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把握民族复兴历史进程的几个问题_历史论文

正确把握民族复兴历史进程的几个问题_历史论文

关于正确把握民族复兴历史进程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问题论文,历史进程论文,正确论文,民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19世纪中叶到21世纪中叶,中华民族从沉沦到复兴,经历了200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面,无数的志士仁人,广大人民群众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始终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如果把这200年时间分成两段,那么可以说是前面100年,后面100年。鸦片战争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个前100年,主要历史内容可以概括成六个字:沉沦、探索、奋斗。

沉沦,就是一步一步地从封建社会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灾难越来越深重,民族危机越来越严重。探索,就是我们的先人、先辈探索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来实现我们的民族复兴。奋斗,就是围绕这个探索来实践,来进行斗争,争取中华民族的复兴。

这100年的基调是悲凉的。当时中国人民所做的一切,主要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同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准备必要的条件。从20世纪中叶到21世纪中叶,这个后100年,就是从新中国成立以后的100年时间,主要的历史内容也可以概括成为六个字,就是探索、奋斗、辉煌。首先是探索,虽然新中国成立了,以后的路怎么走,社会主义怎么建设?探索里面有成就、有失败、有挫折,最后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按照党的十六大的提法,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才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新中国成立以前这个100年,基本上都是为这个做准备。关于民族复兴的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有一个非常好的概括。它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100年主要完成前一个任务,就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前提;后100年主要是完成后一个任务,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

那么怎样正确弄清楚这段历史?我觉得有几个问题需要讨论清楚。

一、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到底对中国社会带来哪些影响?

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是以英国殖民主义侵略者发动鸦片战争为标志的。近年来,到底应该怎样看待殖民主义侵略,存在着很明显的分歧。现在一个很流行的观点就是殖民主义的侵略带来了西方的文明,没有这个西方文明中国就不能进步。有的人发表文章批评建国以后的近代史研究有很大的错误,很大的问题。他们说近代史研究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对异族侵略者口诛笔伐的一种感情宣泄上,大大淡化了研究的理性色彩,光是批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

有的人主张要重新评价近代西方殖民征服,认为过去说西方殖民主义侵略造成了东方普遍落后这种观点,使得历史批判的天平倾斜了,不公正了。认为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冲击了中国封建的“超稳定系统”,不但有利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文化向世界体系扩展,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东方历史的发展过程,或成为东方民族赶上现代文明唯一的现实良机。如果没有殖民主义推动,东方民族永远不能向现代化前进。所以有一篇文章里面这样总结道:“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所谓近代文明,就是资本主义的文明。按照这些观点,其逻辑的结论就是——殖民化在世界范围里面推动了现代化进程。

事实果真如此么?

殖民主义是什么?殖民主义的概念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军事的征服、政治的控制与经济的掠夺,占领、奴役、剥削弱小国家、民族和落后地区,将其变成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侵略政策。

殖民主义势力统治或者控制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后,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自己的利益,必然要按照自己的面貌去改造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承认不可避免地会向这些地区传播某些资本主义的文明,比如说把一些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管理制度、科学技术引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毫无疑问,这一点在客观上对这些地区的发展会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过去我们对于这一点没有给予必要的承认、必要的分析,应该纠正。正如马克思主义所说,殖民主义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要回避,也不应该回避。

我们在揭露和批判殖民主义罪恶的时候,应该实事求是地肯定它同时带来的某些客观进步的历史作用。但是不能夸大,不能把这些作用无限夸大,说成是主要的东西。那样的话,就把主次颠倒了,把本质、非本质的东西颠倒了。也就是说,殖民统治确实带来一些西方资本主义的文明。但是如果不看到它带给殖民地国家的剥削、统治、压榨,就完全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为殖民主义侵略、统治这些地区、这些国家,它绝不允许这些地区、这些国家走向现代化,也成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这样的话它就无利可图了。它只允许这些地区成为它的经济附庸。

二、怎样看待弱国反抗强国军事侵略的民族战争?

毛泽东曾说:“近代以来,世界上的帝国主义国家,几乎都曾经欺负过中国;而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战争,从1840年反对英国侵略的战争一直到抗日战争以前,无不以中国失败、被迫接受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其根本原因,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

最近一段时期以来,有一些学者根据这个事实提出了一种观点,认为既然鸦片战争以来一系列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民族战争都是在敌强我弱这个大背景下进行的。在中国远远落后于列强总体态势下面,像林则徐这样的抵抗派是不识时务,昧于大势,狂妄自大,虚骄误国,正是林则徐这些人的强硬态度导致了战争的爆发,他们应该为战争的失败及其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负责,所以他们是千古罪人。而琦善以及后来的李鸿章等主张妥协求和的人是审时度势,权衡利弊,忍辱负重,委曲求全。他们能够了解中国和世界情势,他们的所作所为符合国家利益,所以他们是“杰出”的、“头脑清醒”的外交家。

