哪种花最受学生喜爱呢?在认识校园植物的基础上,学生又开展了“校树、校花评选活动”,将综合学习与植物主题结缘,学科统整便以数学学科为主。 (二)用数学学科放大镜审视校园植物,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不仅是课堂上呈现出来的教材中的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数学思维也可以在与数学息息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得以培养。让学生在数学味儿浓厚的活动中积累丰富的经验,自然而然地会使他们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经历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后,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会大大提升。 在确定“校树”“校花”时,4年级各班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了解植物之后,根据直观猜测,选定本组最想推荐的一种或两种植物。学生通过查阅、整理资料,形成了精彩的“校树”“校花”推荐理由。随后,小组长将拟推荐植物的翔实材料在全班进行展示,请全班同学做评委投票,根据得票多少进行评选、认定,形成本班提名的“校树”“校花”。然后,各班级将提名的“校树”“校花”提交学校学生会评审,确定5种候选“校树”、5种候选“校花”,作为大样本调查的备选范围。同时,学生将相应材料整理成PPT演示文稿,作为进班调查时的宣讲材料。 (三)“校树”“校花”大评选——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途径探索 学生在推荐“校树”“校花”的行动开始前便得知,单纯的演说宣传无法准确地判断出喜欢哪种树或者花的人最多。因此,小组成员商讨出融合统计知识、运用投票选举的好办法,并为此制作了推荐表和统计表,积极稳妥地开展“校树”“校花”评选活动。在评选过程中,学生根据“校树”“校花”的实际情况选定恰当的统计方案,实施统计活动,从而积累了与统计有关的直接的数学活动经验,既经历了“基于实际问题进行直观猜测——设计数据收集方案——选定数据统计工具与方法——整理数据——进行统计推断”的建立统计调查模型的全过程,又亲身体验了数学的趣味性与实用性。 学生的民主和公平意识仿佛是与生俱来的,自然想到了运用统计的办法进行投票公决。但此时学生头脑中对于数据收集与统计的流程还是模糊的,对于调查前所需要的数据和准备工作还不甚明确。小组在讨论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如“想要选取大家心中的‘校树’‘校花’,就要征询全校师生的意见,这需要知道一共有多少位师生,以便于提前准备选票”“我们小组认为每位教师和学生只能选取1种树作为‘校树’、选取1种花作为‘校花’,这样统计出选哪种树的人最多就是‘校树’,对吗?‘校花’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制作了选票,想知道需不需要改进”。各小组代表将涉及的问题记录下来,并主动寻求数学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最终确定了选票样式、调查范围等前期准备事宜。同时,学生对调查时机、调查用语、针对调查对象特点采取不同的调查方式等数据收集的过程进行了解,并对如何科学、高效地进行数据整理展开了生生、师生讨论,最终对小组调查与统计进行了合理分工。 随后,调查工作进入实施阶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大课间、自习课等时间,在征询教师同意后到全校各班级利用多媒体做“校树”“校花”推荐演讲,并做好评选背景和要求的讲解工作,组织评选,分发、收集选票,分别对19个班级的评选结果进行了统计。同时,他们带上附有备选植物照片和推荐词的选票,利用课余时间到教室、办公室去征询学校领导、教师等的意见,几乎邀请到学校每一位成员进行投票。最后,学生利用表格、图画等形式对小组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将统计结果用表格、饼形图等清晰、明了的方式展示给全校师生。 此次实践过程使全班学生经历了一次完整又有实际意义的大样本的统计过程,在讨论、分享中不断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这种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如何进行大样本的数据收集与整理,而且使学生积累了大量关于调查统计、数据整理的经验,体会到了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从而增强了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这些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对学习过程、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及问题解决的关注,更加体现了数学教育的价值。 三、“数学为主、多科为辅”学科统整的体现 除了与数学学科相关的统计调查之外,“探索校园植物的秘密”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还包含了科学、语文、美术等学科的相关知识,有意识地在活动中实现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意识、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科学学科:校园植物认一认 在校园的真实环境中,那么多的植物看得见、摸得着,选取自己喜欢的一种或几种植物来上网搜索、翻阅资料查一查,这样寓教于乐的过程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积累知识与激发兴趣有机融合。 在科学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从最开始只认识柳树、香樟树等几种植物扩展到能认识几十种植物。同时,学生还对植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在研究过程中还意外地发现广玉兰树在初春之际因大量死亡而重新补种的现象,对此十分好奇。