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州人民医院 云南 大理 671000)
【摘要】目的:进行儿科护理管理中风险防范式护理应用效果的探讨。方法:对我院儿科病房护理风险因素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开展风险防范式护理管理,对开展风险防范式护理管理前后的风险发生率、护理差错、护理纠纷、护理质量、家属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在分析护理风险技术上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我院儿科病房护理差错率、护理纠纷率、风险发生率均显著降低,患儿家属满意度、护理质量均显著提升,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风险防范式护理引入到儿科护理中,能够促进儿科护理质量的提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儿科;护理管理;风险防范式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5-0305-02
护理风险指的是护理过程中不确定有害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患者死亡或伤残的可能性,护理风险特性包括后果严重、复杂、不确定、存在于各个环节等。同时儿科护理相对于其他普通科室护理难度更大,这是因为儿科患儿配合能力差、自我防范风险能力低,所以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开展防范式风险护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我院儿科一病区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住院患儿进行分析,对风险式防范护理应用效果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儿科一病区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986例成立对照组,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994例成立观察组,对照组患儿护理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风险防范式护理。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不大,P<0.05。儿科共有护士19例;11名护士为本科、5名护士为专科学历、3名护士为中专;包括1名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11名护师、5名护士;5名工龄超过20年、5名工龄为10~20年、9名工龄在2~10年。
1.2 方法 在分析儿科病区护理风险因素基础上,对管理方法进行制定。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开展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向相关专家咨询的情况下制定以下措施。①构建风险管理小组:大科护士长、科护士长、责任护士深入研究对照组护理病历,对可能引发护理风险的因素进行分析,在通过全组讨论后对风险应对措施进行制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②有效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对风险意识教育进行强化:对风险管理小组进行法律知识的教育,促进护理人员专业素质的提升。同时培养护理人员进行患儿评估的能力,使其能够分析相关风险因素,并和他人进行有效协商,应当对科学风险防范措施进行制定。③对护理工作流程进行统一,对护理重点环节进行强化,并在开展护理操作过程中有效保障患者安全。④及时总结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同时开展相关风险因素的有效分析。⑤针对患者开展个性化护理,并对高危患儿或病情复杂患儿进行重点监护。⑥对患儿家属开展健康宣教,使其能够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并告知其患儿治疗期间的饮食注意事项,进而引导患儿家属共同进行风险事件的防范。
1.3 评价标准 对风险防范式护理前后的护理纠纷、风险事件、记录差错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调查患儿家属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调查数据采用SPSS21.0版统计软件进行整合处理,采用(-x±s)表示计量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计数资料的对比运用χ2检验,运用t检验计量资料比较,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时以P<0.05表示。
2.结果
在风险防范式护理开展后,护理纠纷发生率、差错发生率、风险事件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同时护理质量控制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均显著提升,各项指标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
3.风险因素分析
通过研究结果可知防范式护理风险开展后,儿科护理质量显著提升,各项评价指标显著提升,可见通过开展防范式护理管理,能够促进儿科护理风险因素的降低。笔者认为儿科护理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医生方面:医生在查房时若充分了解患儿需求,就无法有效处理患儿病情变化,同时一些医生在工作紧张情况下,会让实习医生开医嘱,进而增加了患儿治疗过程中的风险。②护理人员方面:当前很多医院人员编制紧张,护理人员在具体工作中承受较大压力,进而对护理工作质量造成影响[1]。同时一些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在工作中经常出现疏忽,例如没有为患儿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没有严格进行巡查等,这样患儿就很容易发生风险事件[2]。另外一些护理人员由于经验较少,难以对患儿情况做出正确判断,进而加剧了患儿可能发生的风险。③和患者家属沟通方面:实际中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具有较高要求,一旦患儿出现不良反应或意外情况,很容易迁怒于护理人员,这个过程中若有处理不当,就很可能出现医患纠纷。
4.讨论
实践工作中要想提升儿科护理质量和水平,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应当着重采取以下措施[3]。①构建风险管理小组,并对工作细则和流程进行制定。管理小组成员应当对自身责任和义务进行明确,并严格执行工作内容和要求。同时还应当从儿科疾病特点,对相应抢救措施进行提前制定。②提升小组成员技能:经常组织护理人员接受专业知识培训,并为他们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使其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有效提升,进而在具体工作中能够有效发觉和应对护理风险。③科学评价风险因素:及时组织护理人员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评价,对切实可行的方法进行制定,为护理人员有效开展工作提供依据。④开展个性化护理:护理人员应当对患儿的个性化需求和特点进行了解,进而在开展护理工作时充分考虑患儿的个性特点,使患儿的相关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并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⑤强化病区安全管理:护理管理人员应当针对病区开展有效管理,排除进入病区的外来风险因素,保证病区内环境的相对安全。
【参考文献】
[1]李衍菊.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1):88-89.
[2]李小兰.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评价[J].中外医疗,2014,(8):141-142.
[3]周文娟,彭丽媛,龙艳丽等.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包头医学,2016,40(4):252-254.
论文作者:施张仙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31
标签:风险论文; 儿科论文; 患儿论文; 范式论文; 病区论文; 因素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