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宝”到“阿妹戚托”的幸福之路
文_当代贵州融媒体见习记者/文桂芳 图_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刘杨
晴隆县三宝乡“挂在”半山腰,生存条件恶劣。在上级作出整乡搬迁至阿妹戚托小镇的决定之后,当地干部群众克服重重困难,搬迁已完成80%。
部队锅作为一种特殊的韩国料理,是韩国战争之后驻军文化的产物。传说当时由于物资短缺,在京畿道议政府美军基地附近的居民以从周边驻韩美军营地收来的香肠、午餐肉等食材为主料,加入辛辣的苦椒酱 (现在的韩式甜辣酱)和泡菜一起煮制火锅,后来发现非常美味,“部队锅”因此流传下来。部队锅经过了多次改良,还加入了拉面、年糕等材料,更加适合现代人的口味了,如今竟成了韩国标志性的美食之一。
“只有整乡搬迁,才会有出路。”晴隆县副县长、三宝乡党委书记贺伯果说。在上级作出将三宝乡整乡搬迁至阿妹戚托小镇的决定之后,当地干部群众克服重重困难,搬迁已完成总工作进度的80%,剩下的将在今年6月份前全部完成。
位于北盘江河谷的三宝彝族乡地处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贫困山区,属贵州20个极贫乡镇之一。三宝全乡村寨都“挂在”半山腰,条件恶劣。全乡总人口不足6000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8.7%,被认为是“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典型地区。
如今,阿妹戚托小镇学校、医院、产业园一应俱全。三宝乡的搬迁群众在保留农村户籍的同时,拿到了新市民居住证,开始城镇新生活。
既要“挪窝” 更要“挪文化”
“以往在老家的时候,都是我们彝家人在跳‘阿妹戚托’。”从三宝乡搬到阿妹戚托小镇的新市民文定兵说道。新春之际,阿妹戚托小镇搬迁新市民们围绕熊熊燃烧的篝火踏歌起舞,迎来了属于“新市民”身份的第一个新春佳节。
基于机器学习的生命体征监测系统可以分为四大模块[2]:数据采集模块、数据管理模块、网络通信模块、预测与分析模块。
“仓里有粮,心头不慌。”离开了世代赖以生存的土地,搬迁后的出路问题是三宝村民最担忧的。
近年来,晴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本土民族民间优秀文化的保护、传承和推广,挖掘整理继承“阿妹戚托”,连续多年举办彝族火把节,把“阿妹戚托”作为实施大山地旅游和旅游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抓实。
“我们的搬迁不仅要把老百姓搬出来,还要把文化搬出来。”黔西南州彝学会会长陇光国认为,只有把彝族和苗族文化搬出来,才能让搬迁户对阿妹戚托小镇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
随着夜幕渐渐降临,大家期待已久的新年篝火晚会就要开始了。彝族、苗族和汉族的姑娘小伙儿们身着节日盛装,艳丽的民族服饰在火光映衬下显得格外动人。
灌肠结束后即可放入烤炉内烘烤,烘烤温度控制在65~70℃为宜,烘烤时间为3h,为保证烘烤的均匀,烘烤5~10min需要将肠体上下翻动一次,直至烤至肠体表面干燥,肠衣半透明,手感光滑,有弹性时出炉,出炉后立即放入蒸煮锅内,使水淹没肠体,并保持水温在78~85℃,蒸煮时间30min,待肠体中心温度达到75℃,用手触摸肠体硬挺、弹力充足,即可出锅,出锅后迅速入预冷库进行预冷,冷却到0~5℃。
科学发展观启示我们,作为支部书记,必须学会科学地学习,确立科学的学习观,把学习贯穿求知、工作和生活的全过程。科学地学习,体现在求知过程中,要求支部书记,首先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注重在学习实践中不断加强,长期坚持;其次,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第三,在学习内容上,全面补充自身需要的“营养”;第四,求知的目的是实现思维创新,以便创造、创业。
“现在我们搬迁到小镇里,苗彝一家亲嘛,我们苗族同胞今晚也学会了跳彝族的阿妹戚托,过彝族的火把节。”新市民陈红珍开心地说。
“阿妹戚托嘞,阿妹戚托嘞……”新的一年,新的开始。阿妹戚托小镇的新市民们跳起“阿妹戚托”欢快的舞蹈,憧憬着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今年因为我们搬迁上来了,咱们汉族、苗族和彝族同胞一起跳,感觉更热烈,更开心。”文定兵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家门口就业 让群众更安心
“之前我们一直在外面打工,每年也只是过年的时候能回来,基本上都不在老家待着,很少陪伴在父母的身边。”三宝搬迁群众杨松树感慨道。
“阿妹戚托”,汉语意译为“姑娘出嫁舞”,是彝族姑娘出嫁前要跳的舞蹈,源自三宝乡,被誉为“东方踢踏舞”。晴隆县副县长龙汉勇说:“从三宝搬到县城,为了留住这份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阿妹戚托’成了安置点的名字。”
搬迁,就业是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朱熹在此段引文前明确声明,他的这段铭文是诗:“因辑其事而诗之”“其诗曰”。换句话说,在朱熹心目中,铭文其实是一种诗体。他对铭文形式的重视,与他对铭文文体性质的认定,是密切相连的。
因此,春梅已死,在我内心却复生寻找根源的意愿,茁壮有活力。我离开澳洲,依然从事义务工作,跟随一个人类学研究小组,来到尼泊尔与西藏南部边缘交界的高山深处。在海拔高达上万英尺的山谷之中,有一群波提亚人。我查阅资料,在地震中失踪的春梅,血缘上与他们有遥远而神秘的牵连。
“在县城有房子住,留下来上班还能照顾老人孩子。”33岁的肖留芬以前一直随丈夫在外务工,这次回来过年,她参加了几场刺绣培训班,对掌握这门新技能信心十足。
