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动员 统筹推进——努力打赢垃圾减量垃圾分类攻坚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垃圾论文,攻坚战论文,全区论文,动员论文,减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北京市朝阳区区委、区政府将垃圾减量垃圾分类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新四区”(转变发展方式的示范区、建设世界城市的实验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区、构建和谐社会的模范区)建设的重要突破口,落实责任,强化监管,动员和凝聚社会各方面力量,进一步推进垃圾减量垃圾分类工作,明确了垃圾分类重点和阶段目标:2010年12月底前,在建成区(其中包括182个全市生活垃圾分类达标试点小区)全面开展垃圾减量垃圾分类工作,2011年6月底前,实现居住区垃圾分类收集率大于50%,不断提升朝阳城市品质和区域国际形象。
一、以“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主题宣传实践活动为载体,强化源头管理,引导群众自觉分类投放。
抓主题宣传。以“周四垃圾减量日”活动为载体,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在《朝阳报》、朝阳有线等区内媒体开设垃圾减量垃圾分类专题栏目,及时宣传报道;在朝阳政府网、朝阳文明网、朝阳新闻网开设垃圾减量垃圾分类专题;制作张贴“垃圾减量垃圾分类”主题宣传画、标语口号;动员市民通过网络渠道对垃圾减量垃圾分类建言献策,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抓重点带动。以社区、家庭、学校为重点,向社区居民、学校师生发放一封信和指导手册等宣传品,将宣传触角延伸到每个社区、村、楼院、家庭。利用楼宇、社区宣传栏、垃圾桶站宣传板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动员。组织居民以看桶(分类桶站)、看站(密闭清洁站)、看场(垃圾焚烧、填埋场)等直观形式,增强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知识了解,解除群众对生活垃圾分类运输和处理的困惑。及时总结推广垃圾减量垃圾分类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对在垃圾分类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居民、志愿者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发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
抓队伍建设。以志愿者队伍为骨干,强化垃圾减量垃圾分类指导监督。区社会办、区农委组织街道、地区办事处负责生活垃圾分类志愿者的招募、培训工作。区市政市容委负责对志愿者骨干队伍进行业务培训,街道、地区办事处、社区负责进行全员培训。积极指导、监督居民进行正确的垃圾分类,提高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方法的知晓率和正确投放率。
二、加大对垃圾分类系统建设和运行资金的投入,确保设备设施和运行保障到位。
政策投入,资金保障落实到位。确定全区专项资金安排。设施改造、设备配备所需资金由区政府财政统一安排,街乡保洁队、区环卫服务中心所需运输车辆由区政府统一一次性配发。街乡保洁队新增日常运行维护经费按照清运人口每人每年5元的标准由区财政补贴。
硬件完善,设施设备保障到位。区市政市容委对现有垃圾楼进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改造,并根据前期测算出的计划配比,按改造的垃圾楼楼域覆盖范围落实分类收集运输车辆、小区公用桶、家庭分类桶等设备物资并配发到位。
模式创新,“分类运输、垃圾不落地”。按照收运责任主体不变的原则,由街道、地区保洁队、区环卫服务中心和物业公司等负责清运的小区和社会单位的生活垃圾,仍由原清运主体负责。按照“桶换桶,垃圾不落地”的模式进行清运,积极探索科学管理的长效机制,在减量化上想办法,在资源化上找出路,在无害化上下工夫。
三、部门联动,统筹协调,发挥街乡主体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建立统筹协调的工作体系。区创建办、区市政市容委、区社会办、区农委协同负责垃圾减量垃圾分类工作。定期组织召开由各相关单位参加的工作会议,建立专题工作调度制度,每月由区政府主管领导主持召开“专题工作调度会”,听取工作进度汇报。
发挥属地主体作用。街道、地区办事处作为投放环节的责任主体,按照垃圾楼的改造进程,在楼域覆盖范围内做好宣传动员和组织实施,提升分类率。
加强工作督查与考核。区创建办将垃圾减量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考核测评体系,同动员、同调度、同督查。区市政市容委、区社会办、区农委牵头,组织区相关部门对街道、地区办事处开展垃圾减量垃圾分类工作进行检查评比并纳入绩效考核。对开展工作表现突出的街道、地区办事处、社区和社会单位、居民进行表彰、奖励,确保全区垃圾减量垃圾分类工作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