他们这样评价的一个最重要理由是:落后一定要挨打,那么反抗也是没有用的。反抗以后仍然失败,失败了以后只能付出更加惨重的代价,那就不如不反抗。这个话听起来似乎有点道理。中国是落后的,落后以后也确实经常打败仗,那么还要不要反抗呢?是不是所有的反抗都是错了的呢?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来对这个问题做一个回答。

(一)“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屡遭外来侵略的悲惨经历中得出的一个刻骨铭心的教训,完全正确。但是上面所说的观点,把落后就要挨打作了一个不恰当的引申,变成了落后只能挨打,两字之差,意思完全不一样了。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一个积极的命题,它唤醒我们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警醒我们一个国家只有首先自强,才能够在世界上自立,要通过艰苦的努力,尽快摆脱落后的状况,使自己强盛起来,赶上先进,这样才能以平等的姿态跻身世界民族之林。只有这样才能够改变任人宰割、听人摆布、受尽屈辱的悲惨命运。落后只能挨打,这是一个消极的命题。它宣扬奴隶主义、顺民哲学,涣散人们的斗争意志,鼓吹在强敌当前、横逆袭来的时候,只能够俯首帖耳、逆来顺受,听凭侵略者作威作福,予取予求。

(二)这种观点的假设前提是:落后的、弱小的国家和民族,在反侵略战斗中是一定要失败的。他们的逻辑是,既然必定要失败,反抗就是徒劳无益的,你不如不反抗。我认为,问题的关键是这个假设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不论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还是国内战争,弱小的一方战胜表面上力量强大一方的事情,可以说是屡见不鲜。美国在独立战争中,打败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英国,那时美国的力量很弱小。如果按照落后不能反抗的话,那么美国就不能打败英国。落后的小国海地也同样赶走了法国殖民者,赢得了独立,取得了反殖民主义的胜利。

从我们国家的历史看,如果因为力量对比悬殊就放弃斗争的话,那就没有共产党推翻国民党的胜利了。胡锦涛同志在讲到抗日战争胜利的时候特别强调:“中国人民能够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以落后的武器装备打败经济实力和军事装备远比自己强大的侵略者决不是偶然的”。抗日战争时候,中国经济实力落后,武器装备、军事装备远比日本要落后,但是中国胜利了。原因就是战争的胜负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军事力量、经济力量非常重要,但是战争的性质、人心的向背、政治动员、战争谋略等等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作为一种历史的评判,当侵略者把战争强加在被压迫民族头上的时候,有些人一味地责备为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而拼死抗争的人,这没有一点起码的公平。

(三)既然反抗是徒劳的、错误的,那么当侵略者以军舰,大炮兵临城下的时候,弱小民族应该怎么自处呢?对此,他们开了两张药方。第一张药方是:先不抵抗,等到整顿军备、充实武力之后再战。我认为这完全是一句空话。因为战争什么时候发动,不是由你决定的。战争什么时候打,找什么借口来打,从来都是由侵略者决定的。侵略者会等到你整顿军备、充实武力之后来发动战争么?不存在这种可能,所以这样的研究毫无价值。

第二张药方是:应该放弃抵抗,通过让步来换取与侵略者缔结的一项“相对有利的和约”。实际上,近代历史上李鸿章等人一直在用这个办法。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之前,李鸿章都曾经尽心竭力地幻想通过各种让步来求得各国的调停,避免战争。其结果还是避免不了,战火还是在中国大地上熊熊燃烧。因为侵略者们欲壑难填,绝不是一点小的让步就可以满足的。相反你一让步,他必然愈加得寸进尺。所以,林华国教授在一篇文章里这样写到,“中外战争史里边,被侵略者以顽强抵抗,迫使侵略者降低侵略要求的事例并不少见,以放弃抵抗赢得侵略者让步的事例是闻所未闻”。

(四)既然反侵略的民族战争都失败了,我们应该怎么来看待这种令人痛心的事实呢?简单地以成败论英雄,以成败论是非,显然是一种过于肤浅、也过于陈旧的历史观点。事实上,近代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都以失败而告终,但不能说失败了就不起作用,失败了就是错误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80年来,太平天国运动、戊戌维新运动都失败了。辛亥革命虽然取得了推翻清朝封建专制君权的胜利,但是它最后没有改变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人民受压迫的地位,所以也是以失败而告终。但是这些运动都从不同角度,对历史产生过积极影响,都从不同角度推动了历史前进,这些历史事件都是中国人民在走向新的、更高形式的斗争中的一个必经阶段,也是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取得最后胜利的奠基石。