于是,科学老师就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广玉兰的生活习性和前一年夏季的特殊气候以及对园林工人的访谈等方法,寻找到校园内广玉兰树大量死亡的原因。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变得越来越会观察、会思考、会记录、会找方法解决问题。 (二)语文学科:“校树校花我推荐” 1.以“校树校花我推荐”为活动载体,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不仅仅体现在语言的交流上,还体现在言语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处于一个远离自然、相对独立的空间中,这便导致了真实体验和对自然环境认知的匮乏,使得他们在习作方面无从感知,所有的文字仅仅依靠教师创设的虚拟情境来发挥想象完成,这种没有生活真实感受和体验的想象势必是单一、枯燥甚至是困难的。因此,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实践环境来进行习作显得势在必行。也只有在这种真实的、内在需求的驱动下,才能够促使学生开口说话,也使他们有话可说,并且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生发于学生自身的综合实践活动为他们提供了深度体验的机会。在真实的情境中,学生不仅可以用眼睛来观察,还可以动手去查阅、动脑去思考、动笔去书写。 当学生为大家推荐校园里自己最喜欢的植物时,教师要求他们准备充足的推荐理由。基于实际情境和自身需要,他们不仅查阅并收集了大量的图片资料,还积极踊跃地向同学推荐自己心目中的“校树”“校花”。大多数学生还勇敢地走出班级,为全校师生介绍了入围的“校树”“校花”。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平时不善言辞的学生也积极地参加到这次活动中。 学生在选定自己喜欢的植物后,纷纷整理形成了精彩的“校树”“校花”推荐理由。 “香樟树:树木枝叶繁茂,因全株散发一股特有清香,所以称其为香樟。香樟高大雄伟,枝叶繁茂,树龄成百上千年,是优秀的园林绿化林木,校园里随处可见。香樟还是嘉兴市的市树呢!”“银杏树:银杏是世界上十分珍贵的树种之一,被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它的树叶像一把把小扇子,非常可爱。秋天,银杏树叶黄了,就像一只只金黄色的蝴蝶随风飘落,像给大地铺上了一条柔软的地毯,特别漂亮!” 从学生精心为植物写的推荐理由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对自己喜欢和想推荐的植物有了充分的了解。用自己稚嫩的手笔写出感情真挚的推荐理由,不仅对植物的基本信息做了相关介绍,而且把每一种植物的特点都描述得准确而生动。 2.以校园植物和景色为情境,激发动笔欲望和写作能力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无论是从字词教学的识记、书写层面讲还是从检测的层面讲,都是单一的、枯燥的,甚至是很低效的。其原因在于这种对语言文字的运用和识记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其内在的真正需求。从功能的角度来讲,学生不知道这些习作到底是干什么用的,也不知道这些习作在生活中的实用性。这种忽略内在需求的教学方式导致了教和学两个方面的低效。 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的载体可以为学生提供语言文字的运用场地。在“探索校园植物的秘密”活动中,校园内百余种植物总有一种是学生所感兴趣的,这样一个巨大的生态校园无疑成为他们最真实的课堂和实践场地。学生利用各种闲暇时间去观察这些小植物,他们的内心有着强烈的愿望,想把自己喜欢的花花草草推荐给全校师生,于是纷纷用心描写自己的见闻和感想。 “刚刚走进校园,你就能够看到24棵挺拔雄壮的银杏树矗立在两边,它们就像英勇无畏的战士一样保卫着我们的校园……银杏树还被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 “我最喜欢的植物就是柳树,因为柳树的生命力极其顽强。‘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我们学校的小河两侧长满了婀娜多姿的柳树,可不要小瞧了这些常见的植物,如果你留心观察,一定会有意外的收获哦。不信,你和我一起去看一看吧。” 从这些描写中我们不难看出,有声有色的综合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带着这种强烈的内在动机来完成有趣的活动,切实将“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在愉快的过程中收获探索的乐趣,并主动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使自己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得到锻炼和成长。 (三)美术学科:“校园植物粘贴画”体现童心与艺术之美 在这次校园植物主题活动中,低年级的学生也有自己的“主打活动”,即制作植物贴画。这些贴画以不同形状的树叶为主材料进行造型与粘贴,并辅以彩笔搭配装饰,最终使之形成神形兼备、主题突出、内容丰满、表现力强的美术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学生的童心与艺术之美,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也以一种有趣的方式使低年级学生关注更多与植物相关的知识。例如,“我用的树叶叫什么名字”“为什么这个树叶是红色的,那个树叶是绿色的,还有黄色的呢”“怎么贴能贴牢呀”,这些问题都是学生自主生发的,他们愿意主动去向同伴、教师和家长寻求答案,由此养成热爱思考、善提问、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学科整合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探析_数学论文
学科整合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探析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