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动活泼学语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动活泼论文,语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普遍发现学生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比较感兴趣。能否把这种课外活动的形式和教材结合起来,创造性地移植到语文课堂上成为语文活动性教学课(简称为语文活动课,下同)呢?一年多来,本人做了一些尝试。
一、阅读教学的语文活动课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语文课既是技能课,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在阅读教学的活动课上,我曾做过如下实践:把语文课堂上学生的个体活动与学习小组活动或其它形式(男、女组,班级组等)的集体活动结合起来,开放语文课堂,引入竞争机制,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效果。例如:
有一次,我在初一上汉语知识“形声字”一节时,走进课堂就在黑板上写上两个问题:(1)什么是形声字?举例说明。(2)形声字可分为几种类型?举例说明。接着我说,这节内容老师不讲,我们采用男、女两组对抗赛的形式来学习。大家根据以上两个问题自学十分钟。然后男、女双方各派一名代表上讲台抽签决定阐述其中一个问题,阐述时不准带课本等资料,所举形声字的例字要是课本之外的。阐述时老师和同学可质疑,讲完可列举1—3个字提问对方1—3人次。这一步的记分方法是:阐述者阐述得简洁清楚、有理有据,回答质疑清楚正确,可给满分10分,回答问题者答错减10分,评分员由老师担任。接下来就是回答练习题,我把所有练习题平均分成两部分,男、女各回答一半,每人一般只能回答一次。如:第一题“把下列形声字按照形旁和声旁结合的不同形式归类。”全大题共26个字,男、女分别回答其中13个字,每人一个字,答对给10分,答错减10分。余下的第二至第四题也是采用这种方法。
大概是初一学生好胜心强的缘故,也许是分为男、女两大组展开竞赛的作用,总之这节课人人学得积极主动,特别是以往上课不听讲的差生,看不懂的还主动下位找人请教,以免在阐述问题时被对方提问答错而扣分。因为他(或她)提问往往都是找差生,成绩好的同学思维也相当活跃,一是总想找出问题质疑对方的阐述者,另一方面在自己一方的代表阐述时如有阐述不清或遗漏可以帮助补充,也可帮助回答所质疑的问题,于是整堂课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几乎人人都发了言或回答了问题。后来,我出了一些题目检测了这节课的效果,结果是人人过关,比以前采用教师讲,再做练习的效果好得多。
二、说话和作文的语文活动课
在语文活动课上我把说话与作文结合起来,把学生个体和学习小组等形式的群体结合起来,使之相互促进,互相补充,共同提高,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去年下半年,我在初三上了两节作文教学活动课,当时正是学校刚开完田径运动会,我以此为契机,结合教材中新闻单元的教学,组织学生学习新闻写作,在一连两节活动课上,开展了一系列活动:(1)答记者问——(2)快速作文——(3)学习小组改、评——(4)新闻发布、评优秀新闻——(5)评论以及再写。
(1)答记者问是同学问班上的运动员,或是老师。
(2)快速作文是学生按规定在30分钟内写完一篇新闻。
(3)学习小组改评:先是根据新闻结构以及字、词、句等方面进行批改,再从内容及写作手法等方面评议,然后再将学习小组的四篇文章按甲、乙、丙、丁排名次。
(4)新闻发布、评优秀新闻:各学习小组由教师临时决定由某个等级的作文(如甲等或其它等级)在班上朗读,朗读的同时各小组针对朗读的文章评分,全班所有学习小组同等的作文朗读完时,分也评好了,获总分最高的前三名为班上的优秀新闻。
(5)评论以及再写:老师就这次活动和作文情况进行总体评论。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最后布置学生课后再写一次。
以上整个活动过程不仅实习了新闻写作,更重要的是在活动过程中,每位学生都进行了有效的听、说、读、写训练。这两节活动课跟以前采用教师讲新闻知识;布置学生写新闻;老师再进行批改评讲等这一教学模式所达到的效果绝然不同。这种作文活动课把传统作文教学中那种效益不高的单一性、封闭性的教学,变为了高效率、开放性的融听、说、读、写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活动性教学。
以前,我针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差的现象采用过多种形式的说话训练,但都因为没有调动学生的兴趣,而半途而废,收效自然甚微。进行语文活动性教学实验以来,说话活动课成了学生喜爱的课之一。一是把说话的内容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使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时还有向教师或同学说的必要;二是采用了形式多样的说话教学活动形式。我的说话活动课的一般形式及程序是:(1)老师提供材料提出要求;(2)四人学习小组的每位同学轮流在学习小组上说,说完再讨论;(3)学习小组的代表在班上说,同时给予评分;(4)评论与作文。
三、几点体会
一年来的实践有了如下几点体会:
1.语文活动性教学课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服务。活动课的设计应围绕学生这一中心,在结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怎样对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听、说、读、写能力有效就怎样设计活动课。
2.开放课堂,引入竞争,想方法刺激学生去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应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开放课堂就是不要将活动课局限在教师教学生学的方法上。不要局限在复习旧课引入新课;释题介绍作者;讲析课文内容;总结;解答练习等一般课堂教学程序上。不要怕课堂失控。只要学生在主动积极地进行有效的思维或训练即可。
雷奇蒙德说:“教师的任务是刺激学生去学习”(雷奇蒙德《教师与机器》),教师在活动课上要想方设法去刺激学生,只要是健康正确的刺激手法都是提倡的。
3.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强调集体意识,注重发挥群体作用。因为语文活动课是以集体活动为主,要充分利用群体作用,互助、互补、互相促进,从而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4.要在课内课外都营造一种语文活动的氛围,以课内促课外,使课外学习吸收与课内活动运用协调发展。
5.注重实用有效。语文活动课不只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在课堂上也不应单纯地追求那种所谓的气氛活跃,应以实用有效为原则。实用就是要联系教材,联系学生实际,对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有用。有效就是要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尽量减少课堂上的无效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