反侵略的民族战争也是一样。甲午战争失败了,中国付出了惨重代价,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空前耻辱。但正是这种失败,使中华民族掀起了新的觉醒浪潮,爱国主义精神得到了新的昂扬,要求变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涨。所以,恩格斯曾经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不仅甲午战争是这样,义和团运动在八国联军和清朝政府的血腥镇压下也失败了。但是,是不是说义和团运动就毫无意义呢?不是的。我们说义和团运动确确实实起了阻止外国瓜分中国的作用。八国联军的统帅瓦德西曾说:“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义和团》)赫德比瓦德西想得更深、看得更远一些。他说,“这是一个纯粹的爱国主义的自发自愿的运动”,“这个运动已经掌握了群众的想象力,它将会像野火一样烧遍全中国”,“今天的这段插曲不是没有意义的,那是一个要发生变革的世纪的序曲,是远东未来历史的主调:公元2000年的中国,将大大不同于1900年的中国!”(《“黄祸论”历史资料选辑》)他的眼光是敏锐的、独到的,义和团运动可以给予我们的启示正是:2000年的中国跟1900年的中国是完全不一样了。

三、怎么看待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

(一)革命同现代化二者不是对立关系,不是互相排斥的关系。美国的汉学家们对革命本来是肯定的,后来又否定了,用现代化范式来代替革命范式,认为革命起的作用很坏。那么到底应该怎么看待革命和现代化,它们是个什么关系呢?我认为,革命与现代化二者不是一个对立的关系,不是一个互相排斥的关系。我是不赞成用现代化史观来替代革命史观这个提法的。并不是不可以用现代化的角度去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但是不能用现代化史观替代革命史观。过去我们过于强调政治,忽略了社会经济、社会文化等。这种教条、僵化的思想应该改变。如果我们用唯物史观去研究革命,也用唯物史观去研究现代化,那么就会发现,革命与现代化这两者是统一的。革命是近代史的主要内容,革命是近代史的最强音,而现代化实际上是中国人民200年的不懈追求,所以这两个东西是统一的。

权威学者费正清在其著作《观察中国》中写道,帝国主义的侵略使得中国人民蒙受了耻辱,正是这种耻辱唤起了中国的民族主义,并且激发了20世纪的中国革命。他认为,革命是近代中国的基调。所以,把革命同现代化对立起来,用一个否定另一个,这不符合历史,其实革命是为现代化创造条件的。推翻帝国主义统治,不革命是不行的;要推翻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不革命也是不行的。因此,就是要进行革命。但这个革命是为中国的富强、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的必要前提,而现代化也为革命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也就是说,没有一定的现代化,革命也不能发生。同样,革命也为现代化的大步前进创造了必要的政治前提。没有民族独立,就没有人民民主,也不能实现现代化;没有现代化,现代意义的革命也无从发生;政治、经济、文化永远落后,也不能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所以,二者之间不是矛盾关系,不是一个否定另一个的关系,而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二)革命是被逼出来的。不管你赞成也好,反对也罢,革命确确实实是中国近代史的主旋律,这个事实并不因为你喜欢或者厌恶而有所改变。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建设才代替了革命。革命,作为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种客观的历史运动,它不是少数人人为鼓吹、制造的结果,也不是一时感情冲动的产物,这是一种适应社会需要的理性选择。革命不是少数人一呼,大家就跟着革命了,就崇拜革命了。恩格斯曾经说过一段话,“把革命的发生归咎于煽动者的恶意的那种迷信时代早已过去了”。现在每个人都知道,任何地方发生革命震动,总是有一种社会要求作为背景,而腐朽的制度则阻碍这种要求得到满足。

现在很多人都抽象地讨论是和平好还是战争好,是革命好还是改良好。我认为,抽象地提出这样的问题,本身就很荒唐。谁都喜欢和平。因此,我们说,在正常情况下改良好,但在不革命就不能前进的时候,就必须要革命。到这个时候,革命就成为历史发展的火车头。

事实上,我们国家的所有革命家,几乎都是被逼上梁山的。在这一点上孙中山、毛泽东自己都讲过。孙中山曾说过,我本想和平改革,而且我也曾经向李鸿章上书,希望他支持我,但是李鸿章不理我,最后不得不推翻政权,不得不易之以强迫。毛泽东也曾经讲过,我先是教小学后来是教中学,从来没有想起过拿起枪杆子来。后来看,不推翻这个社会就不能前进了,所以我就拿起枪杆子来参加战斗了。很多人在作为一个革命者之前,都是改良主义者,后来都参加革命了。在那种社会条件下,不打倒当时的政权社会无法前进一步,也就不得不拿起枪杆子来进行革命了,所以我说我们的革命是被逼出来的。

(三)没有革命就没有工业化。现代化的一个很重要内容就是工业化,这是没错的。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经过革命,工业化是不能实现的。毛泽东曾说:“没有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不可能建设真正大规模的工业,没有工业,就没有巩固的国防,就没有人民的福利,就没有国家的富强,一个不是贫弱的而是富强的中国,是和一个不是殖民地半殖民地而是独立的,不是半封建的而是自由的、民主的,不是分裂的而是统一的中国相联系在一块的。”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分裂的中国,要想发展工业、建设国防、福利人民、求得国家的富强,多少年来多少人做过这样的梦,但是一概幻灭了。只有正确理解革命和现代化的关系,才能对近代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有深切的认识,也才能够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有准确的把握。

标签:;  ;  ;  ;  

正确把握民族复兴历史进程的几个问题_历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