“过完年我的厂子就搬进园区,解决100个老乡就业不成问题。”三宝乡小伙柳仕鸿说,他与人合伙办了个厂,生产彝族传统服饰。在小镇附近,一片占地350亩的产业园已见雏形,电商物流、服饰鞋帽加工、农产品加工等六大功能区完成规划,一批企业即将入驻。
“现在我们都在小镇上班,一家人每天都可以在一起。”杨松树满脸幸福地说。自从杨松树一家搬到阿妹戚托小镇之后,政府帮助他们就地就业。
“不只是建设安置点,还要致力于提升迁入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黔西南州委书记刘文新如是说。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期,尤其是北宋时期,天下安宁,百姓安居,社会安定,呈现出政通人和四海静宁的盛世局面。身逢盛世,宋朝人不忘舌尖风景,让我们跟着《东京梦华录》,穿越到大宋王朝,看看宋朝人都有啥“口福”。
迁出穷山窝 开启新生活
“如今的美好生活,要是在从前,可是做梦都不敢想。”晴隆县三宝彝族乡的贫困户田进芬说道。走进田进芬明净宽敞的新房中,沙发、电视等家具家电一应俱全。
2018年3月,田进芬一家享受国家易地扶贫搬迁好政策,搬出大山深处,迁到位于县城的阿妹戚托小镇。
为了解决搬迁户的就业问题,晴隆县坚持以产定搬的原则,组织企业到三宝乡和县城开展就业招聘,并在阿妹戚托小镇设置就业创业中心,通过推荐就业、开放公益性岗位等方式,确保每户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抓好安置点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园和农业观光园项目建设。
“贵州易地搬迁规模世界罕见。”贵州省委副秘书长、省生态移民局党组书记王应政说,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贵州全部实行城镇化集中安置,是自己挑战自己,选择了一条更艰难但效果更好的路子。
“自从搬迁后,我们生活变化很大,每天都充满着希望和干劲。”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田进芬一家住进了新房子,开始了城市的新生活。“是党的好政策,让我们搬进城,一分钱不花就住进好房子;让我们夫妻俩就业领工资,一步步过上了好日子。”
自从住进阿妹戚托小镇,三宝乡的村民都拥有新的身份证件——黔西南州新市民居住证。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名称,还是搬迁户在就医、入学、社保等方面享受和城镇居民同等待遇的凭证。
“方便,看病买药花不了自己多少钱。”高国云笑道,最让自己开心的,是安置点事先解决了几个孙子读书的问题。2018年9月,75岁的高国云一家从山村搬到了阿妹戚托小镇。“学校就在马路对面,小孙子再也不用摸黑赶路上学了!”
“十三五”期间,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计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33.85万余人,接近全州总人口的1/10。今年,贵州计划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10万,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
混合所有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突破方向,混合所有制的作用和意义不是本文论述的重点,但有一点需要强调,国家把混合所有制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就是希望用产权明晰的非公有资本和产权主体虚置的国有资本优势互补,尤其是用非公有资本的运营效率带动公有资本的运营效率得到提升,但混合所有制在实际运行中往往会把国有企业的管理作风强加给混合所有制企业,导致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决策机制、人事任命、薪酬制度、绩效考核都不能按照独立的市场化企业去设计和运行,这样就导致企业实际运营情况和设置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初衷不一致,无法发挥混合所有制的优势。
2019年,贵州计划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10万,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图为晴隆县阿妹戚托小镇一角。
链接
易地扶贫搬迁是实现精准脱贫的有效途径。贵州省委、省政府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重中之重和“当头炮”。围绕脱贫抓搬迁,突出精准抓落实,强化标准抓规范,深入推进“六个坚持”和“五个三”,贵州走出了一条特色搬迁脱贫新路子。“六个坚持”即坚持省级统贷统还,坚持以自然村寨整体搬迁为主,坚持城镇化集中安置,坚持以县为单位集中建设,坚持让贫困户不因搬迁而负债,坚持以产定搬、以岗定搬。“五个三”即盘活承包地、山林地和宅基地“三块土地”,统筹就业、就学和就医“三大问题”,衔接低保、医保和养老保险“三类保障”,建设经营性公司、小型农场、公共服务站“三个场所”,探索集体经营、社区服务管理、群众动员组织“三个机制”。贵州用“绣花”功夫做深做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目前累计搬迁入住123.4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9.1万人,工程建设和搬迁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进展。
(责任编辑/顾海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