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消费点分析_消费社会论文

教育消费点分析_消费社会论文

教育消费点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面对消费结构变化、产业结构调整高级化的趋势以及知识经济的临近、知识价值的升值,广大居民对文化科学知识的追求越来越迫切,整个社会对教育消费的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一个引人注目的新的消费热点——教育消费正在迅速生成。

一、教育消费的内涵及特点

教育消费是居民消耗教育服务及其产品的费用支出。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消费仅仅是指居民接受正规学校教育而支出的费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教育重要性的不断加强,教育的概念正在由学校教育扩展为全社会教育,由青少年时期接受教育扩展为终身教育。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已转变为一种既没有时间约束又不受空间限制的大教育。与此同时教育消费的内容也不断扩大。接受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将成为每一个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教育消费具有消费和投资的双重性,是今日的消费和长远的投资。一方面它是家庭个人消费支出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又是一种投资性支出,是一种回收期较长、收益率较高的投资。它实际上是居民精神财富消费、继承、积蓄、再造和创新过程。它是既能增加家庭收入、提高生活质量的家庭人力资本,又能促进社会发展、经济繁荣的社会人力资本。这一特点使它成为我国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消费的热点。

二、居民教育消费支出增长的各种表现。

1.家庭在子女教育消费上的支出迅速提高。

从义务教育阶段来看,许多家庭对子女教育消费的支出不管是正常的入学费用,还是高价的择校费、家教费和特长教育费都舍得投入。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12个省市的调查,仅1998年上半年居民用于子女课外教育的花费平均就达560元(注:易杳、洪文军等:中国进入新的渴求知识时代,新华文摘,1999,(4)。)。

从学历教育阶段来看,上大学、考研、读博士近年来已成为学子们执着追求的目标。虽说从1997年大学招生并轨后,上学需交相当一笔费用,但并没有影响人们的求学热情。许多没有升入普通高校的高中毕业生,纷纷通过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考试等途径获得高等教育学历。另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专多能是大学生们取得理想工作的阶梯。据估算要获取“四证一照”(计算机等级证、英语等级证、托福、GRE和汽车驾驶执照)的开支就要一万元,如果再加上律师资格证、会计资格证、报考研究生的费用支出就是一笔相当可观的费用。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大学入学率也会由现在的9%提高到15%左右、乃至未来的40%以上。可以预计家庭子女的学历教育消费支出将会有一个更大幅度的增长。

2.在职职工补充、更新知识的教育消费支出正在急剧增加。

在城市,从工人到干部乃至知识分子,有相当一部分人正在采取不同的教育消费形式来提高自己。据国家统计局调查,目前我国包括农民高等教育在内的各类成人高校有1107所,比普通高校还多,在校生273万人,与普通高校差不多(注:李京文:兴办教育产业是振兴我国经济的根本措施,宏观经济问题研究,1999年(3)。)。“文化餐单”已从外语、金融、广告、营销、房地产,到美容、烹饪、家电维修、家政礼仪等不下百余种。另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12省市的调查,仅1998年1~9月居民人均成人教育支出高达752元,其中支出在千元以上者占15.5%(注:易杳、洪文军等:中国进入新的渴求知识时代,新华文摘,1999,(4)。)。在农村,广大农民已开始把学文化、学技术同自身发展问题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和抉择,对知识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随着国家《终身教育法》的出台,可以预计,居民用于继续教育的费用支出还会不断上升。

3.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费用支出正在不断增加。

据中央电视台的调查,下岗职工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1.4%,而同期劳动力市场对这一层次的需求量占比例还不足5%(注:李建立:未来三年我国就业形势与对策分析,回顾与展望,1998,(12)。)。可见,下岗职工技术水平偏低、文化程度偏低是再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因而,靠知识和技能来开启再就业大门就成为下岗职工重新上岗的有效途径。截止1998年,我国下岗职工总数已超过1000万,急需参加就业培训班或以其它形式学习的下岗工人已越来越多。

