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市第一医院 1520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神经传导速度在脑卒中瘫痪肢体功能恢复中的临床变化。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脑卒中偏瘫经康复治疗的22例患者,未经康复治疗的对照组22患者,运用神经传导速度分析肢体功能恢复过程中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神经传导速度的参数变化。结果 脑卒中患者康复组和对照组神经传导速度的数值比较临床有明显的差异。结论 神经传导速度是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评价中一个比较明确的神经电生理指标。
关键词:神经传导速度;脑卒中后偏瘫;康复治疗;临床研究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changes of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in functional recovery of paralytic limbs after stroke.Methods 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was to select 22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fter rehabilitation,and 22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out rehabilitation.The parameters of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analyzed by the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Result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between rehabilit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is a relatively definite electrophysiological index in early rehabilitation evaluation of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keyword:]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post-stroke hemiplegia;rehabilitation therapy;clinical research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工作压力的增加,脑卒中的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脑卒中是致残率和死亡率很高的疾病,脑卒中后患者大部分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成为患者死亡的第二大疾病。早期药物和康复治疗是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方法,特别是肢体功能康复治疗,已经成为急性脑血管病急性期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肢体功能康复的评价主要依据临床量表评估,评估主观性很大,缺少神经电生理检测。但在工作中发现这类量表对患者功能恢复的评估尚不够客观。有学者早期就发现神经传导速度在神经功能恢复中的变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本研究通过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检测,探讨神经传导速度在肢体功能恢复中的变化规律,为瘫痪肢体康复评估提供比较真实的神经电生理指标,以制定更为良好的康复治疗计划。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经康复治疗的22例,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一侧脑梗死患者18例,脑出血患者4例,男17例,女5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58.5岁,发病时间24 h~7 d,肢体肌力0~3级,观察组住院期间进行药物治疗和早期康复治疗。选择同期住院的初发脑卒中偏瘫患者22例为对照组,纯药物治疗,未经早期康复,其中脑梗死9例,脑出血1例,男17例,女5例,年龄44~75岁,平均年龄59.5,发病时间及肢体肌力同观察组。
1.2 选择标准 ①符合上述脑卒中诊断标准的初发脑卒中患者。②一侧上下肢有不同程度肢体功能障碍,查肢体肌力0~3之间,且两组的瘫痪程度匹配。③发病时间24 h~7 d,④瘫痪肢体肌力0~3级。⑤年龄在40~75岁之间。⑥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用药相同。⑦排除周围神经及其他中枢神经病变。⑧患者清醒同意配合检查者。
1.3 检查方法 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在其神经功能缺损不再进一步发展时,在入院24 h后进行瘫痪侧上下肢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具体方法如下:在防电磁干扰的肌电室内进行,神经电生理专职医生进行检查。采用日本光电MEB-5504K型号肌电诱发电位仪进行神经传导速度的检测,包括尺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后神经。将表面电极覆盖于相应的检测部位,测量工作电位在某一神经的两刺激端之间的传导时间以及受试者两刺激端的距离,然后计算出神经传导速度[1]。用同样的方法检测对照组。
1.4 资料的统计分析 从以下方面分析:①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瘫痪肢体恢复情况。②卒中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2 结果
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后临床上有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致死率高等特点。早期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是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方法,已成为急性脑血管病的重要治疗方法。神经传导速度是反映神经纤维结构和机能状态的一次重要指标,也是构成反应速度快慢的因素之一,影响神经传导速度的因素有很多(如神经纤维的直径,髓鞘的厚度,轴掌直径与髓鞘厚度的比例,温度和年龄等)。脑卒中患者为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所引起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一般不会出现周围神经损伤,但有专家研究发现脑卒中患者多伴有周围神经的损伤。对以上44例首次发病的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尺神经、正中神经、胫后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结果显示治疗组偏瘫侧的神经传导速度潜伏期明显延长,波幅降低,相应神经出现传导速度均较对照组降低,但较未及时治疗的患者稍高。目前关于脑卒中患者周围神经损伤多认为是由中枢神经损伤继发所致或由于外因损伤所致,引起周围神经损伤的机制可能由以下原因所致:①有研究认为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造成突触释放减少,使下运动神经元激活缺失,从而造成下运动神经元功能的损伤,神经元是整个细胞的营养中心,神经纤维的生存和再生都依赖神经元、中枢神经损伤使轴浆运输对下行纤维的营养作用中断,神经纤维出现变性。因此往往发生中枢神经损伤后继发的周围神经失营养。②脑卒中后造成肢体运动障碍,长时间不恰当的体位摆放会卡压位置浅表的神经,增加神经损伤的几率。③脑卒中早期患者处于迟缓性瘫痪期,此时偏瘫侧上肢肌张力降低,康复训练时不适当频繁的活动、过度牵拉,而造成周围神经牵拉性损伤[2]。通过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周围神经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观察治疗组患者随着瘫痪肢体肌力及肌张力的恢复,神经传导速度也有明显的加快,瘫痪肢体恢复的时间也明显的缩短。而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药物治疗,经观察较治疗组恢复明显差,且恢复的时间也明显延长。作者根据临床神经传导速度数值的变化,也制定出相应的康复治疗手段以加快患者瘫痪肢体的恢复。所以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的介入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也加快了康复治疗的速度。以上临床观察结果也支持脑卒中后同时伴有周围神经损伤的因素存在。
通过以上总结,脑卒中患者偏瘫侧可伴发压迫性和牵拉性神经病变或神经根病变,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使医护人员注意到瘫痪患者在恢复中的治疗效果,从而识别这些偏瘫患者治疗后可能出现的后遗症状,对临床治疗及预后的评估提供重要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汤晓芙,神经病学.神经系统临床电生理学(下).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
[2] 卢祖能,曾庆兴,李承晏,等.实用肌电图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论文作者:李宝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6
标签:神经论文; 患者论文; 速度论文; 脑卒中论文; 肢体论文; 周围神经论文; 损伤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6期论文;