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4050919800225xxxx
摘要:当前我国的住宅小区的建设越来越体现出现代化的特征,现代化的特征则代表者创新,这就要求施工人员重视对项目创新施工技术的应用,以提高住宅小区项目的施工水平和效果效率。本文在分析建筑项目的创新施工技术时,以一个工程为实例,具体的分析了BIM技术的应用、空间高效利用技术的应用、基础模板创新施工技术以及耐磨地面的创新施工技术等。
关键词:住宅小区;项目创新;施工技术
引言
随着技术的进步,建筑行业的发展逐渐变得更加重视对创新技术的应用,在发展住宅小区的过程中,更要重视各种创新技术的应用,以提高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能够彰显出住宅小区的节能效益和生态效益。在此基础上,就要对住宅小区施工项目进行节能施工、数字信息化施工以及生态建设施工等,以全面创新传统的住宅小区的施工技术体系,提高其与现代化建筑形式的适应力。
1 工程概况
本文选择的工程是沿江路2号棚户区改造工程,该工程的位置在梅州市梅江区沿江路,工程的主要构成是4 栋高层住宅楼,此外还附属的有配套工程。总共有36层,分为33层地上建筑和3层地下建筑。建筑面积较大,为197576m2,建筑高度总体较高,最高的建筑体为99.6m,一共居住的棚户数为867 户,工程主要结构形式包括两种,一种是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桩基承台结构,一种是剪力墙结构。工程的灌注桩施工技术主要是后注浆技术,在基坑工程中则使用的是混凝土灌注桩。整个工程贯彻了创新施工技术的理念,积极的应用节能创新施工技术、数字化信息技术等进行工程施工,大大提高了工程建设质量和建设效率。
2建筑项目创新施工技术及其应用
2.1 信息数字化施工技术及其应用
当前社会是信息化社会,计算机技术已经进入较为成熟的发展阶段,将其应用在建筑行业中能够促进建筑行业的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同时能够提高对建筑工程的管理效率。当前子啊建筑工程中国常用的信息数字化技术为BIM技术,它是一种可以对建筑工程进行虚拟模拟的信息技术,能够同时结合GPS技术等对建筑工程进行精准的定位和施工指导。将其应用在住宅小区的建设与施工过程中去,将能够体现出住宅小区施工对创新施工技术的应用。本次工程中,就体现出了对BIM 技术的高效应用。本次工程的工程量较大,且可以使用的施工场地狭小,不能为材料和设备等提供充足的储存空间。且工程中的管线设置复杂,对管线的综合布置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对工程进行施工管理和指导的过程中,BIM技术都能发挥相应的作用,能够对钢筋下料、场地动态管理等进行优化设计。在施工现场使用BIM技术能够实现对施工的动态管理,通过利用3D技术、4D技术等对施工现场进行全过程模拟,施工人员可以了解施工材料、施工设备、施工技术和施工工序等信息,为施工技术的落实与现场管理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1)BIM技术与钢筋下料
本工程具有较大的钢筋下料工程量,且需要操作人员确保细致工作才能使实际计算工作不和设计图纸出现误差。在钢筋下料过程中应用BIM技术,可以建立起钢筋下料的工程信息模型,实现整个建模和计算过程的三维立体可视化。在可视化的BIM工程信息模型中操作人员可以实现对钢筋下料信息的实时查询和动态控制,并且能够优化模型细节。在钢筋下料的BIM建筑信息模型中,操作对象是钢筋构件,要在建筑信息模型中对构件的尺寸等基本参数进行直接读取,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优化的钢筋下料方案,BIM模型还可以自动调整搭接或焊接部位,可以实现钢筋的弯折,并实现钢材的节约。在应用BIM技术进行钢筋下料的方案优化时,要适当的根据实际工程情况调整BIM内的参数,以确定出合理的主材实际用量。尽量避免在钢筋下料过程中出现和优化方案之间的偏差,以有效的控制工程成本。
(2)BIM技术与图纸会审
在住宅小区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本工程还将BIM技术应用到了施工图纸的会审工作之中。在施工图纸会审时,建立起施工图纸中的工程模型,在模型中展示出施工材料、施工技术环节等细节,以便于施工图纸会审双方了解施工图纸中的要求,并且可以及时发现施工图纸中存在的问题。BIM技术的应用使得施工图纸的会审工作变成了一种可视化的会审工作,能够将各种工程汇集在一个施工模型之中,有利于发现工程之间的交叉或者是工程碰撞问题。
(3)BIM技术与施工管理
本工程中,工程管理人员在对施工技术人员进行管理时,也应用了BIM技术,主要运用的是iBan移动端,在这个软件平台上,施工技术人员可以在移动设备上实现施工技术的交流,同时有助于实现安全施工。这个移动端的功能十分强大,支持施工人员对施工过程中的重要节点以及安全防护工程进行即时的拍摄,当发现问题时,也可以及时的进行反馈,可以直接上传制相应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有利于高效的解决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2 狭小场地综合创新施工技术
住宅小区在建设时需要充分的利用土地资源,且本工程是处在繁华地带的,有着较大的人流量,必须遵循节约用地的原则,积极的利用创新施工技术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本工程在具体的施工技术中采取了双排灌注桩的支护施工技术,这种支护施工技术的创新可以使土方开挖面积大大缩小,同时形成建筑周边的环形道路。此外,施工人员还改善了传统的钢筋和模板的加工方式,采用了新型的挪倒钢筋、模板加工场地的方式,对各区域内的结构封顶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从而满足挪倒1次加工场地的时间要求,便可以进行后续的施工,能够有效地解决用地难题。
2.3 基础底板后浇带止水钢板与侧模预制创新施工技术
分析本工程的工程特点可知,工程具有较多的后浇带,且呈现出纵横交错分布的状态,不利于施工的进行。在对基础底板后浇带止水钢板与侧模预制进行创新施工时,要使用预制混凝土侧模,将原先的胶合板支设止水钢板及其以下部位替代掉。在进行具体的施工时,需要控制好相关的模板和钢板的参数,要浇筑现场的基础钢筋保护带,且要将保护带的高和宽都控制为8cm。要严格控制混凝土强度等级,使其和基础保持相同的等级,同时保障其强度等级高于C30。此外,还要设置长1.2m左右的混凝土块,降符合要求的PVC 管预埋在混凝土块中,并穿过基础底层钢筋。接着要将止水钢板安装好,同时控制好后浇带施工质量。下图1展示的是具体的支模示意图。
图1 支模示意
2.4 大面积耐磨地面机械化创新施工技术
本工程中有相当多的大面积耐磨地面工程,在对这一工程进行施工时,所采取的创新施工技术是跳仓法施工技术,在这一施工过程中需要多种机械设备的参与,包括振动横梁、耐磨地面骨料均匀撒布器、手扶抹平机等,体现出了大面积耐磨地面施工的机械化水平。
3结语
在住宅小区工程中研究创新施工技术需要施工技术人员的积极合作,要在每一个施工环节应用创新施工技术,同时重视利用BIM信息数字化技术,实现对施工技术的创新指导和现场管理。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前提下,住宅小区等建筑形式将更加重视对创新施工技术的应用,能够不断的跟进社会发展的要求,更新技术形式,提高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卫芷.某住宅小区项目创新施工技术应用[J].施工技术,2017,46(22).
[2]杨蕾.建设施工项目技术创新活动中“互联网+”的作用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3]季林敏.建筑项目施工的施工技术创新与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18).
论文作者:陈培楠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9
标签:施工技术论文; 工程论文; 钢筋论文; 技术论文; 住宅小区论文; 建筑论文; 图纸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