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爱心
1.爱教育。爱教育、爱自己、爱学生,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基本道德要求。一些学校的教育是升学的代名词。以分数为目的,以升学为目的的教育,随意更改课程计划,智育恶性膨胀,排挤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应有空间和时间,甚至对智育科目也有选择,凡是升学考试科目,“加大力度”,不考试的科目必须“让道”。近年来,教育界开始反思究竟教育是什么,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思想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2.爱自己。教师爱自己就是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用自己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去影响学生、改造学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特别是在现在的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层出不穷,各种思想相互碰撞,教师的人生取向不仅关系到自己是否拥有幸福的人生,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过程。一个不爱自己的教师,是谈不上爱教育和爱学生的。所以我们教师要不断地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3.爱学生。“热爱学生,全面育人,为人师表”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乐于其业,善于其业的基础是对学生的爱。爱的真谛是尊重和相信每一个学生,要把学生作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来对待。教师尊重和相信学生,才能培养起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学生有了自尊、自信,才能形成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良好,才能促成集体的良好关系的形成。学生有安全感、宽松感、愉快感,就能有效地发挥教师在“快乐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促使学生生动、主动地得到发展。
二、有能力
教育工作者如何体现自己的“能”,有人说 “班主任就是领袖,而不是领导”,什么叫“领袖”?我想就是做学生的偶像吧,你不用扯着嗓子喊,你不用大发雷霆,学生就会跟着你走,因为他崇拜你。当然,我们也要培养学生做一个有“能”的人,让学生全面发展。成功人的标志是具有“三头”:笔头、口头、领头,而成为成功人的途径是读书、拜师、见世面。我们每位老师都应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文学、业务水平,要身体力行地学习。教师应有丰富而广博的学识和开阔的视野。
三、有理想主义情怀
面对着日复一日的上课,批改,引导教育学生,如果没有一点理想主义情怀,那我们就会失去许多做教师的快乐,那我们的许多工作也会流于形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任何教师要想有高的成就,首先必须要有高的水准、高的理想。作为教师,必须为自己设置一个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同时又要有激情,一个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而成长。如果能让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爱学习了,如果能让一个不懂事情的孩子懂事了,能让一个成绩差的学生变好了,我想这些也就构成了教师的理想和幸福。只有有了教育理想的教师,才能不断地挑战自我,才能勤于学习,不断地充实自我。才能向更高的人生目标奋进。
四、有积极向上的心态
我们经常会说,性格决定着人的命运。但是我想说,决定着一个教师发展的是一个人的心态。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国际化与信息化的时代,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时代。随着我们教师社会地位的逐步提高,社会对我们教师的职业素质和道德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想有幸福感,得有良好的心态,有一个平衡的自得其乐的心态。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对教师的要求都很高,期望值也很高。但我们首先得让自己明白,我们是千千万万普通人中的一员,学会调节自己的心里状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就显得特别重要了。要调节自己的人生预期目标,要正确面对我们遇到的各种压力和挑战,要积极投身教改,在新鲜的空气里自由呼吸,不断地提升自我,要和孩子们快乐的相处,形同己出,要每天都给自己快乐和幸福的理由……一种乐在其中,不觉得苦的感觉,这才是我们为人师的真正的幸福感。
五、有教学个性
用个性化的教学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应该是每个教师追求的课堂的最高境界。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在自觉组织学生活动中,体现新课程理念,体现对三维目标的不懈追求。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教给学生知识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能让学生对你的课感兴趣,能让学生爱学你的课。如果能让我们的课在课前让学生期盼,在课堂上让学生喜欢,在课后让学生回味,那我想,这样的课堂就是美丽的课堂,这样的老师就是让学生最留恋的老师。所以,讲课以核心展开,流畅自如,语言幽默,形式活泼,能吸引学生,不仅让学生乐意听,还能听懂,记住的老师,就是好老师。我们的老师也只有这样才能活得精彩,洋洋洒洒。
六、从细节中体味快乐
教育工作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的,教育的快乐就蕴涵在每一个细节当中。如果能在我们日复一日看似平常,平淡,平凡的工作中不断发现新奇,新鲜,新意,能体会到自己的教育智慧在学生身上得以验证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如果能够看见自己的心血没有白费,在学生身上“萌芽,生长,开花,结果”,就会感到快乐,幸福。如果能进入这种境界的话,那他的一生都是快乐的,幸福的。其实这种快乐和幸福每一位教师都遇到过,遗憾的是大部分老师都没有用心体味,去感受,去体味,使得工作成了一种简单的,机械的运动。如果我们能关注到教育的每一个细节,及时捕捉到教育的每一个细节,就能感受到教育的快乐和幸福。
论文作者:任贵英 张继祥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10月总第15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6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能让论文; 老师论文; 幸福论文; 的是论文; 《教育学》2018年10月总第15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