4.广大居民消费能力培养的支出费用也正在逐步上升。

由于各种现代消费产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现代消费活动也日益复杂化和知识化。不具备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就无法享受现代科技所带来的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居民已经开始注重自身消费能力的提高。最为突出的消费群体是离休、退休的老人们。他们对社会上举办的武术、气功、绘画、书法、烹调等各种各样的老年培训班和老年大学特别钟情。可以预料,人们在消费能力培养上支出的费用必定会日趋增大。

三、教育消费热点形成的原因

1.消费结构中精神文化消费比重不断上升的变化趋势决定了教育消费必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从居民消费结构内部各构成要素变化倾向可以明显地看出,教育消费比重将趋于上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1998年全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542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60元,比1978年增长了将近20倍。居民的消费结构有了很大变化。城市和农村居民包括教育消费支出在内的文教娱乐用品及其服务支出比重分别由1985的8.17%、3.92%上升到1998年的10.7%、9.2%。

消费结构如果从满足居民消费需要的层次性与序列性来划分,可分为生存资料、发展资料、享受资料。一般地说,在温饱阶段,居民注重追求的是生存需要的满足;在小康阶段,居民注重追求的是发展需要的满足;在富裕阶段,居民在生存、发展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更注重追求的是享受和发展需要,并以追求享受需要的满足为主。目前,我国居民已逐步走出温饱消费阶段开始进入小康消费阶段,这决定了居民的消费需求结构必然会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教育消费兼有发展和享受的属性,这一特征决定了进入小康阶段的居民消费需求结构中教育消费的比重将会趋于上升。居民必然会注重智力投资,追求自我发展,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这里最明显的动向就是居民家庭消费排序和储蓄目的排序的变化。据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高教所今年年初的抽样调查表明(表1、表2):家庭教育消费支出排在第一、第二位的已达到68.8%。家庭的储蓄目的的重点也已从养老、安居转向教育消费,把教育消费排在储蓄目的第一、第二位的家庭已达到73.2%。另据国家统计局和中国景气监测中心公布的居民储蓄消费意愿调查表明,居民储蓄的10%准备用于教育支出,高于准备用于购房支出7%的比重。

2.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以及迎面而来的知识经济推动着教育消费需求的

表1(注:文汇报,1999年3月10日。).家庭消费排序(单位%)

消费第一位 第二位第三位

吃穿5718.1 13.4

住房13.4 24.3 30.1

教育26.9 41.9 20.8

娱乐0.64.2 17.1

其它2011.6 18.6

表2(注:文汇报,1999年3月10日。).家庭储蓄目的排序(单位%)

储蓄目的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

养老22.722 24.9

教育39.433.811.2

买房19.216.619.2

吃穿13.914.623.8

其它4.7 13 20.9

增长,从而使教育消费成为新的热点。

根据国家“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到2010年前后我国将形成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而教育消费的不断提高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迈向知识经济时代不可缺少的条件和内在的要求。

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来看,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高文化性的经济形式。它有许多不同于自然经济和传统计划经济的新内容。它有自己特有的运行规律、运行机制、生产组织形式和交易方式、法律、法规等等。市场的优化资源配置机制在不断地扩大其空间范围并日益国际化,市场经济运行的体制条件、技术手段、竞争主体、组织形式、外部环境等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对市场经济的建设主体——人的知识和技能结构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尽快具备现代市场经济的知识已是当务之急。

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来看,实现通过生产要素质的提高来进行扩大再生产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已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过程就是我国科技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过程,高新技术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产业结构升级换代、优化调整的过程。随着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的不断增长,劳动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的越来越少,社会对脑力劳动者的需求也就会越来越大,而对体力劳动者的需求会越来越小。

从未来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来看,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创新、流通、分配和应用基础之上的经济。它以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以不断创新为灵魂,以教育为本源。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将代替权力和资本成为最重要的社会力量。它将成为经济增长和财富增加的重要来源。知识产业将代替传统产业而成为未来社会的支柱产业,它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那时“生产劳动”已不是人本身的体力所能完成,没有知识的劳动将变得微不足道,而知识阶层将成为创造财富的社会主体。

以上一切都表明,我国现在、将来社会劳务的科技文化含量会越来越高。这将直接导致社会对劳动者受教育水平和基本素质的需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如果说在手工操作时期文盲就可适应生产发展需要,机器生产初期劳动者具有小学文化水平就能满足的话,那么到了机械化时期,只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而在技术高度发达的自动化时期,只有高中和大学或更高学历的劳动者才能胜任。

目前我国低素质劳动力严重过剩、高素质劳动力十分短缺。我国劳动力的实际素质状况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力需求巨大反差的现实,一方面告诉我们劳动者的素质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提高劳动者的科技文化水平已是刻不容缓且任重道远。另一方面又表明我国城乡必然会存在着一个巨大的教育消费需求。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正朝着有利于高学历、高技能方向发展的事实,必然会极大地调动起社会各阶层以各种不同教育消费形式接受教育的积极性,推动教育消费需求的扩大和层次的不断提高。

3.教育的个人收益率与居民教育消费支出的正相关是我国教育消费热点形成的根本原因。

由于知识、能力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加强,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就业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已越来越取决于自身受教育程度的高低。通过支付教育和培训费用来开发个人潜在的能力,在未来就能以更高的收入形式获得报酬或可以从事某些社会地位高、工作环境好的工作得到补偿。教育消费作为一种投资,它的收益率高于居民其它任何投资行为。接受教育拥有知识是人们追求更高质量生活的必由之路。

据西方经济学家的测算:90年代发达国家居民高等教育的投资收益率为12.3%,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的这一指标为20%左右,不仅远远高于长期储蓄的得利,而且也高于其它金融投资的年收益率(注:夏再兴:论个人对教育的投资,咸宁师专学报,1998,(1)。)。有资料表明,1972年美国小、中、大学毕业生的年收入比为1:1.5:2.37。1984年,我国对全国28个省市(缺西藏)的262个村3666户抽样调查表明:全国农村人均收入为399元,其中不同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收入为:文盲234元、小学385元、初中566元、大专786元,收入比为0.61:1:1.47:2.04。1998年一个专家小组在沪宁线一带的城市群作了关于“学历与收入关系”的调查,结果显示: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学不同学历毕业生的收入比为1:1.17:1.26:1.28:1.80。另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近年来城镇职工中大专以上学历者年收入比一般职工高22%左右,其中大学本科生比大学专科生高12%左右。而对在外企工作的“白领”们来说,知识的增加直接意味着加薪和提职机会的大大增加,也意味着许多意外的机会。同时,当今社会不仅给无知者的机会越来越少,而且给低知识、旧知识者的机会也越来越少。因而劳动者在一个快速变化和不断革新的环境中比竞争对手掌握知识更多、更快是持续保持竞争力的唯一优势。毋庸置疑,我国居民已经开始把教育消费视作与个人就业、收入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必要投资。教育消费的高回报率正是我国城乡持续高涨的求知、求学热存在的根本原因。

4.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将会进一步刺激居民的教育消费支出的上升,并从供给方面为教育消费热点的形成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需求和供给是形成一个消费热点不可缺少的两个基本条件。面对日益旺盛并将长期保持强劲增势的教育消费需求,我国教育资源的供给却显得滞后了。据专家测算我国每年有数亿元存款想消费在高等教育上,但由于学校太少,致使愿意自费读书者难圆大学梦。

但值得欣喜的是,在世纪之交,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党和政府确立了教育必须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制定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这一跨世纪教育改革发展的蓝图。规划了2000~2010年间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形式发展的主要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到2010年,我国同龄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要从现在的9%提高到15%左右,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建立职前职后教育与培训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体系,努力把人才培养和提高民族素质作为现代化建设系统工程之一。为了增加教育供给,今后五年我国将基本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新体制。可以相信,随着与这一目标相配套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的相继出台和实施,我国的教育必将获得前所未有的新发展。而这一新发展必将会直接扩大教育资源的供给并引发巨大的教育消费需求。以今年高校扩招33万例,按一个学生消费一万元计算,就直接或间接增加了居民的教育消费达80多个亿。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教育消费热点在我国已经形成并将持续到下个世纪的很长一段时间。它的形成为我国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对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标签:;  ;  

教育消费点分析_消费社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